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214捉虫
贾母自然不乐意,凤姐乐的不管闲事。 这事真心没法管。 可是,贾母岂能轻易放过,见天招了凤姐说话,说不得三句就扯到宝玉身上,凤姐实在没法子,只得虚晃一枪,说会请一个特殊的媒人出山。 贾母这才放过凤姐几日:“那你回去仔细想想,看谁合适!” 回头却说林如海,因为贾母透露了撮合宝黛之意,又不乐意宝玉招赘,故而,林姑父决定把黛玉接回家去。 宝玉因此病情加重,从此听不得有人姓林。 贾母因此跟林姑父大吵了一架。 黛玉知道父亲不喜欢宝玉,一颗心顿时劈成两半。 她不想离开贾母与宝玉,贾母疼她至深,宝玉与她自小做伴,宝玉对于黛玉来说,真是指东不打西,说一他不二。 可谓情有独钟,特别是宝玉不爱读书,因为林姑父不喜欢,如今夜夜读书,要在八月考举人。 黛玉因此很感动。 可是,黛玉知道父亲不续弦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委屈,也不想伤害父亲的心。 且她理解父亲的心情,林家三代单传,黛玉自己又是单丝独线。 她不能怪父亲! 黛玉被亲情与爱情煎熬,很快病倒! 贾母最喜欢的两个后辈同时病倒,她一夜之间头发全白,老了十岁! 凤姐忙叨叨请医问药,与三人调理。 贾母因此越发追逼凤姐,要凤姐设法。 还别说,在贾母压迫下,凤姐急中生智,绞尽脑汁之下,终于给她找到一个愿意出面保媒之人。 这人就是贾芸的太岳丈杜太医。 不过杜太医有言在先,请了他,他去谈了,只要不是招赘,贾母就得认账。 贾母认可:“只要不是招赘,宝玉不改姓,一切都可以商量。” 杜太医豪气拍了胸脯:“老亲家有这句话,这门亲事就成了一半。” 贾母追问:“老亲家,明日就去!” 杜太医告诉贾母,三日后大吉之日,宜结盟婚配,他必上门做媒。 三日后,贾母从清晨起就开始坐立难安。每过一刻就派人去二门查看,只怕有仆从不认得人,耽搁了大事。 傍晚,杜太医姗姗来迟,见了贾母直作揖:“老亲家,差点没脸回来!” 贾母一惊:“林家不同意?” 杜太医摇头:“非也,只是有条件。” 贾母忙道:“招赘不成!” 杜太医摆手:“这不会,不过林大人有三个条件,若是老亲家答应了,他才答应婚事。” 贾母很急切:“哪三条?” 杜太医道:“第一,宝公子必须从即日起搬去林家跟着林大人读书,什么时候高中,能够封妻荫子,那时再成婚。” 贾母颔首:“宝玉原本八月要乡试,林姑爷肯教他再好不过。二呢?” “其二,林姑爷要求小两口婚后住在林府。” 贾母:“不是说了不招赘?” “不是招赘,只是婚后跟着林大人生活,哥儿不改姓。” 贾母嘴里满是苦涩,林如海这是不想黛玉受婆婆的气:“也好!” “其三,林姑爷要求宝二爷兼挑两房,且长子姓林!” 贾母本能想要反对:“这个?” 杜太医一笑:“老太太放心,我给宝二爷林姑娘都看过面相,他们两人和则是多子多孙!” 贾母吃了一惊:“和?您是说?” 杜太医颔首:“不能合二为一,则会命运多舛,了无下场。老朽正是借此命脉才打动了林大人!” 贾母一声长叹:“可怜我疼了他们一场,就是拼了命也要替他们办了这最后一件事!” 贾母很快召来贾政商议宝玉的婚事,也把自己与林家达成的协议说了。 贾政闻言愣了愣:“贾府的儿子为什么要住林家?” 贾母一哼:“林姑父能指导宝玉考科举,可提携宝玉入官场,你这老子能做什么?” 薛王氏插嘴道:“老太太,话不是这么说……” 贾母厉声打断了薛王氏:“薛王氏,管好你的一儿一女不给贾府丢人就成了!宝玉的事情轮不到你插口!” 薛王氏气得脸发紫,伸手悄悄在背后拉扯贾政,贾政终于听出贾母的话意,他涨红了脸:“老太太,王氏如今嫁入……” “我知道,不用你提醒,不过你也告诉告诉我她身为贾府的媳妇做了什么事情?