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52章

第5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锦衣卫最近清净了不少。    从前是逆臣太多, 清理的头都是大的。    可如今……连主动送上门求抄家的都有,冥思库也隔三差五就要清空一次,好像没他们什么事儿。    当然,皇上还是要尽心尽职的轮班保护好, 毕竟陆大人可是三番五次的叮嘱过了。    轮值的一溜人正聚在树下喝茶聊天之时,远处突然走来了一个人。    他官袍缠着银带钑花,腰佩药玉官符,赤紫织盘雕花锦绶随风飘扬。    靠在墙边的老校尉抬头一看, 竟是平日上朝时伴在皇上左右的那个秘书郎!    “喂!还玩呢!还不收拾下面见虞秘书!”他忙啐了口中的草叶, 喝道:“规矩呢!”    几个后辈忙不迭站起身来, 看着那略有些陌生的年轻男人行了个礼。    虞鹤垂了眸子, 声音如在冰窟里浸过了一样:“肖千户,叫上你那十二个弟兄,佩了刀跟本官走一趟。”    他怎么知道我姓肖?    那络腮胡子猛地抬起头来, 瞥见他身上锦绣灿烂的官袍补子,只咽了口唾沫,忙不迭应了一声。    十二个锦衣卫立马凑齐了,整齐划一的站在那里, 只是看向虞鹤的表情都略有些复杂,毕竟他可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张瓒勾结宦官,贪庸鬻爵,专结宦官, 纤悉必知, 得为之备。”    虞鹤声音沉着, 缓缓抬起头来冷硬道:“他现在正在府中饮酒作乐,你们随我过去之后,先擒住人,再抄家。”    几个锦衣卫面面相觑,只硬着头皮出了官署,与他一起翻身上马。    那头的张瓒正喝大了,还在抱着歌姬胡言乱语。    其他几个有意巴结他的小官也凑在旁边,一个个都醉眼朦胧,还在说着荤话行酒令。    只听“嘡”的一声,门被一脚踹开,虞鹤寒眸一抬,直接扬手道:“全都绑起来!”    “遵命!”    十三个锦衣卫如蝙蝠般散开,当即把这些官员都束缚住。    “去搜他的房梁和檐侧青瓦,”虞鹤侧眸道:“金条都藏在那上面呢。”    几个锦衣卫虽然行动如风,其实心里讶异极了。    这虞大人看起来眉清目秀,又是弱冠之年,怎么办起事来比陆大人还清楚。    “你你你是谁!”那张瓒还没醒过酒来,被五花大绑了都不住的挣扎着,跟猪猡似的叫唤道:“老子可是兵部侍郎——”    “怎么干活的?”虞鹤根本没有理他,而是凉嗖嗖的看了眼那试图制住他的锦衣卫。    对方虽说都四十来岁了,被这一眼盯的后背发凉,忙不迭就找了团抹布塞到他嘴里,又给手腕上系了个螃蟹结。    虞鹤这一趟下来,所有的惧意都憋在心里,什么都不敢表露在脸上。    他提前准备了三天,甚至把锦衣卫里上上下下的人名全都背熟了,只怕今日怯场。    还好没有。    那张瓒看见家里的金条古玩全都被装箱封存的时候,终于醒过酒来,疯狂的想要磕头求饶。    虞鹤心里把所有的情绪都竭力压着,只在所有人都清扫完毕之后再挥袖离去,领着他们回了官署。    这一去一来,竟只要了半柱香的功夫。    张瓒和其他那几个小官自然是扔去牢房等手续了。    可虞鹤这么一闹腾,自然惊动了上下的各种人。    指挥同知李寿阳一瞥见这架势,忙不迭出来迎接,心想怕是皇帝那边有意借兵,才闹了这么一出。    “虞秘书这次来,有失远迎,多多见谅。”    虞鹤抬起头来,神情不卑不亢:“不必,以后还会常来。”    李寿阳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仍道:“这是什么意思?”    虞鹤并没有与他废话,只给他看了眼自己的腰佩,抬手行了个礼,就去了陆炳指给他的办公之处。    名簿再看一次,确定自己手下有多少人,直接唤那个老校尉全都叫过来。    老校尉见惯了雷厉风行的架势,却没见过这样年轻的镇抚使,只忙不迭的应了一声,就急匆匆的前去叫人。    各部各衙门的地方都极大,大到可以修筑花园,掘个池塘,甚至给官老爷们建个专用的书斋住所。    虞鹤挑了个宽敞的地方,看着大几十号人集齐了,那指挥同知也匆匆赶来了,才拱手道:“李指挥,微臣初来乍到,需要跟下属们交代几句,可否?”    