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安得万里山河定·番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苍冥。注 他是今年新入天杀营的一个小弟子, 年纪尚未及冠,涉世未深的脸上写满了被老兵们嘲笑的单纯和傻愣。 洛阳是大业的都城, 今日之繁华比起当年的汴京、长安与北京,亦不逞多让。维护都城的安危,是他们这些天策军人的职责。 他所在的天杀营是隶属天策府的一支特殊队伍, 肩负着与其他三营不同的责任, 天杀营中的成员, 往往都同时兼任着另外一层身份——浩气盟精英弟子。 这些年,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安定的生活带来的是江湖的风起云涌和蓬勃朝气。 大业建国于一群江湖义士之手, 因而这个国家对江湖也总是分外上心。大约是他们也同样出身于江湖, 所以这群掌控着天下的人,比历朝历代的帝王们, 对江湖都更加宽容。 但宽容却毕竟不代表纵容, 他们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着江湖的风气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 这就是天策府和浩气盟存在的意义了。 那么多向往快意生活的侠士不喜官府约束, 而天策既不完全属于官府, 又不完全属于江湖, 这个矛盾又中立的灰色组织,艰涩地扛起了这个颇为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无论如何,这简直是最合适侠客们的年代了。 他就同无数江湖人一样, 向往着那个国危时能平乱定国、太平时能维护正义的浩气盟。 多年的发展,浩气的大营已经改到了昆仑山巅,每每踏上西行的路,他心中都会有说不清的骄傲。 他没有经历过那场定乱之战,所以很难看懂红将军眼中化不开的遗恨,但从天杀营的前辈那里,他能够触摸到一些零碎的细枝末节。 他知道,无论天策还是浩气,都始于一个传说。 当年曾有人,一人一骑,烈马追风一杆枪,斩县官、开粮仓,救了无数被欺压的百姓,还救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浩气军师; 当年曾有人,温酒而去,五十人拔开封城,大胜归来时不过两刻钟; 当年曾有人,忠义无双,拼着九死一生之局也要为饥民们杀出活路,力克十倍之敌; 当年曾有人,带领着豪杰义士们,清剿匪寇,杀敌保国,远慑辽东。 但凡他的名字所到之处,神佛皆惮,贼寇败逃,魑魅魍魉魂飞魄散,蛮夷鞑虏枯骨埋关。 终其一生,未曾一败。 那是所有天策将士们心中的神,是民间巷尾人人称道的天策前统领。 被他吓破了胆的敌军们送给他一个无情又猖狂的名字——风卷残云萧日天。 他在这世道最黑暗的时候,带着一道光杀出重围,用他手中那杆枪霸道地撕开了无尽的夜,从此,才有浩气盟山巅蓝得如同碧血洗过的长空,才有天策大营里赤红如烈日的大旗,才有这山河人间韶华笙歌,道义昭昭。 而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又带着枪回到了黑暗中,留给世人一个触摸不到的背影。 如今的天下,是这个人一手建立的起来的,但他却不亲自来看这纷扰的太平盛世。 为民不求利,镇乱不论功,大抵如此罢。 比起那些在长夜中一睡不起的人,这个传说简直就是天之骄子,比如今的大业之君还要再风光一些。 他知道有无数人跟他一样,是抱着对这个传说的崇拜,才投身进浩气盟、投身进天策府的。 年少时荒野中的惊鸿一瞥,便成了一生誓死追随的执念。 只是初衷总是充满了美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越是接近这个世界的真实,才越是困顿于当初热血上头的选择。 他成长的速度很快,短短时间就成了颇被红将军看重的精英,接到的长空令任务也越来越多,他不遗余力地奔赴在清扫世间恶徒的道路上,一丝不苟地完成所有交到手上的任务。 渐渐地,他发现江湖并不完全是他所认识的那样。 江湖之所以充满趣味,便是各种难以预料的相逢、分离和再会,那些曾经与你称兄道弟的人,很可能下一次会面便是阵营不同拔刀相向。 他见过了道貌岸然人面兽心的大侠,见过了戏弄人间风生水起的混混,也见过举止歹毒却敢爱敢恨的邪教女子,还有背负骂名却甘愿一赴心中大义的大恶人。 再然后,无论是欣赏的敌人,还是唾弃的伪善者,最后都会慢慢被红尘冲垮,消逝在时间的洪流中。 他无数次的问自己,他所坚持的浩气、正义,究竟是什么? 就像一个怎么也捉摸不透的谜,在心头盘旋、萦绕,每每挥散,又烟似的笼住心头,要把他拖进质疑的深渊。 