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叶君书最终选了十几个从书本里截取出来的适合取名的诗词句, 写好征询李玙的意见。 李玙一张张纸片认真看着,最后拿出其中一张,对叶君书道:“就这个。” 叶君书接过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从《中庸》里截出来的一句话: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这里头算算,可以取十一个孩子的名字,够用了, 而且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寓意不错。 “叶卿博, 叶卿学,叶博,叶学。” 叶君书默念几遍,嗯, 无论是作为小爷儿还是小哥儿的名字,的确还算可以。 于是便道,“那就这么定了。” 解决了这件心头大事,叶君书也到了休沐的时间。 不过他并不清闲。 每到年节,人情往来必不可少。 李玙身子不便, 很多事基本都是叶君书揽在自己身上。 不过考虑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就降临,再加上家里有两个备考的学子,叶君书一家这一年过年都是尽量从简了。 李家没有人在, 叶家的亲戚都在老家,叶君书一家今年都没怎么走访亲友。 方师兄等这些亲近的人,叶君书走一趟,但基本不到小半天,就很快回家了。 就连皇宫设宴,叶君书也是推拒了没去参加。 泰安帝和皇后了解情况,倒没有说什么怪罪的话,反而让太医随时待命。 叶家上下都万分警惕,随时恭候小少爷小公子的到来。 可惜在众人紧张期待中,李玙还是一点儿发动的迹象都没有。 转眼就到了大年初九。 这一天一早,叶君书穿得正式,尽管样式简洁,但绸质高端,绣工精美,袖纹和衣摆寥寥绣上几片青竹叶,煞是好看。 称得上盛装打扮了。 今天是礼部左侍郎张继涛张大人的小儿子结契摆喜宴。 张叔作为老师的旧识,自己这个做晚辈的,怎么也要走上一趟,亲自去祝贺。 不过叶君书实在是不放心。 临走前再三确认问:“真的没感觉肚子有异样吗?有没有感觉坠坠的?” 家里两位麼麼都是见过哥儿生子的,已经早早将孩子出世前的异状说与两夫夫知道。 李玙一点儿也不厌烦的回道,“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李玙的肚子比一般到临盆期的孕夫大上那么一点,可见孩子养得好。 估摸着是待着太舒服了还舍不得出来。 李玙本来也没到预产期,只是听说双胎都会早产大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样子,所以才比较紧张。 如果能养久点,自然乐意孩子晚点出来。 这样身体会更健康。 叶君书只好嘱咐其他孩子多注意点,然后一步三回头的出去了。 他穿上披风,带着李甲和李乙骑马出门。 自从去年怀川之旅他们两人转为明处跟在叶君书身边,回来后叶君书向李玙求情,不去惩罚他们的失职,然后就要到身边了。 他不欲人伺候,很多事能自己亲力亲为就自己做,所以身边一直没个贴身仆从或侍从。 但是叶君书的事情越来越多,身边不留个专门为他办事的贴身仆从,总有些不便。 李甲和李乙都挺不错,叶君书便要了过来。 至于侍从,叶君书是不考虑的。 他觉得仆从更方便些。 如今没有下雪,但是气温还是很寒冷,地上的积雪成冰,寒风凛冽。 叶君书为节省来回时间,便骑马去参加喜宴,总比坐马车速度快些。 李玙捧着个大肚子,站一会儿都会觉得腰酸,不过为了顺利生产,他每天都会走几次路,再做些麼麼教的有利于生产的动作。 此时他身边离不开人,基本都是有麼麼和路哥儿陪在身边。 其他小孩坐不住,不知跑到哪个角落里玩耍了。 外面太冷,李玙基本是在屋子里活动。 屋里的暖乎乎的,上好的银丝炭烧了好几炉。 李玙今日照旧在屋里慢慢转悠,没走多久,就感觉肚子坠坠的了。 一开始还不太确定,但没多久就开始痛了。 李玙顿时知道自己要生了。 不过他人淡定得很,没有立即说出来,而是说想吃个鸡蛋面,多加两个鸡蛋。 李玙的面上一点异样也没有,余麼麼一开始也没觉察出来,只吩咐人去弄吃食。 因为李玙经常饿了就吃东西,大家也没怀疑。 待李玙吃完满满一海碗面加两个糖沁鸡蛋,才一脸淡定道:“扶我进产房,去请稳公来。” 顿了顿,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之时又补了一句,“我要生了。” “啊?” “要生了!” “夫人要生了!” 一阵兵荒马乱后,余麼麼到底经历过大场面,很快就稳了下来,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工作。 “你速速去请稳公,你去请太医……” “你们两个,将产房的一应事务再去检查一遍……” “你速去通知大爷。” 余麼麼和路哥儿扶着李玙进产房,南阿麼主持准备生产需要的东西。 不过路哥儿还是个未结契的小哥儿,不能进产房,在门口就让他停下了。 院子里外人人匆忙,路哥儿急得团团转,不过他没什么这方面的经验,插不上手,只能在屋外走来走去。 待叶君书满头大汗的从外面赶回来,还没来得及问个情况,就听到屋里传出嘹亮的婴儿啼哭。 叶君书顿时傻眼了,这、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