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节
来是心怀内疚的陆阳春,听了这话,猛然抬头,“那公主曾经享用那些你自认为是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的父母?” 若不是为了守住这片土地,他何尝愿意做这样的事? 他冷冷地挥手,不耐烦地扯掉凤香公主的手,头也不回地去了。 现在,根本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他能做的,就是守住这座城。 至于儿子,他和她都还年轻,以后还会再有。 得知此事的将士,无不流下了泪水,誓死要守住边关,一寸也不让番人冒犯。 可他们到底还有没有以后,就是陆阳春也不清楚。 “公主,您想开点,只要顾将军攻进西州,打开缺口,咱们这边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跟着的人劝道。 凤香公主大笑起来,可她那笑声,却比哭更难听,“我倒宁愿他守不住,让蕃人攻入京城!” 她那么可爱的儿子,再也活不过来了,大周会如何,她还会再关心吗? 宫女知道凤香公主说的气话,只将身子伏在地上,瑟瑟地发抖。 守城的日子对于陆阳春来说,越发的漫长起来。 西州诸地却开始流言四起。 长兴侯攻过来了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边,瞬时传遍了军中。 “不是说薛侯爷死了吗?怎么可能会来西州?”一个将领怒斥身边探听消息的回话人道。 那斥侯只得硬着头皮解释道:“昨天,末将亲眼看着长兴侯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城门上。” 又有两三个人开始附和他。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那位“长兴侯”不过是顾钺让一个身材和长兴侯极像的人装扮出来的罢了。 两军对垒,敌我双方离得再近,也不可能真的就跑到对方主帅身边去确认一番,不过是远远地瞧着像罢了。 一切都靠猜测想象。 可越是这样,西蕃人心中越是不安。 人的名,树的影。 “长兴侯还活着,借我一百个胆,我也不敢冒犯大周啊。”一个将官拍着心口,心有余悸地说道。 另一个则忧心忡忡地开口道:“王将军和薛侯爷联手,咱们只有挨打的份。” 就像现在,他们将王惟一围了整整三个月了,但依旧无可奈何,若是有了外援,局势很快就会扭转过来。 还没开战西番人就先胆怯了。 “我们还是递上降书算了。”那将领征求同伴的意见道。 原本是和吐蕃商量过的,双方同时进攻,等吐蕃攻入大周的京城,他们这里根本就是不战而胜,所以他们才大着胆子跟在吐蕃后面,想分一杯羮。 吐蕃已经答应过他们,若从大周掠夺到好处,至少要分给他们两成。 哪想吐蕃到了玉门关,就难再寸进一步,而他们却耽误了很多功夫! 如今正是草原上最好的放牧季节,现在不劳作,到了冬天吃什么?喝什么? 这般一想,这些人便直接过来求和了。 当然,他们自然是见不到长兴侯,只能见到顾钺。 而顾钺直接告诉他们,长兴侯已经逝世了。 蕃人看着顾钺稚嫩的面孔,便露出民两分不满。 “你们大周,尽会玩一些不入流的手段,不是大丈夫所谓,我们只佩服那些有能力的人。” 顾钺哈哈大笑,“你们不服,咱们尽可以单挑。你们是一起上,还是一个一个来?” 对方觉得受到了侮辱,直接一起上了。 哪想顾钺臂力惊人,前些年在长兴侯麾下,专门钻研过摔肩的技巧,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已经将人给摔得眼冒金星了,偏他又练过功夫,很快将这三人给制服了。 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是被人尊敬的,这些草原上的人更是如此。 等他们走了,幕僚悄声道:“将军这办法好是好,但是咱们狠狠地揍他们一顿,让他们长长记性岂不是更好?” 顾钺叹气:“我也想,不过你先去看看他们的武器再说。” 390 归来 那幕僚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顾钺这一路,无论是进入蜀地也好,还是和西州对峙也好,都是锋芒毕露,似乎一言不合,马上就会大干一场,谁会想到这些将士们手里的武器竟然有问题! 所以尽管顾钺已经这样说了,那幕僚仍是亲自去求证了一番,这才发现他们所用的大刀已经生锈了,他们箭囊里面根本没有箭,只有竹片。 这……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将军难道就不怕敌人和咱们拼命?”幕僚仍旧有些后怕,问这些话的时候,连声音也压低了不少。 顾钺意气风发地昂了昂头,“能活着,谁一心想着要送死?此时草原上水美草肥,他们自然是比咱们更着急。”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才不在乎到底是谁在管辖他们,而是首先要解决好生活的必须,安居乐业,谁会想着一心求死呢? 