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丑叔情逢春 > 第169章

第16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后不久,屋内便陷入了一片无声的寂静之中。    只闻屋外的落雨之声。    隔日秦卿醒来时,陆漠寒还没醒。    秦卿未免打扰到陆漠寒休息,则是抱着孩子到屋外走了走,可今日尤其的奇怪,许多和尚都匆匆忙忙地走过回廊,往寺庙大殿方向而去。    似乎是出了什么事······    秦卿在去往斋堂的路上,在经过焚香楼前时,更见到落雪纷纷的广坝中,有一群和尚神色焦急地往长廊而去,就连原本正在打扫积雪的和尚也被其他和尚一并叫走。    和尚们都行色匆匆,顾不得漫天的风雪。    回廊上,有部分常住在山上并习惯早起的香客们,在见到如此场面后也都议论纷纷起今日的反常。    “这寺庙里不知晓是出了何事,从来没见过这番阵势。”    “走去看看热闹,想必是出了什么大事。”有部分香客也冒着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跟在和尚们的身后去看热闹。    秦卿并未跟去,而是直接入了斋堂。    此地是香客吃斋的地方,由于现下时辰还较早,也便只有数位香客在此地用斋饭。    因早斋通常都不送,他今日又比往常起得早,况且陆漠寒还在厢房内歇息,他也便自行抱着孩子过来吃斋。    秦卿身着一席淡蓝色华服,外面披着雪绒披风,连着披风的轻绒帽扣在头上,暗影笼罩住其面容。    他的衣袍暗纹虽是素美,可衣边却嵌着细软且名贵的狼裘,帽子的边缘更是勾勒着画龙点睛的丝绕银纹。    秦卿怀里的孩子则是被细致柔软的雪色狐裘包裹着,只露出了白白粉粉的小脸。    斋堂内,悬梁高阔,地面以云石垒砌,桌椅的釉色都光泽醒目。    秦卿坐下后,便有一位小沙弥给秦卿端了一份斋饭来。    “施主请用斋饭。”    “有劳小师傅了。”秦卿平静的谢过之后,便一言不发的吃着斋点。    那小沙弥送完东西便走了。    四周不少香客都在看秦卿,或多或少都对其流露出欣赏之色。    秦卿这身装扮可谓是赏心悦目,众人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在思考,这位抱着孩子,华服着身的公子爷,究竟是出自何府之人?    秦卿也不介意周遭各种目光,井然有序的用着斋。    寺庙里的斋饭周到,可自行点菜,都是用新鲜食村现做,而秦卿吃的这份早斋,是清淡的莲子羹与芙蓉糕。    虽这份斋并非他自行点的,可也合他胃口。    口味清甜,清新润口。    由于孩子现下还没饿,也不需要秦卿喂奶。    他刚生了孩子没多久,现下坐着腰腿仍是略有不适,所幸是身下有软垫,才不至于让他难受。    斋堂内一切井然有序,斋堂外几位冒雪而来的香客,打破了堂内原本的清幽。    “这回可出大事了,刚才听那些和尚说,有人擅闯禁地。”有一位年岁稍长的香客,一边拍扑着身上的雪,一边跟斋堂内熟人道消息。    “来来来,说清楚些,赶紧说下去。”堂内的香客也都兴致勃勃的让那些刚入斋堂的人叙述外面之事。    那方,很快便凑成了一桌,香客们都围坐在一起谈论今日寺庙内和尚的反常之举,秦卿也多少听到了一些。    说是,有人擅闯禁地,方丈大师知晓后震怒。    但具体禁地在何处,寺院内是否有东西失窃,又或是禁地那处发生了何事,这些香客还是一无所知。    秦卿简单的用完斋饭后,才少许的喂孩子喝了一些奶,待斋堂外风雪小些了,他才抱着孩子出了斋堂。    飞雪漫漫的天际,天色死气沉沉的昏暗,即便是现下已是白昼,天色也被乌云压得犹如刚入夜一般。    寺庙内外长廊各处灯笼依然高展,秦卿在回廊堆放油纸伞的地方随便拿了一把伞,便撑着伞走过鹅毛飞雪的广坝,沿着宽广的石板路往前阁的大殿而去。    佛堂大殿前。    寺庙里的数百倍修行僧都齐聚此地,排列有序地站着,老方丈身着袈裟,手拿佛杖,面色严肃地站在高高的佛像前训事。    佛阁处,围了一些香客,但全都在肃静的详听。    秦卿步上佛阁前的阶梯后,便将油纸伞收起摆放至一旁的搁伞处,他站在大殿门外平静的倾听。    佛堂内气势辉煌,气氛庄严,弟子静肃。    佛阁外,有看热闹的香客分神看秦卿,可秦卿则是全神贯注听方丈说话。    “草房那边的禁地,前些日子有人闯入,将静心洞里弄得乌烟瘴气,扰了清修者的佛性,还弄脏了原本已抄写好的佛经。”老方丈面露堪忧,沧桑的语气透着焦虑。    方丈在佛堂内众弟子面前来回的缓慢走动,并叫了数位弟子上前交代情况。    “师傅,那日我去草房拿柴时,并无发现有可疑之人。”