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625章 突破

第625章 突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下,局面失去了控制。    发现巴军的先锋部队开始撤退之后,印军指挥官做出了错误判断,认为已经挫败了巴军的进攻。    当然,也跟当时的局面有关。    巴军的进攻方向比较分散,而印军显然不可能把战线拉开。    为啥?    没有足够多的坦克。    受到兵力限制,印军只能击中守卫几处关键地点,比如东郊的公路。    如果巴军从侧翼迂回,那么集中部署在公路的印军就很有可能被反包围,从而被巴军全歼。    事实,在先头部队遭到阻击之后,巴军已经开始迂回。    这下,印军指挥官没办法了。    坐等肯定是死。    那就只能发起反击。    为此,印军指挥官给待命的装甲旅下达了反击命令,实际是2个装甲营,并没有协助的步兵部队。    战斗,就发生在东郊公路附近。    虽然巴军已经开始迂回,但是对巴军来说,东郊公路必须夺取,因为这是继续向南推进的支撑。    结果就是,巴军也在该方向投入了1个装甲营。    随着印军的反击部队出现,巴军立即做出了调整,把一支预备队,也就是1个机械化步兵营派了去。    兵力方面。    印军有2个装甲营,不过只有57辆“阿琼2”主战坦克。    2个营,原本是64辆坦克,只是其中7辆出了故障,留在伯坦果德南面的军营,没有参与当晚的战斗。    巴军也是2个营,不过有54辆“哈立德2”与30辆17步兵战车。    显然,巴军明显占了风。    其实,这场战斗并没有多少悬念。    为啥?    “阿琼2”根本就不是“哈立德2”的对手,更何况还有17步兵战车。    这种步兵战车来自沙特,准确说是华夏,仍然是华夏的军贸产品,跟自用的重型步兵战车有一些区别。    其实,沙特并没有采购多少17。    当初,从华夏购买17,也只是为了填补装备的空缺,说白了就是应急。    对17,沙特陆军不是很满意。    为啥?    太轻了。    在经过了伊拉克内战之后,沙特陆军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步兵战车的主要价值其实是在城市里面。    为了应对城市战的需求,沙特需要的是一种重型步兵战车。    17算吗?    超过30吨的战斗全重,使其勉强算得的重型步兵战车,只是跟沙特陆军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华夏的军火企业已经根据沙特陆军的需求改进17。    严格说来,17仍然是传统意义的步兵战车。    怎么说?    就是配合主战坦克作战,以野战为主,其城市战能力算不强大,也就只是勉强能够应付。    战斗打响之后,首先发威的就是17。    为啥?    17配备了射程达到10千米的反坦克导弹!    其实,这也是应沙特陆军需求加装的,而标配版的17配备的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只有6千米。    为了把反坦克导弹的威力发挥出来,17配备了最新式的红外成像仪。    比“哈立德2”的还要好!    在战斗中,往往是落在后面的17首先发现目标,并且通过数据链,把目标的方位信息发给前方的主战坦克。    当然,17能用反坦克导弹抢先开火。    凭借射程足够远的反坦克导弹,还有先进的观瞄设备,17往往能够拉在坦克后方1000米之外。    随着17开火,“哈立德2”也投入了战斗。    这个时候,“阿琼2”还在2000多米之外呢。    显然,在这个距离,“阿琼2”根本打不中“哈立德2”,更别说在大约4000米之外的步兵战车了。    可见,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后来,很多做了俘虏的印军坦克手并不服气。    为啥?    直到战斗结束,也没有几辆“阿琼2”获得开火的机会。    虽然一些“阿琼2”立即开火还击,但是受到观瞄系统的限制,更受到坦克炮性能的限制,全是在浪费炮弹。    打了不到10分钟,印军坦克手的士气就归零了。    这个时候,印军指挥官也反应了过来。    跟“哈立德2”打对攻战,“阿琼2”确实差远了。    虽然印军指挥官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已经杀出去的坦克根本撤不了。    为啥?    “阿琼2”的机动性能太过糟糕!    虽然依靠舶来的传动器与悬挂装置,“阿琼2”能够在阅兵式做一些特技表演,比如零半径原地转向,但是巨大的车重,发动机过低的输出功率,使其在战场,很难有正常的发挥。    到了夏季,那就更加如此了。    用印军坦克兵的话来说,得像大爷一般把“阿琼2”供着,不然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掉链子。    正是如此,“阿琼2”才一直被称为是阅兵场的坦克。    打不过也就算了,现在连撤退都办不到。    从17率先开火算起,到最后一辆试图通过倒车退下去的“阿琼2”被摧毁,这场由100多辆坦克参与的装甲战,前后也就只进行了不到1个小时,而且最后40分钟几乎都是在追歼逃窜的印度坦克。    此后,巴军费了很大的力气,把3辆较为完好的“阿琼2”拖了回去。    干嘛?    其中一辆被送往巴基斯坦的国立博物馆,做为战利品对外展示,一辆被移交给了巴基斯坦陆军的测试部队,另外一辆则不知所踪。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那辆“阿琼2”被巴军赠送给了华夏。    其实,当时还有好几辆“阿琼2”比较完好。    在战斗中,很多印度坦克兵直接抛弃了坦克。    只是,巴军并没有把这些坦克全都拖走,而是在清扫清扫战场的时候炸掉了。    为啥?    太过笨重,运输是个大麻烦。    再说了,把“阿琼2”拖回去,也就只是搞研究。    如果只是为了研究,有几辆就足够了。    当成废钢铁回炉?    显然,回收的废钢铁未必能补运输费用。    按照巴军给出的评价,“阿琼2”是大而无当的最佳代表,其性能,在很多方面连“哈立德”都比不。    当然,有这个认识的不止是巴基斯坦陆军。    印度陆军也早就认识到了,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且“阿琼2”还一再被当成印度的象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