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阿凤是个热心人, 上次说做媒, 一刻也不耽搁地去打听, 得知男方还是单身, 马上张罗起来, 要两个单身男女见面。 地点设在阿凤家里。 阿凤也并没有和梁美清挑明是相亲,就说跟几个同事一起, 去她家吃顿便饭。 梁美清隐约感觉到是相亲宴, 可阿凤在家里准备了一个下午, 她也不好推脱, 便跟着去了。也不是第一次相亲,没什么可怕。 阿凤的老公是钢铁厂职工,一家三口住在钢铁厂分的宿舍,一室一厅,孩子刚刚六七岁。 飞虹家的大别墅, 梁美清并不羡慕,因为太遥远, 但是阿凤家这有厅的房子,梁美清是羡慕的, 宽敞明亮, 真的很好。 阿凤家里除了她老公以外, 果然还有个男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微胖,憨厚老实, 跟阿凤老公一起在厨房忙活。 大家都夸阿凤有福气,嫁了个好老公,阿凤笑嘻嘻地道,“我们当年也是相亲认识,去媒人家里,我看他在帮忙做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阿凤意有所指,几个妇女冲着梁美清,笑得意味深长。 憨厚老实的男人叫阿翔,梁美清的基本情况他是清楚的,并且很满意。至于媒人说的,女方长得美若天仙,他刚开始不信,因为媒人都这样,喜欢夸大事实,实际上也就一般般,况且像仙女一样了,还能看得上他? 他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在一众妇女中,一眼就看中了笑吟吟的梁美清。通过媒人点拨才知道,那真是他的相亲对象。 可这么漂亮的女人会守寡这么些年吗?应该大把男人追才是,倘若,他们并非相亲认识,他是不敢追梁美清的。人家不仅漂亮,阿凤说还很能干,上班、还跟女儿一起开了早点摊。 不知道为什么,阿翔不敢正眼看梁美清,虽然想多看两眼。 妇女们都是过来人,一看便知这阿翔对梁美清有意思,这八字一撇是撇出去了,就看梁美清要不要接那一捺。 在她们眼里,阿翔这样持铁饭碗的居民户,配带着孩子的寡妇梁美清是绰绰有余。农村户口拿什么和居民户口比?你就算现在再能干,老了也没有退休金,看病没有报销,没人给你分房子。你看,他们单位还分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比阿凤这个还大。假如结婚后,一家四口,挤挤也能睡。至于怎么睡,他们已经帮忙谋划好了:两夫妻睡主卧,女儿睡次卧,十几岁的儿子睡客厅。 而阿翔则不这么认为,从乡下来,能在城里立足的女人,应该都不稀罕他这样的男人。 吃饭时,又来了个孩子和老人,听那口气应该是阿翔的孩子和母亲。 那孩子跟苏敏差不多年纪,长得和阿翔很想,沉默寡言,老母亲约莫六十,很瘦,皮肤很黑。一圈妇女看过去,最后停留在梁美清身上。 “就祖孙二人在家,所以我就喊他们过来一起吃了,更热闹。”阿凤打着圆场,起身给他们拿碗筷。很显然,应该是他们自己找上门来的。 老母亲很不客气地在阿凤的空位上坐下来,正好,隔壁就是梁美清。 她开口便问,“听说你是乡下来的?” 梁美清笑着回道,“是的。” “乡下挺好的,就是没工作,以后没退休金。孩子没有退休金可靠,大家说对不对呀?” 在场的人都笑得尴尬。 “孩子几岁了,是女儿还是儿子?” “十五岁,是个女儿。” “你几岁了?” “33。” “年纪不大,女儿倒是不小了。” 梁美清笑笑,“结婚早。” 很显然,阿翔的妈对她充满敌意。 本低着头的阿翔,头更低了。 阿凤回到餐桌,生硬地插进去,“阿姨,我给你装点汤,这鱼是我老公去河里钓的,味道很美。” 老母亲接过碗,想要继续盘问,另一个同事机智地就着阿凤的话题展开下去,“我把以前在世的时候也经常去钓鱼,但是从来没钓过这种,你是在哪里钓的?阿凤真有口福。” “在新桥那边,我和阿翔上白班和夜班就会去放杆,阿翔比我勤快,上白班时还会去现钓。吃不完拿街上去卖。” 几个人聊得火热,不让老母亲有插话的机会。 阿翔老母亲对这个女人不满意,长得太漂亮,他儿子镇不住,更重要的是,她是个寡妇。 阿翔的前妻,老太婆当时就不同意,因为命太硬,必须二婚,果不然,害她儿子二婚了。寡妇更要不得了,把人都给克死了…… 所以一早阿凤说这个事情,她就不同意。他这不听话的儿子,一听有女人,魂都没有了。 都怪她自己,生了个没出息的儿子。 