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吃货
她一直以为,她去的那个月宫不是科学家们探索的,布满陨石坑和环形山的月球,而是另一个独立的未知空间,两者只是名字一样而已。 但是……这两件事情正好撞一块儿了,要说巧,也太巧了。 莫不是两个世界之间存在什么特殊的联系? 贺清扬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理所然来。 唉,早知如此,当初召唤后羿的时候,她就应该三思三思再三思了。 现在可好,对地球造成影响了? 但愿不是什么负面的,不可消除的影响。 这一走神,唐婉兮的话就漏听了好几句,直到她不满地嚷嚷起来:“喂,洗发水,你到底在干什么?该不会在偷看哪个大帅哥?接个电话都这么三心二意的。” 贺清扬回过神来,“哎,不好意思哈,刚才思考了一下人类的前途问题。” 唐婉兮“切”了一声,表示不信和鄙视。 “对了,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我问,你的农场具体在什么位置,我过来找你。” “现在?” “是啊,反正没人陪我,一个人去泉停县没什么意思。我现在又睡不着了,干脆去视察一下你的农场好啦。” 贺清扬道:“问题是你在天涯海角的哪个角落啊?怎么连手机都用别人的。” “刚刚才说了嘛,我就在省会啊,开车过去宁州,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你走神也走得太厉害了。至于手机嘛,我的没电了,所以借一下客栈老板娘的啰。” “哦,那就好,行,你过来,欢迎之至。” 贺清扬报了自己的详细地址,然后回到广寒宫,将几个员工叫醒,叮嘱了几句,再走到大门口,把铁门打开,准备迎接第一批客人。 她没有等多久。 二十来分钟之后,直通农场大门的水泥路上,就驶来了一辆小汽车。 看了看时间,八点还不到。 真够积极的。 不需要贺清扬引导,小车径直在门前的一块空地之上停好。 紧接着,从车上走下来三个男人。 为首的那一个长得很高大,穿着一件咖啡色的夹克,看着有点眼熟,另外两个不认识,一个是戴眼镜的瘦高个儿,另一个是眼睛很大的年轻小哥。 “老板,”高个男人笑吟吟地主动招呼,“我又来了。你们农场的水果熟了没有啊?” 贺清扬端详了一番,终于想起来了,这人不就是在一星期之前带了好多亲戚来买桃子的那名男子吗? “熟了啊,”她赶紧道,“这一次的数量比较多,想吃多少有多少。” “是吗?”大个子很高兴,“都有哪些水果啊?” “有苹果,还有……好像有梨……好多种类呢,哎,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贺清扬还真没注意。 她的亲戚在树林里面种了很多果树,什么种类的都有。 然而,据亲戚介绍,他们种果树是为了看叶子,又不是为了吃,没有考虑到品种的优良性和土壤的匹配度啥的,因此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良品种或者不适合在本地种植的水果。 在他们开农场的几年时间内,这些树木要么压根儿就不结果,要么结出来的果子又酸又涩,难以下咽。 如果不是贺清扬日日用天河水灌溉,这个季节,恐怕连叶子都还处于发芽阶段呢。 大个子兴奋得直搓手,“那就好,老板真厉害,其他农场的采摘水果都是温室里的草莓啊,圣女果之类的,我早就吃腻了。只有你们家,种类又多,味道又好。” 贺清扬笑道:“听起来,你特别喜欢吃水果?” “可不是么,”大个子道,“而且最喜欢现摘现吃的新鲜水果,几天吃不到就心痒痒,嘿嘿,所以他们都管我叫猕猴。” 这时,他的同伴——那个戴眼镜的瘦高个补充道,“正好他又姓孙,于是我们也管他叫孙悟空,或者孙猴子。” 贺清扬乐坏了,“我们农场里面有一个员工也叫孙悟空,也爱吃水果,你们俩可以交流交流哈。” “哈哈,那真是太巧了,”孙猴子笑道,“老板放心,我要是吃得满意,一定到处帮你宣传。用不了多久,你的农场在整个宁州市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岂止呢,说不定还能扬名全国。”瘦高个儿又道。 贺清扬不解,与三人交谈一番,这才明白。 原来这三人还不是普通的吃货,个个都有一番来头。 孙猴子是本地某著名论坛美食版块的资深版主,既喜欢品尝各个地方的美食,又具有很强的线下号召力。 他的日常谋生手段就是吃东西,写评论,组织网友吃东西,以及替商家写评论等等。 一个星期前,他本来是应邀去附近一家农场品尝一道特色农家菜的,结果路过贺清扬的小摊,被浓郁的桃子香味儿所吸引,便忍不住尝了一个,然后魂牵梦绕到如今。 大眼小哥姓李,算是他的同行,也从事和美食相关的工作,只不过基本采用线上方式,包括发博客,录视频,做直播等等…… 因为他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所以被某些网友称之为“厨神小哥”。 他到农场来,不只是为了品尝孙猴子吹嘘过的水果,更是为了看看,能不能在这里制作几期以水果为原材料的美食节目。 贺清扬当然没有意见。 这么好的宣传手段,还是的,何乐而不为? 至于那个戴眼镜的瘦高个儿,是孙猴子的高中同学,名字很奇怪,叫做包号,在某著名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老板,”孙猴子道,“我跟他说了,你这儿的桃子特别好吃,他死活不相信,非说我吹牛不可。一怒之下,我就带他过来看看。” “可是我的桃子已经卖光了啊。”贺清扬道。 “没关系,其他水果也一样,只要好吃就行。这家伙是一个吃货,他不挑的。”孙猴子道,“咱们震震他,让他知道,咱们宁州也是能够种出好水果的。” 贺清扬:“……” 她突然想起来了,宁州市的土壤虽然称不上贫瘠,但是一年四季阴雨绵绵,光照很少。 这种自然条件无论如何也不适合绝大多数水果的生长。所以,整个宁州市的水果,基本上都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 那么,等一会儿,她要怎么向那一位农学博士解释树林里的奇特现象呢? 贺清扬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