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叶冰算算她们出来的时间已经快二十天了, 算上回去的时间,这趟的确算得上“远门”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目标达到了, 找到了百年人参,还有三片参子参孙,叶冰准备回头挖两个三四十年的,一个回去泡酒一个好好炮制了以备家人不时之需。 这次远行还有小惊喜呢, 终于见到老虎了,还和它好好的打了一架。 老虎地盘上的野山羊群她也十分喜欢, 已经决定带走几头了,反正那头老虎作为手下败将,肯定不敢呲牙的。 叶冰用柔软结实的藤蔓编了一个长长的绳子,每个野山羊脖子上套一圈, 确保它们听指挥。 她抓了三头公羊六头母羊,公羊还是有些小脾气的, 不过被她温柔的拍了两巴掌后就消停了。 两人的背篓也被挪到公羊的后背上了。 为了多带些石头回去, 叶冰和楚喆又试着编了两个筐, 虽然很不是型,但勉强能装些东西。 野山羊:没有比它们更悲惨的了, 还要做苦力以后还要被吃掉! 叶冰在前头牵着山羊,楚喆重点看顾几个筐, 朱白和朱四压后阵。 因为有苦力羊了,所以回去的时候,叶冰又多采了两筐药材。 在温泉池边多呆了两天,两人还玩了把水下亲吻。 就是叶冰把楚喆拉进水里, 在他马上呼吸不继的时候吻住给他度气。 对于肺活量也比不过媳妇,楚喆表示他已经习惯了,只要接吻的时候不把他吻晕就好。 他也是要面子的嘛! 叶冰计划将野山羊分成两拨,其中一拨送入花鹿山,一头公羊三只母羊,那里是鹿群的地盘,没有大型食肉动物,还是很安全的。 另一拨也是一只公羊三只母羊,就放在牛头山林大舅他们的猎场,因为近啊,随时可以过来猎一只来吃。 那还剩一头公羊呢,当然带回家…吃啊! 天太热,为了吃新鲜的肉,叶冰也是很拼哒。 他们是晚上才进的黑牛屯,叶冰和楚喆商量就不打扰大舅二舅了,都该睡觉了。 山羊不好过桥,没事!一巴掌拍晕就好了。 叶冰直接跳墙进了院子开的大门,等她们把东西放好拍房门,屋里人才知道有人。 看到叶冰,叶爹娘、叶哥哥、也弟弟都激动的不得了。 “赶紧进屋去,让你娘给你们做点好吃的,我去给你们烧水好好洗个澡。”叶爹拉着闺女左看右看,都觉得她瘦了。 然后瞪了楚喆一眼,肯定是他没照顾好他大闺女。 叶伟东看到晕倒的山羊了,“妹妹,这是野山羊?”语气有些不肯定。 因为重来没见过实物啊,只是从书中看过一些描写,这时候的书可不像后来是彩色的还图文并茂,只是简单的文字描写。 叶冰点头,“是的,晕着呢,明早就能醒了,在大森林里牵回来的,回头喊大舅二舅他们过来吃。” “冰冰弄了好几头,撒在花鹿山和牛头山了,以后说不定咱们这也能有野山羊群了。”楚喆帮着补充了两句。 叶小弟弟已经蹲在野山羊跟前开摸了。 叶冰回来,叶爹娘都很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叶冰娘就去了林大舅林二舅那,让他们休息一天,全家过来吃羊肉,也是庆祝她家大闺女回来了。 林大舅直接跟着过来了,帮着杀羊,一头野山羊不过一百多斤,净重顶多**十斤。 叶冰挑了个羊腿让楚喆给她师父们送去。 叶爹也切了两块一斤多点的,准备给叶大伯和叶姑父,这两年三家走的比较亲近,有什么好东西也会经常互送,他们家是以送肉为主,叶大伯都是保东从县里买回的糕点之类的,至于叶姑父特能耐,冬天能种好多菜。 这么多羊肉怎么吃?这个问题可以问楚喆和林二舅妈。 上海人吃羊肉很有讲究的,老一辈有立冬吃羊肉的传统。 上海人最喜欢涮羊肉。 最后楚喆和二舅妈商量做羊蝎子一锅炖,再来个手抓羊肉。 叶冰还往铁锅里放了几根参须,绝对是大补。 三伏天吃羊肉,吃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散五脏积热,释放体内毒素”。 特别是大人们还喝了酒,效果更是翻倍。 因为做菜手艺一流,加上野山羊肉质细嫩,并没有过多的腥膻,很多第一次吃羊肉的人都觉得格外好吃,并没有不适应的。 “特殊一个味道,和以前吃的肉都不一样。”叶爹觉得比猪肉还好吃呢,有些爱上了。 几个小家伙更是吃的满嘴油光。 七八十斤的羊肉一炖光了。 林大舅临走还把羊皮拿走了,要帮着熟好了,做个大衣里子比兔皮还好呢。 叶冰没告诉他们,差点就能有虎皮大衣了呢。 两人休息了两天就彻底的缓过来了,叶冰又开始了上课。 她拿了几块石头和师父商量怎么做,有些她已经有想法了。 石头雕刻越是小件越难(在没有电雕工具的时候),叶冰力气是够,但是她的刻刀却不给力。 如果用柴刀刻画的就不会太细致,两难。 严骁摸摸下巴,他恍惚记得收藏了一把古匕,真正的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好像让他藏在京都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能不能找到。 楚喆在家也没闲着正在酿酒,老客户定的鹿血酒已经快三十斤了,他一直没得空给酿。 最主要的是家里剩的酒不多了,不够给冰冰泡人参酒的。 他们忙碌着,历史仍然在推进,这一年是国人历史上悲情的一年,开年初国家最伟大的周·总理病逝了。 他们刚毕业的时候朱·德司令也去世了,时间进入九月,党和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毛·主席也逝世了,这给国人的震动是巨大的,全国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县里的政府、工厂全部停工做悼念活动,很多市民也自觉参加。 不谈十年文革的功过,文革对于华国是有卓越功绩的。 对于他的逝世,楚喆也是伤心的,不过他也知道马上就要粉碎四·人帮了,那些红卫兵再也嚣张不起来了,国家的一些秩序要恢复了,高考也要恢复了。 老百姓也悲痛,很多老人哭的都要晕过去了,可日子还要过的,进入十月意味着又是农忙了,全生产队都进入抢收的阶段。 叶伟东想去帮忙也没办法,他们的户口已经迁去了县城,三大队已经没了他们的名字,不会给他们分配任务的,更不会给他们记工分。 叶伟东和他爹商量,“爹,你和马伯伯商量一下,我们都是大人了,去帮你干活成不成,你和娘在家休息。”他们都毕业了,看着爹娘干活他们呆着,这也不是事啊。 “你们都没下过地,能干啥。”做爹娘的都心疼孩子。 “咋不能干啊,我天天锻炼可有力气了。我妹力气更大,几百斤野猪都能扛回来。”叶哥哥表示不服。 “干农活可不是力气大就可以的。”叶冰娘也不想孩子们去干活,她家孩子一个比一个白嫩,再晒黑了。 “反正看着你们干活我呆着,饭都吃不下了。”叶哥哥开始耍赖。 叶冰看着赖皮哥哥有些好笑,“爹娘,让我们试试,不行我们就回来了,不会累到自己的。”她们家现在根本不靠工分过日子,可是每年的春播秋收爹娘都累的够呛。 什么时候能自由的选择,想不去就不去呢。 楚喆看出叶爹娘犹豫,也帮着劝说,“叔叔婶婶,要不这样,第一天让我婶带伟东去上工,第二天让叔叔带着我去,第三天让着婶婶带着冰冰去,这样窜换着来。我们三个干一天休息两天,叔叔婶婶也能干一天休息一天,这样大家都有休息时间了,都不会太累。” 叶冰娘最终发了话,“别咱们争的热火朝天的,最后马队长那边不同意,先让你爹去问问,要是行的话,咱们就按小喆的办法来,这样谁也累不着。” 叶爹很有信心,“放心,有我出马就没有搞不定的事儿,你们去干活可别太实心眼,特别是这几年,大家都学会磨洋工了,有谁还使劲干啊。不过秋收还好一点,毕竟秋收完了之后要分粮的,所以还都肯出些力气,要是平时除草,一天的活三天干不完,这几年的粮食产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好在咱家不靠这点粮食过日子。” 楚喆知道过不了两年,就会土地承包到户了,到时候大家的变成了自己的,村民们就会有干劲了。 “你们下地那帮老娘们的嘴肯定啥都说,你别理她们就行了。”