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节
次,深知这个时候,根本不能点灯。 正常情况下,应该门开一会儿,等里面通风了之后再进去的,可现在主子心急如焚,哪有她开口的份? 好在越往下,光线越暗,直至一片漆黑。 等到两人的眼睛适应了黑暗,那嬷嬷这才将灯给点着了。 崔皇后猛然朝一个角落跑了过去。 那角落里,有一团襁褓一样的东西。 嬷嬷只觉得眼前发黑,忙咬住了自己的舌尖。 崔皇后已经极快地打开了那明皇色的襁褓,里面的孩子面皮发紫,身上一片冰凉,崔皇后忙将孩子小小地抱在怀里,往上面跑。 虽然有灯,到底不怎么亮堂,崔皇后一下子绊倒在了台阶上,却全然不顾。 这才是她的命根子! 她不允许他出任何意外。 十皇子被跌跌撞撞的崔皇后极快地带上了密道。 嬷嬷忙派人将太医给叫了过来。 来的人正是陈掌院。 皇上一直是他在亲自调理。 可这一次,他的手放在皇上鼻端的时候,却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崔皇后一脸急切,“陈掌院,快救救小十,你救了他,就是哀家母子的大恩人,哀家明天就封皇长孙为王。” 陈掌院看着一脸狂乱的崔皇后,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娘娘,皇上……已经去了超过十二个进辰了!” 崔皇后一下子将陈掌院给推到了地上,“你胡说!” 她说着,又极快地将孩子给抱了起来,一脸慈爱地道:“小十不过是睡着了,要不了多久,就会醒了。” 陈掌院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正想离开,哪想却听崔皇后轻飘飘地来了一句:“在小十病情没有稳定之前,陈掌院还是暂且别在去其他地方了。” 虽然百福殿中有冰,但陈掌院立刻变得冷汗淋漓起来。 他被崔皇后给软禁起来了。 而十皇子将永远不会好,最终的结果,他可能会被这个恶毒的女人给灭口! 陈掌院如同泄了气的猪臊泡一般,半晌才应了一声。 “给本宫将安息香点起来。”崔皇后命令道。 无论如何,她的孩子总算是找到了,她要好好休息之后,才有精力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嬷嬷应了一声是,忙点了香,服侍着主子睡了,然后叹息似地摇了摇头。 其实除了十皇子的事情,她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告诉皇后。 消息是崔家那边送过来的。 自从崔皇后拿出十皇子继位的诏书,承恩侯也很久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了。 毛定忠攻下黔地的事情,崔家比处在深宫的崔皇后更先知道,并且承恩侯还知道吐蕃已经在西部蠢蠢欲动,等着大周内部先乱起来,好分一杯羮。 承恩侯怀疑,大周有人给吐蕃那边互通了消息!而这通消息的不二人选,应该是宁王府!崔皇后给十皇子弄的继位诏书虽然乍看起来天衣无缝,但昌盛帝又没到昏慵无能到如此地步,怎么可能会舍弃成年皇子直接选了才半岁的幼儿? 宗室不满意崔皇后这么做,肯定就会想其他的办法。 而吐蕃现任赞普是宁王的女婿,而七皇子也是宁王养大的! 他们这次肯定是想借着吐蕃来给大周施加压力,然后让七皇子继位! 可若是这样,崔皇后怎么办? 崔家又怎么办? 更让他觉得恐惧的是,十皇子竟然在这个时候失踪了! 他们此时还只知道失踪,并不知道人已经不在了。 时间如此凑巧! “七皇子那个侧妃程氏,曾经是凤香公主的伴读,在宫里住了许多年。”崔老尚书这般和老妻说道。 崔老夫人难得地皱起了眉头,“您是怀疑,那个程氏接手了吴惠妃手上的资源,然后用手段掳走了十皇子?” 崔老尚书没有说话。 他已经无话可说。 没有十皇子,崔皇后又能做什么? 可他身为崔氏的族长,除了女儿之外,还有三个儿子,十几个孙子,无数的族人。 “凤香公主如今有孕在身,又受了极大的委屈,请娘娘那边多看顾一些。”崔老夫人很快想到了对策。 凤香公主是七皇子一母同胞的姐姐,这么大的事,肯定会从凤香公主这里发现端倪的。 这是在提醒崔皇后监视凤香公主了。 崔老尚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最好的办法,是从陈国公府上的命案入手,一箭双雕。” 反正他的门生故吏多得是,想要操做这件事并不难。 “清阳长公主深受皇恩,竟然这么丧心病狂,无端残害一些庶民的生命!”崔老尚书一句话差不多就给整件事定了性。 崔老夫人却有些担心,“如今内忧外患,咱们若是再得罪了清阳长公主,万一被她报复怎么办?” 崔老尚书冷冷一笑,“好办得很,斩草除根!” 如今昌盛帝已经死了,清阳长公主没了最大的依仗,还能再翻出什么风浪来? 