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 第44章

第4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个人在外面吃了午饭,就回酒店休息。    深圳大多是外来人口, 可以供选择的口味倒是很多。    今天的气温不低, 天气预报说有35度。    这烈日炎炎的,陈忆琳终于知道创业都不容易了, 这不自己脸上的妆都花了, 踩着高跟鞋走来走去的,小腿也很酸痛。    她本来决定回酒店,就要好好睡一觉, 等着从卫生间洗澡出来, 整个人又满血复活了。    她约了杨微逛街,陆静然自然一起去。    女人在逛街这上面,从来不会觉得累。    市里面新建的商场, 自然不是内陆能比的。    有很新潮的款式和东西。    陈忆琳和杨微都挑了两身衣服, 还有同款不同色的鞋子。    陆静然买了两双耐克的球鞋,还有一条裙子。    周石和李志杰喜欢打篮球, 一直对耐克的鞋虎视眈眈的,省城没有专柜。    裙子是送给谢叶子的。    公司现在人少,全是核心人员,出差的时候带点东西给他们也无所谓。    她自己倒是没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    陈忆琳看着人,感叹道:“你可真是个好的老板, 让我也想帮你去做事情了。”    陆静然笑了下:“你来啊, 我是很愿意的。”    杨微说:“难得今天能逛得这么尽兴, 下次你们来香港找我玩啊, 我带你们去嗨, 介绍帅哥给你们认识。”    陆静然看着人说:“你的普通话倒是说得很好。”    杨微说:“那是当然的了,我妈妈是内地过来的,她是北京人,我普通话说得好。”    陆静然问:“对了,我能拜托你一个事情吗?”    “你干嘛这么客气,直接说就好,我要是能帮得到一定会帮忙的,你是Candy的朋友,那也就是我的盆友。”    Candy是陈忆琳的英文名,陈忆琳觉得恶俗,这是老爷子给他取的。    陆静然说:“我一直想买个随身听,要的型号内地很少,你可以帮我留意吗?”    “你说,你想要什么我帮你买,香港没有我也可以托我经常出国的朋友。”    陆静然把型号和品牌报给了人。    杨微说:“这个怕是不便宜,行了,我试一试,买到了给你打电话。”    “谢谢你了。”    当初她把余惊远的随身听转手就卖掉,想要买个新的给人。    哪怕是对方不要也有个交代。    毕竟当时她当时很需要钱的。    不然李志杰每次看到人,脱口而出就是‘3850’,早晚露馅儿。    陈忆琳最近减肥都不吃晚饭的,杨微也习惯下午五点后就不吃东西,为了能穿上漂亮的衣服,总是要牺牲口腹之欲。    陆静然跟在后面,也就没有特别要求吃饭。    跟着人吃点水果也差不多。    她高估了自己,睡到半夜饿醒了……    陆静然起床,找了点零食填肚子,她的血糖低会常常备着点糖果。    陆静然吃得很少,沙拉也能对付一餐,但是她有个习惯,一定要吃到盐分。    也就是咸口。    陈忆琳被对方翻东西的动静弄醒了,模模糊糊地看了眼,边打哈欠边说:“你怎么这个时间还在吃东西啊?”    陆静然淡淡道:“我还在长身体。”    陈忆琳上下打量了人一眼,“嗯,你长身体,你的肉可真是聪明懂事,知道该往哪儿长不该往哪儿长啊。”    顿了下,她拍了拍自己的肚皮,“你们看到了没有,要像别人身上的肉那么懂事,不然以后就我都不吃饭了,让你们全部死光光,怕了!”    陆静然笑着摇了摇头。    她朝着人走了过去,却发现对方已经又睡了过去。    陆静然帮人盖好了被子,漱完口也重新上床睡觉。    隔天早上起床,陈忆琳不确定昨天真的看到了陆静然吃东西,还是自己做梦。    主动跑过去和对方确认。    然后听着陆静然把她的话复述出来,她也没忍住笑了起来。    两个人收拾好出了酒店,这已经是来的第三天了,她们也算是摸清楚了一点浅门道。    杨微今天有事情走不开,没有陪着两个人一起见工厂的负责人。    陆静然考虑过,他们初期肯定做不到那么大的产量。    一件衣服能打板100件左右,已经算很大的量了。    可能开始每次也就几十个款式,所以找那种规模大的加工厂就有些不合适了,偏向小的加工厂。    主要是车工要好,走线之内没问题就行,然后最重要的负责人要好说话,能够沟通。    两个人走了一圈,最后定了一家工厂。    这家工厂主要是做自己的品牌,因为销路不好生产量上不去,所有也接代加工的活儿来减轻压力。    陆静然和对方谈好了价钱,上衣十块的代加工费,裤子八块。    她给得价钱远比市面上高出几块钱,所以虽然量少对方也答应了。    双方初步的达成了协议。    陆静然会在半个月后,把设计图纸带过去让人生产加工。    不过对方不能把原版的图纸流出去,如果是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的模仿,那就管不了。    不说是现在,到了几十年后国内依然是假货盛行,没有解决的法子。    在某些以品牌假货的地区,连着政府有关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已经成了当地支柱产业。    