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娶了那个丞相 > 第 12 章节

第 12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醉不归。”刘玥笑道。    贾诩对刘玥行礼,又对荀攸欠身道:“许久不曾见公达了。”    “文和别来无恙?”这两人看来是认识,但关系倒是一般。    贾诩摇了摇头,他家人出事的事情,他不信荀攸不知道,“天下如此,谁又能安生?”    “唉。”荀攸叹气,也不戳贾诩的心肺了,又去看笑吟吟的刘玥。    贾诩很知趣地找了个借口离开,他并没有走远,只是在廊下等待。刘玥是一个很神奇的人,说她有多聪明也未必,说她有多英武……选主公又不看武力,何况她是女儿身又年幼,本来没什么人看好她。    然而任何一个有识之士,只要真的和刘玥见过相处过,最后都会心甘情愿地为她留下。    蒯越蒯良是这样,黄忠甘宁是这样,他贾文和虽说也为了复仇,但若非认可刘玥,又怎么会任劳任怨地为她认真谋划那么久?    他相信荀攸也是如此,只要荀攸想为天下做点什么,他就跑不了。    果然,等到刘玥把荀攸扶出来的时候,后者已经喝了半醉,却和刘玥比较亲昵了,贾诩在廊下远远对主公笑了笑,这才放心离开去处理公务。    只说来这里没几天,荀攸就被刘玥火速地安排了一个军中的职位,从此军务类的事情一概交由公达管理,算是刘玥帐下军师,而贾诩只负责内政。    而荀公达只是第一个来投靠的。    很快刘玥又接见了从荆州来的王粲王仲宣,这人出身倒是不错,祖上两代位列三公,他父亲曾担任何进的长史,自己又是个难得的才子,论年龄只比刘玥大了两岁。    三国时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啊不对,其实任何时期都挺看脸的。    偏偏王粲长得瘦弱矮小,相貌也一般,加上年纪又小,就算有点小名气,按照刘表的性子也不大会搭理。这位在荆州等了又等,听说刘玥成为代益州牧后,就起了心思,大老远地跑来投靠,不过心中也有些忐忑,就怕刘玥和刘表一样看脸下菜的。    于是,刘玥吃饭吃到一半又得停下来。    “你们怎么都爱挑吃饭的时候来。”刘玥半是抱怨地对荀攸说道,后者一边查看探子送来的军情,一边头也不抬地给刘玥递帕子。    “明公,是你吃饭的时间和正常人不一样。”荀攸也是被压迫狠了,早没有一开始的拘谨。    这事,要从几天前说起——    荀攸这人也挺实在的,他既然接手了军务,那就先要查看之前的东西。而之前由于贾诩管不过来,刘玥又没什么经验,帐下简直乱七八糟。几个主簿是贪婪小人,看刘玥年纪小就欺上瞒下,坑了不少钱粮,士兵们虽然有怨气,但他们都是益州兵,临时才归到刘玥部下,摸不清主将的性情也不敢说话。    刘玥不是不知道,但她自己忙得昏天黑地,一时间抽不出手,再说主簿也没什么好人选。现在全部扔给荀攸处理,说让“公达自行决断”,反正荀攸做什么都不用告知她。    虽然刘玥是这么说的,但那些人以为荀攸初来乍到,不敢做什么,再说没个十天半个月搞不清楚状况,谁知道荀攸熬了几天几夜,把所有军务都理顺了,收集了证据,点清了人头就全部拖出去砍了。    那几个偏将大惊失色,毕竟他们有部分也不干净,也有觉得荀攸太过放肆了,斩杀军中主簿,连说都不和刘玥说一声,就这么一状告到刘玥面前。    刘玥问荀攸怎么回事,后者面色不改地反问:“明公不是说,一切事务由攸做主?”    贾诩在一旁坐着不吭声。    刘玥托着下巴想了想,对几个偏将说道:“公达没把证据给大家看?”    答案肯定是给看得,荀攸是把几个人的罪证公示给军中士兵。    “那你们是认为,这几人都是冤枉的?”    当然不是冤枉的,这有眼睛的都看得出……只是……    “那你们还来说什么?公达既然是军师,我说过军中要务由他接受,让他自行决断,无需和我说过。砍杀几个吸兵血的小人,还劳驾各位来跑这一趟!”刘玥冷下脸,拍案怒斥道:“不如来说说,这几个小人在军中这么久,你们为何不知?”    刘玥领兵打仗,练就了一番刀锋般的冷意,发怒之时让人胆寒,几个偏将本就理亏,看到刘玥动怒,再不敢多说一句。    荀攸由此在军中立威,没人再敢欺瞒他。    这边荀攸刚觉得自己没跟错人,想回去睡一觉休息休息,结果刘玥就拉着他的袖子不让走,说是新到了一批武器,好玩得紧,让他一起去看看。    于是,为自家主公熬了几天几夜的荀公达炸了。都说人在极度疲倦的时候,情绪一般都不怎么控制得住,神志也不会很清醒,荀攸从玩物丧志讲起,就差没直接说刘玥任性了。    