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读大学? 虞璁愣了半天, 心想这还真是……挺麻烦的啊。 别的愿望都好满足, 可是让这孩子去读大学,先不说基础知识学了多少, 这意味着他要同其他的士民阶层接触,光是安保和身份的掩饰都很麻烦。 “怎么想要这个呢?” 他把孩子抱到了膝上, 引导道:“喜欢大学的什么?” “沈姐姐从前说, 大学在今年就快建好了, 而且可以学到特别多的东西。”朱载壡跟布偶猫似的任由他抱着,垂了头闷闷道:“很久没有看到沈姐姐了。” 虞璁失笑道:“想学些什么?” “算术,写字, 什么都想学。”朱载壡抬起头来, 眼睛亮亮的:“听说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好多东西呢。” “这样好不好,父皇给你择一个老师,把你教到所有基础的东西都会了, 就送你去大学。” 小皇子乖巧的点了点头,完全没任何反驳和争辩的念头。 虞璁抱着这小孩想了想, 还真没几个合适的人。 首先真正在数理方面有所研究的, 基本上都被派遣去工部或者大学准备下一轮推陈出新了。 其次,要能够教到让孩子也能听懂,而不是意味的灌输和填鸭式教学的,除了沈如婉之外, 好像还真没谁。 ——等等。 他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徐渭一是年纪小, 二是已经通过理科科举进入朝廷, 说明专业能力过硬、基础扎实。 虽然这么小的孩子做皇子的侍讲不太好,但给个侍读的名位还是可以的。 “明日给你带个小哥哥来,让他先教你看看。” 第二天上午,赵璜特意来了乾清殿,拜托皇上跟他走一趟。 “是交通干线的事情?” “东西太多没法带到乾清殿来,还请皇上去工部一趟。” 虞璁点头应允,顺便嘱咐虞鹤约了陆炳下午去视察医院。 之前一堆事横插进来,愣是把这趟巡查拖了好几天。 工部较五年前,已经扩充了两倍不止。 在皇帝的英明指导下,这里已经建立了资料文档库,实验试炼场,还有各种周到的防火措施。 而这一次,赵璜带去他看的,是沙盘。 整个沙盘把京畿和东北西北两条路线都用缩小的方式呈现,植被什么的都制作简略,可是纵横的路线却如抽象派画作般清晰明了。 “一共三大站,三十六小站,几百有余的驿站,”赵璜执了杨柳枝,示意虞璁看向三个竹制的模型:“匪患之事已经交由胡都督,之后会进行二次的清扫和调整——重点是这三个客运站中间,应重修砌几条大道。” 虞璁正有此意,肯定道:“用作军马运输,加快行路速度?” “寻常快马从京城赶到西北大约要一个月有余,当好路修成,驿站处处设定好了之后,可能只需要十五天。”赵璜记得虞璁之前的构想,补充道:“几个小站也会安排专人布置饭食,方便供给饮水干粮,让旅人更快的抵达。” “不仅要注意这个,”虞璁想到了那些长途大巴上屡见不鲜的乱象,叮嘱道:“每辆车上要设立流动的官差,严打违纲乱纪之事!” “这是自然,”赵璜笑道:“如今锦衣卫和工部合作密切,无论是京城内的风气还是这些琐事,都打理的清清楚楚,微臣可真是要好好谢谢虞大人。” 虞璁心中念头一动,心想这锦衣卫除了做情报机构之外,还做城管了,真是反差感爆棚啊。 “那,航海的事情,是怎么打算的?” 他现在跟每个部门之间要结算的事情都太多,手中还真的备了几张小卡片,免得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第二批船队正在建立,预计一年半就可以建完了。” 要不是皇上当年如饕餮般把钱都吞了回来,如今种种都完全没钱折腾。 赵璜一面汇报,一面忍不住感慨起来。 他也算两代老臣,为官接近二十年。 从前工部紧巴巴的穷成什么样子,现在一想都跟做梦一样。 “另外,宝船队伍大概一个月后启程,按照陛下所绘制的地图东行。” 嗯? 虞璁眼睛一亮,随手找了纸笔刷刷写了好几样东西。 “要是看到这些,记得给朕带回来!” 赵璜接了单子,先看了眼皇上的脸色,又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单子上都写着什么。 『葡萄酒』 『暹罗猫』 『起士』 『香水』 …… 皇上心想这代购难得出一趟国,啥时候能回来都说不定,只低了头又想了想道:“这次出海位置偏远,切记要备上充足的橙橘,或者榨汁数桶后冻好,定期化冻了给海员们饮用。” 补充维生素C什么的……也怕你们听不懂。 赵璜茫然的点了点头,他习惯了不多问就老老实实做,也深知皇上就喜欢他这一点。 等回宫一趟用个午膳睡会觉,黄公公忙不迭就迎了上来。 “怎么?”虞璁见他眉开眼笑,挑眉笑道:“什么好事?” “这徐公子教起书来,真是一套一套的!” 苏公公陪皇上去工部视察,黄公公就守在西殿里看孩子。 