就算是有心打击,也野火烧不尽。    陆静然从前学法律的,知道各种法律文书并非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和顾及到方方面面。    但是可以约束人性。    国内的部分企业能明知故犯,就是知道惩罚力度不太够,利益太大,倒也不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某家国外的搜索网站,因为虚假广告收到了五亿美元的罚单后就彻底收手了。    毕竟网站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交这张罚单,就更不说后续因为信誉度降低造成的损失。    当然这也不是提高惩罚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改革开放几十年,上面最重的稳定。    陆静然和陈忆琳谈好了合作,准备在这个城市呆两天再走。    她还有另外的事情要办。    深圳这两年正是全民炒股的全盛时期,股票交易所外都是人,附近的道路也被挤得水泄不通。    而且比着选择的火热场面,这还是经过了降温之后的。    陆静然从前也会投资股份,也算是赚了不少。    虽然那时候的股市行情,远不如现在这么好。    国内早期的股市,可以使理解‘政策股市’,站在二十年后来往前来总结。    其实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最大的几次机遇,从最初的购买认购证,到还是允许投资B股,都是在各种的政策因素下促成的牛市。    八零年代末,深圳一共才发行了五支股票。    这就是著名的‘老五股’,基本上每个月都往上涨,很多人不上班就守着股票交易。    不过是最近这个月,股票上涨的速度慢了下来。    曾经有位著名的经济下评论过,深圳的九零年代,除了各种工厂经济,还是“两根指头”经济。    一指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深交所,二指新中国第一家股票上市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今年的五月底到六月初,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深圳5只股票在柜台交易的价格增幅平稳地涨了200%。    很多人靠着炒股,在人均工资两三百的现在,一夜之间获利上千甚至好几万。    这个时期的股票交易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投资者争相入市抢购股票。    不说是明面上的,黑市上经常会炒高到好几倍。    股票价格的飞涨,投资者自然开心,却让调控部门开始担心。    政府横加干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政府最开始是实行10%的涨停板制度,政策不过二十天的时间,就让股票涨幅就缩至1%,跌幅跌至5%。    这从制度上限制市场只许跌不许涨,    然后又出台了新规定,买卖股票者需要交纳千分之六的印花税。    各种政策打压,让股票的涨幅渐渐慢了起来。    很多人不敢再长线持有股票,纷纷抛售。    从六月开始明年的四月,股票交易陷入长达半年多的熊市,总市值跌去八亿。    这不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后的现在,很多股民都开始胆子小了起来。    不过马上就有了转机,1990年12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    政府主要是调控作用,太高了就要出政策打压,但是也不能让市场一直颓靡下去,所以在老五股里面选了一支股票进行扶持。那就是深发展。    陆静然说要去股票交易所看看,陈忆琳自然没意见。    她在美国的时候也会买股票,数量不多,不过整体上还是赚的。    如今经过政策的调控,来炒股的人少了很多,虽然附近依然围着不少人,但是大多数是看着,没有下场交易。    如今没有电子屏,实时的股价都写在黑板上。    陆静然很顺利的就开了户,她算是大客户,工作人员很上心。    50块钱一股的深发展,她买了一万股,五十万。她办完了手续没有也没有像是其他人一样随时盯着股票,马上就走了。    陈忆琳看着陆静然这么爽快地下手,也买了两千股。    很多人说现在行情不好,她没有研究过,所以不知道。    但是她知道陆静然能一次性投入这么多钱进去,对方一定是研究过了。    她不是相信这支股票能赚钱,而是相信陆静然。    哪怕是全部赔进去也没什么,她=一点压力也没有了。    陈忆琳找了朋友送两个人回广州,开车也差不多两个小时能到。    不过到了广州,却不能马上走。    广州到汉东省的飞机,每天只有一趟,在上午十一点,    说他两个人得住一天。    她们打电话订好了明天的机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