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634章 举棋不定

第634章 举棋不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被围困了不到10日,阿姆利则的印军就全线崩溃。    这个结局,肯定是出乎预料。    要知道,那可是0多个旅,近20万官兵。    更重要的是,在围困期间,巴军始终没有发动进攻,甚至没有进行火力打击,只是围住了阿姆利则。    前线部队已经斗志全无,这仗还能打吗?    当然,阿姆利则还没有被巴军占领。    为啥?    巴军没有去凑热闹。    在指挥官逃跑,并且被巴军机会之后,阿姆利则的印军就成了无头苍蝇,到处都在发生战斗。    跟谁战斗?    相互残杀。    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争夺有限的资源。    巴军所做的,其实就是守在城外,等着印军出来投降。    其实,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为啥?    如果巴军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印军就会团结起来,或许会跟巴军死战,或许会制造更大的麻烦。    更何况,阿姆利则还有数百万平民。    虽然很残忍,毕竟在混战中遭到荼毒的是平民,但是对巴军将领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让巴军官兵进去送死?    显然,那才是下下之策。    再说了,巴军还没有为进攻阿姆利则做好准备呢。    为啥?    太多的印军出来投降,因此巴军不得不花更多的力量来运送战俘,并且为这些战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证。    对后勤保障本来就不算强大的巴军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此外,还得考虑即将到来的威胁。    在第75日,也就是印军前线指挥官被干掉的那一天,印军的主力部队到达了东面的贾朗达尔。    足足4个装甲旅,此外还有4个机械化步兵旅。    当然,严格说来,其实只是半机械化步兵旅,即这4个旅都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步兵战车等重型装备。    8个印军主力旅,那可不能小觑。    有趣的是,印军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甚至没有积极发起进攻。    为啥?    进攻还有意义吗?    阿姆利则的守军已经完蛋了,哪怕还有近十万官兵在城区里面混战,也跟全军覆没没有区别。    发起进攻?    就算打退了巴军,又能如何?    派部队去对付叛乱的军队?    还是说,趁机发起反击?    或者收拾残局,比如安顿数百万遭到战火荼毒平民?    对印军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没有多少意义。    就算要收复阿姆利则,也用不着动用主力部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印军高层并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别的不说,印军总参谋部连一份应急预案都没有。    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是守住阿姆利则,然后里应外合,击溃入侵的巴军,在趁势反攻杀入巴基斯坦境内。    不管是制订计划,还是做出调整,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当然,只是击溃巴军,就已经不可能了。    为啥?    巴军有6个装甲旅!    虽然其他的都是步兵旅,但是大部分步兵旅都有主战装备,战斗力并不在印军的机械化步兵旅之下。    也就是说,赶到贾朗达尔的印军增援部队,仍然不是巴军的对手。    此外,印军对俄制坦克确实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印军的t-90s就没有战胜过“哈立德2”,很多时候连“哈立德”都打不过。    相反,在装甲会战中,巴军坦克总能压着印军的坦克打。    虽然这些t-90来自俄罗斯,而且是俄军的现役装备,肯定比卖给印度的t-90s好,比印度自行生产的t-90s更好,但是在交付之前,俄军拆掉了很多敏感设备,直接导致坦克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此外,俄罗斯也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先进技术。    就拿观瞄系统来说,俄军自用的t-90仍然非常差劲。    有趣的是,俄罗斯没有提供配套的弹药,特别是至关重要的穿甲弹!    为啥?    俄军的穿甲弹早就更新换代,是贫铀合金弹芯,而俄罗斯效仿美国,以受到国际条约限制为由,禁止出口这类穿甲弹。    结果,俄罗斯不再研制钨合金穿甲弹。    也就是说,俄罗斯能够提供的,其实都是很落后的穿甲弹。    当然,提供援助的美国也想了办法,即帮助印度从以色列采购了一批穿甲弹,还想方设法的从乌克兰弄到了一批穿甲弹。    以色列生产的先进穿甲弹还算不错,只是太少了。    至于来自乌克兰的穿甲弹,其实就是俄罗斯生产的,而且很多储存了数十年,连可靠性都没办法保证。    靠这些,怎么跟巴军坦克作战?    要知道,巴军的坦克不但更先进,炮弹也更加犀利。    别说华夏已经开始向巴基斯坦提供第三代钨合金穿甲弹,即便使用来自沙特,同样是从华夏采购的第二代钨合金穿甲弹,“哈立德”与“哈立德2”也能够在坦克炮的全射程内打穿t-90的正面装甲。    当然,这只能说明,印军中的高级将领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    就算不考虑巴基斯坦空军的优势,打一场纯粹的地面战,印军都没有胜算,必然遭受惨败。    显然,守住贾朗达尔,远比夺回阿姆利则重要得多。    为啥?    在贾朗达尔后方,已经没有像样的防线了。    虽然巴军并没有进军新德里的意图,但是只要巴军拿下了贾朗达尔,就能够一路推进到新德里。    结果就是,双方再次停了下来。    与当初在伯坦果德一样,巴军与印军就面对面,都没有采取行动。    当然,这次的距离要远一点,有几十千米。    只是,巴军没有坐等印军找上门来。    在确定印军的装甲部队已经杀到之后,巴基斯坦空军活跃了起来,开始对贾朗达尔进行重点轰炸。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的摧毁印军的主战装备。    印军还有士气打下去,靠的不就是那些刚刚获得的主战装备吗?    没有了,还怎么打?    至于阿姆利则,反到被双方遗忘。    当然,也只是暂时的遗忘。    混战仍然在持续,而且每天都有数千名,甚至上万名印军官兵出城投降。    要不了多久,阿姆利则就会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