一个和尚首先站了出来,仔细地道明了当日情况。    “是的师傅,我与师兄同去草屋,在那处烧了些热水,拿了些柴火,走时都未曾瞧见有别人。”另一位和尚也点头附和,更是将在草屋做过每一件事都细细道出。    “两位师弟,你们离开草屋时才刚天亮,况且那人是何时闯入禁地的,我们也不得而知。”有一位和尚走到众人前,谈了谈自己的见解。    秦卿认出此人,便是负责照料他日常饮食的那位和尚,也便是领他入寺的和尚。    “师兄说得极是,再加那日寺庙里有佛灯会,来往的香客诸多,究竟是谁入了静心阁,这极难下定论。”又一位和尚出面谈及此事,诸多言论都较为坦诚。    “现在方丈的意思,既是要让我们找出是谁入了禁地,如此本寺才好给宫里的人一个交代,否则我们寺庙也会因此事被牵连。”说话的和尚颇有资历,是负责诵经院的大师。    此言一出,佛阁内外都是一阵喧哗声。    众人都没想到,此事竟然与宫中的人扯上了关系。    方丈一声低缓的“肃静”之后,便道了不为人知的内幕:“圣上派了一位施主来本寺静养收敛心性,那位施主便住在静心洞。”    方丈更道出,圣上交代过,不许有人打扰那位施主。    所以,那处藏书洞,才设为本寺的禁地,不许香客入门。    “现下不知是谁人在静心洞内产子,弄脏了那位施主给圣上抄写的福寿经,还弄脏了御赐的佛毯。”一位老和尚面色忧虑,声音颤抖,脸上尽是焦郁之色。    顿时,庙里一些还不知实情的和尚与香客都大为震惊。    几乎是同时,佛寺内外都响起参差不齐的念诵佛语之声。    “罪过啊罪过,阿弥陀佛······”    “真是冤孽,劫数啊劫数,阿弥陀佛······”    ······    秦卿依旧扮相神秘地站在门外,与外面惊闻此事后并议论的香客形成了无形的对比,一边热火朝天,一边静如死寂。    他的双手抱着孩子,手指略微的泛白,他现下表面虽是风平浪静的冷静,可心中却早已被惊涛骇浪席卷。    和尚们在谈论的事,无疑跟他有直接的关系。    草舍、静心洞、禁地、佛灯会······    这种种的迹象,都清楚的表明,和尚们口中私闯禁地的人,便是他。    可他并不知晓那是佛门禁地,也不知晓那处竟有人住。    沉默地垂下眼,看了一眼怀中的孩子,孩子正恬静地熟睡着,那肉肉的小手捏成小拳头,无意识地放在唇边。    秦卿未即刻离开佛堂,为了更加的了解情况,他跟其他香客一样,站在此处继续听和尚们议事。    当他重新抬眼目的看向佛堂时,佛堂内有一个年纪尚轻的和尚从人群中走出。    “佛灯会那夜,我有领着几位施主前去草舍前的观灯崖观天灯,我将他们领去后,便有师兄叫我去帮忙除雪。”那小和尚年纪只有十八、九岁,低着头讲述当时的情况。    “总算是有些眉目了,那小师弟你可有见过那些观灯人中有怀孕之人?”    给秦卿送饭的和尚,似乎是方丈座下颇有名望的弟子,在如此场合也能说上些话。    那小和尚苦思片刻后,便摇了摇头:“那日香客太多,我也没留意此事。”    众僧又是一阵遗憾。    “罢了,既然如此那便去将那日去过观灯崖的几位施主都稀疏请上山,此事若不追查清楚,老衲也难以向佛祖与那位潜心静养的施主交代。”方丈做下决定之后,便暂且先让和尚们都散去。    那些和尚都朝着方丈大师做完佛礼后,肃静而有序的离开了佛堂。    在门外守候的香客们,也都在此刻依照次序,不挤不推的规矩的进了佛堂,与方丈谈及刚才之事。    “诸位施主不必担忧,本寺此事不会牵连到无关香客。”方丈慈祥有礼,有问必答,逐个回答香客的问题。    香客的顾虑是担心寺庙触怒圣颜。    “敢问方丈大师,现下若是有香客想下山,可否即可离去?”有香客未免被牵连,直接的询问了老方丈。    “众位施主不必着急,现下并非下山的好时机,留在大山才是最万全的,待此事过去之后我等会安排各位施主依次下山。”方丈单手做佛手状,轻声诵了一句佛号,安抚诸位香客的情绪。    香客们对寺庙,以及方丈都极为信任,在听及方丈之言后,也少了先前的担忧。    “大师佛法无边,我等一定会配合大师。”数众香客也都纷纷配合,随即便开始陆续为殿内金佛供香。    秦卿并未入佛阁,他抱着孩子站在长廊旁等候。    见方丈大师从佛阁大殿步出,秦卿才缓步地迎了上去,平和的轻声道:“大师请留步,我有要事相告,不知大师可否借一步说话。”    “既然如此,那请施主随老衲到听雨池畔,再做详谈。”方丈大师祥和地看了看秦卿怀中的婴儿,便领着秦卿往长廊深处而去。    一路上,秦卿都跟随在方丈身后,老者散发的慈悲之气,令人平心静气。    到了听雨池,秦卿才知晓,原来方丈大师约了一位贵宾在此地相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