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小宫女的帝后之路 > 第65章 宅子

第65章 宅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出了宫,就上了车。马车并没有行驶多久, 就在城北一条街道停了下来。    “郡君, 到了。”马车停下后,领路的太监在车外恭迎道。    夏荷掀开车帘, 扶刘珍儿下去。    “这就是您的府邸了。”小太监在前躬身引路。    在车马前立定后,刘珍儿就开始观看眼前的这个郡君府。从外面看, 这个府邸并不算大,但朱门、白墙、石狮子一个不少。    进了大门,绕过壁照,又走了一段手抄游廊, 刘珍儿才看清这个宅子内部的样式。    “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三间正房旁边有两间耳房, 后面是后罩房。”领路的太监随着刘珍儿的目光介绍道。    这只是一个标准的四品官规制的府邸,不大也不显眼,但以天子脚下的地价房价来说,也不算小了。    穿过前院,到达正房的时候, 领路太监又才招出身后的宫女道:“这是您的命妇翟衣、钿钗礼衣、大衫, 以后每年都会有两套命妇服送到您的府上。”    刘珍儿恭敬的接过诰命服后, 才命夏荷去送领路太监,之后的打赏自不用细说。    这座宅子就是她的了, 她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刘珍儿又在正房里转了一圈, 抚过门窗桌椅后,才有真切感。    “年俸和禄米大概什么时候到?”冷静下来后, 刘珍儿又想到了在京城生活的问题。    敬忠回到:“每月的初十。”    郡君是四品,每年俸银是一百五十两,禄米是一百五十斛,冰炭各八十斤。    七十五两银子就够普通官员一家老小外加几个小仆在京城中一年的嚼用,刘珍儿独身一人,又暂时没有多少交际,这些奉银和禄米完全能让她在京城过的十分宽松。    “等领了奉银,就去牙行买几个人。”刘珍儿又道。    敬忠、守忠和夏荷、秋雨都是宫中的人,她们不可能一直待在她这里。这么大的宅子她得自己有几个人,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才行。    敬忠应诺后,刘珍儿又带着人一次去看了其他房间,家具齐全,卧室的床褥、厨房的餐具也都是崭新的,没有缺漏,看来不需要另外置办了。    “可惜出来的匆忙,除了银钱,郡君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拿出来。”秋雨看着空空的梳妆台遗憾道。    秋雨话音才落,在外守门的守忠就跑了进来:“郡君,来福公公到了。”    “快领他进来。”来福这个过来肯定是殿下的意思,刘珍儿吩咐完,就出了卧室,走到大厅。    来福进门就先行了一个礼,对着刘珍儿笑着恭喜道:“恭喜郡君获得荣升 。”    “谢公公了。”刘珍儿笑着受了半礼,“公公此来,是殿下有什么吩咐吗?”    来福对门外挥了挥手道:“殿下怕你初换住所,东西不齐全,让奴才把您在宫里常用的一些东西送出来。”    接着又是宫女太监们抬着箱子、拿着盒子、捧着瓶子鱼贯而入。刘珍儿粗略看了一下,大约有十多个大箱子,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宫里居然有这么多的东西。    “您这里才安置,人手可能有些不足,就让这些宫女帮您收拾?”所有东西拿进来后,来福又提议道。    这些宫女都是她的熟面孔,她们大多都是住在东暖阁耳房的那些,刘珍儿也不推辞,点头道谢:“那就麻烦你们了。”    屏风被摆在了卧室门口,窗纱门帘都被挂了起来,春夏的衣裳都被叠进了雕花衣柜,房间很快就有了刘珍儿熟悉的舒适感。    “梅苑的红梅今天也开了,殿下亲自折了几枝过来,说给您的房间添添喜色。”来福说完,一个插着红梅的白瓷细颈瓶就被摆在了百宝阁上,又为房间增添了一份生机亮色。    看着那两几枝绽放的红梅,刘珍儿心里余下的那点搬家的怅然彻底消失了,眼角不由微弯:“请公公帮忙回禀殿下,我很喜欢。”    一切装饰都恰到好处了,刘珍儿看着还有宫女手上捧着盒子,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什么东西。    “殿下怕你吃不惯外面的饮食,让御膳房做了些你爱吃的饭菜和点心。”来福躬身笑道。    刘珍儿心中一暖,看着那些盒子道:“有劳公公了。”    那些盒子下面都是用炭温着的,当天傍晚刘珍儿就认真的品尝了御膳房做的美食。    