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董问萍回来了, 张妈肯定不能留在家里, 贺思璇挺不乐意的, 任谁吃惯了美味,再回头吃那些味同嚼蜡的饭菜,不吃到可不能, 毕竟肚子饿,但肯定也会吃的心不甘情不愿的。 好在沈碧华也知道情况, 考虑到孙女怀着身孕,饮食上要挑剔些,就让张妈留在贺家,专门给他们做饭。贺思璇这才高兴起来。 董问萍这才反应过来闺女为啥不高兴,她还当闺女不想她来省城, 怕她管教她呢,原来竟是不愿吃她做的菜,弄明白这些她转头就狠狠的挖了闺女一眼,再不愿吃我做的菜,也打小吃到这么大了, 有本事别指望别人,自己做饭啊, 那就想吃啥就吃啥, 自己没那本事, 倒来嫌弃她,她能搭理她?不捶她一顿都是好的。 奶奶回来了,她定的锅炉也安装上了, 顾羡又到国营商场购置了几十套碗筷、铁盆、和面用的陶瓷盆等等开早餐店需要的一应用具。 至于包子店需要的食材,顾羡直接找的纺织厂的厨师,让他牵线,花了不少钱,才弄到供货渠道,接下来就等着博言的桌子板凳做好,就可开业了。 桌子板凳这些都很简单,家里那堆破旧家具,拆拆卸卸,整理出很多可用的木板,刮了上面的漆,锯掉多余的就是一张桌面,董问萍这两天也没包包子了,天天就帮着刮漆,有了她的帮忙,贺博言速度快了不少,几天的功夫十张刷了本色漆的桌子,十条与桌子同样长的板凳就做好了。 桌子板凳在铺子里摆放好,食材到位,顾羡打算周末试营业,至于开饭馆需要的手续,这些根本不用她过问,大伯父已经帮她安排好了,如果不是有沈家做靠山,她根本不可能现在开餐厅,起码得等到八十年代,她才会考虑这些事情。 隔壁郑海洋听说顾羡的早餐店周末开业,还有点不敢相信,这顾羡的动作也太快了,上周说开店,人家这周就要开业了。 早餐店这边,顾羡暂时只打算卖包子馒头,面条水饺,另加胡辣汤和稀饭,等日后早餐店生意好了,再增加其它种类。 至于人手方面,郑海洋媳妇算一位,董问萍肯定要去早餐店帮忙的,就连贺美玉也嚷嚷着要去早餐店那边,这样就有三个人了,还是不怎么够,但她也可以去帮着收收钱,包饺子这些不怎么使力的活都可以干,现在只能这么将就着了,如果生意很好,到时候再想办法。 这样一来,给纺织厂那边包包子的人手就有点紧张,顾羡又同王婶还有张嫂商量,让她们一整天都在这边忙活,和面调馅儿的事情都交给她们来做,每个包子给她们加一分钱。 就算不给加钱王婶还有张嫂也得愿意,何况顾羡还给加了价钱,她们想都不用想就同意了。 王婶私下里还拿笔算了下,原先两里钱一个包子,现在涨到三里钱,且还不止,人手少了,她们包包子的数量却增加了,现在纺织厂每天需要包子的数量稳定在三千五百个,她们四个人包,每个人差不多得包八百七十五个,三里钱一个,这样算下来每天能挣两块六毛钱左右,一个月那不得有七八十块钱? 王婶拿着笔,手都在发抖,眼睛更是睁的老大,我的妈,这得多少钱啊? 她男人一个月才三十多块钱,到时她挣的钱岂不是有她男人两个月那么多了? 张嫂回去也偷偷摸摸的拿笔算了下,这一算,她心里就是一喜,一个月七八十,一年下来得有小千把块钱了,这样干个两三年,她或许就能单独买房了,再不用同公公婆婆小姑子住一起受气了。 接着她心里就有点打鼓,如果被家里知道她一个人就挣这么多钱,这活她还能保住吗? 就是这活她能保住,她挣的钱也能保住吗? 她小姑子小叔子不得撺掇她老婆婆问她要? 她脸上一黯,心里憋屈的不行,不能挣钱的时候她忍着他们,大人孩子受他们气,能挣钱了她还是活的不畅意,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她想到顾羡才来省城大半年时间,就挣下这么大家业,便是没认奶奶时,那日子过得也比她鲜活,早早的就把房子买了,现在认了奶奶,日子更是过得跟神仙似的。 人家顾羡那才叫过日子,她这日子过得也只比蹲劳改好那么一丢丢,区别只在于劳改犯没有自由。 想到此,次日早上她一见到顾羡,就拉着她跟她取经,再把自家现在这个情况摆出来给她听,她也不怕别人笑话她,也没啥私事不可往外说的想法,更何况在她心里顾羡并不是外人,起码比她老婆婆要亲近的多。 何况她现在就是一个迷茫的女人,急需一个明智的人给她指明前路,甚至教她怎么做。 顾羡听得她的话,十分不解:“钱在你手里,你不给她,她还能硬抢?” 张嫂苦笑一声,她老婆婆可不是就能硬抢。 顾羡瞥她一眼:“既然如此你存银行呗,为什么要把钱放在家里,这样还容易遭小偷。” 存银行? 张嫂还真没想到过,不是她不知道有银行这玩意,主要是她原先也没钱往银行存啊!