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金闺记 > 第 151 章节

第 151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希望娘娘事事顺心。”    顺心?    太子之前本已经在六部熟悉政务了,如今却和被软禁在了东宫,每天都是焦燥和不甘中度过让她如何顺心得起来?    而太子会变成如今这般,本就是拜王琳芝所赐!    王琳芝身边的丫头将太子害得这般凄惨,他们没追究也就罢了,偏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贱人还故意在十皇子的洗三礼上让她难堪,如今王琳芝想让顾钺留在京城,那她就偏不让他们夫妻如意!    于是一向爽利的太子妃便硬着头皮去了太子那里,将对付崔家的计策说了,当然她并不会告诉太子这主意是王琳芝想出来的,但却一副心地善良的模样,“清阳姑母虽然晋了长公主,但她一向吃斋念佛,根本不管事,陈国公一心向道,更是荒诞,现在琅琊郡主嫁到了顾家,可顾家姑爷却只是个青涩的毛头小子,如今不过是从四品的将军,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来要留在京城,还妄想着让殿下去帮他们想办法。”    太子冷冷地笑了起来。    “那边不过是个花架子,顶不上什么用,以后少拿他们的事来烦孤。”    太子妃虽然被怼,心中亦十分高兴,能将顾钺赶出京城,那么王琳芝肯定是要跟着去的,等到了地方上,再想对付她不过是动动手指的事!    太子虽然不甚聪明,但却也在朝堂上淫浸了许多年,很快便着手安排起这两件事来。    很快便有有官员上书,说崔皇后立了大功,应该封赏母族。    皇上早有此意,听那官员这么一提示,便封了崔尚书为承恩侯。    崔尚书不等到皇上开口,便上了致仕的折子。    皇上自是再三挽留,留了三次,这才准了。    太子妃便故意透出口风,说这主意是王琳芝出的,很快传到了崔皇后耳中。    崔皇后便使人告诉崔尚书,“还是将王琳芝弄出京城省心。”    崔尚书虽然已经不是尚书了,但崔皇后如今已经水涨船高,愿意为他们卖命的人多了去,很快便建议皇上,将顾钺的差事给安排到了武昌府。    昌盛帝十分大度的准许顾钺浴佛节过后再离京上任。    小薛氏得知此事,气得整整一天没有吃饭,然后仍是觉得内疚,便将事情告诉了清阳长公主。    清阳长公主立时笑了起来,“永乐和你开玩笑呢,我早跟她说了,让他们想办法离开京城。”    小薛氏一时之间,竟然愣在了那里。    清阳公主却是一副十分有耐心的模样,“京城马上就要成为多事之地了,不仅是她,就是你也该去杭州看看阿远了。”    王慎远又没有通房和姨娘,她这位做妻子的自然是要跟着去照顾的,之所以去得迟,那也是特意要求的,总不能王琳芝出嫁,他们做为兄长嫂子的,一个人都不在身边。    如今看到王琳芝在顾家过得不错,被顾钺处处维护,小薛氏倒也放心了。    “不必担心我,到时候,说不定我会和国公爷带着阿言,去杭州看你们的。”清阳长公主耐心地说道,    小薛氏虽然不像王琳芝那般将问题考虑得十分周到,但胜在对家里的每个人都很真心。    如此已经足够。    儿女都不在京城,那么他们留在京城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去岭南看看王氏,也不知她这个自小生于北地的人,能不能适应岭南的生活。    只是好奇,但并不担心。    岭南再清苦,难道还能苦过皇宫?    任何事但凡是做了,总会留下痕迹,王氏的事情,清阳长公主并没有想过要瞒着昌盛帝,王琳芝甚至天真地想过,若是有一天,他们替王氏翻了案,昌盛帝会将王氏接回宫里。    却不曾料到昌盛帝不仅不反省,直接要为此赐死王琳芝。    虽然人一直到现在仍是安然无恙,但心理却总有一个阴暗的影子。    更让人料不到的是,皇上又娶了崔皇后,崔皇后又生了嫡子,而太子却又这般不堪大任。    世事难料。但至少他们一家人都还平安。    顾钺得到调令的时候,倒是十分开心,“我问过人了,那里靠着水,鱼非常多,咱们以后有口福了!”    王琳芝亦笑着点头。    上一世顾钺可没有去过武昌府,他早些年一直征战在沙场上,偶尔才能回京罢了。    她果然找到了一条和上一世不同的路。    “恭喜二爷,贺喜二爷,大爷考中了会试第二百九十九名!”    王琳芝笑起来,“那也挺不错,只要会试能过,依皇上的性子,和顾恒的学问,殿试肯定不成问题,顾家不久之后,又要多一名进士老爷了。    334 福星    顾钺也笑,“大哥可真的太会考了!”    顾桓为人比较老实守成,而这一届的主考却是喜欢文风华丽的卢凌风。    顾焱已经做好了长子落考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居然会中了。    虽然挂在末尾,但也是中了。    