入夜,刘珍儿给打发夏荷秋雨回去收拾自己的房间,她一人躺在床上看着周围还有些陌生的房间,一时间有些新奇,满脑子都是白天的宴会,和以后的生活。    离开了皇宫,以后该怎么生活呢?以前她的计划是二十五六出宫,用积蓄在乡下买一大片土地,置几处产业,安安静静地做个小地主。    现在她提前出宫了,身上还有品级有俸禄,还在京城有这么大一处房产,可以去实现她小地主的计划了。只是京城的铺子和土地都很紧缺,需要恰巧的时机和足够银两才能买,刘珍儿也只有暂时按捺住那个心思。    想着未来的生活,刘珍儿的心情有些澎湃,良久都睡不着,无奈之下,又起身在床上打了一会儿坐,练了几个简单的动作,等心绪彻底平复下来后才入睡。    一夜好眠,第二日早上起床时,刘珍儿发现夏荷的表情有些不太自然,一边洗漱一边问道:“怎么了?”    “奴婢做了些简单的早膳,发现水平实在太差。”夏荷低声回道。    刘珍儿手顿了一下,笑道:“没事儿,谁都有不擅长的,这几日子就先应付着,随时在牙行留意着,看有没有会厨艺的,到时候买回来做厨子就行了。”    由于有了心理准备,等饭菜真正入口时,刘珍儿发现味道也不是太差,但夏荷说她只会这几个小菜。刘珍儿决定买厨子的计划还是不变,毕竟有了条件了,也不能在生活上太亏待自己。    饭后,刘珍儿正打算差人打听周围的住户,打听京城各路人士对昨天宫中宴会的看法时,守忠就跑了进来:“郡君,殿下庄子上的人过来拜访了。”    “消息传的好快!她们这就知道我住这里了?”刘珍儿挥了挥手,“快请他们进来。”    皇庄管事夫人关氏带着几个刘珍儿熟悉的农妇进来,恭谨的对刘珍儿行礼:“奴婢、民妇见过郡君。”    “免礼,你们如何找过来的?这么早过来有何事?”刘珍儿看着几个和她一起在田间劳作过的大娘柔声问道。    刘珍儿柔和地声音,让那些农妇们回忆起她以往的平易近人,因身份变化带来的距离感又消散了些,神情也跟着轻松了些:“昨儿下午就听庄头说,郡君您得到了陛下的加封,当时就想过来了,但想着您才搬家肯定很忙,也就没有过来打扰。又怕您才搬家,东西短缺,我们没有其他什么,就是庄子上有点粮食和山货,便拿了过来。”    “你们去年冬天也歉收了,这粮食我是万万不能收的。”刘珍儿连忙拒绝。    最先开口的那个大婶有些急了:“我们现在都不缺粮,去年秋天种的粮食也快收了。”    “还是不行,还是要手里有粮,你们心里才能安稳。”刘珍儿还是摇头。民以食为天,她们要手中有粮,心里才不会慌。    关氏连忙笑道:“郡君,您就收了,她们是真的不缺。且不说你弄的暖室育种让冬粮增产了多少,就是她们的男人配合顺天府去各个县教育种方法的事儿,朝廷今年如春都赏了一大批粮食呢。”    看来陆陆续续跑去海外的商船,已经让大庆的国库不缺粮了。    “郡君,那些粮食真的不值当什么的。况且我们家的娃也托郡君的福,前些日子捎信回来,说做了小官,虽然灾情严重的地方有些辛苦,但那也是我们几辈子都不敢求的福分啊。”一个穿着青布袄的大婶激动道。    刘珍儿听到认识的人有了前程,心中也很高兴:“好,你们的粮食我就收下了。朝廷能任用他们,说明还是他们自己有能力,我帮不上什么忙,就在这里恭喜几位大婶了。”    “郡君才出宫,府里一定缺人。”关氏看着那几个农妇十分羡慕,也开始推销自己的儿女,“奴婢家里倒有一对不省心的儿女,若郡君不嫌弃,就收了他们在府里使唤。”    关氏是和他男人都是奴籍,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刘珍儿有些奇怪:“咦,你的女儿没入宫吗?”    “小女资质不行,没能入宫。”关氏有些尴尬道。    这话刘珍儿可不信,她当年被逼的自卖入宫的时候,可是面黄肌瘦都被选进去了,这关氏的儿女再不济,也肯定比她那时要好。    若平时别人不愿说,刘珍儿也不会多问,可既然想把人塞她这儿来,她就要问清楚了:“真的只是资质不行?”    “其实是奴婢嫌女儿愚笨,又舍不得她去宫中受苦,便把她强留在身边使唤。”关氏知道机会稍纵即逝,也不再隐瞒,当即低声道:“但跟在奴婢身边,终究不会有什么气候,将来婚事也难,跟在郡君身边也有个盼头。”    刘珍儿这倒对关氏刮目相看了,以前还觉得她为人有些势力眼,但在社会风气普遍视女儿为赔钱货的时候,还愿意放弃搏富贵的想法,给她考虑这么多,是个不错的母亲。    “明天带她们过来看看。”刘珍儿对关氏有些欣赏了,但还是没给准话,人她要先看了再说。    能得到这句话,关氏已经很高兴了,又是千恩万谢。    “郡君,惠德长公主派人送了帖子过来。”很快守忠又跑进来禀报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