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自从认识了你每天都在死人 > 第71章 长江水患(八)

第71章 长江水患(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施大人, 你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敢尝试,对吗?”    施子玉双手撑着桌面紧紧盯着棋盘。    叶思睿觉得自己今日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施大人, 最后一个问题, 你说孔泰平勾结上官,贪污受贿, 可有证据?”    施子玉仍盯着棋盘不放,但摇了摇头。    叶思睿用手掩住一个哈欠, ”我既然来查此事, 就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明日我要去视察灾民, 请施大人静观其变。“这么说完,他突然又想起另一个问题,“等等, 你既然你说是你一心想要修建水堤造福百姓,为何赈灾施粮的却是孔泰平?为何你要派兵把守西城城门?且民间对你二人口评怎么会有这么大差异?”    施子玉终于移开视线。“大人说得对。”他声音有些哑。“下官收到公文后又气又急,河堤冲垮后又添新病,孔泰平就对其他官吏宣传下官染病在床, 趁机把权。下官在县衙之内根本做不了主,谈什么派兵把守城门呢?可民间只知道下官是修河堤,孔泰平才是赈灾的人。”    若是从前叶思睿也许会附和他说几句埋怨百姓无知的话, 可这一次,叶思睿想了想,却说:“你的用心固然是好的,但是你上任以来, 可做出过什么叫百姓感恩戴德的功绩吗?”他停了一会,施子玉并没有说话。“那就是了。你是工部侍郎,所以精通水利,那些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河堤的重要性,但他们知道河堤垮了,粮食没了,是有人贪污所致。”    施子玉仍然沉默不语,叶思睿觉得困倦,也不想再教训他,就告退了。夏天舒还在门外一动不动。见到叶思睿无声无息走到前面带路回屋。茶茗在屋里等了许久,已是坐立不安,终于见到他们,连连念叨:“阿弥陀佛,可算是回来了。”两人倒头就睡。    第二日起来,施子玉又请他们去用饭。叶思睿找了个理由推脱,施子玉派人把饭送到他们屋里。叶思睿让茶茗看着门,用饭时才有机会把和孔泰平与施子玉分别交谈的结果告诉他。    “都推脱是对方做的。”夏天舒评价。    “对。”叶思睿一边点头,一边用些点心,“两个故事大相径庭,又都说的合情合理。”    “总有一个人是编的。你觉得是谁?”夏天舒举筷要夹最后一个包子,同样伸出筷子的叶思睿手下一顿。夏天舒夹起包子,手下的动作转了个弯,送到叶思睿碗里。“你吃。”    “……好。”这算进步呢还是退步呢?叶思睿苦思冥想,差点忘了回答他。“我不敢下断言。他们两个都没有证据。”叶思睿耸耸肩。“反正我跟他们俩说得都是我很相信他们,会把案子追查到底,他们都没有理由阻拦我。”他说起来有些得意,正指望夏天舒夸赞他几句。夏天舒突然问:“你喜欢吃菜包子?”    开始关注他喜欢吃什么了,这绝对是进步!施子玉准备的吃食十分讲究,包子馅是野菜,清爽可口。叶思睿按兵不动。“还可以。”    “哦。”夏天舒字斟句酌:“野菜的确可口。“    叶思睿一听并非是要去向厨房再要一笼包子,不禁也有些奇怪,他到底想说什么?    夏天舒嘟哝一句:“我果然不擅长这个。”叶思睿没听清,就问:“什么?”“没什么。”夏天舒低下头夹菜,仿佛不经意地说:“你……牙上沾了野菜。”    叶思睿一瞬间没听懂他在说什么,听懂后,只想从这里消失,至少从夏天舒面前消失。他只觉得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已经毁于一旦。但是醒醒,叶思睿,你是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是从五品的官员,你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拿出你的镇静来!他不露齿的一笑,“多谢。”叫茶茗拿面铜镜过来。只是把怨怼的眼神投向茶茗。茶茗跑去拿铜镜,心中委屈,他又不坐在老爷正面,怎么会看得见老爷牙上沾了菜?    有了这个插曲,叶思睿也没什么套近乎的心情了。“你就不必跟我去了,我有事情请你帮忙。”    “说。”夏天舒说。    叶思睿又恍然觉得,夏天舒现在说话都肯带个虚词,已是十分大的进步了。