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成功
一个皇子的库房没有点家底,那还像样嘛? 刘珍儿当然知道那些金银器皿不像殿下说的那么无用, 但既然殿下都说了这话了, 她也不推辞。 “我定当尽力。”刘珍儿保证道,既然殿下都拿出了所有的家底, 她也该用尽全力才是,“现在雨也不大了, 我去庄子上盯着。” 赵永泽顿时头疼,觉得他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看着珍儿神采熠熠的眼睛又不能拒绝,只能无奈道:“吃了午膳后, 下午去。” 这顿午膳分外的简单,除了白米饭, 只有两三个小菜。刘珍儿也没意外,因为天灾的事,长寿宫早就在消减开支了。 “殿下,现在灾情怎么样?”刘珍儿见殿下吃的差不多了,才开口问道。 赵永泽也没有隐瞒, 将能说的都细细的给刘珍儿说了。 听到粮食的紧缺程度, 刘珍儿就开始皱眉, 再听到边关的事,就不由放下了筷子:“听说乌羯的骑兵历来凶狠, 真的能用一个月解决?” “有高城、有名将、有勇士、有粮食, 定能叫那些来犯的乌羯有来无回!”赵永泽咬牙。 天时地利人和,已经三占其二了, 这场仗赢面很大,刘珍儿心里有了底。 下午,刘珍儿轻车出宫城的时候,正碰到大批的冒雨运粮的官兵,看着一大车一大车用深色油布盖住的粮食,心情又沉重了些。 “走。”刘珍儿放下车帘。 外面穿着蓑衣的车夫立马扬鞭,马车就这样快熟的从皇宫跑去了别苑。 “你们的住房现在怎么样了?”刘珍儿还是先巡视田庄。 老管事勉强挤了个笑脸:“房屋旁的沟谷都按照工部教的方法挖了,水没有流到屋里去。” “那屋顶漏雨吗?”刘珍儿又问道。 老管事道:“头天大雨的时候漏了,后面好了很多。” ‘好了很多’,也就是还在漏。 刘珍儿看着那些茅草和瓦片混合的房顶沉默了,这个时代又没有水泥,这些农户家里的地板又不是用的石板,大多都是压平整了的泥土,整天用水泡着是个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天晴了,烧些瓦,再把房顶翻修一遍。”良久后,刘珍儿才开口,“现在,让你们家里的孩子都住进别苑。” 老管事的脸上一半喜一半忧,不停的挣扎:“别苑是殿下的休息的住所,我们不能……” “殿下已经交代我便宜行事了。”刘珍儿打断老管事的话,“况且殿下重视百姓,定会应允。” 老管事咬着腮帮子道:“多谢女史恩德。” “是殿下的恩德。”刘珍儿纠正。 老管事又朝着皇宫的方向拜了一拜,才回去所有的孩子都带了过来。刘珍儿看着那些高高矮矮的孩子都有些瑟缩,其中有些面色潮红,还在咳嗽,明显生病了! 刘珍儿立马将这些孩子都塞进马车,吩咐秋雨道:“让关氏把这些孩子生病的和没生病的分开安排住下,给他们洗了热水澡,换了干燥的衣裳,再请个大夫来。” 秋雨领命,带着孩子先回了别苑,刘珍儿又带着老管事继续巡视田地。 穿着高底雨靴,一步步泥泞路上,刘珍儿都听得到田垄间的水沟里流的哗哗作响。 不知道是雨势过大,还是遭过风的原因,很多苗杆都伏倒在地上,一看就知道收成无望了。 “我们也曾想过再搭高一些的棚子,但竹子没那么多了,且风太大,竹条也撑不稳。”老管事看着刘珍儿皱眉,忙解释道。 刘珍儿也知道这事儿怪不上这些百姓,只问道:“这些地里能有多少收成?” “可惜抽了这么长的蕙,现在亩产能有半石就不错了。”老管事叹到。 刘珍儿走过去,扯过一截蕙看了一下。果然因为下雨,授粉不均,上面有三分二以上的都是瘪壳。 “看着有些颗粒已经开始饱满了,大概什么时候成熟?”刘珍儿问道。 老管事剥开一个黍粒的壳:“再有七八天就能收了。” 这里的粮食再有七八天就能收了,京城其他地方的粮食是在开年时种的,只比老管事这里差了一个月左右,其他地方又比京城稍晚了些,但也没晚多久,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再过一个月,用暖室和竹盆育种出来的粮食就可以收了,虽然收成不多,但也可以让大庆再坚持一阵了。在后面,就要看去海外的船有没有收获了。 将田庄巡视完了,刘珍儿才回到别苑。这时,那些孩子已经被安排好了。 “将这些孩子的事情报给殿下,重点提一下生病的问题,皇城外像这样生了病的百姓肯定不少。还是让京城多备些药材,让大夫和御医看些诊。”刘珍儿一边思索着,一边吩咐守忠道,“还有别苑的粮食快要收获的事情也一并禀告殿下,其他地方的粮食一个月左右应该也可以收了。” 守忠领命回宫,刘珍儿又安抚了这些孩子后,才去别苑南边的水泥坊。 一走近,就听到了敲的乒乒乓乓的声音。刘珍儿跟着管事进去,就看到很多人撸着袖子在敲石灰石,可铁矿石。 “女史,按照您的说法,煅烧了很久都还没有变成白色固体或是粉末。”管事一边将刘珍儿带到煅烧室,一边道。 制造水泥很简单,将石灰石和黏土、铁矿石等原材料一起烧成生熟料,再把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碎按比例混合,就是水泥了。 刘珍儿没想到,在第一个步骤就困住了。