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卖花女的皇后路 > 第88章 真相

第88章 真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认为还有别的疑点吗?”凤寥问雍若。    “只从卷宗看的话,我只发现了这三个疑点。但对于你来说, 已经足够将这案子驳回了?”    “这是自然。”凤寥点了点头, 再度拿起了那些卷宗细看, “只要有一个疑点, 我就能将案子打回去,让他们重审。”    他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从知县到知府,到按察司, 再到朝中的刑部、大理寺、都察司这三法司,再到我,这么多人……竟只有你发现了这些疑点!”    他感叹了两声,又有些困惑不解:“我们这些人,为什么都这样眼瞎?”    雍若安慰他:“大约是因为:你们这些大男人, 都不太明白小女人的心思。或者, 你说的这条线上,昏官庸官都聚齐了。”    凤寥刚因她的前半句话好受了些,又被她的后半句话噎得直喘粗气。    雍若又说:“因此,我还有一个想法:与其将案件发回, 让原班人马重审, 不如另换一个与案件无关的人去查去审。    “毕竟, 若要推翻之前的判决,这条线上所有官员的考评都会受到影响。焉知他们会不会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更加凶恶呢?比如:干脆让这个张寡妇死在狱中, 来个死无对证?”    雍若想起了前世那个著名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案。    案件也曾被发回重审, 可是一点用也没有。审案的官员还是那些人, 他们根本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纠正错误。复审时,依然是直接打到两人认罪,官官相护得让人绝望。    甚至连跟案件完全无关的外省官员也跳出来嚷嚷:不能翻案,不然大家以后没法做官了。    若没有报纸这个外来力量的介入,没有慈禧太后想收拾地方督抚的私心,这案子根本不可能翻过来。    杨乃武这个曾经风光得意的举人会冤死。小白菜这个倒霉鬼,则会背上谋杀亲夫的罪名,被凌迟处死。他们会永无翻身之日。    虽然这个时代的吏治,大约不像她前世的晚清时期那样败坏。    可想一想她老爹的遭遇,她就不敢对这时代官员的能力或操守有多高的期望。    想想看:她若没有认识凤寥,没有嫁给凤寥,她爹的案子是不可能翻过来的。雍家的子子孙孙,就只能把这个冤屈一代代背下去。    她轻轻叹了口气。这么一想,还真是让人沮丧。    “你说得很对,要防着他们官官相护,努力掩盖自己的错误。”凤寥皱着眉头说,“我查你家那件案子的法子,倒是可以借鉴一下。可以从京城另派一个会查案的人前去暗访,或许能另有所获。”    说到这里,他突然反应过来:似乎戳到若若的痛处了?    偷偷瞄了眼雍若的神情,见她有些黯然的样子,他心里暗暗懊悔,就握起了她的手,轻声说:“对不住,我不该提起你的伤心事。”    雍若摇了摇头:“没关系。我也想起了我爹当年的事。”    她没有继续忆当年,而是说:“我们再来说说这件案子:如果张寡妇不是凶手,那么真凶可能是谁?”    “从这件案子中得利的人,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凶手。张松的堂兄?”凤寥沉吟着说。    “恐怕不是堂兄,而是堂嫂。”    张松就是张寡妇死去的丈夫。他头脑灵活,又有他爹在世时的一点人脉,二十来岁就跟着别人在外面做生意。    赚到钱以后,张松给家里修了一座砖瓦结构的漂亮宅院,还买了几十亩地,在村里也算是殷实人家了。    因为自己常年东奔西跑的,张松买地之后,就将这些地佃给了堂兄张旺耕种,自家只留了两块菜地。    与张松家里两代单传不同,张旺之妻杜氏特能生,家里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劳动力充足,却没有几亩自己的地,便只能给人做佃户以谋生。    张松病死之后,张寡妇婆媳母子三人无力耕种,那些土地就仍然佃给了张旺一家,每年向他们收些租子。    如今,张寡妇唯一的儿子和婆婆都死了,自己又因为涉嫌杀人进了大牢,得利的自然就是张旺一家。    无论张旺选择将土地宅院据为己有,还是装模作样过继一个儿子给张松,都是合理合法的——他们是与张松血缘最近的人。    雍若对凤寥说:“我之所以说是杜氏,而不时张旺,是因为杜氏在这件案子里太活跃了。    “是她作证说:张寡妇给婆婆抓药时,常跟药铺子里的那个小伙计眉来眼去。所以,那个小伙计被抓去官府拷打,被拷打后招认:是他对张寡妇心怀不轨,悄悄给了砒`霜。    “也是她作证说:张寡妇对婆婆心存不满,常在她面前抱怨婆婆的种种不是。    “这两段证词看似寻常,却非常致命。因为它们补全了张寡妇作案的动机、凶器这两大关键。”    凤寥默默地听着,心中对自己的断案能力产生了严重怀疑。这样的自己,能够履行好“勾决”犯人这样重大的责任吗?    他决定:不懂就问,虚心求救,因为他不能不懂。    他思索着说:“还有一点:杜氏有作案机会,对吗?”    雍若点点头,表示赞许,然后拎起了一份证词:“没错。张寡妇的儿子年纪还小,并没有办寿宴。案发当天,只有几个想巴结他们家的族人进过宅子,而杜氏正是其中之一。”    分析完了案情之后,雍若又叮嘱凤寥:“朝审之时,你千万别提我,只说是你自己发现这些疑点的。否则,万一那些大人们翻了脸,给我扣一个后宫干政、母鸡司晨的帽子,我可吃不消。”    凤寥心里很纠结。    若答应,这是占据他人之功,有点无耻。若不答应,若若的顾虑却很有道理。万一朝上那些老古板们非议若若,岂不平白给她惹麻烦?    朝审之后,凤寥勾决了一大批犯人。    被处斩的,有袁城、阿兰、吴二那伙人,还有魏家那些人。    仇人被处斩,周氏又放了一回鞭炮。    只不过为了低调一点,同时怕两个儿子被吓着,就没有亲自去菜市口看杀人。    张寡妇自然没有被勾决,但她的案子,也没有被发回去重审。    凤寥说服了皇帝,从刑部调了一个据说很会查案子的小官周明洞,让他挂了个巡狱使的特别名号,去暗访张寡妇的案子。    勾决人犯,在凤寥的软磨硬泡之下,算作是他为皇帝办的第七件差事。    皇帝交给他的第八件差事是:主持今年的外察。    外察和京察,是对官员任职情况进行考核的一种制度。外察是针对外官,京察针对京官,都是三年一次轮流来,由吏部负责。    考核结果,会决定官员的任免升迁。    于是,从十月份,凤寥又开始集中跟吏部的官员打交道了。    雍若算了一下,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凤寥已经与六部中的四部密切合作过。看来,皇帝扶持和教导凤寥的心意,十分迫切啊!    一直忙到了十一月中旬,外察的工作才总算结束。    凤寥明显瘦了一圈,把卫皇后心疼得不行。    在卫皇后的抗议和凤寥的哀求下,成泰皇帝终于决定稍稍放凤寥一马,接下来给他的两件差事都比较简单。    第九件差事是:准备给朝廷重臣的冬至节赐礼。    凤寥把往年的单子拿出来翻了翻,又跟卫皇后商量了一下,在两天之内就搞定了。    第十件事情是:主持冬至节祭天大典。    祭天大典一切按礼仪走,只要不出差错就好,凤寥也顺利办完了。    十件事情圆满完成,正式得到了皇帝许他自己择妻的承诺,凤寥心情无比愉快和轻松。    他的主要精力,这才重点都放在了学习政务上。    就在这时,张寡妇那件案子也真相大白。    从刑部派去的那个巡狱使周明洞,与当地官员联合上奏:张寡妇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凶手是杜氏。    张寡妇做的肉包子特别好吃,她儿子很喜欢。抠门儿的张家老娘在宝贝孙子生日这一天,也会大方一点,允许张寡妇做些肉包子给孙子吃。    杜氏曾向张寡妇学习过这种包子的做法。张寡妇也不藏私,直接就教给她了。    案发那一天,杜氏也在自己家里蒸了一笼肉包子,其中有两个包子的馅儿,就拌了她从黑市买来的砒`霜。    之后,她将两个毒包子藏在袖子里,带去张寡妇家里送礼。又偷偷用这两个毒包子,换走了张寡妇做的两个普通肉包。    这两个毒包子是怎么被那对祖孙吃了的,她也不清楚。    反正结果就是:那对祖孙都死了。    那个周明洞很有眼色。    在案子真相大白时,他就在当地大肆宣扬:太子殿下是如何在朝审中发现疑点的,又奏请皇上派了他来暗中查访,这才有了张寡妇沉冤得雪、那对祖孙大仇得报的机会。狠狠地帮凤寥刷了一波声望。    皇帝接到奏报时极其高兴,把凤寥叫过去狠狠地夸了一番。    凤寥实在忍不住了,就说出了那些疑点其实是雍若发现的。    “你怎么不早说?”皇帝脸上的表情,无比复杂。    他越发觉得:这个雍氏实在是心细如发、眼明心亮,让人不得不重视。    这样一个女子,又岂会甘心一辈子只做个妾,被另一个女人压在头上?    如果不让她做正妻,寥儿的后宫,将来怕是要不得安宁,子孙后辈也必将受到连累。    看来,虚清道长的八字批得不错,雍氏或许真是命格贵重的有福之人。    想到这里,成泰皇帝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若雍氏真是有福之人,为何跟了寥儿大半年,又是专房独宠,却至今没有身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