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生疑
再次醒来时,徐锦瑟首先看到的,是魏氏满是焦急的脸庞。 视线还有些模糊,周围的一切看起来有些奇异的扭曲。徐锦瑟看到魏氏嘴唇几次开阖,过了好一会儿,才反映过来,她是在问“你觉着如何了?” “有些晕……”徐锦瑟有些艰难地开口,一时间竟有些想不起来自己为何会躺在床上。 魏氏脸上却露出狂喜的表情,林妈妈也高兴道:“小姐醒来就好、醒来就好……大夫说了,小姐只是吹了风,又有些脱力,只要醒过来慢慢静养就好。” “是啊,醒来就好。”魏氏拿了帕子,悄悄沾掉眼角溢出的泪水,才道:“快去端些好克化的东西来,小姐许久未进食了。” 徐锦瑟挪了挪身子,想要坐起,却发现身上像脱力一般,使不上力气。两个丫鬟连忙上前扶了她,又在她身后垫了个大迎枕,方才坐了住。 做完这一切,之前的一切才在脑中慢慢回笼,徐锦瑟的记忆只到自己被晏庭曜接住,对自己如何回来却是全无印象,不由开口问道:“郡主她……” “安平郡主已被送回了长公主府,朝华长公主听说全赖小姐拉着郡主,才叫郡主撑到获救,已是亲写了折子给陛下,为小姐讨赏了。” 林妈妈回道。 安平郡主无事,徐锦瑟略松了口气,才注意到天色已暗,屋内已是掌上了灯,便道:“我这是……睡了多久了。” “小姐昏睡了有六七个时辰了,夫人一直守在这呢。”林妈妈道。 “母亲的身子,如何守得这样久?”徐锦瑟一惊,抬手便想试试魏氏额上温度。这一动,却觉手臂不单酸软无力,一用力更是如针扎一般刺痛不已。 “莫要妄动。”魏氏忙阻住她,轻轻托着那只手臂放回床上,“我没事。你这般模样,我守在这里反倒心安。大夫说你用力过度,这只胳膊得歇上段时日,好好静养才能恢复。” 是了,她抓着安平郡主吊在老树上不知多久,这只胳膊早就快没了知觉。想到此处,徐锦瑟突地皱起眉头,“这可如何是好,天亮后我还要进宫……” “小姐莫担心,朝华长公主已是跟宫里递了话,陛下已经准了您养好了身子再去宫中。” 这便还好。徐锦瑟稍稍松了口气。此刻她全身酸痛,一只胳膊如同废掉一般使不上力气,这般状况实在不宜入宫。 丫鬟断了粥水进来,魏氏亲自端了碗喂她喝下。 一碗粥水下肚,暖意从肠胃扩散到全身,徐锦瑟舒服的喟叹一声,便听魏氏道:“我听送你回来的人说,是恭王世子救了你们。” 徐锦瑟不料她会提起晏庭曜,下意识的绷住了身子,又听魏氏道:“你从前,可是认识这位世子?” 忙垂下头道:“曾有过一面之缘。” 一面之缘?魏氏略垂了眼帘,听京兆尹的人说,那恭王世子亲下了断崖,将锦瑟救了上来。便只因一面之缘? “恭王世子,应是为救安平郡主而去的。奴婢听说,鸿雁那丫头护主心切,说是怕男女有别,也下了悬崖。只碍于郡主到底身份尊贵,才叫鸿雁带了郡主上来。”林妈妈提醒道。 魏氏不由皱起了眉头。这话初听似有些道理,细思起来却是不妥。 郡主确是身份尊贵,可这生死关头,哪个还顾得上讲究这个?本朝又不似前朝迂腐,男女大防未有如此严重。相比鸿雁这弱女子,自是自幼习武的恭王世子更为可靠。 在那般危机之中,自是稳妥为上。正因郡主身份尊贵,才更应是恭王世子亲自出手才对。 更何况…… 魏氏忍不住轻叹。鸿雁这丫头,是来京后才从牙婆处采买入府的。身家虽是清白,却到底比不上家生子知根知底。 