李寿阳知道他是皇上的人,可是死活也想不明白这人怎么就突然来了锦衣卫,还要接管这一大票人。    要知道,自从陆炳几头跑之后,这锦衣卫的权力在无形的往自己手里走。    可是现在这虞鹤突然就下调于此,听说宫里的职位还保留着,明显是要分权的节奏啊!    “不碍事,不碍事,”他堆着笑,依旧不敢得罪这冷冰冰的少年:“我就在这晒晒太阳,你继续哈。”    虞鹤回过头来,背着手不紧不慢地绕着他们走了一圈。    这些人,虽然早就被陆炳驯的服服帖帖,可未必服他。    “我不会武功。”他慢条斯理的开口道:“体力也不比你们好。”    “单纯论体质耐力,也就那样。”    “但是。”他脚步一顿,声音里没有任何的感情:“真正能荫庇整个锦衣卫的,不是你们,而是我。”    话音未落,多个年轻力壮的男人脸上已经挂不住客气的表情,不屑的神情几乎溢出言表。    “你们都自以为是皇帝的耳目,是吗?”虞鹤抬起头来,突然笑道:“那有谁清楚,张璁桂萼家都有几个儿孙,如今分家几府?”    几个人面面相觑,竟然没人能答得上来。    “谁家同谁家婚娶,礼金塞了多少,那位大人去典当铺里三文钱买了尊秦朝的青铜鼎,又有谁知道?”    虞鹤站定,语气里流露出与他气质截然不同的嘲弄:“各位,倒是说给本官听听?”    许多人面上浮现出恼怒与不甘,却没有人敢开口。    “锦衣卫如今看起来辉煌无双,可站得越高,盯着的人越多。”他似乎并不能察觉那些抵触和恶意,只慢慢道:“你们拉了多少人下水,就有成百上千倍的人盼着你们死。”    “现在,我再问你们。”    “这个衙门之中,掌握最多情报的,是谁?”    谁拥有了最多的信息,谁就站在了最有利的地势上。    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都将成为每一个人的把柄。    虞鹤扬起下巴,宛如变了个人似的冷笑道:“是本官。”    “陆统领也好,李同知也好,真正深入这朝廷之中,陪伴在皇上左右的,是本官。”    他抬手抚着腰侧的绣春刀,声音寒彻冰凉:“如果低头,就永远服从。”    “谁若是有有异议,刀给你,现在就杀了我。”    所有人静默无声,明显反应了过来。    这锦衣卫得罪了多少人,确实是可想而知的。    每一个官员都有党羽,都有亲属,那么还有多少人处心积虑的想弄死他们,也肯定相当的数目惊人。    他们原以为自己身为皇上的耳目,掌握了天下最隐秘的消息。    没想到,这看似清瘦而年轻的秘书郎,无论气度风采,都不输于任何人。    虞璁打了个喷嚏,一瞅这乾清殿里,冷冷清清的连豹子都没有。    哎,都翅膀硬了啊。    他抱着老父亲般复杂的心态站起身来,突然想找陆炳去草地上放风筝。    娃儿们估计也三四岁了,可是自己手头还有好多事情没有搞定。    比方说现在完全没有头绪的白银问题。    国防要管、公共卫生问题要管,白银问题也要管。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等同于心脑血管动脉般重要的存在。    但是打一开始,明朝的经济就乱七八糟的。    首先是老朱同志决定发布纸钞,但是他老人家并没有读过什么《现代经济学》之类的重要教材,认为印多少就可以花多少,所以纸币开始疯狂贬值。    那些印花钞的大人们也很无辜——皇上要印这么多,他们哪里敢说不啊。    然后到了永乐年间,这郑和下西洋,带回来多少的黄金白银。    于是白银又大量流入,物价开始嗖嗖嗖的涨。    等到了嘉靖年间,一切都一团糟了。    由于这几百年里跟钱有关的事情都乱来,哪怕官府铸币了,老百姓们也不信任,开始广泛采用更为原始的做法——以物易物。    这钱原本是用来便利民众,可是如今毫无公信力,连制钱都不被认同了。    这个时候,只有金银是实打实的,想要回收贵金属同时发行纸钞,简直是难上加难。    到底是用钱币还是用钞票,到底中央银行该不该成立,成立之后又该怎么搞,简直可以让人想秃脑袋。    皇上叹了口气,吩咐黄公公端杯梅子酒来。    冰凉又有些烧灼感的酒下了肚,人反而清醒了过来。    这种经济问题,让自己一个文科生来搞,完全是在为难我小叮当。    “黄锦,你帮朕把戚灵给找过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