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六零年代好家庭【完结】 > 第73章 红旗公社

第73章 红旗公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歇晌儿后大家都去上工,莫茹在家里领着几个孩子识字, 又给周明愈缝补一下衣服。    几个孩子玩了一会儿, 她又教菊花领着坷垃儿和拦子儿在院子里玩儿挖知了龟的游戏, 免得坷垃儿眨眼就爬出去磕着。补好衣服她一边搓麻绳一边教泥蛋儿背唐诗。    这时候外头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 “咚咚锵,咚咚锵”的震耳欲聋。    几个孩子嗷嗷地喊:“将媳妇的,将媳妇的!”    将媳妇就是娶媳妇的意思。    莫茹道:“泥蛋儿你去看看。”    很快泥蛋儿跑回来, “娘娘,大耳贼带着一帮子妖怪在外头蹦跶呢。”    莫茹好奇, 就领着孩子上街看看, 还真是张根发那些人。    张根发穿着新衣裳,拿着铁皮大喇叭,后面跟着张金乐、陈爱月等人,再就是一些穿红着绿涂脂抹粉的男男女女, 都是村里高跷队的。    一般过了年正月里有高跷队踩高跷,不过这几年要破迷信,不许踩高跷,因为里面有八仙过海孙悟空等形象, 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潮。    现在是弄哪一出?    踩高跷?    张根发举着大喇叭,大喊着:“广大的社员同志们,同胞们, 我要宣告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红旗公社, 正式——成立啦!从今天开始, 咱们周家村大队正式改名为——先锋大队!”    随行的人员噼里啪啦地鼓掌, 然后就是咚咚锵咚咚锵!    张根发得意洋洋,就跟当初翻身农奴把歌唱一样高兴,满面红光,感觉自己的第二春又要来到!    “社员们,二十九晚上七点半开始,晚饭后在我们红旗公社广场上,开入社联欢大晚会!全公社的社员们必须到场——”    在县委的协调下,双乡并社终于完成,既不叫井沟也不叫双沟,而是改为红旗人民公社。    公社设立在原本的双沟乡政府,因为那里有一大片广场,方便开全民大会。公社书记由井沟乡的乡委书记担任,社长由宋子杰担任,原本的相书记担任副书记和其他职务。    公社的所有干部均由县委审批任命。    同时周家庄原本的大队书记李柏青因病退休,现在由张根发担任大队书记,大队长暂时空置。    而张根发与时俱进,立刻将周家庄大队改为先锋大队,把大队下的四个生产队分别叫做“争先、先进、锋利,锋芒”四队。    他带着人在街头地头吆三喝四地宣传,一队二队的百姓们都忙着干活儿,谁也没凑热闹,只有张根发和亲信们自嗨。    虽然有三队四队一大群人跟着捧场,张根发却不爽!    因为周诚志这个老犟驴不买账,还敢跟他顶牛。    他特意带了人找到周诚志,大喊道:“周队长,人民公社成立啦,咱们拖后腿的俩队食堂也该成立啦!”    周诚志一直弯着腰锄地,这会儿他直起腰儿来,掏掏耳朵,不耐烦道:“我说大队长,你是要把我们这些老头子都弄成聋子?”    张金乐大喊:“是大队书记!”    周诚志嗤了一声,嘟囔,“嗯,书记,还有不识字的书记,真是笑煞人了。”    他声音不大,还偏偏让人能听见,气得张金乐直跳脚,他爹现在是大队书记,是村里铁定的一把手,谁还敢瞧不起?    张金焕瞪了他一眼,对张根发道:“爹,还是宣传公社的政策。”    张根发就把二十九晚上的入社申请联欢会、办食堂的事儿告诉周诚志。    周诚仁和周诚义几个老头都围过来,“张书记,咱们记着了,那天准时去给书记抬轿子啊,保管的不会忘。”    