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节
句问题,听得津津有味。她对那些人的鄙夷,却不能抹杀掉那些人的才学,浑水摸鱼的也有,可大多数,还是有真才学的。 林沐看着侃侃而谈的一个个青年,部分面容青涩,尚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道艰险,一腔热血,等着为这个国家泼洒。其实这些人很像上辈子的自己,林沐看着这些人,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丝的喜欢。 书生的嘴最是厉害,很多话当权者是听不得,可在这姑苏地界上,言论可谓是相当的自由。林沐并无意多事,躲在队伍后头,看着他们论战。这些人向学的心也难得,这样寒冬腊月里,虽然生起了火炉,可有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子们,还是穿的不够多,瑟瑟发抖着。 或许他可以考虑,给这些人一个机会,林沐揉了揉林峘的脑袋,笑眯眯地看着他,小声的嘀咕道:“峘哥觉得,这些人怎么样?”说实话,林峘才是他想要着重栽培的,而这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看人。 林沐在海盗窝里学到的,可不仅仅是那种土匪性子,更兼之这份心性。鱼龙混杂的地方出来的人,都有一双慧眼,林沐正是如此。当然,如今他盘算着的,可不仅仅是帮一帮这些学子,而是如何在让他们感恩戴德的同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时候他就想起秦闫了,早知道应该带他来,不用自己动脑子,就能给处理的很好。忍不住叹了口气,这身边这么些个人,还是不够用啊! 26.遇险 这次的观战还是收获颇丰的,对于林黛玉而言,不仅仅是看到了这个时代最具特色的一幕,叔叔支持的态度更是让她有些欢喜。从前她也读女则和女诫,心中虽然有不输于男子的志向,却无奈世道不容。 如今,有了土壤,心中的那颗种子,倒是生根发芽了。 回程的路上,林沐骑马,而林黛玉带着林峘坐马车。雪后的林道虽宽敞,却湿滑,一行人小心翼翼,不敢大意,树枝上的积雪随时可能掉落惊马,随行的护卫们可都警醒着呢。 这条路上当然不只是他们,还有部分返程的书生,有些步行,有些坐在牛车上,还有跟林家一样,有辆马车接送。此时的风气还是不错的,江南乃文人聚集之所,人才辈出,许多寒门子弟熬过了这个阶段,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互相之间,哪怕差距悬殊,也不会当面点出。 林峘偷偷掀起帘子往外看,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顶顶厉害的,出口成章,让他十分羡慕。说到底,如今林峘不过是个六岁的小豆丁,虽然看尽了人情冷暖,却不妨碍他骨子里头仍然保留的一丝丝天真。 能进林家,哪怕认了个死人当爹,他也不介意,在林峘看来,姐姐林黛玉是一等一的好姐姐,叔叔林沐更是个大好人,包括林家所有人,他都很喜欢,能来到林家,心中充斥着的自然是欢喜。 有时候林峘都忍不住想,他上辈子定是做过很好很好的事情,才会有这样的好人相助呢! “姐姐,你看,那位就是刚刚先生夸赞过的,听说叫,叫徐衍之!”林峘指着其中一位男子说道,徐衍之衣着倒是不显寒酸,穿着木屐的脚上也套上了西域传来的羊绒袜,可见家底挺厚,只是步行…… 林黛玉倒是没说什么,也不看外头,“行了,别看了。”这些人跟自己再不会有交集,有什么好看的,“你若是觉着他厉害,便让叔叔去打听一下,日后递了帖子,上门拜访就是了。这会儿人家正赶路,你好好坐着,可别添乱。”外边天寒地冻的,她可不想让弟弟出去。 更何况,这些人与林峘年纪和见识都差得远,即使是相交,也不适宜。等回了金陵,得让叔叔给弟弟好好寻一位先生,再找几位伴读,也不至于孤单一人。这件事她记在了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开口跟叔叔说一说,甚至,她还想到了上回去柳家时听说的宗学,或许能跟晴姐姐打听打听,看看能否让弟弟去寄读。 从前她也听说过,贾府宗学中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大多是亲戚的孩子。林家人丁单薄,单独开个宗学显然不合适,只是,林府与柳府也没个什么关系,若单单是因为柳府名声好就送过去,似乎惹人诟病。 这还没影儿的事儿,林黛玉自己倒是先烦恼上了。 一愣神,时间就过得飞快,原本就离得不远,再拐一个弯,便到了林家的温泉庄子了。