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七零年代彪悍媳 > 第115章

第11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董娟觉得自家娘和妹子天生八字不合, 不然也不会到一起说不上两句话, 就要闹矛盾。而自家妹子这两年脾气也愈加驴了, 以前娘家人说了啥不好听的话,她还愿意忍着,现在甭管你是谁, 都直接甩脸子走人。    被自家姐姐骂驴脾气,董问萍表示不服, 在她看来,她娘纯粹没事找事,在她面前找存在感,换成是个疼闺女的娘,骂两句傻大胆, 真没啥。她娘是疼闺女的娘吗?这话就是她大姐也不信。    董娟脾性温和,她要生气了,就是少去她娘那里,她娘说啥,她听着, 至于做不做,她自有主意, 发火甩脸子的事情不会做, 就劝解道:“她毕竟生养了咱们一场, 年龄也这么大了,没必要跟她一个老太太计较。”    董问萍真没跟她娘计较,要真计较, 她娘以前对她那个态度,她连年礼都不会往娘家送,哪里还能这样大鱼大肉的给他们送过来。    “人都说姜是老的辣,咱们娘那是越活越糊涂,看到顾羡就嚷嚷她肚子咋那么大,那语气活像顾羡的肚子这么大是干了啥坏事,老太太说话一点不顾忌场合,想说啥就说啥。”    说来说去,董问萍气的还是这一点,骂她傻大胆就骂呗,她没啥好计较的,但却不能说她大孙子,这是她的逆鳞,就是她亲娘说了,她都不能给她好脸色。    董娟哭笑不得,顾羡还有顾羡肚里的孩子是自家妹子的宝贝,谁都说不得,她娘却浑不在意,使劲埋汰顾羡,问萍能高兴?    董问萍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下回我再让羡羡去娘那里,我就是小人。”    没道理带着礼物送上门,让人挑骨头挑刺。谁都不会这么犯贱,凭啥呀,在家里这个疼着那个宠着,哦,到了外婆家,却被挑剔成了好像穷要饭的,不欠他们的。    “没这么严重?”董娟还是要劝劝自家妹子的。    董问萍不耐烦的摆手:“大姐,你不用劝我,她是我娘,我受她的气,这是我该的,我儿媳妇就连自家人都没给她气受,我娘管的宽了些。”    董娟其实也挺不理解的,她娘为什么就是看顾羡不顺眼?    董问萍就撇着嘴说:“看不上顾羡,却能看上顾羡大姨给的鱼,我以为她这么傲,人顾羡大姨给的鱼,她不吃呢,中午大嫂把鱼烧了,她比谁吃的都多。”    董娟就嗔她一眼,这话说的,就是心里再有气,谁还能跟肉过不去,不吃那是对不起自己。    两姐妹躲在厨房里边说话,边煮汤圆,董娟拿了十几个鸡蛋过来打,董问萍瞧见了就说:“打两个意思意思就行了,没人吃。”    晌午饭刚过没多久,都不饿,再说顾羡根本不喜欢吃鸡蛋,每天早上两个蛋还是捏着鼻子吃下去的呢。    董娟心想,鸡蛋是个好东西,煮好了还能没人吃?    “不多,就十二个鸡蛋,这么多人吃的完。”家里的鸡蛋都在这里了,不然她还能多打几个,冬天鸡不怎么下蛋,攒了这么多天,也才十来个蛋,不然等妹子走的时候,也好给他们带点。    董问萍想着大姐家的人都在,他们不吃,别人或许要吃呢,就没说啥。    汤圆端到堂屋饭桌上,顾羡捏着勺子吃了一碗,就是碗里卧着的鸡蛋,她也吃了。    贺博言瞅她好几眼,见她碗里只剩下糖水,就把自己的碗递到她面前,问她:“没吃饱的话,把我碗里的鸡蛋也挑过去吃?”    顾羡摇头,把碗里的糖水喝完,说:“不用,已经饱了。”她刚刚确实饿了,吃了一碗汤圆加鸡蛋,肚子就饱了,再多的话,却吃不下去了。    董问萍见儿媳妇吃了一碗,还有点诧异,看了眼她挺着的大肚子,又觉得很正常,孩子把胃顶住了,吃得少,饿的也就快,她笑着说:“家里有煤炉子,想吃了就跟我知会一声,一会功夫就能给你做碗饭,博言现在放假,再不然让他给你煮完粉丝汤也行。”    不管是双胞胎还是单胞胎,怀胎十月都是关键时期,不能忽视了。    吃了汤圆,董问萍把儿媳妇给大姐买的呢子褂子拿出来给她,董娟就笑着说:“怎么回回都给我买东西,下回不要买了,浪费钱干啥。”    顾羡就笑眯眯的,董问萍帮着她把棉袄脱了:“快试试,这衣服这两天穿冷了,开了春再穿,就合适了。”    