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菱儿明显感觉到如意姐和哥哥之间似乎有点奇怪,两人这两天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了。 菱儿趁着哥哥出去了, 问如意道:“姐姐, 哥哥惹你生气了吗?” 正绣着花的如意闻言抬起头, “没有啊。” 菱菱儿见如意又低下头,没有再问,只转头看了看针线笼里那双做到一半就停工了的鞋。 ...... “梁大人, 不然就随意抽选几个地窖, 城外就有湘军, 跟秦州牧商量一下,让他调几个军的湘军过来挖粮。”一个御史建议道。 梁珩想了想,现在看来似乎只有这个办法了。 这样的话,两天时间,应该能将粮食都挖出来。 一行人住在驿站里,驿站的房屋建筑都有江南小调的风格, 亭台楼阁, 修筑得十分精致。 去州牧府找秦褚商量的御史很快就回来了,脸色不大好。 “大人, 秦州牧说城内湘军不归他管, 他无权调遣。” 梁珩道:“那城内的守军呢?城内守军也有千余人。” 御史道:“下官也说可以调遣城内的守军,可秦州牧说城内守军要保卫城池, 保卫百姓,不能离守。” 梁珩皱了皱眉。看来这秦州牧是早有准备了, 算准了他们会请他帮忙, 而这粮仓若是有问题, 这秦州牧巴不得他们查不出来呢,怎么会帮忙。而就他们这行从京里来的人,卫兵不过带了六人,就这六人去挖,只怕一天连一个都挖不完。 御史道:“大人,要不我们去找些百姓过来?” 梁珩摇摇头。 强龙不压地头蛇,这秦褚既然是早有准备,肯定也已经想好对策了,说不定这里的百姓都已经被警告过了,去找百姓来帮忙,他们一走,只怕这些百姓要遭殃。 皇上只怕正焦急地等着结果,这事不能多拖。若是他们自己挖,只怕几个月都查不完了。 还需另想法子。 晚饭后,梁珩在驿站里走了走,一路沉思着对策,不觉走出了院子,似乎是到了驿站后面。驿站地处官道旁,后面是一座矮山,长满了葱葱郁郁的翠竹。 江淮一带多竹,品种繁多,但多为高山竹,很多地方甚至漫山遍野都是。 而驿站后面的这片竹,就是高山竹。成竹宽约两寸至三寸,竹节高,竹身直。 梁珩看着眼前这一片翠竹,突然有了主意。 次日。 秦褚很晚才起身,娇妾正伺候着他洗漱,丫鬟进来通传,说粮仓那边派人过来,有要紧事。 秦褚一听是粮仓那边派的人来,当即摔下帕子,快步出了房间。 “什么?那些御史验粮来了?” 秦褚不禁大惊,难不成这些御史,这些文弱的文官,真的要自己撸袖子挖吗?秦褚不信。 但秦褚还是马上出门,往粮仓赶去。虽然现在看起来是高枕无忧,但是保不齐这些御史相出什么法子来。 等秦褚匆匆忙忙赶到了粮仓,就见一众御史围在几个卫兵身边,几个卫兵,正合力将一根竹竿往粮仓里打。 看来这梁珩是想用这竹竿将里面的粮食带出来检验了。秦褚提心吊胆地看着众人忙活,祈祷那细长的竹子插不深。 几个卫兵十分艰难地将竹竿往下插,这稻谷越到底下越紧实,也越难插.入。 这地窖差不多有半丈深。 仓库内很是闷热,众人没多久就热出了汗来,特别是那几个卫兵,已经是大汗淋漓了。 终于,竹竿插到底了。 几个卫兵合力往外抽竹竿。 似乎抽出竹竿比插.入竹竿更吃力一些,最后梁珩等人也上前帮忙了,众人这才合力将竹竿抽了出来。 也是这高山竹质地十分坚韧,一般竹子只怕早就断了或裂了。 梁珩顾不上多休息,认真地看着卫兵往下劈竹子。 只见竹子细头部分,也就是竹子上部分,约一半全都是粮食,再往下劈,一整节都是土。 秦褚顿时面无人色。 梁珩面色凝重地看着那长约四五寸的土层,吩咐负责记录地御史将情况如实记录。 秦褚腿一下就软了。 这前面的这些仓库里,原先装粮食的时候,就在地下垫了很高的土层,看样子,已经延续了多年。 这梁珩怎么就这么较真呢? 秦褚看着梁珩带人一个粮仓一个粮仓地查下去,越发感觉脖子凉飕飕的,似乎脑袋已经和脖子分开了。 查了整整一天才查完了一半,三十个地窖。三十个情况都如此。 跟着梁珩的御史,人人都沉着脸。其实相比查出问题来,他们都希望查不出问题来。 要明白往年,年年御史台都会有御史出京江淮巡查粮仓,这么大的问题,这么多年都没有查出来,御史台是有多无能,或者说,御史台的御史们,会有多干净? 所以,就算后面有御史发现了粮仓有异,也不会上报上去。 江淮自古繁华,能在这里做官的,几乎都不会像是梁珩这样的清贵,大多都是在朝中背景复杂的。 而那些高官大臣凭什么提拔你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趋。这些官员被提拔到这里来,就要给贵人相应的回报。 所以一旦有御史怀疑了,就算写了奏折呈上去,也会被人半路拦截下来,齐策根本看不到这奏折。而这个不听话的御史,也很快会有人解决。 而且不论这个,御史台可能也会将事情压下来,不会让齐策看到。