等到殿试的时候,若是皇上亲自开科取士,那么顾桓的名次肯定会靠前一些,毕竟他这个做父亲的,这些年在任上的时候,一直带着长子,致力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的儿子可不是那种只会读死书的人,他如今基本已经可以学以致用,做一个相当务实的人,而昌盛帝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年轻人。    更何况他经常见到昌盛帝,对他的性格多少也知道一些,深知投其所好的道理,到时候父子双进士也是一段佳话。    顾家人整天沉浸在喜悦之中,就是老太太现在看到魏氏,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昌嘉很能干,不仅将孩子照顾得很妥当,大郎也是因为有了贤妻,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才能安下心来好好读书,如今也算快熬出头了。”趁着老太太高兴,向夫人赶紧向老太太说起长媳的好话来。    “确实如此,老大家的能干,老二家的是个福星!”老太太兴高彩烈的接话道。    老太太现在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自己的孙子们了,眼看着孙子们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老太太很多时候做梦都带着笑意,逢人就开始夸自己的孙子辈。    不过,她老人家最爱夸的人就要数二孙媳妇王琳芝了。    想当年,老太太在京城做贵女的时候,也曾随着刘太后见过吴太后,吴太后还赏赐了她一对手镯,那是老太太这一辈子最体面的事情了,几乎逢人就会说起。    不仅亲戚们知道,就是很多见过老太太的人都知道。    而如今,老太太竟然将那福寿禄三彩的手镯在新妇敬茶的时候,做为见面礼送给了王琳芝,也难怪大太太几个心里不舒服,认亲的时候就找王琳芝的麻烦。    老太太心底敞亮,直接将几位太太都禁足在伯府里头抄佛经去了!    如今,向夫人不过是夸了长媳魏氏一回,老太太马上就说魏氏虽然有功劳,但王琳芝已经晋升成了福星了。    向夫人抿着嘴笑。    “她若不是福星,当时派那么多禁军去找皇上怎么都没有找到,偏被她给找到了?她若不是福星,菩萨怎么会专门托梦给她,救了不少人?”老太太颇有些不满地看了向夫人一眼,“我知道,你们肯定以为我是因为这孩子是郡主才喜欢她,但我告诉你们,根本不是这样!我昨天做了个梦,梦到菩萨对我说‘琅琊郡主就是你们家的福星,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    老太太一脸认真。    向夫人忙也换了副严肃的模样,“是媳妇错了。”    大周朝从太祖皇帝开始,就非常信奉佛教,既然菩萨都托梦了,那自然是假不了。    魏氏不免苦笑起来。    她其实也挺喜欢王琳芝的,并没想过要和王琳芝争宠,也争不过。    自小到大,她们这群宗亲之女,谁也没有争过她。    得知王琳芝要嫁到顾家,她一直都十分高兴。    可今天,老太太这话,也太偏心的没边了!    顾桓能过了会试,完全是他从小努力认真的结果,就是现在也不敢松懈,哪天不是五更起床,半夜还在苦读?    向夫人虽然不是个苛刻的婆婆,但她嫁到顾家之后,顾桓的一切衣食住行就变成了她的事,等她怀了孕,婆婆便也怀了孕,哪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她?    虽然家里有下人,可丈夫的事,她总要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放心,有了孩子之后,就更忙了。哪天不是劳心劳力?    可凑巧顾桓会试的时间赶在王琳芝成亲之后,所以一下子就变成了福星!    而且还是老太太做梦的时候,菩萨交待的,这下根本没有再敢置疑了。    魏氏向来是个极会审时度势的人,不然也不能在爹不疼娘不爱的环境下,享受着和崔氏嫡女同样的待遇,一直呆到出嫁。    “孙媳妇也记得,不空大师曾说过,永乐和佛门有着极深的缘份。”魏氏笑道。    既然根本斗不过,倒不如提前示好,王琳芝也不是容不下人的人,而且顾桓中了进士之后,肯定会外任,到时候她这个做妻子的跟过去照顾他,和王琳芝根本没有多少见面的时候,倒不如和和气气地在一起,给彼此都留一些余地。    她这么一说,向夫人也抬头道:“是有这么回事,当事我去大慈恩寺合八字的时候,不空大师原本是有事,不准备再见人了,但还是见了我,将他们的好日子定在二月底。”    王琳芝不过一笑。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太太想必是听到顾桓中了会试,太高兴了,所以才梦到的菩萨。    至于不空大师,说她和佛门有缘,那就更好说通了,毕竟长公府每年要捐给大慈恩寺好几万两银子,合个八字而己,不空大师不会不给面子的。    王琳芝有些不信神佛。    她觉得这些都太过飘渺,根本不可信。    她若是要相信,也只相信她自己。    嫁到顾家,向夫人和顾大人肯定是不会找她的麻烦,她比较厌烦的是伯府的那三位。    