处置了清阳长公主,也好给郑王和宁王一些威慑,让他们不敢太过份嚣张。 需要的,不过是时间而己。 至于毛定忠谋逆的事情,自有章相一干人寻些有能力的武将去应付,崔家目前还是少掺和为好。 360 嘲笑 为了让清阳长公主府上早日落实罪名,崔尚书特意去找了刑部钱尚书。 自柳尚书倒台之后,昌盛帝因地动困在了山里,大皇子便和崔尚书一起将刑部尚书换成了大皇子一系的人。如今崔尚书虽然不再是尚书,但他的女儿却做了皇后,而且将要做摄政的太后,崔尚书觉得,但凡他开口,钱尚书必定会同意。 可没想到他说了来意之后,钱尚书却拿出了一卷案宗,“此案已经三司会审过了,沈大人和陈大人都盖了章……” 钱尚书所说的沈大人是大理寺卿,陈大人是御史大夫,和他这个刑部尚书一起构成了三司会审。 崔尚书粗略地翻了一下,马上皱起了眉头,十分不满地质问道:“这么大的事,竟然让一个小小的厨子去背?” 钱尚书苦笑,可却没有半点相让的意思,“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本官不敢偏袒和冤枉任何人。” 崔尚书拉不下脸来,甩着袖子离开了。 钱尚书看着他的背影几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大皇子、二皇子和皇上一起死得这么突然,崔皇后又当着百官施行暴戾手段杀了符董,这事百官震惊,钱尚书也不例外。 虽然崔尚书举荐过他,但那是职责所在,若论伯乐该是大皇子和两位丞相,他本就是进士出身,又在刑部兢兢业业的熬了几十年,这位子他有什么当不得? 在其位谋其事任其职尽其责。 崔皇后手段如此狠辣,再让崔家将能插得上言说得上话的宗室全给扳倒了,以后他们这些官员岂不是全要看崔家的眼色行事?就像现在,崔皇后还没有摄政呢,承恩侯就想对着朝政指手划脚了。凡事有一就会有二,他如今要做的,就是从源头上杜绝这件事。 至于事情的真相,他倒有些不敢深究,涉及到皇室的丑闻,知情者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若是真相记载到史书里,后世人又会怎么骂他们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 可就算不想去查,钱尚书也不敢将这案子再交给别人经手,而是亲自上阵,希望昌盛帝看在他为工作鞠躬尽瘁的份上,到时候别连累了家人也就行了。 钱尚书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昌盛帝倒是先他一步驾崩了。 可到了这个时候,清阳长公主府就更不能因为这莫须有的罪名倒下了。 钱尚书接手案子之后,也曾到事发现场实地考察过,一眼就看出那入口是凤香公主的院内的井口,他是一个细致的人,很快查了下凤香公主那边的人员生活习性,很快也发现了一个很令人吃惊的问题,凤香公主酷爱吃肉,但她府上的采买却从不在菜市买肉!也从无任何屠宰户往公主府送肉类的记录! 那么凤香公主吃的肉是哪里来的?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问题。 他们三人左思右想之后,才写了这份折子,将问题推给了侍卫和厨房,将他们定性和敌国私通的叛逆而且将死人的时间改在凤香公主和陆阳春离开京城之后,这样两代公主就都可以撇清了。 他根本不信崔狐狸想不到这个问题。 崔家现在到底是有些太过忘形了。 当然,钱尚书并不知道,十皇子的失踪,已经让崔皇后和崔家乱了阵脚。 崔尚书虽然还不知道十皇子的具体下落,心里到底已经产生了不安了。 崔皇后休息之后,人倒是精神了不少,心里也镇定多了。 纵使十皇子死了又如何?十皇子生来体弱,见过他的人又不多,又没有别的人发现十皇子的具体情况。 崔皇后想到此处,脸上杀机顿现,更多的是绝然的冷意,“让那几个乳母单独来见哀家。” 心腹疾步而去,很快将人给带了过来,可崔皇后审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任何名堂。 夜,深了。 天又闷又热。 纵然房内有冰,崔皇后仍觉得喘不过气来,经过先前死的那个乳母的事,余下的乳母便有些杯弓蛇影,不太敢靠近十皇子,除了喂奶的时间,其他时间都躲在旁边做针线,三个人相互监视,她本来觉得是最安全的,可没有想到,午睡的时候,三人竟然都睡了过去! “老奴,老奴有罪,隐瞒了一件事。”那心腹嬷嬷似想起什么一般,“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守灵的最后一天,王琳芝临行前托宫女带了句话给您,老奴觉得她是想托咱们救长公主府,便没将那话当真。” 崔皇后蹙眉,“她说什么?” “她说‘那个调唆小公主和皇长孙的嬷嬷有问题’。” 