张根发哼了一声,大声道:“今日就赶紧办食堂抓紧把粮食都收上来,提前告诉你们,到时候还得去炼钢呢,全队劳力都要去一个不能少谁不去抓谁!”    说完他自以为威严地扫视了一下众人,然后抬着下巴,昂首挺胸地走了。    ……    “我日他猴儿!”周诚志把锄头往地下一杵,“成立了人民公社,倒像是给他撑腰似的,看把他抖擞的。”    周诚仁道:“咱们先干活儿,晚上再商量。”    一般遇到大事儿,都是周诚义、周诚仁、周诚志三个老头先商量,然后再开扩大会议,最后才是队里开会。    公社成立、自留地收回去、办食堂,他们都觉得还能应付,反正怎么种地分粮食吃饭是他们说了算,可这个炼钢铁,还得全队都去,不去就抓人,这一点他们掌控不了。    很棘手!    ……    傍晚下了工,周诚仁赶紧吃了饭,说有事去周诚义家,三个老头儿开会。    莫茹和周明愈也商量,“没看到高技术员?咱们去给他送画,顺便打听一下消息。”    这时候也没有个报纸、新闻的看,外面有什么事儿他们根本不知道,可不能由着张根发自己胡咧咧,还是要找人打听打听。    吃过晚饭莫茹和周明愈拿了画去陈爱月家,谁知道高余飞昨天去了丁家庄,要过两天才能回来。    因为高技术员不在,所以今晚来识字班的都是一些蹭油灯的妇女,学字的男孩子都没有来。    陈爱月正在给识字班宣传人名公社就是好,让大家要拥护人民公社,听大队书记的指挥。    看到莫茹进来,陈爱月立刻就快步过来拉着她的手,“莫茹同志,告诉你一个大好消息,咱们红旗人民公社,正式成立啦!”    莫茹:“主任,书记敲锣打鼓宣传一天了。”    我又不聋!    陈爱月笑道:“这也是我的任务嘛,和咱们妇女好好宣传一下政策。”她拉着莫茹进去,让莫茹坐下听讲,“过来上课,现在又教公社的新知识的。”    陈爱月领着一班嗤啦嗤啦纳鞋底的妇女,莫茹自然不肯加入,她把画和铅笔交给陈爱月,笑道:“麻烦主任回头交给高老师。”    陈爱月仍要热情地挽留,在她看来莫茹是识字班的门面,领导来了这就是自己的成绩,活招牌!    莫茹道:“主任,我打听个事儿,咱们乡下也要炼钢吗?不是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吗?怎么还要混起来了?”    陈爱月知道什么啊,她就是听着张根发吆喝,让她自己她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却不露怯,笑道:“莫茹同志,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很多人都不明白,咱们可要好好宣传宣传。这个大炼钢铁呢,是这么一回事。咱们要跑步进入**,要全党全民大搞工农业生产建设,要赶英超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公社,举办大食堂解放农民劳动力,让我们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工农业生产中去……”    莫茹看她就会唱高调一点有用的信息也说不出来,知道她是真不懂就赶紧告辞。    他们一走,陈爱月就赶紧打开那幅画看了一下,惊讶出声,其他人都好奇道:“主任,什么东西啊?”    陈爱月道:“这可不是东……”吓得她一个激灵,赶紧道:“这可是好东……了不起的画呢。”    她把那张斗方展开给众人看。    “哇~~”    “画得好像啊!”    “俺也想要一幅,这可比墙上的画儿更好看呢。”    墙上的印刷品粗制滥造,自然不能跟莫茹素描手绘的比,尤其那双眼睛囧囧有神,剔透有光,真的就和真人一样,看得出来画画的人是倾注了真实感情的。    “毛/主席万岁!”有个人被这光辉高大的形象感染,禁不住就振臂一呼。    