此时,异变突生。 拐角处积雪融化后极其湿滑,车轮压到一块石子,马车一抖,树枝上的积雪哗啦啦掉在马身上,似乎一下子就将马儿惊着了。猛地抬脚撕嚎,马儿带着身上的车架子往后仰,连带的马车也往后翻,林黛玉姐弟两人尽管没有像赶马的小厮一样被翻出马车外头,却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更严重的是,马儿惊了之后,猛地往前跑去,失去了控制的马儿带着马车冲向了林里,磕磕碰碰,眼看着就要出事儿了。林沐武艺高强不假,可等他回过神,大家伙儿蜂拥而至时,却束手无策,只能跟着马车后头,心惊胆战地防着姐弟俩出事儿。 林黛玉吓坏了,她紧紧搂住弟弟小小的身子,一只手拴住窗沿,脑海里紧张的运转着,思索着解救自己的方法。 林峘紧紧咬着下唇,不敢出声,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他环抱着林黛玉,吓得腿都软了。虽然从小过得艰难,可是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儿,六岁的孩子,心智都不全,能想到的就是好好护着姐姐,他想,等会儿若是掉了出去,他一定要垫在姐姐下边儿! “熊桀,你到另一边去,找个合适的位置,斩断马车与马的连接。你们几个,全程盯着,等熊桀下手,立刻稳住马车。”眼看着再拖下去不行,林沐只能出此下策。再拖下去,等过了这片林子,可就是边界线了,那儿有一道将近一米的坎道,马儿已经失控,若是这样的速度过去,林黛玉与林峘绝对会受重伤,甚至很有可能伤及性命。 这般大的动静,旁边原先走着的人自然也都看见了,除了部分没赶上的,其他人都在路边看着。当然,大家伙儿也只是看看热闹,知道这是林家,也就是鹰王的队伍,议论纷纷,也有想帮忙的,只是能力有限,不敢添乱。 徐衍之走在后头,林家的马车早就越过了他们。只是马儿奔跑的方向,恰巧是他们拐弯去的地方。那道边界线坎道,越过去之后便可以只通徐家村。 狂奔的马儿发出的嘶吼,林沐等人的声音,让已经站在石桥上的徐衍之有那么一瞬间整个人都愣住了,看着远远跑来的马儿,脚竟然挪不开步子了。 只见熊桀纵身一跃,接力上了马车,已经被磕碰的摇摇欲坠的马车显然承受不住他的重量,马儿也因为骤然的压力缓了缓,紧接着是更加急速的狂奔。事不宜迟,熊桀看准了时机,猛地用剑往下一砍,马车轴断裂,而失去了牵引力的马车猛地往前一倒,眼看着就要翻过去了。 熊桀猛地一用力,硬生生用剑卡住了翻动的马车,压制住了往前的劲儿。他瞠目,青筋暴突,看着好生吓人。 只可惜,他的猛然用力,在马车里头的林黛玉与林峘,原本就坐不稳,这样颠簸的上下抖动使得他们在马车里头像球一样撞来撞去,几乎可以说是全身瘀伤。而这样剧烈的翻腾,哪怕最后截然而止,却也将两人吓得不轻。等熊桀猛地稳住了马车,他们却被甩了出去。 恰巧,就摔在了徐衍之身边。 已经回过神的徐衍之只得认命将人扶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查看她的伤势。这两个人他认得,刚刚在许先生的道会上见过,鹰王之侄,想来身份贵重,也不是他这等人可以随意结交的。 不等徐衍之抱起林黛玉,那边林沐已经带人感到了,见此情形,却有些失措。他即刻下马,让侍卫将熊桀先带回去治疗,顺便让人带着马车来接他们。 林峘因为被林黛玉护在怀里,收的只是轻伤,最后这一摔没稳住,猛烈的撞击,小孩儿又受了惊吓,这才晕了过去。林沐跑到林黛玉身边,从徐衍之手里接过林黛玉,查看她的情况。 好在虽然摔得不轻,可是性命无虞,这伤嘛,好好养总是会好的。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林沐都忍不住松了口气,原本紧绷的心情松懈了许多。 “叔叔,弟弟没事儿?”林黛玉醒了过来时,便看到抱着自己的叔叔,问道。 林沐脱下外套,盖在侄女身上,“他没事儿,已经让人去请牛般来了,你且不要乱动,就不知道有没有伤到哪儿呢。”这一摔可不轻,要是伤筋动骨的,乱动反而不好。只是冬日地上凉,他也只能脱下衣袍尽量包住林黛玉了。 林峘那儿自然有护卫们处理,已经坏掉的马车里头也有披风,拿过来一用就是了。 徐衍之见状,也脱了外衣,“王爷用着,这天寒地冻的,可别受了伤还染了风寒。”他讲自己的衣袍递过去,示意林沐为林黛玉披上。倒不是他刻意谄媚,而是觉着这两个小公子实在可怜的紧,好好的来参加道会,竟然遇上这样的事儿。马上就要过年了,若是受了伤,又染了风寒,这个年可就过不好了。 “多谢!”林沐忍不住看多了徐衍之一眼,见他那木头样,也知道他没看出来林黛玉的身份,不戳破,心不甘情不愿地将对方的披风接过来给林黛玉披上,安慰自己,还隔着好几层呢。“你是?” 