经那嬷嬷这么一说,崔皇后也想起来了,当时眼前这心腹确实回了这句话,可她却以为王琳芝是到了穷途末路,没了封号,想借着自己的名头狐假虎威。 “将人绑过来,本宫亲自审问。” 崔皇后到了现在仍是将信将疑。 那嬷嬷虽说是宫里的人并不是她从崔家带过来的,但每次做事,却都能做得让她无可挑剔,深得她的心,怎么可能会有这么毒辣的心肠,会害死十皇子? 因十皇子失踪,宫中正在戒严,很容易便将那嬷嬷给寻过来了。 那嬷嬷却是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模样,直说自己冤枉。 崔皇后内心却无端涌起一股恐惧感。 正因为她表现得非常淡然,反倒让崔皇后感觉演得太过了。 任谁这个时候被扣上一个谋害皇子的罪名,也会觉得心中不安,可眼前这人却是无动于衷的模样,除非她早预计到了现在的情形,甚至做了必死的准备。 “你用药药倒了几个乳母,将小十放到了密室里。”崔皇后一脸灰败之色,但心中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是谁指使你的?“ 这句话问的颇有些咬牙切齿了。 若不是想问出有用的消息,她恨不得将眼前的人给千刀万剐。 那嬷嬷却哈哈地笑了起来,“蠢货!你还名门嫡女,权倾天下的皇后,你怎么不睁大眼睛看看,死的到底是不是你的儿子?” 361 条件 崔皇后从小到大,还没被人这么对待过! 可现在不得不忍了下来,心中甚至升起一股隐隐的希冀,盼望那死去的根本不是十皇子,而是别的人,被眼前的人替换了。 可这后宫,已经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她如何做到在自己面前换掉小十的? 疑问也只是一闪而过,小十出生之后,本是又瘦又小,而且不足月,她又恨昌盛帝宿在清思殿,确实不够关心孩子,因为内疚,加上宫里事情也多,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确实不够。 “小十在哪儿,你们想怎么样?”崔皇后似抓住了最后一颗救命的稻草。 没有母亲不在乎自己的孩子的,她也一样! 那婆子嘿嘿地笑了起来,“不想怎么样,皇后娘娘只需告诉百官,十皇子年纪太小,担不得国之大任,禅让给兄长就是了。” 崔皇后怒瞪着那婆子良久,突然出声道:“你是没想到自己会被发现?所以假装换了孩子,让我不敢动手而己,可你总要先让哀家相信,孩子是否真在你们手上。” 她口中这般说,心中却在思索着,这件事的真实性,没有一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崔皇后也不例外。 那婆子笑道:“太子能拿到凤印,这么大的问题,我们自然要猜测确认一番,发现密道也不是什么难事,太子此时已经不是太子,已经搬出了东宫,十皇子就是那个时候一起出宫的。” 倒还真有这种可能! 大薛氏出宫的时候,她本来还觉得对方有眼色,现在却觉得像吞了苍蝇一般了。 可也不能任她在这里信口开河。 崔皇后命人将那嬷嬷提了下去,宣大薛氏进宫。 大薛氏来得很快,人也非常恭敬,崔皇后看了半天,竟然找不到半点破绽。 她几次想冲动的问大薛氏为什么要害她的小十,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但心中却开始淌血。 这话若是问出口,就等于承认十皇子不见了,可不问,她又咽不下这口气。 直接让大薛氏去了。 当然,崔皇后并没打算就这么放过她,而是决定给丞相那边施加压力,将大薛氏、章氏和她们的孩子贬为庶人。 可就算这样,依然解除不了眼前的危机。 依她的禀性,就该让这些孩子全给小十陪葬,却不能现在动手,毕竟战场上还要靠长兴侯牵制毛定忠。 可现实却永远不像想象这般美好,毛定忠很快朝东南扩张,每天都有八百里加急往京中送,可失去的地方却越来越多。 尽管崔皇后一直瞒着十皇子的消息,但是朝中呼吁他让贤另立新君的声音却越来越多。 而七皇子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怎么回事,兵行险着,居然收回了几个城池。 可蜀地易守难攻,毛定忠又派了重兵把守,一时之间也难以攻下。 让人感到窝火的是,吐蕃开始趁火打劫,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大周的地方。 吐蕃的使者,又来了大周。 随着使团一起回来的,还有七皇子的侧妃程氏。 程静姝随着使团住进了鸿胪寺,直言要见崔皇后。 崔皇后这个时候哪有时间和精力来见一个皇子的侧妃,自然是置之不理。 程静姝却一点不慌,只让人带了一个口信给崔家,“难道大家都不关心新帝的下落了吗?” 崔老夫人将所有的事结合起来,怎么会料不到程静姝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