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七零纪事 > 第76章

第7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板冲谢意比了两根手指头出来, “一个人两毛钱, 送到石山。”    石山那里是一个岔路口,往前直走就是谢家庄, 左右还各有一条路通向别的村子。    到石山后,距离回谢家庄的路也就只剩下两三里的路程了。    自从自由市场变成集市之后,每逢大集, 就有人驾着牛车过来做拉客的生意了。    两毛钱一个人,倒算不得多贵。只不过牛车上这会已经坐了两个人了,谢意瞅了瞅自己这一群人, 怕是坐不下去了。    许是看出来他的担忧, 老板开口了, “你放心,能做得下的。不过,你这几个孩子, 也得给一毛钱一个。”    等于说谢意这一群人要是坐车, 就得给老板一块一。    这价格倒是能接受。    两边一谈妥,老板就高兴的带着几个人过去。    他让谢意把四小只从箩筐里面抱了出来, 然后将空出来的箩筐先叠到装东西的那个下面,最后用麻绳搭到牛背上。    好,箩筐这样一放, 倒是一点也占牛车的位置了。    至于四小只,那就更好办了。    朱娇娥和谢意, 谢兰和谢菊,四个人怀里一人抱上一个, 让孩子坐他们身上,不就又省出来四个位置了么!    这样一弄,倒真坐得下来了。    牛车只拉到石山。    到那以后下了车,还是只能把四小只往箩筐里面放,让朱娇娥担回家。    到底是折腾了一上午,四小只抱下牛车的时候已经有点昏昏欲睡了。好不容易回到家,几个孩子已经在箩筐里面给睡着了。    谢意和朱娇娥将孩子从箩筐里面抱了出来,也没忍心再叫醒几个孩子了,干脆先把孩子抱回床上去,转头再来收拾买回来的东西。    箩筐和扁担是赵桂英指明要的,这个放一边,晚点等赵桂英他们过来吃午饭的时候,再拿过去就行了。    给三姐妹买的东西这会早被她们三人拿在手里了,都爱惜的很。    至于剩下的那堆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谢意拿着往橱柜里面一搁,便去灶屋做饭去了。    谢兰见状,赶在朱娇娥前头飞快的来了句,“大哥,我过去帮你烧火!”说完,搬了条小板凳便跟在了谢意后头。    好,有谢兰帮忙,朱娇娥也难得去受那罪了。干脆舒舒服服的躺在堂屋的椅子上,好生休息了起来。    这大热的天,杵在灶火旁委实算不上一件多舒服的事。再配上谢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谢意还看不出来她是有话和自己说,就是瞎了。    谢兰一直紧紧的握着谢意今天在集市上给她买的钢笔,眼睛盯着灶里的火苗,思绪已经飘到别的地方去了。    也不知道是啥事,能让谢兰为难成这个样子。    只不过谢兰没开口,谢意也不好先问出来。    不过事情可以不问,但这火烧得太大了,导致饭有点糊味的事,这边切菜的谢意还是得出声提醒了,“兰子,火烧小一点。”    被谢意提醒过后回过神来的谢兰,赶紧把灶里一根烧得正旺的木材拔了出来,丢到一旁的空地上。    中午掌勺的是谢兰。    谢家三姐妹里面,做饭水平最好的也是她。    真要论起来,论做饭,谢家一家人里面也就赵桂英能比得上谢兰了。    因着今天是过节,所以中午的饭菜还是不错的。    这会锅里炒的是排骨。    排骨先用油炸香了,才下料进去入味的。    那味道,确实香得很。    菜炒到一半,谢兰到底还是忍不住开口了,“哥,你说是读中专好,还是高中好啊?”    没头没脑的谢兰忽然问了这么一句话出来,显然她为着这事应该纠结很久了。    谢兰今年下半年初三了。    不出意外的话,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参加中考了。    说实话,谢兰成绩一直是不错的。可就是因为她成绩好,所以学校里的老师就跟她建议,让她努点力,争取明年中考考师范。    这年头,考好一点的中专比考高中还要难。要不是谢兰成绩是真不错,老师也不会这么去建议了。    当然这不等于说,读中专比读大学还好。    可问题是,要想考上大学,难度真的太大了。    老师们对谢兰考上中专有信心,可对她能不能考上大学还真没多大信心。更何况,谢兰还是个女孩子。    重男轻女这事,永远也没办法完全杜绝。更何况,还是这个时候。眼下这会谢兰还只是读初中,教室里面三分之二以上的,都是男生。    到了高中,只怕女生会更少。    大伙普遍的思想都是这样的,男孩子嘛,年龄大点就大点,将来照样娶个比自己小的媳妇没问题。可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最好就结婚嫁人,免得拖到后面年纪大了,要想找好条件的就找不到了。    老师给的建议,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是有真心在替谢兰考虑了。    一旦谢兰选择读高中,摆在她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考上去,要么考不上。    