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132章 夜集与戏台

第132章 夜集与戏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招待所的服务还挺热情周到, 单独房间内也挺安全, 没听说过丢东西, 食堂的吃食挺贵, 但热水提供, 就是环境吵杂,住得简陋一些。    食堂里, 白嫩的豆腐两毛钱八两, 而豆腐干, 用称钩子勾着称, 才三毛钱八两;用肥瘦猪肉、粉条、豆腐炖得酥烂的粗粉条,七毛钱一碗;要两毛钱的红薯,才能填半饱成人的肚子。    每买一样除去付钱,还得付相应的粮票、副食票,否则就算有钱,也不可能卖给你。因此, 多数人根本不舍得买顿饭吃,白水吃家里带的杂粮饼也就够啦。    而那些会在招待所的食堂里吃饭的人,都是非常有钱的‘大款’。招待所里的食堂, 通常都是现点现做,因为他们有可能几天都卖不出去几份。    众人将驴板车卸货, 喂瘦驴草料与水,再接一些热水,把车上的大饼腊肉泡菜拿出来,烫一下, 在房间里,直接大口大口吃起来。    听到食堂的物价,叶爸爸却摇摇头,叹息一声道:“县城里的食物就是贵,这俩三毛钱可以买好多红薯粮啦!”    甜妹儿咬着瘦腊肉,歪歪头,十分不解。    三毛钱很多吗?    辣条都不够一包。    “这里跟北边国营饭店价格差不多,以前也没这么贵,可能最近粮食减少,所以才会这样。”    “暴雨过后,县城这边影响还不大,说不定以后热水都得买呢!”    ‘大款’白老爷子也不会去充当‘冤大头’,买吃食,随便开口给大家介绍一下水湾县,尤其他们要去的地儿。    县城管理部门与办事处、公社都在东边,而北边有唯一的县城医院,国营副食店与国营供销社东北各有一家,而王家的房子则在南边的几家国企工厂地儿,咱们住在西边。    “除去娃娃必须抱着,否管你们在哪里,只要认准方向,县城就这么大点儿,放心不会丢的。”    听白老爷子这么简单一说,似乎这县城还真没有碧山村大,叶家人心里都描绘起路线图,赶紧点点头表示明白。    “白爷爷,这夜场是什么?还有唱大戏的?”    甜妹儿用小方巾擦擦嘴,才问出勾得心痒痒的问题。    县城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大小巷子,北边国营副食店西墙外,有一条深巷,深巷往里走,有一大平坝。    这里以前是一座古庙,供奉着菩萨、观音、如来神像,以及泥塑的金刚等鬼神。后来被拆掉,原地搭建一个土台子,两间小草房,也没有围墙。    这就是县城里的戏台子,不定期的有地方戏,曲艺、大鼓、快书、拉弹唱曲的等,样样都有。    年节还有自编剧、杂技、胸口碎大石、腰鼓、花棍、耍狮子、踩高跷、打腰鼓等民俗娱乐活动,再加叫卖叫买声,通常都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而且县里开大会也在这个广场,还有什么演戏、放电影、进行文艺汇演或罕见的体育活动。    农忙过后,白场、夜场不断。    附近村民们甚至有走十几里路来看场戏,或赶完大集看场戏再走十几里回家。    “之前姥爷带我去过,人很多,非常热闹,二舅舅还在咱家吼过两下子。”叶安诚终于找到机会插话,帮着介绍。    他去王家做客,王姥爷把她当作眼珠子,天天拴在裤腰带上,很多东西一知半解,自是没有白老爷子说得栩栩如生。但对于玩乐,没有少年会不喜欢的。    “那咱们也去瞅瞅?”甜妹儿的心被勾得痒痒,许多东西很久不见,不知道那个广场上有没有。    文阳熙的眼睛又黑又亮,扯扯爸爸的衣角,显然很是期待。    白老爷子点头道:    “那里还有夜集,也就是我之前在村里说的地儿,逛商店,在农村买不到的货物,棉布棉花油盐酱醋茶,甚至药材,在这里碰碰运气就能买到。”    甜妹儿眼睛一亮道:    “咱们还可以在那里摆地摊,对不对?”    若是这样,她就可以把空间三箩筐提出来。    话音刚落,敲门的声音忽然响起。    开门之后,进来的正是老熟人公社民兵连长易学兵。    他笑道:    “白老爷子来县城,也不先来公社看看,或者来我家坐坐。”    白老爷子起身迎接,笑着解释,“到县城已经快五点,公社也差不多下班。”    一番客套话之后,说起夜集,肯定是易队长更了解。    “编筐、农具、木头玩具、盐巴调料、……都可以在这里卖,往常地里粮食蔬菜也有卖的,但现在,市集上应该只剩下小孩吃食,野菜野果野味类的,也有一些。”    易队长多嘴嘱咐一句,他不太相信白家没藏粮,不过当初不点明罢了。    夜集是有干部维护的,现在正是仓库缺粮时间。    调料类似花椒辣椒姜丝等,是野生类的东西,管理员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县城居民并没有建立公共食堂,他们也需要吃饭。    公社里虽没有明确取消公共食堂,但对于各村各户的限制已经在一点一点放开,只是没明说没文件的消息,到镇上、农村,会慢一些。    