董娟不胖,身材和董问萍差不多,买的时候就让董问萍试了试,刚刚合适,穿在董娟身上,也正正好,她挺喜欢,一辈子都穿老粗布,临到老了,搭着侄媳妇穿了呢子大衣,她摸了又摸:“方媛也给我扯了块呢子布,不过那布我看着没身上这料子好。”    王方媛在旁边听了,说道:“肯定没嫂子买好的,价格都不一样。”她也不舍得买贵了,回来她娘指不定怎么骂她败家呢。    董娟把呢子褂子脱下来,说道:“顾羡,你下回别给我买这么贵的衣服,又不出门子,农村人穿啥不是穿。”    顾羡可不这样认为,难道非得出远门子才能穿好衣裳?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人的节俭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董娟小心的把衣服叠好,放进了大衣柜里,边放她边说:“方媛还给我和她嫂子买了布料,买那干啥,不如把钱拿回来盖房子。”    王方媛睁大眼睛,她娘嘴上说不要她的钱,回来后把钱给她,还不是二话没说一把把钱揣兜里了?    现在又说要盖房子,家里有多少钱,她不清楚,却知道家里的钱,绝对盖不上大瓦房,不过她出去给嫂子帮工时就已经说了,要给家里盖房,她没啥好抱怨的。    董娟拉着板凳,坐到顾羡身边,问她:“顾羡我跟你商量件事,方媛每个月的工资你不给她,只给她几块钱零花用,其余的你帮着保管,到时候再给我。”    闺女工资少的时候,董娟不放在心上,可闺女跟她说,她每个月得有六七十块钱的工资,她就坐不住了,有了这钱,家里完全可以盖大瓦房,虽然有点对不起闺女,但只要闺女再累两年,不,不用两年,一年多也就差不多能盖三间大瓦房,那时不管闺女挣多少钱,她都不要。    顾羡怔然,没想到大姨会说出这番话,这让方媛怎么想?毕竟方媛确实很懂事,也很顾家,从来不会多花一分钱。    她偏过身子去看王方媛,见她没什么反应,显然是不在意。    顾羡扯了扯嘴角,感情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人家方媛觉得这事情正常,她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过还是说:“大姨,你和方媛商量好,不然方媛该以为我不给她发工资了。”    董娟笑了,说道:“放心,方媛肯定不会这样想的。”    王方媛抓了把瓜子嗑的吱吱响,根本没认真听她娘和嫂子的谈话,好似她们在谈的不是她的事情,挥挥手说:“嫂子,这事情你跟我娘谈就行了,她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顾羡看了眼贺博言,贺博言剥了把瓜子仁递到顾羡手里,顾羡接过来,朝着董娟说道:“既然这样,开年后方媛的工资,我就给她挂着账。等到暑假回来,在一把结给你。”    董问萍在旁边不停撇嘴,几人从董大姨家出来,坐在回家的车子上,就对坐在旁边的顾羡说:“方媛这丫头傻乎乎的。”    挣的钱不说自己存着,至少自己留点儿,全都拿给家里,到时候嫁了人没钱了,再回娘家问娘要,你看看她给不给?    哪怕董娟是她大姐,她也敢说,别说给钱了,不骂她一顿都是好的,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要钱,没这道理。    这话顾羡认同,要说灵劲,还是贺美玉,第二是思璇,方媛这丫头被她娘教的一心为了家里,这样的孩子固然惹家人疼爱,但也令人觉得太不拿自己当回事。    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贺博言坐在顾羡旁边,淡淡的吐出个字:“傻!”    王家难道没男人了,要指望一个姑娘家挣钱盖房?对于以前颇为温厚,他印象还算可以的表哥,经了这事,他也有点看不上眼。    方媛现在跟着思璇干的,工钱也是思璇开的,所以这事还要跟思璇说说才行。    贺思璇惊讶的嘴巴张的老大,不敢相信得问:“方媛竟然也同意了,她那么傻?”    在她看来孝顺父母当然应该,但这样拿全部身家孝顺,换成她,她做不到,总该为自己今后考虑考虑。    