考上去倒还好,至少是个大学生了。可这万一要是考不上,那就白耽误两年不说,还不如去读中专呢!    毕竟中专读完出来,立马就能就业了。人家跟高中可不一样,人家包分配工作的。    谢兰成绩好,人一惯来也懂事听话,所以在学校里,老师也挺喜欢的。这事除了找谢兰谈,前段时间也上门跟赵桂英他们说了。    当然,大学谁都知道好。可问题是,要想从他们这么个小地方考出去,考上大学,实在是太难了。    虽然大学谢兰不一定考得上,但中专却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等谢兰考上中专,这边毕业了立马就能分配工作。到时候既有工作又有文化,想找个好点的对象一点也不难。    女人这一辈子能干嘛,还不是嫁个条件好点的,结婚生子顺顺利利过日子。    赵桂英和谢卫国也觉得老师说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考中专虽然比不过大学,但它胜在稳妥。    但好歹两口子在这事上并不□□,决定权还是交到了谢兰手上。    今天上集市,谢意给三姐妹一人买了只钢笔,一瓶黑墨水之后,便又将这事从谢兰的脑海里勾了出来。    谢意没直接回答谢兰,反而先问她,“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    谢兰其实也不知道。    她既舍不得放弃这么一个考出去的机会,又害怕自己考不上,反而耽搁了下来。    讲来讲去,其实就是没信心。谢兰是这样,赵桂英和谢卫国是这样,学校里的老师也是这样。    不相信谢兰真的能考出个大学出来。    要知道,当时高考一恢复,大把的人去报名。    里头有城里下乡的知青,有应届的高中生,也有离了学校几年一直没有放下过书本的人。甚至,还有不少老师都给报名了。    可结果呢?    远的不说,就周围这几个大家知根知底的村子里,考上去的寥寥无几。    眼下谢兰颇有点苦恼,“我班里好多要好的同学,都说要去念中专。”    谢意告诉谢兰,“现在选不出来哪个没关系,与其费脑子现在就想这个,还不如把心放到学习上。”    不管是考中专,还是去考高中,哪个都需要成绩好。真要万一选了中专,这玩意现在可比考高中还难,那不更得要好成绩。    其实按谢意的想法,指定是希望谢兰去考高中的。    不过距离中考还有好几个月呢,谢意觉得与其想太多,还不如摒弃一切杂念先好好学。决定这种东西,最好到事发的时候再做。    其实学校的老师也好,家里的父母也好,甚至包括周围已经决定要念中专的同学也还好,大家都这样觉得的时候,谢兰却开始纠结起来。这代表了什么?代表本身她自己潜意识里面已经做了决定了,只不过她现在还没有觉察罢了。    谢意怕谢兰想太多,等饭菜都做好要端上桌的时候,谢意告诉谢兰,“用心读你的书就是了,要是想考大学,那就去读高中。爸妈那里要是钱不够,大哥供你上。”    不知怎的,谢兰听完这话眼睛却感到无比的酸涩。低着脑袋站在那里,吸着鼻子应了一句,“嗯,我都晓得了。”    谢兰其实内心里,还是想继续念下去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谢兰其实也不想那么懂事,可从小家里穷。上头是有一个哥哥,可哥哥打小身体不好。她做为第二个,反而担起了长姐的责任。    要体谅父母,照顾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妹妹要看顾。    谢菊觉得不公平还会私下里发泄一下,可她却不能。不是不委屈,可心里头却明白,委屈没有用。    自个家就是这个样子,再委屈它还是这样。    有那精力去委屈,还不如多帮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因为谢兰心里头明白,赵桂英和谢卫国其实也很辛苦。她不忍心,也不能让已经很辛苦的父母再多操心了。    可有的时候太懂事,势必就得委屈到自己。    就像现在。    谢兰其实很想说,她想上大学。不管怎么样,都想试一下。    可长久以来的懂事让她考虑的会比别人多,所以她不能,也不敢跟赵桂英和谢卫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之所以会纠结,到底还是心有不甘啊!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里面这个思想不是我的思想。只不过,那时候这么做的人确实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亲戚跟我说过她以前的事情。读初二的时候,某一天,她妈跟她说,你今天去学校请一天假。    她问,好端端的请假干嘛?    结果,她妈告诉她,哦,一会有媒婆带男孩子过来跟你相看。    这是在一边读书一边就能相看对象了的。要是看中了更好办了。学也不用上了,直接退学回家结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