她管了宝玉还是谁?你说说,她成天除了讨好你,还有替薛家一双儿女张罗还干了什么?” 贾政顿时灰白脸。 凤姐在边上都替他脸疼!老婆逼迫,老母强势,他在中间左右为难,谁也不敢得罪。 凤姐觉得他怪可怜,想当初,他用着府库的银子一掷千金多么潇洒。 若不是贾琏强硬,他如今还拿着大房的钱充豪门呢! 思及此,凤姐又觉得他活该! 最终,贾政寄希望宝玉能够硬气的拒绝林家,替自己长長脸。 贾母一笑挥手:“那就叫宝玉来,让他自己决定!” 结果宝玉一听林姑父答应了,马上言道:“只要能娶林妹妹,刀山火海我也去!” 贾政大怒:“滚!” 薛王氏见宝玉如此喜欢黛玉,心里直泛酸,若是水家姑爷如此待宝钗,她很乐意养活他一辈子! 可怜她的宝钗,才貌双全,却遇到个不通人情的睁眼瞎子! 好在宝钗争气,一举得男,否则她真不知道女儿如何活下去! 这是闲话,且不说了! 翌日宝玉就收拾包裹去了林府,当然,那些丫头一个不许带了,知带了茗烟一个小厮。再有他的奶哥哥跟随照顾车马。 贾母心疼的直落泪,却是不敢跟女婿林如海讲价钱。 宝玉去了林府,贾母终于安静了,凤姐耳根也清净了。 很快就到了八月,探春的婚期定在八月初八。 八月初六照例添妆,亲朋故旧再次上门,坐席吃酒,热热闹闹。 于家下聘一万银子,因为探春只有一万银子的嫁妆,这还是凤姐拿出来,若是贾政自己嫁女儿,只怕三千银子也拿不出来。 婆家一般根据媳妇嫁妆下聘。不过,即便于家闹妖下聘三万,凤姐也不会拿出三万陪嫁,探春毕竟是二房的女儿,看在老国公爷的份上,拿出一万银子已经是凤姐最大的让步。 且二房当初太嚣张,把公中的银子糟蹋的也太多了。 凤姐如今只按照京都陪嫁庶女三千银子陪嫁,别人也没谁说嘴,还要夸赞凤姐会做人。 毕竟两房分了家。 探春的夫君在吏部做郎中,故而余家在京都给儿子置办了宅子,也在西城,却不是贾府这种最好的地界,却是在东西交界处,三进的宅子。余夫人要在湖广坐阵,拿捏丈夫,探春进门当家,小两口子住着也宽敞。 探春的添妆也不差,拢共凑了八抬嫁妆,加上于家下聘三十六抬,凤姐征求了探春自己的意见,替她值班了五千银子的嫁妆,其余五千两拿出去买了五百亩的田庄。 凤姐有劝说探春买一半荒山,探春自己不乐意,凤姐也只有作罢。 这样子,凤姐替探春置办了二十四抬嫁妆,加上亲戚添妆八抬,也是三十六抬。薛王氏替探春置办十二抬嫁妆,总共八十四抬。 于榴玥赏赐一枚玉如意,一箱子蜀锦。拢共八十六抬,在京都庶女中已经算得上是上上份儿。 然后就是贾母以及两府女眷给的私房银子,贾母照例给了三千,凤姐尤氏每人一千,甄英莲可卿每人五百,李纨给了二百两。 李纨没有把银子直接给探春,而是交给凤姐转交,她言道:“我怕见面了我会后悔!” 凤姐很理解李纨的感受,安慰她几句送她家去了。 当初探春合着她亲娘赵姨娘作践李纨,李纨如今拿出二百两是看在于家面上,否则,探春的婆家稍微差些,她一两银子也没有。 送亲的跟上次迎春的阵仗一模一样,只不过迎亲的抬轿的有所变化,于家都交给了京都专门替人办喜事的牙行操办。于家给银子不大方,迎亲的轿子也不是很光鲜,因为这个,贾政生气压着不发亲。 最终,迎春把自己当初的大红花轿送给探春,却原来,冯家的花轿是冯紫英自己请人现做的。 迎亲当日两亲家就闹成这样,也算是让人开了眼界。 当然,这不是于颜明的意思,乃是于家夫人之意。只因上次探春办事不力,害得她二女儿被皇后于榴玥闹得灰头土脸置气罢了。 这个于夫人也是吃柿子捡着软的捏,她不敢跟皇后呛呛,却来暗搓搓作践探春。 好在于夫人要监视丈夫,不常住京都,否则,探春的日子有的磨。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奔向圆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