不怪林沐,他对徐衍之真的是没什么印象,刚刚徐衍之发言的时候,他正好跟熊桀说话,都没仔细听。等徐衍之快要讲完了,他才回过神,也不愿意打听,这会儿问人,倒是有些失礼了。 徐衍之站直行礼,“学生受教于许先生门下,家住徐家村,就在那片。”他指了指后头那片民房,跟林沐说道:“刚刚要回家,倒是恰巧遇上了。”他也不知道为何,看着林沐,忍不住心生怯意,这鹰王似乎不待见自己,可他好像没得罪人,难道他已经这么讨人嫌了,真是奇怪?! 27.改造计划(上) 就在林沐盘问徐衍之时,那边护卫们也带着牛般赶来了,将已经醒过来的林黛玉以及林峘按照他的吩咐搬到马车上,由牛般看护着小心翼翼地往庄子驾去。林沐尾随着,而后又似乎是想到了某些事儿,回过头看了看还在原地待着的徐衍之,放声道:“近来我会在庄子里待着,若是有什么事儿,可以来找我。” 当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林沐不会承认,这是因为徐衍之看着就十分讨喜,不像是粉头油面的书生样,反倒是长得十分正气,国字脸,是他所在的年代最喜欢的脸型。在那样的审美条件下,林沐对这样的长相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 走回去的路上他还在盘算着找人查一查这个徐衍之,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其实林沐已经为林黛玉找了好些个未来另一半的候选人,现在就是挣扎于是将侄女风光大嫁出去,还是为她招一个回家。这样的决定是艰难的,林沐不敢确定,未来的事情,也不愿意让林黛玉日后后悔。 牛般很快就诊断完毕,只是轻微擦伤撞伤,并无大碍,养着几日也就好了。等回了庄子里,林峘已经能自己下马车走路了,林黛玉的膝盖上有淤伤,心荷检查过后,牛般让她近日不要下床走动了。于是林沐着粗使妈妈将人抱回院子,安置好了之后,赶忙又去给林府传信,让红袖差人过来。 好好地出去,结果竟然抬着回来,林黛玉院子里头的人都快吓坏了,尤其是雪雁与紫鹃,差点儿都要哭出声儿了。好在林黛玉没事儿,安慰了一番,总算是过去了。林峘守在林黛玉身边不肯走,于是,只能将他留下来,安置在里间的榻上。 姐弟两人经此一事儿,感情深厚了许多。 另一边刚刚调整好心态的徐衍之,却已经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此次先生开设的道会,他学到的东西很多,有些观点仍然存疑,去先生处借了书,准备回来好好研究一番。 “衍衍,娘给你送汤来了。”徐母亲自端着汤往徐衍之的屋子去,刚到门口就唤道,生怕突然出现吓到儿子。 徐家是徐家村最大的那户人家,徐父考了举人后,殿试中表现一般,不想当个末流小官,于是,便在家中开了个小书院,教导附近几个村子的孩童。他有三子两女,大女儿已嫁,夫家陈家在姑苏城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大儿子外放在扬州城当个小官,儿媳妇儿也跟着去了。徐衍之排行第三,底下还有一个妹妹,十五岁,一个弟弟,刚刚满六岁。 虽然徐衍之排中间,可他算是家里读书最有天分的,他爹尤其疼爱,舍了脸面求了人,送到了许郇处求学,没旬才回家一日。如今是临近新年,书院放假,他才回了家,常年不在,他娘自然也上心些。 徐衍之的家中,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是远近闻名的五好人家。 “娘,都说了不用每日特意为我炖汤,书院的伙食跟家里差不了多少,还是很不错的。”这回家才多少日,每天娘亲都给他炖汤喝,搞得像是先生们虐待了他一样,“让弟弟也一块儿来,这么多,我一个人也喝不完。” 徐家大宅才两进,后头缀着两个小院子。父母亲在前院住着,他与弟弟在一个院子,妹妹在另一个,左右各一边。妹妹平日里极少来他们这儿,只是吃饭还是一块儿在前院吃。 “你弟弟今日跟你爹出门访友去了,你妹妹那边已经差人送去了。你自己多喝点,他们在家里,想吃什么不便宜啊,偏你记挂着他们。”徐母嗔怪的看了儿子一眼,给他装汤喝。 无奈,徐衍之一个人喝下了三大碗,好在他年轻,消化好,否则,非得积食了。 喝完汤,还得继续读书,徐母见他认真,也不好打扰,在边上喜滋滋地看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厨房虽然有家中的老仆看着,可到底是她的地盘,这日头西斜,她可得快些去准备晚膳,等夫君与小儿回家,一同用膳呢。 林沐一个大男人,也不知道如何照顾人,只得将夫人请来了。伤筋动骨一百日,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