其他人也跟着喊。    “人民公社万岁!”陈爱月又领着喊。    她突然心血来潮要领着妇女们好好地把口号练练,等二十九入社申请大联欢上就可以抢个风头,立个大功。    这也算是自己妇女主任的政绩!    她让几个妇女继续喊,要喊得有节奏,喊出气势。    她则坐下歇歇,摩挲着那副画像爱不释手,真想留下挂在自己这识字班里头。要是干部们来视察,多有派头啊。她琢磨得跟莫茹好好商量一下,给自己也画一幅,自己对莫茹还是很照顾的,想来她不会拒绝。    高余飞给她五毛钱,自己可以让大队里出钱,给她一块。对,就这样,最好是让莫茹闭嘴,只管画,就说这是自己画的!    把这个献给公社,到时候自己就可以露脸,说不定还能挂着宣传干事的职务呢。    ……    莫茹和周明愈从陈爱月家出来,走了几步,莫茹道:“小五哥我有个想法。”    周明愈停下脚步,“什么想法?”    “你说我要是画些水粉画给公社大会献礼,是不是也能投公社干部所好,这样的话也为咱们村谋点福利?”    周明愈道:“画画行,可要是他们把你调到公社去呢?”    不是说不让她表现,而是现在这个环境不利于她表现,他知道莫茹的性格,根本做不来逢迎同流那一套。张根发这样的能在公社吃香,那她在公社就肯定会另类,受委屈是其次的,万一到时候被当成牺牲品,后悔都来不及。    他可不想她冒险。    当大家都疯了的时候,清醒的人反而是神经病。    到时候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话,就有可能被人揪出来当把柄打倒,变成现行反/革/命。    太可怕了。    莫茹:“那……我们怎么和公社搭上点关系,起码也能了解一下情况说句话,不能让张根发在上头胡说八道。”    周明愈握住她的手,“真要是需要出头的话,还有我呢,你不要担心。”    不管是做宣传员还是画宣传画,亦或者干别的,只要有借口圆过去,他都不在话下。    更何况这样的环境最好是自己不露面,找个代理人帮忙说话即可。    莫茹笑道:“好。”    走了一会儿,她低笑:“周愈,有你一起,到哪里我都不怕的。”    周明愈用力握着她的手,“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才格外有力量。”    两人都不是悲观消极的性格,很快又说说笑笑起来,要回去拿东西去周培基家送。    上工的时候周明愈没看到周培基,问了问他爹,原来是去了姥娘家。    周明愈就知道这小子是去姥娘家倒腾鸡蛋去了,估计明后天就能回来。    到了家,正好张翠花拎着俩箢子要出门,“我去找恁大娘拉呱啊,他们两家的箢子我拎过去,前头和恁三达达家的你们去送。”说完她就快步走了。    俩嫂子聚在东厢做针线看孩子,张够现在看莫茹的眼神儿有点奇怪,让莫茹心里有点发毛,不知道三嫂想什么呢,打个招呼就赶紧和周明愈去周培基家。    周玉忠也不在家,只有柳秀娥在正屋。    周明愈把箢子放下,莫茹拿出账本来和柳秀娥对账,谁家多少东西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柳秀娥笑道:“对什么账啊,这些东西我瞅着只多不少。”    莫茹道:“婶子,那还是要对清楚的,都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是。”    柳秀娥点头,“是这个理儿。”她之前说那句也就是场面话,本身家里就是做木匠小买卖的,自然懂这个道理。    莫茹就把她家的鸡蛋数目报上,还有卖掉的手工制品,总共多少钱。再把柳秀娥托付买的东西数目报上,除了她给的布票,火柴、盐这些都是有限量的,这个限额需要按照大家私下认知的价格摊进去。    柳秀娥也赶集买过黑市货物,自然门清儿。    