叶冰娘怕孩子们脸皮薄。 第一天叶伟东跟着去的,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午就有些受不了了。 “割稻子还好说,除了有些磨手腰疼,反正还能挺得住,可是那些婶子大娘老逗我。”这就很让人受不了了。 其中好几个上手不说,还和他推销家里的闺女、侄女、外甥女。 要不是有他娘护着,他都担心他可能直接被抢了。 “咦…?没问咱们怎么回来了,怎么没找工作之类的。”这才应该是重点啊,楚喆很是疑惑。 “我觉得是因为有保东大哥的先例在,她们都觉得咱们也在等考试呢。虽然她们不是很懂,所以谁也不问,大家一起把这个略过去了。”叶伟东觉得这个猜测还是靠谱的。 “那下午我去。你让冰冰把血泡给你挑了上点药。”楚喆看到伟东右手虎口磨了好几个小水泡了。 叶冰拿过了一个小陶罐,里面是一些透明膏体,“这是用金银花和蛇油做的,对于擦伤、烫伤作用不错。还能抹手抹脸保养皮肤。” “正好给我,我的嘎啦油用光了。”叶伟东可是知道妹妹给的都是好东西。 楚喆:分明每次都和他抢雪花膏的。 叶冰用酒精擦拭绣花针然后在她哥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把水泡扎破了,挤出里面的水,擦上药膏,“两天就能好了,注意别碰水。” “两天?那不是倒不了班了。”那妹妹和楚喆就得帮他干活了。“你们试试,不得不说割稻子也是技术活,光有力气没用的。”他娘帮他纠正很多次,可是他还是没有掌握,就是用自身的力气在硬撑,所以才磨得这么厉害。 楚喆摸摸下巴,他好像记得南方水稻地区有种割稻子神器,不用猫腰的,一割一大片的。 楚喆准备用镰刀试着改造下,其实就是在镰刀把上十字交叉绑个长木棍。 要是改动太大,队长可不能让嚯嚯镰刀。 叶爹娘都试了下,“用不上劲,这割不动稻子啊。” 叶冰倒觉得好用,很适合她,“得把镰刀再打磨一下,然后在割稻子的时候必须快,要不然肯定割不下来。” “要不然下午我去,让我和我爹去,我在前面割,爹给我捆就成。”省得她爹累。 “好啊,下午我和闺女去。”给闺女捆稻子不丢人,反正他一直干活不成。 “冰冰,试试哪不顺手咱们还能改呢。”叶冰能喜欢楚喆很是高兴。 说实话,做完了他自己的心就凉了半截,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我自己去磨刀。”叶冰相信自己的磨刀技术。 下午看到叶家换人了,有些人就酸酸的,“还是你们家人多,随便换啊。” 叶爹笑的得意,“我们的孩子都是县城户口,这是看我们俩口子干活心里不得劲儿,非要替我们来,不会干也硬撑,上午我家老大手里磨的全是泡,听我媳妇说,那速度也不慢,比我还强呢。” 叶爹这话好几个意思,其一是孩子们不是农村户口了,所以过来只是为了孝心,不是为了抢工分,还有就是孩子们替他们干活,速度并不慢,并没有拖累队上的抢收工作。 那人估计也是听懂了,表情有些讪讪,周围有些对伟东印象不错的婶子、大娘们开始帮腔夸奖叶伟东。 “伟东干活可以啊,也不吱声,闷头就是干,手起泡了都不喊苦不喊累的。是个好孩子。” “小孩面皮薄着呢,逗两句脸都红了。” “人家以后那是拿笔的手,哪里像咱们一辈子不是摸锄头就是摸镰刀。” …… 然后话题就到了叶冰身上。 “冰丫头,你这是拿的啥?这也能割稻子,成不成啊?”很多人都对叶冰手里的特殊工具好奇。 “你们一会自己看着成不成。”叶爹拉着闺女去队长那摁名字了。 马队长还得他开玩笑,“又换人了!你家小子不行啊,才半天。” 等到敲锣开始秋收了,叶冰开始了她的表演。 每次一挥动,一片稻子倒下了,而且是整齐的一面倒。 叶爹跟在后面,捡起一小把稻子拧成稻绳,把稻子收拢一下扎成捆。 “诶呀,这个厉害了!” “还能这么割啊!” “不用弯腰啊,还快,咱也学学!” …… 周围一些人都不割稻子了,都在看热闹,把队长、会计都惊动了,过来看怎么回事。 然后听到周围七嘴八舌的议论。 