顾羡这么一说,她才恍然,拍了下大腿:“你看我这脑子,全不是挣大钱的料,这么几十块钱我就抓瞎了,这也怕那也怕的。” 顾羡笑了笑,挺能理解她的,“嫂子,你在这里挣多少钱,我们都不会往外说的,你自己留够平时的花用,其他的完全可以存着,再说你也没必要把自己挣了多少钱同家里说啊!” 傻啊,挣多少钱都跟家人说,如果家里人都是为她着想的,那就不说了,一堆等着吸她血的人,为什么还要讲出来,告诉他们你有多少钱,好让他们惦记? 张嫂一愣,能不说吗? 顾羡看她,当然能,自己挣得钱自己还不能做主了?没这道理。 张嫂可算开了新见识,也觉得顾羡的话十分有理。她暗自点头,今后就这么干。 点完头,她看向顾羡的眼神带着感激,如果不是这姑娘收留她,让她在这里帮着包包子,她别说挣钱了,能吃包饭就不错了。 顾羡拍拍张嫂的胳膊,只要她没其他心思,有她顾羡一天,就绝对能保证王婶和张嫂这两个最先跟着她干活的人不仅能吃的上饭,还要吃的起好饭。 既然王婶还有张嫂的工钱涨了,王方媛的工钱肯定也要涨,顾羡也不说其他的,都按照一个包子三里的工钱给她算账。 王方媛还有点不好意思,哪能一下子涨这么多呢?她每天在嫂子这里吃住,不用花钱呢? 顾羡意外的瞅她一眼,这丫头还挺懂理,就跟她说每月扣十块钱吃住的钱。 毕竟贺美玉也在这里,如果都不扣钱,今后家里再来人,都住到她这里来,她家成什么地儿了?所以扣钱就扣,如果这丫头干的好了,她在旁的地方给她添上也是一样的,总不会让她吃亏。 贺美玉挺羡慕,她算术比较好,都不用拿草稿纸,口算就能得出方媛每个月能有多少钱,哪怕除了生活费,也能有六十多块钱呢!这么一想,她真不知道去餐厅帮忙,是对还是错了。 她看了眼嫂子,不知道嫂子能给她开多少工资。 顾羡挑挑眉,开多少工资,她也不知道,依照现在的行情给他们开工资的话,肯定没有方媛在家里包包子挣的多,但如果饭店生意好,她也不可能自己吃肉,他们连汤都喝不上。所以一切还要看饭店生意好坏。她挣的多,她们肯定很累,到时,就是把工资开到一百块,她也愿意。 贺美玉没从嫂子这里得到一句准话,有点失落,不过依她对嫂子的了解,嫂子不会亏待她的,这就行了,想太多反而伤了情分。 周六这天,顾羡就把孟琴喊到了饭店里开始上班了,贺美玉还有董问萍都去了饭店,包括顾外婆还有沈奶奶,张妈都一窝蜂的去了餐厅帮忙,毕竟明天要试营业,今天就要把所有的东西准备齐全。 刚买来的锅碗瓢盆都需要洗刷干净,孟琴是个勤快人,到了饭馆,这些脏活累活就抢着干。 天气凉快,顾羡打算今天就把明早要用的饺子包好,明天只需要包包子,擀面条就行了。 董问萍就去和面擀饺皮子,贺美玉和张妈绞肉,顾羡和两个老太太剥葱剥大蒜,忙忙活活一上午,这些事情还没忙活完,顾羡让张妈买了些菜,直接在餐厅做饭,吃了后,继续忙活。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板子上就规规矩矩的摆满了上千个饺子,沈奶奶这么一看不是办法,餐厅得有个冰柜才行。等贺博言从学校回来,她让贺博言带着她回了趟沈家大宅,把家里的老式冰柜让张叔拉了过来。 顾羡看到这老式冰柜就喜上了,有了冰柜他们不仅可以提前把饺子包好,就是提前把面条擀好,也行呢! 董问萍听她这么一讲,二话不说慌忙去擀面条,一下子擀了好几斤面条,她才罢休,想着明天不够再擀,今天大家伙儿都累的不轻了,歇歇。 晚上的饭菜比较丰盛,是顾羡去买的菜,有肉有鱼,孟琴端着碗,吃的有点儿忐忑,刚来上班伙食就开这么好,她干那么些活儿,能对得起顾羡给她的伙食吗?更何况今后还得给她开工资? 顾羡如果知道她的想法,肯定会跟她说,肯定对得起,即便对不起这份工资和伙食,她也会想法让他们对得起的。 吃完晚饭,忙活完已经晚上八点多钟了。 下班后,董问萍和孟琴回租房子住,顾羡和贺博言则带着沈奶奶他们回家去。 孟琴回到家里,郑海洋就迫不及待的问她,“怎么样,累不累?” 孟琴眼里竟是笑意,说道:“不累,不仅不累,顾羡管的伙食也非常好,中午吃了肉,晚上还是肉,而且还有鱼。” 郑海洋还没说话,郑老太太就笑眯眯的说道:“这工作好,能天天吃肉的工作能不好吗?” 就是在家里,谁家天天吃肉啊?能一周吃一回肉就不错了。 孟琴也是这样想的,郑海洋看媳妇儿乐呵呵的样儿,没戳破他早已看出她眼底的疲惫,但想想人家贺博言的娘还有妹妹都在餐厅帮忙,她们都能累下来,如果他不让媳妇儿干这活,她肯定不愿意。索性,就随她,大不了家里的事情,他多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