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密旨
佘先生…… “佘素?”沈如茵猛然间怒上心头, “这个周冶做事情怎么从来都这样我行我素,亏得我们为他担心了这么多年!” 思来想去, 虽心中气极,她仍旧只得跺一跺脚,转身欲走。 “去哪儿?”宁扶清拽住她手腕。 “去找杜白。”她叹了口气,“那傻小子自责了许多年, 连带着对留朱苏安两地的人都有偏见,这个消息还得第一时间通知他。” 宁扶清:“那我呢?” “……你……”沈如茵不可思议地看向他, “你没有事情做?” 宁扶清深深看她一眼,微笑道:“不,我忙得很。”说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开。 沈如茵不是很明白他别扭个什么, 左右权衡一番, 还是决定去找杜白,至于宁扶清——男人嘛, 哄哄就好。 这个时候,杜白应当还在济世堂忙活。 近段时日以来,沈如茵因为某些羞于启齿的原因,几乎没怎么回去看望过菜园子那几人。 她思量着总在人家谢之竹那处住着不大好,好在过不了多久宁扶清也会有自己的宅子, 届时便让大家都搬过去。菜园子虽宽敞, 但毕竟年久, 偶尔修葺起来也实在麻烦。 关于周冶,她虽一开始很生气,但心中仍是喜悦偏多。无论如何, 这五年来的担忧俱未成真,总归是好事一桩。 一路欢喜地到了济世堂,却见济世堂大门紧闭。沈如茵心下蓦然一堕,不好的预感扑面而来。 急速奔回菜园子,正见众人一个不少地聚在一起。杜白愁眉苦脸地坐在中央,采墨担忧地站在他身后。纸云手中拿了一卷明黄色锦帛,与苍叶站在一旁交谈着什么。 沈如茵慌忙走近,问道:“出了什么事?” “姑娘回来了。” 苍叶看向她,稍作停顿,从纸云手中拿过那锦帛朝她走来,伸手将锦帛递与她,“您看罢。” 沈如茵接过锦帛,也不必打开,只看那颜色就晓得那是一道圣旨。于是还未看里面内容,她脑子里便先懵掉。 当年她让胭影放出靖安公主还活着的消息,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回白家的身份。 那时全天下人都知道靖安公主已死,她若贸然回去,定会被白家人当做假冒者处置。因此她放出那个消息,只为让宁扶胤有所行动。 所谓靖安公主的尸体,不过是一具烧得焦黑,难以辨别容貌的躯壳。宁扶胤既然要她死,必定不可能轻易相信那躯壳就是她。 一旦她放出靖安公主还活着的消息,宁扶胤便必定有所行动。他这行动虽不在明面,但以白家的势力,必定会有所察觉。届时她再拿出先帝的诏书,白家人便会信她。 只是她当初未曾想到会遇见宁扶眠,因此那精心的策划也没了用处。 现在想来,这一切其实都在周冶的掌控中。 她放消息是为了吸引宁扶胤,而周冶的默许,则是为了招惹宁扶眠。 有了宁扶眠的庇护,她未有机会暴露行踪,也因此,这些年来她过得很是安稳,想必连宁扶胤都只当那则消息是个流言,早抛在了脑后。 可如今这卷锦帛,带来的又将是什么?难道她的身份暴露了? 沈如茵捏着那锦帛迟迟不敢打开,看得一旁的苍叶有些焦急,又觉得好笑。 苍叶心想,姑娘虽向来就是个多虑的性子,但未曾想到她竟能多虑至此,连摆在眼前的事实真相也迟迟不敢去看。 沈如茵从思考中回过神来,若有所觉地抬头望了苍叶一眼,看见他脸色沉静,眼神却有一丝戏谑,她也察觉到自己实在多虑过头,当下自嘲地一笑,将锦帛打了开来。 这锦帛上所言,出乎意料地与沈如茵没有半枚铜钱的关系,反倒是与此时坐在石凳上愁眉苦脸的那个傻小子有关系—— 宁扶胤要召杜白进宫。 沈如茵看着锦帛上的落款,又摸了摸四周封口,心道这居然还是一封密旨。 旨意阐明是要济世堂的神医杜白入宫,去替皇帝看病。 沈如茵回想书中,未曾记得宁扶胤有什么顽疾。可他这样大费周章地写了一道密旨,到宫外来寻医,摆明就是有不可让他人知晓的重病。 不过这宁扶胤的运气也着实差了些,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一道旨意下来,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毕竟,她怎么可能不告诉宁扶清呢? 将锦帛叠好,沈如茵抬首便看见杜白求助地看着自己,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沈如茵觉得自己一定是因为带儿子太久,母性泛滥,才会对杜白这小白脸都心软得一塌糊涂。 “行了行了,别这样看我。”她将锦帛装进袖袋,“这事我回去与阿清商量一下再做决定,你们都别急。” 说着,她走到杜白身后安抚地拍拍他的肩,想了想又有些不屑,“不就是去给皇帝看病么,你可是暗香的成员,还怕皇帝?” “他不是怕皇帝,”苍叶面无表情地揭露道,“他是怕当今的这一位皇帝。” “哦?” 沈如茵新奇地看向杜白。 杜白吞吞吐吐半天,才终于嗫嚅道:“世人都说二殿下与三殿下最无情,可在区区看来,还是这位最小的五殿下最为心狠。” 沈如茵:“此言何解?” “姑娘可知,三殿下的生母是因何而亡?” “不晓得,难不成是宁扶胤杀死的?” “那倒不是。”杜白摆摆手,“只是三殿下幼时锋芒过盛,便惹得其他娘娘们不痛快,于是几人商量要除掉他,哪知阴差阳错地未能除掉三殿下,反倒除了他的生母。” 说到此处,杜白喝了一口茶歇了歇,方继续道:“这事原本先帝也并不打算如何追究,哪知那小殿下竟主动跑来指证他的生母静妃——您说,他狠不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