再看叶冰的工具和轻松的姿态,也觉得这不难啊,无非就是加快木棍的事,要是社员人人一把,那割稻子速度得多快啊。 马队长越想越兴奋。 叶爹出来泼凉水了,“别看这玩意儿简单,我和孩子娘都试过根本用不了,我们家就冰冰会用,谁要不信现在试试。” 马队长第一个试的,结果只割了两绺稻子就卡住了。 又试了几次,费了不少劲,都累的有些喘了,没有一次割的像叶冰那样齐整的,“这是咋回事啊?” 又把工具让给旁边好奇的。 无一例外,大家都用不好,觉得更费力,还不如短把镰刀好用。 最后工具又回到叶冰手里了。 叶爹也说不明白,反正除了他闺女谁也用不好。 他还趁机和队长提要求,“你看我闺女干的多快,一个顶三个,今天下午你可得给我们父女俩满工分啊。” “你挣过满公分嘛!”马队长看到叶爹瞪他,笑着答应,“你们父女俩下午最少把这片都干完了,我就给你们满工分,到时候谁也说不出来二话来。” 周围人听到了也跟着附和,“肯定没人二话的,活在那呢。” …… 队长拍拍手,“都赶紧干活了,谁都别磨洋工,收了粮食咱就分粮食了,要是太晚遭了雪,到时候大家跟着一起倒霉。” 叶冰看了下,计算了自己的速度,仍然是匀速来,这样她们也不会多干,反正又不能早退,而且干太快就有些妖孽了。 即使这样,今天下午叶冰也是最出风头的。 同样在其他地块割水稻的叶老太太听说人们在谈论她孙女,说她干活也快了,还拿了把不用弯腰的镰刀。 她年纪大了,每次弯腰时间长了腰都站不直了,不用弯腰的镰刀正合适给她用。 老太太把镰刀一放,就去找老二去了。 叶小叔当做没看见,他蹲在那慢悠悠的割稻子,他秋收后就结婚了,可不能累着。 叶老太太经过叶大伯、叶小姑和叶老头他们时,仰着下巴冷哼了声过去了。 叶大伯母捅捅自家老公,“我刚才看见娘过去了,别又去哪找事儿?”这老太太最近可不消停。 “关你啥事,干活你。”叶大伯瞪了她一眼。 叶大伯母被说了也不在意,割会稻子抬头看看老太太去的方向,这是去找老二了? 叶老太一到就看到叶冰手里拿着的工具了,这玩意真好用啊,一割一片啊。 “冰丫头,这个给奶用用。”叶老太对这个孙女特别陌生,好像分家了以后一共也没照过几回面。 叶爹现在看到他娘就头疼,语气无奈,“娘,这东西不好用,他们都试过了,你用不了。” 叶老太太掐着腰骂,“你这个白眼狼,有东西给你闺女用,不知道孝敬你娘,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下地干活,腰多疼啊。” “大妹子,你才多大,咱们老农民只要能喘气下炕不都得干活嘛,那玩意真不好用,不是你儿子不给你。”边上年纪大的有些看不过去,替叶爹说了两句话。 叶冰懒得理这老太太,把长把镰刀递了过去,“奶,你试试。” “这么简单谁不会啊!”叶老太太很有信心。 打脸来的如此之快,第一次速度太慢,只是把稻子压倒了,并没有割下来,老太太还知道自己给自己找台阶,“我没拿好,这玩意还挺滑溜。” 叶冰注意到周围好几个在看热闹的。 摆正位置,老太太这回倒了割下了两绺,然后卡了,“这镰刀也不知道磨磨,都不够快的。” 叶冰:她敢夸口,整个大队没有比她这个再锋利的镰刀了。 不过她懒得和老太太掰扯这个,让她赶紧走是正经。 第三回 ,第四回…老太太累的不轻,“这啥破玩意啊!”这破东西还认人啊。 马队长过来了,语气不善,“叶老太,你咋跑这来了,不是说了不兴乱窜么,赶紧回去,要不然扣你工分!” 叶老太把长把镰刀一扔,“我这就回去!”可不敢扣工分,她小儿子不是干活的料,每天只能挣四五个工,她要是再被扣,她们娘俩要喝西北风了。 等秋收后把能干的媳妇娶进门就好了,到时候她和儿子就能轻省了。 叶爹暗中给马队长打了个手势,谢谢他解围。 遇到这么个胡搅蛮缠的主儿也是倒霉,更倒霉的是这人还是他亲娘!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今天日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