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171章 草根与树叶

第171章 草根与树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春季播种日, 跟家里办喜事一样, 从早累到晚, 根本没有一点儿休息时间。”    夜幕降临, 月亮隐约露脸, 隔壁一位老大婶,扶着酸疼厉害的腰, 小声嘀咕两句, 大口喝热水, 混个五分水饱后, 继续下地挥镰收割麦子。    尽管疲倦得狠,村民们不得不‘努力’勤劳。    人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因近距离接触麦地看得清清楚楚,明白村里今年麦子的收成糟糕透顶,凄惨到差点连麦种都没有收回来。    可是,仍旧不能浪费这一点粮食。    此刻, 四亩麦地,已经脱完粒的麦子,总共堆成三小坨。叶爸爸用一个大背篓, 轻轻松松将之全部装完。    他背着小半背篓的新鲜麦子,连腰都不弯一下, 轻轻松松一趟便可把八、九亩地麦子,送到山脚下的临时库房。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麦子再经过晒汗、碾磨等手续,最后得到的白面,全村全部麦子总共不到五十斤, 再上交部分给大队,剩下的可能只够全村人饿着吃五、六天。    只能最惨、没有更惨。    地里油菜花同样出现不明“缺素症状”,油菜“花而不实”,有的植株直接颗粒无收。等菜花谢、菜籽成熟,菜油的产量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这还只在春天,离收获季节还有半年,粮种才刚下地,库房里的粮食只有支出、没有收获,一直控制控制再控制,最后还是快支撑不下去。    肚子饿得不行,活计越来越多,村子里累病的人不少。    张队长连夜召集小干部们开夜会。    **    其他村镇也很困难。    五九年正月前,虽公社还没有明确下放文件条款,但整个碧山镇生产大队,各个小队都或明或暗宣布:公共食堂停火,清锅断顿。    碧水村与碧土村的大食堂也渐渐熄火。    部分村干部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整个人焉掉,逢队员就躲,见村民就藏,生怕瞅到别人目光,爬村民问他们要吃的。他们自己与亲人都饿着肚子,哪里来吃的。    人人家里都粮不够,饿着肚子下地干活,累得半死不活。    村民们不满情绪一直往上升,再加上饿极,家家户户没有吃的。地里种地活计,耽搁关键时间的不在少数。    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人们必须想方设法,往野外找吃的。    终于,在三月开春后,温度一点一点回升,镇上居民与外村村民,又哭又笑,心里庆幸不已,他们的命算是活下来。    不如想这个冬季,日子再艰难,仍然要一步一步往前爬。    种花国将定量救济粮分给城镇居民们,量不多,却令人欢呼雀跃。    而村民们也不再抱怨,纷纷爬山摘树叶、挖草根、挖野菜、采野果,当然他们是从采树叶与挖草根开始,野菜野果也需要时间才能冒出来。    总之,春夏的茂密山林里,怎么可能没有吃的呢?    待厚雪渐渐融化,大地开始慢慢地苏醒。    各种绿色树叶露出来,树枝长出新芽,有顽强生命力的嫩草,从地里冒出头来。幸好,大炼钢暂砍不完本地村的树林。    人们最先找各种各样可食性的树叶与草根。    草根最常见的是茅根,它们耐得住寒冷,在回春前就从土里冒出来,需要眼尖的人才能瞅到。    将茅根扯成一段一段,晒干,轧成碎面蒸着吃,非常美味,可算是一种味道不错的填肚‘野菜’。    树叶有很多,榆钱、杨叶、柳叶、槐花、槐叶,甜杏叶等。树叶味道通常各种各样,但多多少少带点苦味。    人们甚至找到吃树叶的一套办法与理论,像苦杏叶有毒不能吃,这类问题,是经过血的教训累积的。    最好吃的是榆钱,去掉外层,里面是发白一层,有点像胸脯肉,将它磨碎成粉末,过筛,甚至可以做成面条。    还有其他叶子,有的吃多脸肿、有的梗气儿、有的会反胃。既然有选择,大家开始挑着吃、存着吃。    有的树叶苦味重、还硬,难以下咽,人们把它们浸泡一天一夜,清洗干净,再把用刀剁碎,用榆皮面揉成一团。    树叶团子蒸熟吃。    要是有一种料,也算是不错的美味。    是的,苦中寻饱——种花国的吃货们,在困难时期,连吃树叶、草根都能这么讲究。怎么才能好吃不反胃,怎样混合搭配才能有饱腹感,一切都凭借经验教训。    只是,山林中能吃的树叶是有限的,并没有划分谁是谁的,那些嫩叶嫩芽还未来得及成长,已经被人摘下挖走。    对此,有人皱眉道:    “等将树叶、草根、野菜全吃光,地里庄稼也差不多成熟了?”    来年还会长出来的呀!    **    “从明天开始,对外宣布村里‘食堂停火,清锅断顿’,公共食堂从一日三餐,削减至一日一餐,红薯杂粮稀饭,周一三人一碟泡菜或其他。”    碧山村队部土屋里,张队长面色凝重地宣布这个坏消息。    小干部们心里咯噔一下,随后叹息一口气,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地里春红薯与春洋芋种下,如今主食还剩下部分水稻插秧与多亩玉米的播种,其他蔬菜春种全部缩减,没命的忙碌,一点一点恢复成正常上工。    至于收获粮食?    那是越收越伤心。    粮食越来越少。    碧山村也必须往外发展——山林中的野菜树叶野果等,这是老天爷赐予的粮食,每年每种都有时间限制,错过就没有。    如今,碧水村的人已经开始一边吃余粮,边挖山脚,甚至地里的活计都有些敷衍了事,全按照去年瞎干一通。    若不是要春种,咱们村民恐怕也早就爬山。    山里春夏野菜野味野果最多,各家各户得努力累积口粮。    黄老爷子点头道:    “明早就通知对队员们。各家各户地里活计要做,老天爷赏给的东西也不要忘记,自己把握好度!山林东西有毒没毒,记得分辨清楚。”    “野菜树叶啥的不用上交库里。他们想上交也可以换成工分。当然,必须得提醒村民们一句,大队可能随时来人,公社也没黑纸白字说明‘公共食堂关闭’。”张队长继续补充道。    换句话说,村民们家里多两片无毒的树叶,最好也藏起来,别惹人打眼。毕竟,眼红是种病,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得‘眼红’病的旁人。    除去余下春收春种问题,余下会议话题都关于,在围绕关于爬二碧山、三碧山等事情,以及其他两村想穿过‘碧山村’,爬两座无猛兽神山的请求。    碧土村、碧水村周围的茂密山林里,不排除有大型猛兽,危险系数极高,在饿肚子的时候,不幸遇到,很难对付。    三村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哪怕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多少人的生命,碧山村肯定不会拒绝。    况且,建国后,二碧山算是独立,不再是碧山村‘独有’。    只是,有关于一些问题还是要商量一下的,免得到时候做得难看。    因为平日里,碧土村与碧山村,除去祭祖与拜娘娘庙(建国后划掉),很少上神山,三碧山一年都去不了一次。    非碧土村人,在二碧山、三碧山里迷路,并不奇怪,被毒蛇类动物咬到也有可能,万一出事关于‘救人与否’‘归责任’等问题,必须得事先商量一下。尤其针对碧水村。    还有一点,人心都是偏的。    他们至少得等,本村的村民先上山转数圈,有一些‘粮食’收获,才给外村人便利。    会议开到深夜。    **    直到晚上十一点,叶二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叶家。    屋里院子里都是静悄悄的,最近这段时间,除去最小的两娃娃,大家都身心疲惫,几乎沾床秒睡。    点燃昏暗的桐油灯,入眼瞅到,红薯玉米饼、番茄炒青菜、猴头菇煮鱼汤,营养丰富的宵夜备好,被罩在大铁锅里。夜晚冷,它们已有些变凉。    这些饭菜的味道可能有点怪有点新鲜,它们皆出自甜妹儿之手,她总喜欢在菜里面加一点乱七八糟的调料或果酱。    “二婶婶,你回来啦?”    悄悄话的软糯声音忽然响起。    夜猫子甜妹儿,开门从屋子里伸出头来打探,不等得到回答,她蹭的一下缩回去,牵着刚被叫醒的叶老爷子出来。    “老二家的,开会说得啥?是不是上山挖野菜的事情?”叶老爷子揉揉惺忪的睡眼,直接了当问道。    叶二婶一边热菜,一边道:    “爸,食堂开始一日一餐红薯稀饭,直到今年库里粮食吃完为止。”    “您猜得没错,从明天开始,村民都可以请假爬山,除去保证下地干活的,剩下要请几人,各家各户自己决定。”    甜妹儿眨巴眨巴大眼睛,咱家可以去爬二碧山?    “行,老大家的需要在食堂煮饭,明天你跟老二,在队里继续干活。剩余其他人都去山上转转。”叶老爷子把甜妹儿拎起来,往屋子里走,关心一句,“你慢慢吃,吃完早一点休息。”    堂厅里,叶二婶喝一大口热气腾腾的蘑菇汤,再咬一大口红薯玉米饼,嚼两下,忽而哑然失笑,饼竟有酸酸甜甜果酱味道。    看来山药井里的野草莓果酱还剩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别人采野菜,咱家种……………………嗯嗯嗯嗯~~~嘘!    树叶的做法味道主要来自度娘~~~,感激它。    **    野草莓杂粮饼,自己做的很丑那种不好看的,家里以前小时候做过,酸酸甜甜的,挺好吃,不过要加多一点蔗糖才行,野果酸味有点浓。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