虽然隔了房头,但却没有分家,万一她们真的不管不顾的闹起来,然后在外面乱说,那些不明真相的人,或许真的会给她扣一个飞扬跋扈的名声。    人言可畏,就是公主也无能为力。    不然凤香公主又怎么可能这么干脆利索的跟着大皇子去了西关?    说起凤香公主,她便免不了又想到了程玉渚,最近居然被皇上直接扣了一个殿前失仪的罪名,褫去了爵位。    忽然,外面响起了鞭炮声。    “怎么半天不接晌的,倒放起鞭来了?”老太太颇为厌烦地皱起了眉头。    马上有下人出去打听了一回,“程家的爵位没了,礼部要收回宅子,偏程家的女眷手里都没有银子。赖在那里不肯走,双方争执起来,程太太死了。”    程家没了爵位,忠勇伯老夫人便成了程太太。    “这老太太,还真是会死。”外面一个看热闹的市井妇人叹道:“这么一来,礼部便不好收他家的宅子了。”    335 陷害    记得上一世,程玉渚父子一直是昌盛帝面前的重臣,掌管着金吾卫,手中权势滔天,不然也不敢悄悄地将自己那侄儿给藏了起来。    可这一世,竟然混得像个无赖一般。    程玉渚的父亲之前是跟着吴惠妃在做事,后来被吴家给坑到了刑部大牢,紧接着畏罪而亡,死在了刑部的大牢里。    可当时忠勇伯夫人根本不知道丈夫到底得罪了谁,也不知道丈夫手里到底有多少银子,可他帮着吴家贩铁器到关外,这本就是很赚钱的勾当,程家事发的时候没有拿银子出来救过忠勇伯,但忠勇伯谋利来的银子却不是个小数目,但这银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若这银子在程家,程太太万不会想出这种办法来保宅子。    “我想知道程家的银子哪里去了。”晚间的时候,王琳芝这般悄悄的和顾钺商量道。    “这事简单。”顾钺直接喊了管家过来,“以夫人的名义去给程太太吊丧。”    他说着,递了一千两银票给管家。    管家接了,他才又开口道:“告诉他们,程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只管讲,大家都是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管家这才退了下去。    说来也巧,顾家的宅子,就和忠勇伯府一墙之隔,不然那边放鞭炮,这边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打听到所为何事了。    但两家之前却不怎么来往。    如今顾家此举,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管家回来之后,告诉顾钺,“那边还真的有事相求,他们想租赁房子住,礼部那边说了,若是不搬走,就是抗旨,直接上书皇上。”    万一皇上真不高兴,那便又是大事了。    而皇上,肯定是会不高兴的。    程玉渚和陆五娘心里都明白,再不搬出去,肯定要酿成大祸。    可忠勇伯府上下,现在还有一二十口人,宅子太小了肯定不成,而且程太太又死了,一般的人肯定不会让他们去宅子里住。    陆五娘倒是想找娘家帮忙,可陆太太如今正躺在床上生病,府上是涂姨娘当家,而涂氏恨毒了当初陆太太害死陆四娘对外面说女儿投井自尽的谎言,根本不愿意帮忙,不仅如此,涂姨娘还悄悄的告诉丈夫,“程家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设计公主做下那等事情!咱们府上若是帮了他,只怕大爷这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了。”    陆老爷一向将儿子陆阳春的前程看得极为重要,所以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帮程家。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随他去。”陆老爷长叹。    礼部这是想借机将程家赶出京城,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犯糊涂?    顾钺轻笑起来,“跟他们说,咱们在京里时间短,没有多余的宅子,倒是离京三十里地有个庄子,问他们愿不愿意去。”    管家略一沉吟,便接口道:“估计要花个三两天。到时候找两个伶俐些的媳妇子过去说合。    程家之前是锦衣玉食的伯府,如何肯搬到庄子上去住?    “前两年,他们可没少找咱们麻烦!”    顾三郎得知这件事,特意找到了顾钺。    “可是为了当初我砍他的事?”顾钺很快想清楚了事情的起因。    顾三郎很直接地点了头。    顾钺:“他不仅挨了刀,而且还连累着自己老爹丢了爵位,而且自己也被流放了,如今记恨我是很正常的事,俗话说,不打不相识。”    他说这话,毫无办点同情之色,倒是嘻笑的成份居多。    顾钺其实是有些讨厌程家的,但若是程家真的离开了京城,他们要想打听那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