董问萍就在旁边撇着嘴说:“那丫头老实巴交的,一点心眼子也没有,她娘说啥就是啥。”    这事情就是身为妹子的董问萍,也觉得自己大姐做的不太对,换个敏感的孩子,都会多想,毕竟那房子盖好还不是儿子住,方媛还能住进去吗?    想到这里,她瞥向贺思璇,使劲点点她脑门子:“看看,我嘴上说要把你挣的钱要来,后来还不是都给你了,你嫂子更是把包包子的活一把交给了你,你挣了这么多钱,我说要你一分了吗?这差距显出来了?”    贺思璇皱鼻子揉脑袋,一下子蹦到半边,免得她娘再给她一下子,说道:“你羡慕了?”羡慕大姨有个孝顺女儿。    董问萍翻翻白眼,她羡慕大姐?    有啥好羡慕的,她家里盖了大瓦房,两个大儿子都在省城买了房,小儿子的成绩也提升上来了,小日子只有这么滋润,她谁都不羡慕,只有别人羡慕她的份儿。    董问萍斜着眼望她,一脸你在逗我的表情:“我身为整个靠山镇老百姓羡慕的对象,我会羡慕旁人?说什么大笑话呢。”    还整个靠山镇老百姓羡慕的对象,笑死人了。    贺思璇就说:“羡慕人家有个孝顺闺女呗,你闺女可没有这么听话。”    还别说,董问萍真不羡慕,遇到这样的闺女,她能愁死,她宁愿自家闺女自私些,多为自己想些,这样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受委屈。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方媛这孩子,温柔体贴还勤快能干,不管到哪里都是劳累命。不会为自己打算的人,她不劳累谁劳累?    董问萍轻轻叹口气,说道:“人都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这话我相信。也有嫁出去的闺女跟娘家成仇的,方媛这孩子还小没嫁人,嫁了人她就会知道当家过日子不容易,那时候她就该后悔挣的钱不该都给她娘了。”    贺思璇歪着头,看向她娘:“要不然我跟她说说,让她长点心?”    这孩子就不能夸她,看这回又想干蠢事了。    她转身去了厨房,回头说:“你嫂子都不管这事,你还去管?”    人家母女间的事情,管好了人家未必承你情,管不好反而落埋怨,就是她这亲妹子,都不敢说管大姐的家事,更何况你一个侄女了。    顾羡坐在椅子上,笑着摇头:“方媛思想已经固定了,哪怕说了,她未必听。何况你自己不还说给娘买房子吗?”    贺思璇嘟嘟嘴,有点儿心虚,她其实知道哪怕她给娘买了房子,她娘也不会要,所以才敢说的那么大气,她尴尬的咧咧嘴,嘿了两声没说话。    顾羡也没在意,家里谁也没在意她挣的那些钱,就说:“方媛现在没嫁人,当然跟父母最亲,挣了钱想到的肯定是父母。大姨疼不疼方媛,肯定疼,但那么多钱,要她放弃,她肯定也不愿,更不会愿意她带着这些钱嫁人。”    这是农村人的常态,顾羡能理解,未必支持。女孩嫁了人,到了婆家,人生地不熟的,给她们底气的也就是手里那点钱了。如果手里没钱,日子真不好过。    贺思璇就恨铁不成钢的说:“给父母钱当然应该给,但自己也得留点儿啊。钱还是装自己兜里最好,装别人兜里的钱,那还能是自己的钱吗?方媛真是啊真是,她怎么就告诉大姨,她多少钱一个月了?”    顾羡看着她:“换成你,你告不告诉娘?”    贺思璇噎住了,换成她,她也得告诉她娘。但她娘不像大姨,肯定不会要她钱的。    她疑惑了:“娘和大姨是亲姐妹,这脾气怎么差这么多?”    顾羡笑了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龙生九子还各不相同呢。她婆婆不管在哪里,这性子都清奇的很。    她想了想道:“你现在手里也有不少钱了,开了年把房子买了。”    现在有钱买几套房子,搁那里,今后就是光房租,也能享一辈子福。兄弟姐妹间,一个人有钱不算有钱,一家子都有钱才算有钱。    贺思璇扭扭捏捏的,她手里是有两千多块钱,但她说了要给她娘买房子,确实也是真的,就说:“就写娘的名字。”    贺博言在旁边忽然插嘴:“你给娘买什么房子?”    “我不能给娘买房子了?”贺思璇还有点不服气,其实心里也知道,她家情况跟大姨家不同,她哥嫂子都能干,根本不在意她那点点钱。    