她只在上一世看到过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知道水泥的制作方法,但还真没有做过。 “都是用的木炭?”刘珍儿问道,这些工匠已经试验了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各种配比,刘珍儿只能把差错想到温度上了。 管事点头道:“这都是能买到的最好的木炭。” “工部的作坊里用的什么炭?”刘珍儿问道。 这个管事是皇家名下的匠户,他能被皇长子派到这个别苑,自然有两把刷子,对工部下面的将作坊的情况也略有所知:“也是用的这个炭。” “所有的铁匠都是用木炭?”还没人发现煤炭?刘珍儿问道。 管事道:“有些不入流的铁匠还用的是木柴呢。” 刘珍儿被噎了一下,又道:“我曾听说,有些山石中有一种黑色的石头能够燃烧,不知你们见过吗?” “没见过。”管事毫不犹豫的摇头。 刘珍儿又看向旁边的匠人,均是摇头,看来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煤炭了。 “还有能让里面热度变得更高的熔炉吗?”刘珍儿直接问道。 管事犹豫了一下:“把熔炉加大,再增加几个畜力鼓风就可以。” “要多久?”刘珍儿有了不好的预感。 管事稍微思索了一阵:“要做个大熔炉再加几个鼓风,少说也要五六天。” 刘珍儿咬牙:“做!” 管事领命,马上吩咐了人买各种材料,做大熔炉。 “烧瓷器的窑温度应该不低?也是用的木炭?”刘珍儿看到屋角一个粗陶器的时候,猛然想起来问道。 管事皱眉:“是的。” “我也是糊涂了,你们没想到,怎么我也没想到,就用窑烧!”刘珍儿直接道。 这用木炭的用量就大了,也更费事了。管事黑了脸,但还是尽职地吩咐了下去。 刘珍儿又道:“用土窑烧也不一定能成功,这熔炉的事情也不要停。” 看完了整个水泥坊,将所有的事情吩咐完后,刘珍儿才回到别苑。 “女史,遥云道长到了。”留在别苑安顿孩子的夏荷禀报道。 刘珍儿这才发现,她把遥云道长完全忘了!连忙迈步入内,一边走一边吩咐道:“等守忠回来后,让他再去回宫,请殿下在书中找一种黑色石头的记载。” “这种石头能烧,有大用!”紧接着,刘珍儿又把煤炭的特地形容了一遍。 “女史是想找黑燃石?”遥云走到门边突然开口发问。 难道遥云知道,刘珍儿眼神发亮,立即点头:“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可能是叫黑燃石。” “那就是了,贫道知道哪里有。”遥云将黑燃石发现的地方告诉了刘珍儿。 刘珍儿立马吩咐人去采煤炭,又转头问遥云道:“道长用过黑,黑燃石吗?燃烧起来热度怎么样?” “贫道没用过,不过我们观主经常烧它炼丹,热度想来还是不错的。” 炼丹?也不知道那丹能不能吃,刘珍儿嘴角抽了抽。老老实实把那专研精神和无尽精力用在走科技路多好啊。 “我这里有个方子,请道长帮忙带给玄妙真人,看他有没有兴趣炼制。”刘珍儿说着,就将烧制水泥的各个步骤写了下来,交给了遥云。 遥云接过方子交给身边的小童吩咐了几句,对着刘珍儿道:“他会给女史带到。” 小童穿了斗笠麻溜的出去了。 接下来,遥云又开始给刘珍儿讲功法,刘珍儿本来身心有点疲累,但就这样跟着遥云练了一个多时辰后,精神和身体反倒缓过来了。 这下刘珍儿对这功法是彻底来了兴趣了,下定决心每天都要花时间专研,不说练出什么成果,就是拿来提神和养身也是不错的。 这次,遥云没再回玄妙观,而是在别苑住了下来:“殿下希望贫道能住在别苑,注意你的身体健康。” 刘珍儿的心猛然跳动,殿下似乎总是这样,在她的事情上,样样都考虑的无比周全。 安排遥云住下后,第一批煤炭菜了回来。 “怎么样?这些燃石和木炭比,那种热度更高?”刘珍儿站在熔炉旁边问道。 周围工匠脸被高温熏的通红,都不能掩饰兴奋的神色:“这种黑燃石温度高多了!以后无论是打造什么铁器和百炼钢都更方便了!” “如此就好。”刘珍儿脸色这才放松:“直接用这种黑燃石在窑里烧。” 当天傍晚,管事就借了旁边一个土窑烧了起来。 石灰石和铁矿石等原料敲碎混合好后,一车车的往土窑的巨坑里倒。等窑里倒满之后,将窑顶用厚厚的黏土糊紧,再在窑洞下面用木炭混合这煤炭的碎渣烧。 木炭易燃,煤炭燃烧产生的温度高,这两种燃料按照一定配比燃烧正好。 这一烧,就烧了几天几夜。也许是煤炭在土窑中堆积燃烧产生的温度足够了,当窑被打开的时候,刘珍儿终于看到了白色的熟料。 接下来就是和石膏混合磨碎,然而在这一步,比例问题又不知出了什么问题,制出来的‘水泥’遇水居然没有多少粘性。 “改,再改!”银子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然而结果却没大用,刘珍儿的心情可想而知。 有工匠皱眉问道:“真的能比三合土有粘性,我们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呵,感情还怀疑上了,刘珍儿的脸色更黑。 “女史!玄妙真人传来消息,说他把水泥炼出来了!”秋雨大步跑来。 刘珍儿大喜:“好,我去请玄妙真人过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