以往大周对他们并不薄,若是没有大周的介入,这些部落之间开战的的频率不知要多多少倍,相反他们更愿意归顺大周,做一个安份守己,生活滋润的普通人。 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顾钺几乎是没费一兵一卒,就见到了长公主夫妇。 王慎远那边倒是解决了一些好斗份子,所以顾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 蕃地的姑娘家明显要直白的多,不少姑娘直接拦着他在大街上表白了起来。 当然,身怀绝技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他的相貌惹得祸。 虽然他拒绝了对方,但却有一群姑娘直接递了话过来,要给他做妾室。 顾钺自是不肯同意。 长公主看在眼中,急在心头。 虽然女婿着实不错,但是年轻人,气血方刚,万一被这些没脸没皮的人引诱着做了那等事,吃亏的可就是自己家的女儿了。 所以长公主连接风宴都没给他摆,直接命他回京。 顾钺想到京城令人牵挂的妻儿,乐意至极地遵从了长公主的命令。 而陆阳春那边的西蕃人,得知西州这边不战而降,几乎是抱头鼠窜,直接给六皇子递上了伏罪书,不仅将占领的地方归还了,而且还答应将往年的贡品再加一倍。 他们最大的底气是赵周皇室内部不和,发生内战,而他们却有程静姝这个内应。 可程静姝早在七皇子驾崩之前就已经明诏天下,说此姝染恙而亡,没了内应,让他们攻打大周,无疑于以卵击石,稍有点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这个时候不赶快请罪,万一真的开战,草原上的人并不适合持久战,而大周地物博,光是拖都能把他们给拖死。 请罪倒是最明智的,免得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到那时候才是真的敬酒不吃吃罚酒。 关键是这罚酒并不好吃! 此时不认罪,更待何时? 六皇子得知顾钺得胜,直接出城迎他。 大周历代帝王当政,都出过不少战功赫赫的将军,但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就赢了将军,也就顾钺一个罢了,自然应该珍惜的。 六皇子至此,倒是对顾钺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惟有这种艺高大胆的人,才配做他曾经的竞争对手。 外部危机解除,六皇子心里别担有多高兴了。 又有不少溜须拍马的官员连声称赞六皇子慧眼识英,一下子发现了人才,但明眼人心中都清楚,换一个人,这烂摊子还不知道要收拾到什么。 尽管心中极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顾钺是天才。 当然,也有人觉得他是运气好,凑巧碰上了好机会。 可如今,连新帝都公开地夸奖顾钺为大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这些人,就算再能干或是再有意见,也不敢对皇帝有意见,意见也只能隐藏在自己心里,半点也不敢显露出来。 七皇子不仅亲自出城接顾钺,而且给他摆了接风宴,直接封他为正二品的将军。 又有许多溜须拍马的人开始恭喜七皇子得到了一名足智多谋的少年将军。 七皇子笑而受之。 依照七皇子的最初设想,收复西州根本是不可能,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声东西击,借着攻打西州,解了陆阳春那边的危机。 岂料顾钺不仅快速地收复了蜀地,而且势如破竹,威不可当的直接威慑住了蕃人。 这情影,真是和做梦一样。 原以为这场战争至少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平息下来,没想到双方竟然和平解决了。 当然,也有许多人倒霉了。 “爱卿是怎么发现那些武器有问题的?”这件事,七皇子思索了许久,仍旧是百思不得其解。 “猜测。”顾钺淡淡地笑道,然后又小声道:“不瞒皇上,微臣这个人有个毛病,一向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凡事一定得自己亲自证实才行,微臣亲自检查过他们的刀。” 他说这话的时候,哪里像一个正三品的将军,分明就像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 可这样的毛头小子,也正是最得小娘子们喜欢的,本人还未归家,已经有一干小娘子们故意在他必经之路等着了。 大周民风开放,这样的事根本不足为奇,就是这些小娘子的家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见其成。 顾钺如今还未及冠,已经被新帝授了正三品的将军,前途未可量也,就算是妾室,也比寻常人家的正妻要风光许多。 