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 第592章 没有公开工钱

第592章 没有公开工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每个月将沐休日集中在月底一起放假,可以回家陪陪家人,也可以回我这里来问功课,表哥一样会为你们解惑。”    “启蒙班只开到冬月,整个腊月都放假,一直过完正月十五再开塾。所以放假的日子,你们可以继续回来读书,不另收你们束修了。”    丁石头说完待遇并不强调什么要求和工作范围,因为刘学贵会带他们,一应教学道具也早就准备好了。    细竹枝做的数数用小棍是田庄里竹林伐竹做的,字牌、黑板、课桌椅全交给王木匠完成,再由陈拾来拖回田庄。    田庄里将议事的敞屋改成了塾学,还在旁边加建了一间,又在侧后面建了三间还算宽敞的老师宿舍,隔着地坪与下人屋子相对,算是清静。    田庄的九九塾学时间制度与南城村一致,但束修却不是。    南城村还能当初还能往江夏村塾送娃启蒙,能读上几年,田庄那边的村子却几乎都是没上过学的,认字的不多。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越穷越读不起书,越读不起书越没有读书人,没有读书人就没办法让大家读书。    真正考功名的人都愿意在城里找活路,或者专心科举,谁会往穷村子跑?工钱少、束修交不起,谁愿把自己的光阴和前途埋葬在这里?    只有丁石头这种已不缺钱也懂得多收学生降低教学成本的人,才敢来这里开塾学。    不论是十多岁的还是几岁的,全部都上启蒙班,而且从第一个月开始,就只交五吊钱束修,而不是一两银子。    没别的,当初她将三村里劳力工钱提到三十文每天,还让他们高兴得什么似的,这样他们大概收入也算得到了。    就算能交上一两银子,家里也快掏底了。    就算一开始能供得上,但很快怕就因交不起束修而弃学。她的目的不是要从这些穷村子捞束修钱,而是传播文化,扫盲。    她当然没有伟大到要当大明教育家,但她希望这样便宜的塾学一步步扩散出去,遍布天下时,读书人增多了,生活环境也会变好的,她也能在家里数钱了。    薄利多销、生源决定成本,她手中培养着大批教育工作者,根本不怕外来的秀才唱高价。    但她没有公开工钱,只是私下让刘学贵到了田庄再说。    田庄年初就由三村张罗上来入学名单,一共八十人,可以预见收入是四十两。    杨诚和李德善各带一个班,只要依样画葫芦把她平日教的那套用上就行,包吃包住每月工钱五两银子。    对穷家孩子来说不少了。    但丁石头仍然制定了三个月试用期,若这两个少年只会读书不会教书,还是要换人的,不能在那儿白瞎工钱。    试用期第一个月二两,第二个月三两,第三个月四两,若能撑过三个月试用,就能拿到五两银子了。    自然,刘学贵是不存在试用期的,他一直拿五两工钱。    外村少年早就知道刘学贵不但在复学班,更带启蒙班而且工钱很高,因此平日也视他为管事,多听他的话。    这也是丁石头放心让刘学贵去带队的原因,不存在不服众的问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