作为奖励,徐渭成为新一任侍读,过来给这二皇子补补数学。 黄公公本身是照看着小皇帝长大的,对这些皇子公主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里,生怕哪里照顾不周。 徐渭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之后,只大致准备了一下,就施施然来了乾清宫。 朱载壡本身腼腆又话少,安静的跟瓷娃娃一样。 徐渭也并不把他皇子的身份放在心上,只列了个科举用的教纲,开始帮朱载壡捋进度条。 黄公公伺候在旁边,也听了许久。 徐文长虽然年纪小,但是对数理有系统的认知和理解,教起书来浅显易懂又能举一反三,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的透透的。 他个子不高,也就比朱载壡高一个头,此刻踮着脚在写满了一黑板的分析,连时间都安排的颇为合理。 “老奴从来没学过这些的,今天也懂了不少东西,当真是醍醐灌顶。”黄公公眯眼笑道:“这小公子可真是个好老师啊。” 虞璁愣了下,心想要不把孩子们都聚一块,看看有几个想跟听的? 按照既定的路线,这些孩子们肯定都会跟着私教一路长大,他还真没问过有几个想读大学的。 朱载壡生来温静大度,也不会跟福媛般哭这不公平。 他吩咐黄公公安排两个小家伙在西殿用膳,自己去吃了点腥辣的新鲜菜开开肠胃,然后把后宫里的几个娃都叫了过来。 老大老二都是嘉靖六年生的,其他几个都是嘉靖七年生的。 虽然按年龄都没到读一年级的时候,但基本上都能说会道爱蹦跶了,也该看看大致是什么情况。 徐渭一见着六个小孩鱼贯而入,略有些不安的往后退了一步。 “你先去东殿歇一会,等下朕会叫你过来。”虞璁示意他先回避一下,等孩子们都老实安静了,才坐在他们的中间。 “父皇今天唤你们过来,是想问问,你们将来都想做什么?” 按照年龄开口,朱载基是老大,不假思索道:“儿臣要做很强的人!” 好,小孩对这个世界还没什么认知,好像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啊。 虞璁心里鄙视了下自己,怎么想到问四五岁的小孩理想抱负,但眼瞅着都开了这个头,还是听完算了。 “读大学。”朱载壡目光坚定,声音还是绵软清澈:“读大学,然后学很多很多东西。” 朱载垕擦干净爪子上的糖渣,看向虞璁道:“听父皇的。” 朱载圳坐在旁边,想了想道:“母妃教导儿臣,勿言未酬之志。” 这个回答,倒是令虞璁有些意外。 四岁就这么谨慎而坦诚,还真是被教导的颇为周到啊。 “那以后会告诉父皇吗?” 老四抬起头来,认真道:“儿臣会下赢严承学,也会在做到之后,再和父皇讲的。” “乖孩子。”虞璁笑着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看向另外两个小姑娘。 “常安公主将来想做什么?” 朱福媛条件反射地看向朱寿瑛,明显是对她颇为惦记。 朱寿瑛看向一圈兄弟姐妹,只犹豫了一下,还是站起来开口道:“想做父皇这样的好帝君。” 这话一出,小孩儿们哄堂大笑,朱载基就差到地上打滚了。 虞璁愣了半天,心想这闺女到九月才满四岁,还真是童言无忌啊。 “这话,是你自己想的吗?” 朱寿瑛扬起头来,完全没有被大家取笑的羞怯,而是看着虞璁的眼睛道:“宫里们的公公婢女都在说,父皇福泽绵长,庇佑大明——媖儿也想如此!” 还没等虞璁想好该怎么回答她,朱福媛反而抢先一句道:“做皇帝也肯定是我来做!” 得亏黄公公去东殿了,这屋子里暂时只有他们一家人没有外臣。 不然这些话到了旁人的耳朵里,不知道会被传成什么样。 “儿臣吃得苦,有耐心,什么事都肯比姐姐多用几分心,”朱福媛不依不饶道:“就算要当皇帝,也肯定做的比姐姐好!” 朱寿瑛噗嗤一笑,直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 旁边的老四朱载圳慢悠悠道:“这话要是让端妃娘娘听见,恐怕你们两又得一个星期吃不到糖了。” 朱载基挥了挥手道:“没事!大哥这有糖!” 虞璁被小孩们吵得头脑发昏,只拍了拍桌子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又开口道:“如今父皇要开小课堂,由刚才你们见过的徐渭哥哥教你们数理——文藻之事自然还是会给你们分配不同的先生。” “有谁想以后跟着叡哥哥每天过来听课的?” 寂静之中,只有两个人举起了手。 老四和二公主。 虞璁看向朱寿瑛,那小女孩依旧两眼清明的坐在那里,完全没有举手的意思。 他扬起笑容,慢悠悠道:“好,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