贺博言瞥了她一眼,淡声道:“你那点钱给你自己买套房子,想太多。”    他就一个娘,如果还要妹子养活,他还当什么儿子?    顾羡也说:“你确实想太多,娘还年轻,你孝顺她的时候多着呢,不必争这一套房子的事情。再说,娘帮我管饭馆,我有给她分钱,等她再干个一年,凭她自己的本领也能买得起房子。”    亲兄弟明算账,哪怕是自己老婆婆,顾羡也不会让她白忙活,毕竟还有个弟弟在上学呢。    贺思璇就凑到嫂子耳朵边偷偷问她:“嫂子,你给娘多少钱一个月啊?”    贺博言蹙眉,“你问那么多做什么?”    这事情,他都不知道,你一个当妹妹的管得挺宽。    顾羡笑了笑,到没觉得有啥,伸出三个手指头在她面前晃了晃。    三?    三啥?    三十块钱?    这不可能,他们以前包包子的时候,嫂子给她的钱都不止这么些,更何况是娘了。    那是三百?    贺思璇睁大眼睛,哆哆嗦嗦的问:“嫂子,你给娘开了三百块钱一个月?”    贺博言也挺意外,抬眼看向自家媳妇儿。    顾羡点头,认真的说:“饭馆自打开业,基本都是娘在管理,本来我打算给娘五百,但她只要三百。”    如果博文已经结婚生子,她说不定这三百,都不会要。    贺思璇低下头算了算,忽然说道:“那娘一年下来也得有三千多块钱了,买套房子确实不成问题。”    别看贺思璇平时大大咧咧的,她心里明白着呢,知道她娘挣钱多数是为了博文,大哥二哥都在城里买了房,博文今年都十三岁了,才上四年级,大学毕业该二十三四了,那时候他还没开始挣钱,她娘就该操心他结婚的事情。    结婚就代表要有套房子,博文刚毕业还没挣到钱,哪里有钱买房?所以,她娘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想给他准备套房子。    很多事情,顾羡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做下的决定,给她婆婆分钱的时候,她就想到了博文,如果博文是个提不起的,她未必有那心思为他着想,偏偏这孩子猛然一下子就懂事了,跟她还贴心,有些时候就是思璇都没博文贴心。    她当嫂嫂的,也是把他当成了亲弟弟着想,给婆婆工资开高点儿,让她给博文买套房子,哪怕博文将来结婚,也不至于啥都没有。那时候哪怕他们当哥嫂的有钱,难道他就能伸手要了?    懂事也就那么一瞬间,博文在屋里写作业,听到嫂子还有姐姐的谈话,啥都没说,只不过却在心里发誓,一定努力好好学习。不然都对不起哥嫂为他的一片心。    走完了两家主要的亲戚,给博言几位姑奶奶家送年礼,顾羡就没跟着去了,贺博言骑着自行车今天送这家明天送那家,每天回来都喝的脸红红的。    贺博源这段时间也忙活个不停,过年了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豆腐,哪怕每天多做十板豆腐,依旧不够卖,又增加五板豆腐,才将将够,就连董问萍看他忙不过来也跑去给他帮忙。饭都是贺奶奶领着贺思璇还有沈明悦做的。    贺博言给几位姑奶奶送完了礼,姑奶奶家的儿孙们又要来给爷爷奶奶送礼,总而言之,就是你给我家老头老太送礼,我们也给你们家老头老太送礼,来来回回的送个不完。    贺大姑还没来给爹娘送年礼呢,她赶集的时候,在镇上遇到了卖豆腐的贺博源跟他说了,腊月二十九过来送年礼。    眼看着就年三十了,贺爷爷干脆让侄子闺女都腊月二十九那天来,省的今天你来了明天我来了,忙活不完。    贺大姑身为闺女来的较早,儿子儿媳妇孙子都来了。    董问萍热情好客,家里来客人当然高兴,不过人太多,也苦恼,这么多人饭怎么做?就是米饭一锅都做不够吃的。而且还有几位姑家的表哥们还没到。    好在明天就要过年了,水壶厂今天就放假了,贺博源不用给他们送豆腐,只做了几板自家吃的豆腐,也偷偷懒不去镇上卖豆腐了,董问萍就让他和博言帮忙做饭。    贺大姑到的时候,贺博言正在杀公鸡,贺博源片鱼片,两兄弟都没空闲,贺爷爷贺奶奶就去招呼自家闺女一家。贺大姑带了两只老公鸡,一条子猪肉,两条大白鲢,给贺爷爷贺奶奶每人做了双棉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