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小宫女的帝后之路 > 第39章 农事

第39章 农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小胖鸟果然是个胆子大的,瞅着没人注意它, 又钻进来把小米啄完了才飞走。之后几天, 见没人伤害它,胆子更是越来越大, 来取暖时,看到人都回来, 还不急着飞走。    刘珍儿开始的时候,除了每天喂点小米,在窗子上留一个缝,并不大管那只小胖鸟。    那只小胖鸟却越来越‘得寸进尺’, 取了暖,吃了小米之后, 开始试探着在刘珍儿眼前飞。    看了一段时间书,刘珍儿觉得眼睛有点发涩,正打算看窗外的风景时,就看到了桌边笔架上那个歪着小脑袋的毛团子。    刘珍儿从抽屉里的小碗里抓了些小米出来,放在桌边笑道:“你倒是个不怕生的。”    那小胖鸟果然是个不怕生的, 看着刘珍儿欢快的‘啾’了两声, 就跑去啄小米了。    “小东西, 挺有机灵劲的,奴婢看着它没有乱叫, 就把它放进来了。女史累了的时候, 也可以逗它解解闷。”夏荷端茶过来的时候轻声道。    夏荷知道女史不讨厌这个小东西,甚至是有点喜欢的。所以在观察后, 确定它不会打扰人,就不拦住它亲近女史了。    刘珍儿想着无声无息出现在抽屉的小米碗,笑道:“你有心了。”    那小胖鸟像是确定了没危险,就这样赖在了清风轩。    刘珍儿本就喜爱这种毛茸茸的又灵动的小东西,它自愿留下,她心里也有几分喜欢,反正就是这么个不费事的小东西,暂时养着。    有着这个小东西,刘珍儿的生活一下子热闹了很多。它惯会看人脸色,刘珍儿读书时,见夏荷秋雨屏气敛声,它也就不发出声音;其他时候,就开始‘啁啾,啁啾~的唱歌。    小胖鸟的声音清越,唱起歌来,倒也好听,刘珍儿摸了摸它的小脑袋,就由着它了。    有着这只小胖鸟‘啁啁啾啾、叽叽喳喳’,刘珍儿倒也没时间烦闷。感觉和殿下骤然分开的不适感,都快消散了。    “这几盆种子都生根了,地里的那些应该也发芽了。走,我们去看看。”刘珍儿看放在主厅旁的几盆种子生根了,想着老管事说的话,便起身往田庄走。    田庄里,老管事已经开始带着人在看查了,一见刘珍儿就热切的迎了上来:“女史大人。”    “你们刚才在看,怎么样了?”刘珍儿问道。    老管事满脸笑容:“刚才看了几个田垄,出芽的有十之五六!”    “十之五六?是每窝里十之五六;还是十窝里,有五六窝出芽了?”刘珍儿皱眉问道。    老农看着刘珍儿神色不好,说话时小心了些:“是每窝里出了五六个芽,当然也有都没出芽,需要补种的。”    这出芽率也太低了!每窝十多颗种子,居然还有一颗都不发芽的。    “走,再把其他的田垄也看了。”刘珍儿看着几乎无垠的田庄坚定道,她需要更为详尽的数据。    之后,一行人走走停停,刨土数芽,就这样忙了一上午。结果很不乐观,出芽率平均下来居然只有十之四五!    老管事见刘珍儿的脸色越来越差,不由小心道:“女史不要急,这已经很好了,要知道就是春天下种,都有一半的地是要补种的,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刘珍儿点头,但还是忧虑不减:“只是这样的话,朝廷要把这些作物在大庆全境推广,怕是种子不够啊。”    老管事种这些地都拿出了浑身本事,再让他提高出芽率也是无能为力了。    “种在屋里的那些出芽率的很多。”这时,一个汉子突然开口,见所有人都看着他,才开始补充道:“我看那些种的浅的,好多都生根了。”    刘珍儿立马道:“走,我们去看看!”    每个屋里都烧着数量不等的炭盆,一进屋,刚刚觉得有些冷的人,一下子就暖和了起来。    屋里虽然也分了田垄,但因为是要移植出去的,所以种的很密。稍微挖开一看,里面果然生了很多雪白的须根。    刘珍儿蹲下仔细看了一下,生了根的比率达到了十之七八!    看来温室育种的方法还是可行,刘珍儿的心里放松了些,又把每个房间都巡视了一遍。虽然结果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有十之七八。    刘珍儿立马吩咐敬忠:“回宫把这个事儿禀报给殿下。”    据刘珍儿所知,不光是她所在的这个庄子在试种。其他很多王公大臣也在家里试种,就是户部官员,下朝之后也要去帝籍田观察试种这些作物。    现在她这里有了进展,得快速回禀殿下甚至陛下,让户部官员也改进育种方法,免得浪费时间和种子。    敬忠得了命令,立马坐了马车回宫。    这边,刘珍儿继续和老管事讨论,室内的苗如果长好之后,该怎么移栽。    移栽时,再小心,都难免会伤了根,再加上室内外的温度差异,移栽的苗成活率也是个大问题。    “女史,你不是说过枯叶和蚕沙也能增肥吗?”