往日间她约莫知道这丫头会些拳脚,也只当她家祖上原是猎户出身,粗略学了几式。不曾想京兆尹来人直赞鸿雁忠心护主,不顾性命的抢了马匹去追劫匪。如今听来,她还下了断崖想要救锦瑟上来? 这样一个小丫头,是谁给了她胆子这么做?她的身手,是从何处而来,又是凭什么叫恭王世子放心将郡主的安危交托她手? 要知道,安平郡主是朝华长公主独女,听说郡主被劫,公主连求死之心都有了。朝华长公主的地位,可比恭王这空有爵位确无实权的王爷强得多,恭王世子这般行事,若安平郡主有什么差池,怕是整个恭王府都承受不住朝华长公主的怒火。 恭王世子能够放心将郡主交到鸿雁手里,这其中的缘故,可就发人深思了…… 一瞬之间,魏氏心中闪过各种念头,只看着徐锦瑟无力垂在床沿的手,知晓现下不是询问的时机,便暂按下不提。 只她心中,升起的疑窦却是怎地都消减不得了。 徐锦瑟却没有注意到魏氏的异常。她刚刚醒来,精力多有不足。只说这会子话的功夫,便又有些疲了。 魏氏看出她脸上倦意,正要叫她歇息,却有婆子来报,说朝华长公主赐下的赏赐已到,请夫人与小姐过目。 魏氏便只得先叫丫鬟伺候着徐锦瑟歇下,自己去见了长公主府来人。 来送礼单的,是长公主府掌事嬷嬷。那嬷嬷是长公主心腹,听闻徐家小姐救了安平郡主一命,此刻在魏氏面前便颇有些恭谨,并未摆出长公主府的谱。见着魏氏,双手将单子递了过来。 那礼单上的东西之丰,便是见惯了好东西的魏氏都有些吃惊。绸缎、布匹、钗环、玉佩,并燕窝、天麻、人参等补品,乃至摆件、字画等等均在其上,甚至有一具屏风——朝华长公主,这简直像搬空了哪家的私库。 “这、这……长公主恩赐,实在丰厚。” “夫人,郡主是长公主唯一的女儿,徐小姐即是救了郡主,便是于整个长公主府有恩,长公主只嫌这礼薄,不能显出她心头半分谢忱。”掌事嬷嬷道:“长公主说了,徐小姐对郡主的这番情谊,她已记在心头,日后自不会忘却。” 魏氏蓦地一惊,长公主此言的分量,倒比手中这礼单还重了。说穿了,这些物件,是长公主对徐锦瑟所为的“赏”,而这话,却有承诺日后定当对徐锦瑟另眼相看之意。若长公主说到做到,于徐锦瑟而言,可说是受用无穷了。 ——长公主对安平郡主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魏氏郑重谢过长公主美意,又遣人送了掌事嬷嬷出门,方长出口气。徐锦瑟今日所获甚多,可她宁愿什么都不要,只求女儿平平安安,勿经历这番风险。 徐锦瑟是第二日才知晓此事的。那是,正逢宫中来旨,皇帝、皇后,甚至太后均有赏赐赐下。宣旨的公公不但对她赞不绝口,还特意叮嘱,太后叫她定要养好了身子再入宫中。 这一番,凭的自是朝华长公主这位太后亲女的面子,徐锦瑟自是感恩。 却说徐丘松从任上返还,正遇上旨意抵达,闻听此事简直大喜过望,很是对徐锦瑟表达了一番慈爱。 徐锦瑟却只冷眼看着,倒是魏氏忍不住用她身子尚虚的理由,将徐丘松打发出去。 经此一番,徐锦瑟风头正盛。徐锦秋虽是眼红,却又得曲姨娘百般叮嘱,近日都特意躲着她走。因而同在一府,徐锦瑟对她却见得少了。加之身体尚未康复,精力不足,也就没机会验证之前心中的怀疑。 如此十几日后,徐锦瑟终于养好了身子,可以再入宫中。 这一次,她特意带上了那本《忆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