所以她今天就自己找上门来了,她非得让这女人知难而退不可。 饭后,梁美清被阿凤拉到一边,抱歉地道,“刚刚是不是很难为情?哎,我就是怕你难为情才拉着秋姐一块来的,没想到这老太婆来了。你别管她,她这人就是那样。她跟她大儿子过,在这小住几天,不跟你们过,所以你别怕。” “这么问也正常,没关系的。” “美清,我是看你人好,这个阿翔真的非常老实的一个人。这老太太自己也说过,要跟大儿子过,小儿子这没地儿给她住。我呢,也不是要你表态,你们都不容易,就想着想要撮合你们一下。” “谢谢你,阿凤,阿翔人挺好的。” 讲真,除开老太婆以外,梁美清真觉得阿翔挺好的,就是话少。 他们俩坐得老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母亲在场的关系,除了偶尔会和和阿凤老公会言语几句外,其他时间阿翔都在低头吃饭。 相比慕培松,她觉得阿翔离她更近,就如他妈所说的一样,人家有铁饭碗,未必会看山她。 村里但凡嫁了铁饭碗的,都被人羡慕得不得了,这意味着会有好的生活,老了有保障。 老太婆吃干抹净后就走了,她觉得自己后来虽然没有再找到机会和梁美清搭话,但是她已经表明过态度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在大家的怂恿下,阿翔骑着自行车送梁美清回去。 阿翔话依旧很少,梁美清问一句,他答一句,到最后,梁美清也不想说话了。 她倒不是要怎么着,而是觉得相识一场,聊聊天没什么。 自行车是凤凰牌单车,很高、很稳。梁美清坐在陌生的单车上,看着陌生的风景。 知州真的很大,还有这么多她没有去过的地方。 到家里,苏敏还在读书,食材如往常一样已经整好,她开始着手准备明天的早点。屈指一算,这个月赚的钱已经远远超过她的工资了。 等妞妞上学后,如果直接收掉,那多可惜,之后是该请人还是怎样,那请人要发多少工资合适?她得去打听打听。 母女二人因为这事情商议起来,台灯下看书的苏敏想也没想地道,“请个人,妈,旗袍店的事情也可也辞掉。这样你才不会太累。以后我最多周末帮忙一下,其他时间没办法去买材料。这种事情要亲力亲为,不能托别人。” “旗袍店的活儿不能辞,不然你说我白天那么空去干嘛?旗袍店和我们现在比,工资可能会少点,可是胜在稳定又清闲。” “时间太长了。每个人都要吃早点的,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干不下去,我们现在要想的是如何做更大,赚更多的钱。”苏敏道。 除了裁缝铺子,梁美清没有做过再大的生意。裁缝铺子,面向的就是几个村子,她赚的不过是几块加工钱。最近几年,市场是不断收缩的。 “那你说要怎么做更大?”梁美清追问,她又道,“而且我觉得我们母女俩这样生活就挺好的,工钱就当贴补家用。早点卖的钱存起来,到时候你开学了,我们再请个人,比较稳妥一些。心不要太大。我算了一下,我们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等你高中毕业,你读书的钱我肯定攒够了,我呢到时候就回老家盖房子。” 苏敏想着,到时候真攒到了这笔钱,我才不会让你回家盖房子。 母女二人规划着未来,确切地说是梁美清在规划,苏敏在边看书边听,等于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梁美清辗转难眠。 她只是个普通妇女,被人嫌弃并不好受。 突然有人敲门。 梁美清母女二人并未出声,门持续响着,并不是很大声的那种。 “美清,睡了吗?” 是季一庭的声音,梁美清开灯,一骨碌爬起来,隔着门问,“季大哥,怎么啦?” 肯定是出什么事了,否则他不会半夜三更找来。 “嗯,有点事情,我在外面等你。” 梁美清慌忙穿上拖鞋,急匆匆就要出去,被苏敏拉住,“妈,把衣服换了。” 梁美清这才发现,还穿着小姑子给的无袖睡衣,多亏了女儿提醒,急忙找来衣服换上。 “你睡,妈一会儿就回来。” “嗯,”苏敏看了一下钟,11点,也不算晚,外面还有人。再说,季一庭一副君子模样,应该不会行流氓事,但她仍旧提醒梁美清道:“妈,你们不要走太远,有话就在院子里讲,有什么事情就喊我。” “知道,你把门锁好,我去去就来。” 男人半夜找女人,能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