可令众人不敢信置的是,她们都只看到了一道火红的身影,一闪而逝。 “真是太帅了,竟然在西市跑马!” 当然,西市跑马不是重点,重点是并未出任何事故。 王琳芝正在香樟树下给义哥儿挠痒痒,儿子们一天大似一天,也比从前更为粘着亲娘,见不到她,竟然知道嚎啕大哭了,偏一见到王琳芝又眉开眼笑,像快长翅膀的小鸟一样,伸开的臂让她抱。 可往往是抱了一个,其他几个心里不爽,会哭得更大声。 时间一久,王琳芝便有了经验,谁也不抱,只让他们躺在摇篮里,挠他们的脚底板,逗他们玩,一个笑,其余的都跟着笑。 她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听这几个孩子的笑声了,唯有这样,她的心才能真正安静下来。 不过,今天却跟前一段时间不一样,今天是因为顾钺王慎远凯旋归来,她太高兴了。 突然,一双强壮有力的手臂从背后伸过来,揽在了她有腰上,“你看你,都做娘了,还这么不小心!“ 这家伙,揩了油,还一副帮了她的模样! 王琳芝猛然转头。 顾钺,他,回来了。 391 闺记 家里的下人都知道这对小夫妻关系好。特别是顾钺,简直将王琳芝看得比自己的眼珠子还重要,所以一到他回来,奶娘们根本不等任何人吩咐,直接抱起了自己带的哥儿快速地离开了他的视线,其他伺候的下人们也低眉顺眼地退到了他们看不到的地方。 王琳芝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 这还是在院中呢,那么多人,倒好像他们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 “你看你,老是这样,等孩子们长大了,还以为亲爹不待见他们呢!”王琳芝嗔了他一眼。 顾钺嘿嘿一笑,“等他们大了,就该去外院了,要学的东西多着呢,哪有心思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长公主托我给你带了封信。” 他前面还在说孩子,可后面一下子就将话题给转了! 王琳芝也急于想知道清阳长公主的消息,所以也就不再提之前的事了。 可顾钺并没有将信给王琳芝,而是抬头吩咐道:“有没有什么吃的,先端些上来,再来些茶。” 他这般一开口,王琳芝也根着内疚起来了。 顾钺此去西州,本来为的就是她的父母,如今危机解除,她只顾父母而不顾丈夫,可就不该了。 所以她此时再急于想看到长公主的信,也只能忍住了,而是起身,率先往堂屋里去了。 顾钺风尘仆仆地回来,又这般辛苦,她总不能让他连热茶都没有一口。 垂头立在一边的璎珞如得了赦令一般,“膳房备的有冰镇的绿豆汤,灶上准备的有羊肉包子,这些都是现成的。” 府里也不是完全不知道顾钺得胜归京的消息,只是不知道他会回来得这般快罢了,毕竟是庆功宴,主角总不能太早退场。 可王琳芝却知道那种场合肯定是吃不饱的,所以才让厨房准备了顾钺最喜欢的羊肉馅的包子,随时回来,随时都可以吃。 近身伺候王琳芝的人都知道,一旦顾钺回来,就会看她们各种不顺眼,将她们打发得远远的,可今天两个主子才刚见面,又都没有开口,特别是顾钺,看着她家主子那眼神,就像饿狼看到了肉骨头一般,让她这个没借口走开的丫鬟尴尬极了。 如今顾钺总算是发了话,她便心安理得地退了下去。 顾钺和王琳芝并肩进了屋,对面坐了下来。 璎珞很快地将包子摆了上来,又端来了一大碗羊肉汤下的面,这才低眉顺眼地退了出去。 顾钺先将长公主的信给了王琳芝,然后风卷残云似地吃了一碗面和几个包子。 她的信看完,他的食物也吃完了。 长公主的信全是夸奖顾钺的话,直言若不是他解了西州之危,她和王惟一可能就只能死守在西州了,所以特意叮嘱她,不要对顾钺颐指气使,不要仗着自己的出身看不起顾家的亲戚,要她孝顺公婆,体贴丈夫之类。 整个字里行间,完全是说教,估计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是婆家请人专门来教导她这个媳妇的呢。 但王琳芝心中也很清楚,长公主这样,也是希望她能和顾家人和平相处,免得坏了她和顾钺之间的夫妻情份。 媳妇和公婆一家的人关系不好,搁在中间最为难的还是自己的丈夫。 她生孩子,曾婆婆直接去照顾她月子,婆婆就更不用说了,但凡有事,也总顾及她胜过顾家人,这样的婆家人若是不懂得珍惜,那只能说她自己傻了。 若是前世的王琳芝,可能会觉得顾家人做这一切理所当然,可经过陆阳春和陆家人之后,她便明白,任何事都是相互,不能将别人对你的好都当做天经地义,当然,也更不能将别人对你的算计都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顾家人对她这般用心,她自然也要做一个贤良的儿媳妇才是。 王琳芝想通这些,便很自然地拿了块帕子,细心地帮顾钺擦起额头的汗来,“自己家里,用餐也这么急!” 虽然有冰,可顾钺确实吃得太快了,仍旧出了汗。 两人坐在一张八仙桌前,王琳芝伸手给他拭汗难免有些吃力,唯有起来走了过去。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