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位面小诊所 > 第92章 打脸痛不痛

第92章 打脸痛不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面对姚太后妄想强行往丈夫后院塞人的行为, 献王妃并没有怒火中烧。    她不急不缓地回答道:“太后娘娘一番好意,儿臣自然感激不尽,可恕儿臣不能从命,王爷千金之躯, 何等身份贵重,给他选侧妃,焉能如此草率对待?”    献王妃的这些话,相当于直接顶撞姚太后, 扇了她一记大耳光。    听到这里, 唐小诞偷偷捂住嘴巴,不明白这位厉害的王妃为何如此大胆, 竟然毫不犹豫地直接拒绝接受姚太后的塞人行为!    卧槽,会不会撕起来啊?    好刺激!    秦王妃低头偷偷抿嘴笑了, 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永乐公主虽然脸色不太好,但是却并没有出面干预事情的进展。    姚太后反而气笑了,她冷冷道:“怎么,你这是在嫌弃哀家赏的宫人?”    献王妃不卑不亢回答道:“太后娘娘息怒,毕竟是为我们王爷选侧妃,儿臣身为正室,自然要尽心尽力, 不敢有丝毫马虎。”    她的声音不大, 却铿锵有力。    “儿臣曾经看过一本书, 名叫《千山记》, 里边谢王妃给丈夫选择侧妃的条件, 儿臣觉得很有些道理。”    “今儿个借此机会与太后娘娘分享一番。”    “首先,您给的这几位宫人品性如何?倒不求她们有多贤良淑德,可倘品性不佳,日后生事,未免有污太后娘娘美名。”    “其次,宫人的出身,有民间选送上来的,也有在外头三尺红头绳买来的。她们祖上是做什么的,儿臣得知道。毕竟我们王爷代天子守国门,他的安全关系着陛下对外的第一道防线是否稳固,身为他的妻子,儿臣可不敢让不明不白的女人服侍他。”    “其三,她们的模样好坏如何?娶妻娶贤,纳妾纳颜,倘若她们模样不好,那就太委屈王爷了。”    “其四,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太医有没有检查过,嬷嬷有没有查验过清白?”    “最后,儿臣不喜宫人为王爷侧妃,不为别个,出身太低,儿臣不能让王爷的子嗣之母竟然只是区区一个宫人。”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献王若是纳侧,条件必须满足:贤良淑德、品行上佳、身体健康、身世清白高贵、非豪门世家之女不要!    更要命的是,献王妃自身长相本就非常貌美,虽然稍微上了些年纪,但是却有种别样的英气妩媚。    她提出纳妾纳颜的要求,意思就是说献王的侧妃,颜值太低的她看不上,必须要比她自己更美艳才可以。    单单只这一项硬性要求就能直接淘汰了阖帝都绝大部分未婚女郎。    姚太后被献王妃这些严苛的要求噎得说不出话来,气得手指发抖。    献王妃还一副好心肠的样子,建议道:“既然秦王妃如此喜爱庶子,那太后娘娘不妨将这些宫人赐予秦王,也算是全了余氏的贤良之名。”    她这义正严辞的话一出口,秦王妃脸色一白,险些昏厥过去。    皇帝在此时突然出声道:“既然看不上那便罢了,不过都是小事。”    之后他就献王的身体状态向献王妃询问了几句,算是替姚太后圆了场。    紧绷的气氛总算是缓了过来,众人很捧场地开始活跃地相互交谈,都假装没看见姚太后尴尬难看的脸色。    唐小诞偷偷吐了一口气,心中有些吃惊。    这样也行?儿媳妇这么强势地当众顶撞婆婆,还是在皇家,顶撞的还是一国太后,这样真的没问题?    唐小诞凑过去悄悄问永乐公主:“要是太后娘娘真的直接赐给献王一位符合各项条件的贵女,那该怎么办?”    献王妃真的不是在给自己下套么?虽然她给献王纳侧的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帝都人才济济,真心想找的话,还是可以抓出来一大把的呀!    永乐公主微微一笑,解释道:“那不可能,父皇不会允许豪门世家或者是重臣之女嫁与献王,所以她才敢故意提出那样的要求。”    唐小诞精神一震,心中的八卦之火甚至可以燎原。    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皇族秘辛?    之后,永乐公主就稍微给唐小诞扫了一下盲,反正原本也不是什么秘密,阖帝都的上层贵族都知道。    献王,封号之所以为“献”,取义就是奉献的意思。    献王的封地在北面,与北方游牧民族直接对抗,奉献一生为天子守国门。    当年游牧民族的铁骑南下,差点攻打到帝都,是献王临危受命,领兵对抗,将敌人拦下。    先帝年富力强,既依赖这个能干的儿子,又忌惮他的能力,再加上儿子已经成年,对帝位的威胁一日比一日大。    所以,先帝最后决定让献王就藩,赐给他的封地就是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壤的大片土地。    既断绝了这位庶皇子即位的可能性,又不至于太亏待他,寒了功臣的心。    后来,先帝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最宠爱的嫡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帝。    与此同时,也给即位的皇帝遗留下来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难题。    那就是,一个过于能干的藩王。    献王在北方经营多年,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实打实是个正经的土皇帝,让至尊无上的皇帝都要相让三分。    所以,为了防止献王的实力滋长,特别是要控制他在帝都的势力增长,皇帝绝不可能同意帝都有身份的贵女嫁给献王为侧妃!    就连献王妃的娘家也并不是什么豪门世家,她不过只是个四品闲职的小官之女罢了。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唐小诞对献王妃的感觉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联系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她甚至有个大胆的猜测。    