“他们互相职责对方贪污行贿,既然有银两,就一定有账簿,你趁他们不在时好好在衙门里找找,他二人屋里必然有人情来往的账簿,若能发现端倪就知道谁是谁非了。”    若是运气好,能在账簿上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就直接可以结案了。叶思睿心道。夏天舒领命。“那你独自去,会不会不安全?”    “我很安全,他俩现在巴不得我帮他们把对方定罪呢,不会害我的。”叶思睿说。    果然吃过饭后施子玉就派人来请,说是已经备好轿。叶思睿走到院子里,果然看到施子玉和孔泰平一左一右站到轿边,互不搭理。若不是场合严肃,他都想笑出来。两人见了他都行礼,这次    施子玉也是只行揖礼。叶思睿拱手还礼,上轿。    灾民在南城门外,有一段距离,轿子走了很久。叶思睿昨夜与施子玉长谈,原本就没睡好,这么晃晃悠悠不一会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轿子停了下来,施子玉走过来扶他下轿。“到了?”他问。    显然是到了。南城门看上去比西城门要高大坚固许多,只是也难免受雨水腐蚀,斑斑点点。南城门比西城门看守更严,这回不必问为什么了。城外的灾民很多都得了疫病,如果让他们进城,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叶思睿又问:“那些灾民中没有染病的呢?没有把他们分割开吗?”    赈灾的事情是孔泰平管的。他醒酒之后还是古板正经的样子。孔泰平上来回话:“下官下令每家未染病的人抽出来,可以进城居住,但是各家几乎都有染病的人,他们不愿离开亲人。下官只好叫大夫每日熬药汤请人送来。”    血浓于水的亲情本是人之常情,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奢侈了一些。叶思睿感慨万千地点点头。但转念又觉得不对,城外那么多户灾民,难道说一个想活命的都没有吗?他心里狐疑,并没有说出来。三位大人前来,又带了不少衙役。守门的卫兵行礼后开门。三人在卫兵包围下走出去。    走出去,就是修罗场景。    城外整整齐齐修建了许多排流民棚,但是大部分灾民都不在屋子里。都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旁边坐着几个人,衣衫褴褛,皮包骨头,全身发黑。从城门往外望,地上到处是人,躺着的,坐着的,就是没有站着的。初秋正午依旧炎热,这里恶臭扑鼻,令人生厌。    哪里是没有人想回城?是人都染病死完了?    流民棚边是施粥施药的棚子。叶思睿几步走过去看。施粥的大桶里还余下小半桶,稠稠的粥,半点杂质都没有。“怎么还剩下这么多?”掌勺的衙役说:“回大人,粥的分量是按照原先的每户人数定的,现在死的人越来越多,剩的粥就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不把多出来的分给其他人?”叶思睿难以置信地问。地上躺的灾民一看就是饿了许久了,怎么会不愿意多喝一碗粥?    那衙役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孔泰平说:“你怎么办事的!剩下的粥岂不是浪费了?从明日起将多出来的按例分配下去。”    衙役连忙应了。叶思睿又挪到一旁的棚子,这里的大桶里是一种乌黑的药汤,苦涩的药香和恶臭混在一起,更让人难受。他用木勺挖了一大勺提起来看,药汤浑浊,还有残余的药渣。他不懂药材,还是问:“这是什么方子?”    施药的棚子下面有衙役,也有请来值守的大夫。大夫说:“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    他滔滔不绝说起来,叶思睿只是皱着眉问:“这药的方子有没有?拿一份给本官开开眼界。”    大夫犹疑地看向孔泰平,孔泰平点点头,大夫才将挥笔写就的方子交到叶思睿手上。叶思睿拿起来看:“人参6钱,麦冬6分,石斛1钱半,木瓜3钱,生甘草8分,莲子6分,生谷芽两分。”尽管看不懂,他还是煞有介事地一字一字读完,收入袖中。看起来倒是有模有样,只是不知道药效如何。他有些后悔没有带上夏天舒,以夏天舒的本事,应当能看出方剂是否对症。只是一来叶思睿不愿他来历险,二来,找账目的事非他不可。    大夫说:“大人,老夫奉劝一句,时疫凶险,此地不宜多留。”    叶思睿按捺着火,对包围他的卫兵说:“都散开!本官有话要问灾民。”    孔泰平说:“不可!”连施子玉都来劝:“大人若想看,看看就是了,接近灾民就太冒险了。”    叶思睿心里正压着火呢,“你们怕冒险,本官可不怕,让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