贾诩依旧在一旁坐着,不动如山。    刘玥眨眨眼睛,看到自家军师一脸生理期暴躁的状态,松开袖子让对方回去休息,还扭过头对贾诩说道:“文和,公达的脾气挺大的,不像传闻中那么……”    “几天没睡了,脾气是会差一点。”贾诩笑眯眯道。    刘玥瞬间领悟了自家文和拐弯抹角的暗示,等着荀攸睡饱了整整一天刚起身,就让仆从端了小菜清粥进去,嘘寒问暖地表示他可以多休息几天。    “明公,昨天……”荀攸刚开了口,就被刘玥打断道。    “先生昨天教训的是,玩物丧志,某知道了。”刘玥连连点头,“我还是叫个大夫给你看看,熬夜可不得了,容易肾亏,这个我一向是知道的。”    想当年大学的时候,她就有个室友每天晚上修仙,结果差点真的成仙了,送去医院开刀,取出肿瘤后直接进入老年退休状态,身体却怎么都养不回来了。    暴饮暴食、酗酒纵.欲、熬夜修仙都太伤身体。    她手下就这么几个心肝宝贝,贾诩秋天咳嗽一声,她都能抓了人直接灌药。看到荀攸睡得有些虚脱,立刻开始像个老妈子似的罗里嗦,硬叫了大夫来把脉开方。    从此之后,荀攸就摸清了刘玥的性子,也明白自家主公有个清奇的脑回路。反正只要你做对的事情,刘玥是不会管你太多的,甚至冲她发脾气也没关系。    当然,像荀攸和贾诩这种聪明人,也不会把主公的宽容大度视作理所当然。只是一来二去,说话做事没那么小心翼翼,和刘玥也更加亲昵。    再把话说回到王粲身上——    19.鸠占凤巢    王粲本以为要等上一会儿,才能见到现在的代益州牧刘玥,没想到才坐下喝了一口茶,就看到穿着文士装的少女跑出来,她穿这套宽袖衣服显得更加年幼,生得明眸皓齿十分漂亮,看到他就未语先笑。    “山阳王仲宣见过代益州牧。”他恭敬地行礼。    “仲宣不必多礼,随我进去说话。”一般找到她门口的读书人,她一律都是迎进来的,但名声在外久了,就不乏沽名钓誉之辈,好在有胆子直接上州牧府的不多。    而且她也会故意把人带去给贾诩或者荀攸看一眼,这两个人精基本上都能第一时间给出判断,再对她摇头或是点头,刘玥心里就有谱了。    王粲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他一直有种自信,加上人家真的有才华,其实还挺受女子欢迎的。只是像刘玥这么大胆,一上来就牵手的还真没几个。    这也不能怪刘玥,她就没把自己当个花期少女!平时穿着一身戎装拉人家手还好些,这会儿看上去哪里像个主公,倒更像是少男少女幽会去。    荀攸看完了军务,就透过窗户瞥到王粲的尴尬,好在王粲是个人才,性格也不拘小节,内心纠结片刻后,就彻底放开跟着刘玥走了。    荀攸微微一笑,这一个人倒是能用,又有人能替他们分摊点事情了。    王粲不知道自己被人盯上了,注定要留在益州任劳任怨为刘玥卖命的宿命。在席上,他和刘玥倒是相谈甚欢,眼前女孩儿虽然年幼,但谈吐不凡,眼光卓绝,又有一颗安民平天下的雄心,王粲心思转了几圈,就寻思着怎么才能留下。    看上去代益州牧对他也挺满意的,直接开口会不会太不婉转了?    “素问仲宣文采斐然,乃是当世才子,不知道仲宣是否愿意屈尊留在这里为我效力,造福益州百姓呢?”刘玥一向是个很直接的人。    “能得明公赏识,粲岂有推辞之理?”王粲改口改得更快,立刻就行礼答应了。    于是,刘玥就把人打包给贾诩,跟着一起去管内政了。荀攸思考了一晚后,还是跑去和刘玥表示自己缺人手,他一个人是能撑住,但有个帮手就更好了。    刘玥也很诚恳地表示,求贤令已经贴出去了,人才真的不是刮大风刮来的,你得给名士们一些思考和观望的时间,毕竟不是谁都像公达那么果断,要不你从荀氏再拐几个人来?    这年头大家族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颍川荀氏如此名望,在袁绍和曹操那里都有“投资”,荀攸跑到刘玥这里来,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但现在刘玥的前程不明朗,你让荀氏倾巢投入显然不现实。    甚至荀攸跑到刘玥帐下,家族中也有些反对意见。    刘玥没真把荀氏放在心上,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无论如何,她背后都有刘表做靠山,蒯氏和蔡氏也没有放弃她。    没多久,刘玥又从门口迎了伊籍和徐庶,把两人安排到军中去,暂且按下不提。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又出了几件大事,远在益州接到线报的刘玥大惊,倒不是惊讶吕布抢了刘备的徐州,也不惊讶吕布和曹操掐起来的事情。