因为这事一旦抖出来,谁都讨不到好。御史台也不会逃脱了干系。 至于事情能压多久呢,能压多久是多久,最好压到自己致仕或者是自己被调换官职。 负责记录的御史,以前是奉过皇命出巡江淮的,这会儿见篓子越捅越大,也不禁胆寒起来。 梁珩只是沉着脸,见几个卫兵已经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本来想连夜将粮库查完,也不得不停下。 梁珩没有理会一旁试图与他搭话的秦褚,径直带着人回了驿站。 当夜,有人敲梁珩的门。 梁珩正在灯下看书,就听到一阵敲门声。梁珩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人,不待梁珩分说,快步闯进屋,将一个木箱放在了屋内的桌上,转身就想走,被梁珩拦下了。 “你是谁,谁让你给我送东西?” 那人略低着头,轻声道:“大人打开就明白了。” 梁珩只是伸手拦着这人,没防备就被这人撞开了手,他快步出了房门。 等梁珩追出房门,只能看到拐角处一片衣角了。 梁珩没有再追,他心里隐隐有了答案。 梁珩走回房间,打开桌上的箱子,果然就见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半箱银票,数额都是五十一百一千不等。 ...... 黄梵明显感觉到最近如意在刻意地躲着他了。 每天除了在饭桌上能和她说上几句话,其余时间根本就没机会说。他一走过去,如意要么离开,要么也不说话,最多嗯几声。 如意想了很久,甚至夜里辗转反侧都睡不着,还是做下了决定。 这天早上,几人吃过早饭,黄梵抢先将碗收进去洗了。出来就见如意并没有像前几天那样,他洗完她就回房了,而是依然坐在饭桌前,正和菱儿说着话。 黄梵心里一松,也有些高兴,如意这是想明白了吗? “梵弟。” 这几天来,如意都没有主动叫过他,黄梵不由一喜。 可他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泼了头。 “梵弟,菱儿,如今你们也大了,我也该回小姐身边了。等我走了以后,你们就买两个丫鬟。” 黄梵笑意凝固在脸上,惊立当场。 “如意姐姐,你不要菱儿了吗?”菱儿这么些年都跟如意生活在一起,如意早已成为了她生命中和哥哥一样不可分割的亲人了。 如意转过头看着眼有泪光的菱儿,勉强笑了笑。 “姐姐没有不要菱儿啊,你沈姐姐家就在京里,你想姐姐了,就过去看姐姐。虽然小姐已经将卖身契给我了,但我始终还是沈家的人。这么多年没能照顾小姐,如今你们也大了,我也该回去了。” 菱儿听懂了如意的意思,咬咬嘴唇不说话了。如意姐姐确实是沈姐姐的丫鬟,只是因为要照顾他们,才离开了沈姐姐。 “不能让沈姐姐重新买一个丫鬟吗?”菱儿一会儿,又道。 如意看了看菱儿眼帘下快掉下的眼泪,心中也极为不舍。她自小没了家人,和小姐的感情虽然也亲同家人了,但毕竟尊卑的观念,自小就刻在她骨子里了。 黄梵兄妹不一样,他们相识于微末,这种感情,最难以割舍。 可现在,她必须要走了。 菱儿知书达理了,也明白如意说的话。她不能因为舍不得如意姐姐,就不让她回去。毕竟如意姐姐也离开沈姐姐四年了。 黄梵一直看着如意,他想看看,如意是不是真的这么无情。 如意起身进了房间,菱儿转身也回了房间,她不想让如意姐姐看见她忍不住的眼泪,她知道如意姐姐也很难过,她不想让她更难受了。 如意正收拾着衣裳,就听到后面传来一句问话。 “你真的非要离开吗?” 如意没有转身,因为她的眼泪被这一句问话给逼了出来。 如意轻轻吸了一口气,状做轻松道:“对啊,是时候该回去了。也不远,以后你们也可以经常来小姐家做客。” 如意刚说话,就被黄梵拉住了手腕,被逼得转过身来。 就看到面上神色似难过,似愤怒的黄梵,离她很近,两人相距不过半步。 如意下意识想将黄梵的手甩开,就感觉到这一次,黄梵很用力地握着她的手腕,固执地不肯放手。 “为什么,为什么你肯嫁给那些素未蒙面的男人,就是不肯嫁给我?” 如意看着黄梵悲痛绝望的神色,话音在喉间哽住了,愣愣地说不出话来。 “嫁给我,我会疼你一辈子。” 如意不敢直视黄梵悲痛深情的眼眸,低着头道:“我只把你当弟弟。” “我不是你弟弟!”黄梵突然大吼了一句。 见如意被吓了一跳,黄梵又急又悔。 如意正呆滞间,就被黄梵猛然一拉,跌进了一个坚实的怀抱。 “我不想做你的弟弟,我要做你的男人...” 黄梵紧紧地抱着怀里的人,低沉嘶哑,说出了压抑了四年的话。 如意从没意识到,黄梵已经这么大了,他高出她一个多头,他的怀抱坚实而温暖,像个真正的男人了。 “别走,好吗?” 黄梵几近哀求的话入耳时,如意感觉到几滴热泪滴入了她的脖颈,一路往下,热意直传到了她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