老管事又道:“我发现枯叶虽然比不上厚草,但也能保暖,到时候在田里多加几层草枯叶就行了。”    “确实,枯叶多了也能保暖。”听到有方法解决,刘珍儿的心情好了些。    老管事点头,又有个精瘦的农人道:“我看女史大人盖了草在田上,阻隔了本该打在土上的霜,让种子出芽多;移栽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往上面盖草。”    刘珍儿凝神细听,仔细分析这方法的可行性。    “盖草?怎么盖?把苗压断了怎么办?就算压不断,它见不到太阳怎么长?”见女史大人真的认真听他们的意见,一下子所有人的心都热了起来,参与了话题,讨论的热火朝天。    那个精瘦的汉子脑子转的飞快:“屋子里的那些种子出芽的多,不就是上面盖了一层房顶,四处不透风,保了暖吗?在外面也可以这样干!”    “这怎么干?!你还能在这么大一片田上修座房子不成?”其他人都不相信。    那精瘦的汉子笑的很自得:“当然不用修房子了,小苗才多高?”    “你的意思是搭一个小棚子?”刘珍儿灵光一闪,猛地想到了蔬菜大棚。    精瘦的汉子惊了一下,眼神中满是敬佩:“还是女史大人懂得多,我的意思就是搭一个矮棚子。”    “可,这么大一片地,只是搭棚子也要花很久?”先不说用草搭在棚子上能不能保暖,先说把这么大一片地搭成棚子,都是个大工程。    老管事现在也反应过来了:“草不重,用竹篾弯插在地里就可以撑起来。”    “你们先示范一下?”老管事说了半天,刘珍儿心里还是没有概念。    马上就有农人跑去砍了竹子过来,当着刘珍儿的面,把它们划成一指宽的条状。    “竹子韧性很好,很容易就可以弯成弓状,把两头插在田垄里,挨着多插几根,就是个简单的棚子了,上面就可以搭草。”老管事一边解释,一边示范。    刘珍儿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操作:“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在这些竹条上盖草保暖;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把草拿开,晒太阳对?”    “就是这样。”老管事连连点头。    这个方法也有些麻烦,每天都要铺放和收取这么大一片地的草,但相对来说已经是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了,刘珍儿点头同意:“那好,就这样试试。”    有了办法就开始行动,田庄里所有的人,都开始砍竹子、划竹条、割茅草。    刘珍儿自己也不闲着,拿着竹条往田垄上插,夏荷秋雨她们也跟着田庄里的妇女们把茅草编捆成厚厚的帘子,方便以后每天收拢铺开。    忙碌的时候,时间流逝的很快。    不久,别苑的管事娘子就来找刘珍儿,想请她回去用膳,但一看到刘珍儿在地里忙,也连忙下车,过来帮忙。    “女史,你怎么能做这些粗活儿呢?”管事娘子抢着干活儿道。    刘珍儿直起腰,锤了锤腿,不以为意的笑道:“这些种子关系着朝廷大事,早一刻有结果都是好的,我虽然能力有限,但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奴婢惭愧。”管事娘子关氏立马表态:“奴婢立马叫了别苑所有人过来,都是殿下手下的人,自然也当尽一份力。”    不管关氏心里是个什么想法,但她的态度看着确实诚恳,办事也利索,刘珍儿算是记了她这个功。    “我们家炖了一只老母鸡,女史大人要不要吃一点。”一个送饭的农妇,鼓起勇气走了过来,有些局促的举起了手中装饭菜的篮子。    关氏对那农妇暗自不屑,对着刘珍儿恭敬道:“女史大人,别苑里饭菜都准备好了。”    那农妇脸一下子就红了,变得手足无措。    刘珍儿见大多农人都粗饭咸菜,这汤估计都是特意炖的,伸手接过了那农妇的汤:“谢谢,听说老母鸡的汤很补。”    “是啊,是啊,我们这边只有过年了,或是有人怀孕了,才舍得吃一只呢……”那农妇听了刘珍儿的话,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    刘珍儿笑着道:“那你们现在怎么舍得吃了?”    “女史大人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来年能多收好多粮呢。”农妇说着满眼憧憬。    其他农妇和女孩儿也大着胆子涌了过来:“女史大人,我这里有鸡蛋……,我这里有腊肉……”    刘珍儿一下子怔住了,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育种,没想到这些事情,在这些农人眼里这么重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