至于孙策大败刘繇问鼎江东,此事有些麻烦,但也不是重中之重。    这一年,发生最大的事情还是在长安。李傕、郭汜这两个人又开始作妖了,这回都作到把小皇帝都丢了,从皇帝到百官被迫流落,连个上朝的地方都没有,惨不忍睹。    刘表这边没什么动作,但在北方的荀彧等人力荐曹操迎奉天子,当然袁绍和孙策这边也有谋士提出来,但大家都有些犹豫。    毕竟汉献帝就像个烫手山芋,好吃是好吃,但小心别烫着嘴。    “算了,反正阿翁也不许,我总不能把陛下迎到益州去?”刘玥无奈叹气,然后眼睁睁看着徐庶等人又把一堆堆的竹简搬到他面前,“今晚全都看完?”    她拿起一卷竹简的手几乎在颤抖,这很说明问题,因为她平时举起一块巨石都脸色自若。刘玥对着自家谋臣们有些无语,试图争取权益:“你们这么多人都忙不过来?”    主公您再说一遍?您能定义一下“多”的概念吗?    虽然蒯越手下倒是有一批官吏,但刘玥又不肯相信,到头来还是他们几个再翻阅一遍重要的东西,以免漏掉什么对主公不利的信息。    这段时间,刘玥能那么快地接受益州事务,在蒯越和益州世族面前对答如流,这都是谁的功劳?    “府中军中倒是无事,就是益州治下不能没有明公的人。”荀攸说道。    “刘焉死后,他的旧部因为跟着刘瑁而被剿灭,蒯异度如今启用的都是他的人,还有一部分益州本地世族,长期以往,明公在益州根基不稳。”徐庶赞同道。    刘玥苦笑:“我倒是想见见益州世族,可惜他们眼中只有蒯异度。”    毕竟她是个黄口小儿,虽然顶了个代州牧的名号,还掌握兵权。但本地世族出入州牧府,拜见的是蒯越,与人商谈的还是蒯越。偏偏她还需要蒯家的支持,也要在刘表那儿再装装样子,所以连对蒯越发火都做不到。    “蒯异度对明公也太不尊重了一些。”王粲斥责道,“别人眼里只有蒯家,难道他眼里也只有自己家?”    “为今之计,明公只能用忍。请明公礼贤下士,招募益州世族,日久见人心,总会有人看到明公的好。”荀攸叹息,“至于蜀郡太守的人选,明公也不要再和蒯异度争了。”    这几天为了蜀郡太守的人选,刘玥差点没和蒯越吵起来。    “也罢了,我和他能争什么?”刘玥冷声道,“若不做蜀郡太守,也不必让机伯离了我,免得暗箭难防,伤到我的谋臣。”    伊籍离席行礼:“为明公分忧,本是臣分内之事。”    刘玥上前扶人,安抚了几句,就无奈笑道:“不说那些事情了,行了行了,都把竹简留下。这段日子也是辛苦你们,下面刚进了些蜀绣和金银玉器,给你们分了分。文和你且留下——”    众人谢赏,虽然这里大部分人真不在乎金银,但这也说明主公爱重自己。    贾诩刚才在席上一言不发,刘玥留了他之后,揉着脑袋问道:“先生倒说说,如今我在益州独木难支,捉襟见肘,到底该如何是好?”    贾诩问道:“明公是觉得无人可用,还是蒯氏掌权自重?”    这话一针见血且问到了心事上,刘玥脸色复杂,回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贾诩了然地点头:“明公请恕臣无罪。”    “先生明说就是,我什么时候怪罪过你?”刘玥道。    “这些日子,明公太过心急了。”贾诩缓缓道:“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明公说动刘荆州,亲率大军征讨益州,又得了代州牧一职,比之两位年长于您的公子如何?”    刘玥挑眉:“刘琦刘琮何足为虑?”    “明公身兼代州牧和骁勇将军,帐下文有荀公达,武有黄汉升,在益州不过月余便安抚民生,让此地百姓为之恩拜叹服。且明公素有仁德之名,礼贤下士,吐哺握发,天下名士莫不知之,实乃乱世之凤主,海内之贤明。”    贾诩夸起人来也是蛮厉害的,夸得刘玥都觉得自己是周公再世了。    “明公比之刘璋刘瑁,比之袁术袁绍,比之陶谦吕布又如何?这些人有的如日中天,有的出身世家,有的黄粱梦破……可他们谁在明公的年纪时,能有明公这般成就?”贾诩行礼说道:“臣斗胆,明公到底在急什么?”    刘玥不说话,她确实着急了。因为孙策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因为曹操有迎奉天子之意,她觉得自己再不拼一把,将来肯定被历史上那三个人给干掉。    她历史学得不好,不知道刘表将来到底是灭在谁手上的,所以看谁都像幕后黑手,都快有被迫害妄想症了。每天愁得掉头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