比如现在,县城附近人家晚上偷摸摸烧火,被举报,也不会有人上门搜查,再没有一开始的严查严惩。    野菜野果类此刻还要上交的话,绝对会引起严重后果。    “行,咱们出发!早一点去,能有好位置,还能逛逛县城。”    众人把贵重物品揣衣裳内衬兜里,背上盖着麻布的大背篓,用麻绳把小豆丁栓在裤腰带上,抱着他们,出招待所,拐拐拐,往小巷夜市走去。    没有几步,就遇到很多推着小独轮车,肩挑、人抬、背篓、挎篮、空着手的人,从四面八方巷子拐来。    “今个儿有啥看的!”    “前几天是变脸戏,这几天演得是梁山伯与祝音台的故事!”    “爸爸,我要吃糖人儿。”    “瓜娃子,现在糖人贵了五倍,等降下来再吃。”    ……    县城里除去粮食有些紧张,工人们的工资福利依旧不变。    因此,大多数脸上,都能见到和善友好的笑容。男女老少、有背有拉、老弱妇孺、拄杖帮扶、有说有笑,有吵有闹,比现今的村里面,好得多。    长短大小不一的巷子实在太多,看得人眼晕乎乎,本来还想‘偶遇王家亲人’的叶家人,纷纷抛开念头,跟随人潮车潮往前走去。    甜妹儿瞅着右边拐角处一位推着独角车的大伯,鬼鬼祟祟、东瞅西瞧,见没有管理员,从怀里取出铁铃铛,摇啊摇,发出“叮叮铛铛”的声响,转头立马收入怀里。    “豆油!醋呐!”    再扯着嗓子喊一声。    屋里居民们,寻着铁铃铛声与叫卖声,提着醋或豆油瓶子出来。    一拴着红布的中年妇女走入巷子,瞪两眼卖豆油醋的大伯,嘀咕一句“铁啊铃啊油”什么的,不甘心离开。    “右边有啥呢,你看看那里!”叶爸爸扯了扯她辫子,指着前面道,“看到没有,你最喜欢的孙猴子!”    但见平台下一位涂抹五颜六色的杂技演员,正在侧翻跟斗,说话、动作,将孙猴子的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    旁边都是叫好拍掌声,真正舍得扔钱扔物的人,其实不多,大多数人就图看乐子,而杂技表演者也挺喜欢围得人多。    越热闹,吸引更多人最好。    甜妹儿摇摇头拒绝,“我有一堆孙大圣啦,不看他!”    进入青山空间,那群金毛猴,长得都差不多,混在一起,她很难分辨哪只是‘之前的孙猴子’,只能把它们暂定大圣一族。    已经能看到夜集平坝,与他们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沟,上面铺着碎花石头搭建成的桥,桥边砌水泥墩护栏,可以并排坐三四个人休憩。    过此桥,戏台子上走马灯亮起来,但戏还没唱起来,但这里,已经有许多摊贩与平坝中心的看客。    说到摊贩,糖人、芝麻饼、麦芽糖等小孩零食,山楂、花椒、葡萄干、活麻雀、野兔、蘑菇等野生吃食,竹筐、背篓、旧布、油灯等杂物也有……种类繁多,涉及到吃的,量都稀有。    很多摊贩是县城居民,也有附近村的农民。    “白老爷子,我们这就去卖点东西,你与文老师,易队长一起在这里逛逛?”    “你们去,小心点,咱们第一场戏结束,在桥那里集合。”    互相道一句小心,叶三叔领着叶安诚,叶爸爸甜妹儿父女搭档,背着各自的背篓,往夜集不同方向走去。    叶爸爸选角落里,是因为他卖的东西还不错。    暂不愁没人买,反倒是不希望引起太多人的围观。    叶三叔背篓里只有一样,没剥的一堆桐子,不能吃不是粮食,但可以代替煤油照明,价格准备死咬镇上供销社,收购的价格,不够就卖给供销社。    而叶爸爸的大背篓里除去桐子,最底下麻布掀开来,还藏有数个山柿子,一些蘑菇,以珍贵的猴头菇为主,都是山里的野果野菜,在集市卖不犯规定。    麻布铺地,桐子放在上面,蘑菇山柿漏出一角,静静等待顾客。    “爸爸,我们不吆喝一下吗?”    “不吆喝!”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早安……    好困~晚安    ***    想到小时候逛集市的日子。    赶场——土话?    我们这里镇上隔一天赶一次场,有时候坐车,有时候打摩的,有时候走路。    赶集没事正常。    回家走一走的,就歪了,去溪水玩爬树摘橘子什么的,有时候背篓里东西不见都不知道。    回家竹笋炒肉。-_-#    **    基友的文·    《太子妃娇事录》by顾离殇 ~    亲爹和皇上是拜把子兄弟,亲娘和皇后是手帕交,林软软这辈子可能生来就是不凡,出生在国公府里,长大在皇宫里,自小就是御定的太子妃,活的不要太滋润!    ?但是这御定太子妃皮啊!不做大家闺秀,偏向江湖术士看齐~不愿做太子妃,却想着和“侠士”做一对野鸳鸯!    ~软软:哇!大侠救命之恩,奴家无以为报,愿跟着大侠双宿双飞……(娇羞脸)    ~某路过不小心救了软软的侠士:一脸懵逼???    ~软软:奴家洗衣做饭,暖床生娃都没问题(星星眼)    ~太子:(洗衣做饭的不是孤吗???)孤好想休了她T_T    PS:存稿充足,周日开始更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