莫茹道:“婶子家一共是三百二十八个鸡蛋。”除了莫茹家是孵小鸡换来的鸡蛋,就数柳秀娥家鸡蛋多,应该是本家几个兄弟凑的。    柳秀娥笑道:“还算什么零头就是三百个,五分钱一个俺们就高兴死了。”也给人家有点抽头,这也是做生意的规矩。    莫茹:“婶子,咱不是刚说的要算清楚嘛,328个,6分钱一个。一共是十九块六毛八。还有蒲扇、草盒子、木匣子、梳子、一把木尺,一共卖了三块七毛三。”    她把这些小零碎的件数、单价都报一遍,白纸黑字,对方也能查看。    “一共买了九尺九的花布,一尺是三毛钱,一共三块两毛七,比供销社的贵一点。”    柳秀娥拿着那三块花布稀罕得连声道:“这个花色和料子更好,可不是咱们供销社能比的。”    她这样说莫茹心里也舒服,毕竟县城百货商店的布真的比乡下的好很多,比她自己身上穿的这件好多了呢。    她就在心里把柳秀娥加入白名单,以后可以常合作。    “劳动布两毛六一尺,买了一丈半,一共是三块九。”    柳秀娥点点头,“几个妯娌还有我娘家嫂子,好几次说买劳动布供销社就是缺货,这下可买到了,真是多谢你们呢。”    她这布票自然是本家妯娌还有娘家凑出来的,她娘觉得她家做木匠还能四处跑跑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买到好布,早就把布票托付给她呢。    莫茹又把洋红洋绿给她,这个是用鸡蛋直接换的,还有柳秀娥要的洋火、盐,也都报了价格。    最后她拿出自己额外买的,“婶子,这里有几条毛巾,还有腌咸菜的粗盐,一些笔本子,你看看有没有需要的,可以挑一挑。”    柳秀娥眼睛一亮,“毛巾多少钱?我老早就想买几条的,咱们供销社要票还九毛多一条,家里一直没舍得买。”    就吉吉有一条毛巾,别人都没呢。    不要票五毛钱一条手巾,虽然是次品,柳秀娥也欢喜得很,当即表示要十条。    莫茹:……早知道把那一麻袋弄回来了。    她不好意思道:“婶子,你买四条行吗?”    总共就二十条,一共五家,平均一家四条,有不要的她再留着。    柳秀娥还遗憾得很呢,也只能同意。    铅笔、本子、线、针她都买了一些,连旧课本都买了两本去。    “吉吉舅舅家有个表弟可喜欢读书了,给他买的。”柳秀娥喜滋滋地道。    莫茹算好账,抄了一张给她,“婶子,你打打算盘。”    柳秀娥跟着男人出门做木匠活的时候,学会了扒拉算盘,基本的加减法算得很溜。    她也不客气,拿起自己家的小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会儿,笑道:“妮儿,你这账目算得很灵啊。”    莫茹只好甩锅给识字班,管人家信不信呢,有理由就行。    笑了笑,柳秀娥又道:“明愈,妮儿,以后你俩要是再去,可要告诉我们啊。”    周明愈笑道:“婶子放心,肯定的。”    柳秀娥把钱收起来,拿出两块塞给莫茹,“妮儿,这个拿着,辛苦一趟……”    莫茹忙推回去,笑道:“婶子,咱们已经明算账过,清清楚楚的。”    她说什么也不肯要,这一趟出去,柳秀娥有票的她帮忙买,没有票的她也适当收了票证的费用,卖的手工品也抽了成的。    只要去黑市一趟,卖回来的钱和买回来的东西,都绝对超出双方的预期,所以皆大欢喜。    见柳秀娥非要给,周明愈道:“婶子,我还跟着俺叔学木匠呢。”    柳秀娥笑了笑,也没有再强迫他们拿着,笑道:“你和吉吉是兄弟,以后还靠你们多帮衬啊。”    周明愈笑道:“我叔能干着呢,咱们以后互相帮衬。”    几人都笑起来,周明愈就和莫茹告辞,然后去三达达家。    两人一走,柳秀娥就高兴地去厢房敲门,“去,把你们娘娘都叫来,咱们娘们儿也开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