太后娘娘这样突然对一位实权藩王妃发难,还妄想强塞宫人给献王,怕不是脑子抽抽了?    还是说她……另外有别的什么用意?难道是想安插眼线到献王身边?    唐小诞迟疑地问:“太后娘娘她刚才……”    永乐公主以极小的音量对唐小诞说:“皇祖母之所以逼献王纳侧,并不是针对献王妃,更不是想要故意破坏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这些都只不过是小事而已。”    其实这里边更为深层的用意原本是不应该宣之于口的,可是唐小诞不同。    永乐公主的野心更大,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    她已经开始编织自己的政治势力,并且准备与唐小诞结成同盟,因为她看上了更多更厉害的资源。    所以当看见唐小诞面露疑惑的神情时,她便主动解释道:“皇祖母是为了庶子。”    “献王妃膝下有两个嫡子,大儿子不良于行,小儿子生娇体弱。”    “倘若献王拥有健康的庶子,自古妻妾争宠、后院不宁的下场都极有可能是子嗣艰难,即便是嫡子夭折的惨剧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到时候只要暗地里扶持运作一番,爵位是有希望落在庶子头上。”    “然而,庶子袭爵,按律应当降一等。”    这样一解释,唐小诞立刻就明白过来。    天啊!    原来姚太后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想给献王后院塞人,以此来故意恶心献王妃!    她至始至终想的都是——削藩。    想以这样一种不入流的方式,慢慢温水煮青蛙,将献王的爵位降低,将他的势力一步一步削弱。    可就算姚太后眼光再怎么长远,终究还是没逃出使用后宅阴私手段的禁锢。    唐小诞作为温室里单纯成长起来的小花朵,对这种级别的争斗真的是不太懂。    她所有的政治知识都来自于电视剧和历史书。    唐小诞害怕地拍拍胸口,感慨万千,幸好自己没有出生在古代,不然分分钟被炮灰掉。    “所以说,关于献王情深义重、只钟情于王妃一人的浪漫爱情故事……”    永乐公主抿唇一笑,不置可否。    传言,献王与王妃之间夫妻感情非常和谐。    献王妃那些所谓的跋扈独宠的种种事迹,都证明了献王有多无条件地宠爱她。    献王妃幸福骄傲,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会纵容她、心疼她、宠着她。    早已芳华不在的献王妃时常还可以像个天真的少女一样任性,偏偏献王还就吃她这一套。    帝都多少女郎羡慕嫉妒着拥有完美婚姻的献王妃……    他们,创造了贵族婚姻里的奇迹。    唐小诞天性比较单纯,在没有更多的证据显示之前,她愿意相信事情美好的一面,因为这样会活得轻松一点。    “献王妃这样顶撞太后娘娘,真的没关系么?”    电视剧里演的不都是太后地位尊崇,一言九鼎,别人只有听话的份么。    永乐公主不好对长辈多言,只简单提示了一下,“实力决定态度。”    唐小诞就懂了。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规矩,可归根结底都遵从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实力决定一切。    不论是长辈的身份、还是贵族的身份、哪怕是一国太后的身份又如何,谁更有实力,谁的拳头更硬,谁的腰杆就更直,说话就更有底气。    所有的尊重,都来自于你手中握有多少实力。    就连皇帝也要给献王三分颜面,他敢随意处置毫无实权的秦王,却不能给献王妃太过难堪。    所以在刚才貌似只是女人之间口舌之争的较量当中,皇帝选择软站边献王妃,并未支持姚太后想强硬塞人给献王的政治举动。    献王强势,若是手段激烈地与他硬碰硬,怕是要引起国难战争。    不过,姚太后此番看似愚蠢的举动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点效果,至少让皇帝更加看清了形势。    献王妃如此强势地拒绝纳侧,不可能没有得到献王的支持。    如此一来,就是明晃晃告诉你,他知道太后在打什么主意,既然知道了,那就算是赐给他十个八个侧妃,也根本不可能会有庶子出生。    皇帝由此真正开始思考永乐之前提出的削藩建议。    如何让藩王的权力平稳削弱,这是一项长期战斗,若想一蹴而就,战争肯定无法避免,一招不慎,甚至江山都有可能葬送在自己手中。    皇帝并不敢轻举妄动。    永乐公主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熬。    献王比皇帝年长足足二十岁,如今已经快六十了。    早年因为打仗伤了身体,导致子嗣艰难,成功活下来的就只有两个儿子。    长子不良于行,并且脾气古怪,根本无法带兵打仗,对军队的掌控力自然会大大减弱。    老来得幼子,却身娇体弱,难挑大任。    所以,只要熬到献王去世,一切就好办多了。    在熬死献王的这段时间,必须加紧练兵,武装军队,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后勤。    只要一手握枪,一手握粮,再借势引导舆论,没有什么政令是实施不下去的。    提升自己手中的实力才是根本。    藩王再强,终非正统。    献王幼子依偎在献王妃身边,一步也不离开,他扯了扯母亲的衣角。    献王妃低头温柔地看他,问道:“怎么啦,小二郎?”    小二郎娇气地要求道:“母亲,我要你喂我。”    小家伙不乐意嬷嬷的服侍,心里更喜欢母亲的宠爱。    献王妃宠溺地摸了摸他的头,笑着道:“好好好,都依你,今天吃满满一碗饭好不好?”    小二郎乖巧地点头。    献王妃端起小银碗,舀了一勺肉羹喂给小二郎。    只这一小勺,小二郎吃下去之后就开始呕吐。    唐小诞蹭一下站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