他的枪不再果决,马也不再能进能退。 天策的枪法讲究枪如奔雷,势如闪电,蓄势待发,一击毙敌,陷入犹豫的他,不再适合继续冲锋。 红将军看出了他的心思,命他去凌烟阁上香,十五日,不准间断。 “你心中要的那个答案,也许萧将军能告诉你。”她如是说。 凌烟阁里供奉的是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也包括一个离开了这个江湖永远不回来的人。 他开始慌乱地去翻和那个人有关的书卷,史籍,所有的记录,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那个人看不到正邪难辨吗?那个人看不到红尘如晦吗?那个人看不到故人黄土吗? 他们提枪守护的,究竟是什么呢? 第十天的时候,他跪在凌烟阁的雕塑前,看着凌烟阁中那些默然静立的牌位,忽然,就找到了。 那人曾说,“只求以气吞山河之势,洒正气、开血路、清妖邪、荡世间,引八方侠至,肝胆同昭,哪怕血染山河,也要为黎民苍生换一个浩然天地。” 那是一种责任。 他也向往逍遥自在,恣意潇洒,可是他还是更想做一个长空令下,余孽不生的捍卫者。 这世间已经有那么多不平事,若都做两袖清风之人,谁来维护天地正道。 既然选择了责任,就要一路担当到底。 那些口头里、文字间的只言片语,终于在心中拼凑起一个完整的形象,无畏、忠义,有着铮铮铁骨,和睥睨天下的狂傲之气,又义无反顾地为这个盛世立下撑天的柱梁。 他们正在成为这根柱梁。 即便世上有那么多人,都只为了他们自己而战、为了他们所爱的人而战,但总有浩气盟的弟子,愿意为素昧平生的过客、为天下苍生而战,为了守护他们所认可的天道和正义,为了正义堂前出鞘的锋芒利刃,为了心头那一口浩然气。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是了,这才是年少时触动他的那个江湖。 胸中一点浩然气,江湖千里快哉风,他们不是贪图名利贪生怕死之辈,也不是道貌岸然虚情假意的伪君子,更不是任人宰割心慈手软的懦夫。 是先人不惜以血肉之躯,踏漫漫征途,直至头破血流、孤魂证道,将这种责任刻进他们的骨血,为图江山永固,为图长治久安。 一身忠魂,心怀正气,顶天立地,视死如归。 是这个素不相识的红衣赤甲的背影,在背后撑起了无数个像他这样畏缩而迷茫的人。 多年来一直是新兵的他,这一刻,终于感到自己或许长大了。 但红将军说要一敬十五日,他不是半途而废的人,于是剩下的时间,便整日对着李岩将军的牌位旁,那杆蓝色的长.枪思考。 时势造英雄,人的一生又能碰到多少恰当的时势。 他可能穷尽一生都做不了那样的人。 但是,他愿意以一尊微不足道的轻骨,筑起朗朗天地间不灭之义。 自此,挫骨扬灰不能磨其志,俗世纷扰不能乱其心,是非善恶不能撼其道,甘捧肺腑,恪守碧海青天。 然后,一切都变得畅快。 他的职位越来越高,甚至做了天杀营的副统领,新鲜血液总是在不断地涌入,就如当年他加入天策的时候,那样无知又单纯。 他会同他们讲那些旧事,讲温柔善良的摇光焦大姑娘,讲神出鬼没的天旋胡圣手,讲巾帼不让须眉的开阳红将军,讲德高望重的玉衡程老爷子,讲无双谋士的天玑李岩将军,讲昔日天权今日成天枢的盟主金蛇王…… 然而浩气七星之中,最为耀眼的还是那个人。 可惜他毕竟没有读过那么多书,讲不来老兵们感同身受的故事,唯有寥寥数语,道尽乱世兴衰,道尽一个传说昙花一现的戎马生涯。 故事里有兄弟,有光荣,有大笑着饮酒,有东都名扬天下的娆春,酒香飘过十里春风路。 还有一个信念,凝聚起天策无上军魂,和浩气悠悠正气。 所谓天道不灭,浩气长存。 新兵们笑着问他自己的江湖和履历,他想了想,年少时懵懂的意气风发,困顿时茫然的潦倒无措,顿悟后潇洒的快意恩仇,最后千言万语,也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 “此生无悔入浩气。” 那些先辈守护的东西,到了他们这里,也该继续以命去守护。 他知道,无论过去多少时间,在东都儿郎们的心中,都会有那么一个人:一往无前,万人难敌,做成过所有有志男儿做过的江山梦,踏马流星定山河,疏狂豪纵一世英雄。 而这个人,即便身不在此间,亦将化做天地间破开晨昏的那一杆银枪,每日叫醒他们这些迷途在夜色里的人。 很多年后,他又想起那个曾令他苦苦冥思了十日的问题。 为什么要守着浩气? 时至今日,回答起来似乎已经没有任何迷惘。 万里江山尽浩然,心所在的地方,就是浩气盟。 这是,他守了一辈子的江湖。 作者有话要说: 此生无悔入剑三,来世还睡好妻盟!!! 我真的是对浩气的宝宝们爱的深沉艾玛…… 这么真爱的恶人叽真的没有好妻盟的哈士奇抱走吗【蹦跶【持续蹦跶!!! 注:文天祥《正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