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无端猜测
杨氏看得分明,这庚帖上分明是她女儿的生辰八字,她的女儿尚未许亲,为何会与人合八字?也不知这位泾阳侯夫人,是从哪里得来她女儿的八字的。 林樾蓉只瞧她一眼,也不恼,不疾不徐道:“周夫人莫生气,这意思还不明显么?这两人八字都合了,尊府就定个日子。我们宋家,绝不会委屈了令爱若说这婚事,原是上天注定,最是强求不得,也违拗不得……” 她想到上辈子自己初时表白宋愈不成,嫁给了其父宋三爷却不知珍惜,只一意挑拨作弄宋愈夫妇,令他二人夫妻艰难不说,她自己最后也落得那般结局…… 她又是一叹,却不知杨氏已经气的身子微颤了。 “合八字?却不知道是何人做的媒?何时问的名?怎么就不明不白合了八字?” 杨氏今日非要弄清楚不可,莫非是女儿身边有内鬼,将其生辰八字告知旁人?很明显林樾蓉出面是为宋愈而来。 京中谁不知道林大姑娘和小宋探花当年的那点纠葛?林樾蓉还真好意思来为他求亲! 林樾蓉觉得尴尬,却还是答道:“请王媒婆做的媒,问名也在那一日,至于八字……”她嘿然一笑,“这就要问令爱了。” 言下之意,自是说周暄与宋愈私定终身,才会将八字透露给男方了。 杨氏恼怒异常,她的女儿她了解得很,很明显暄儿很不待见甚至是厌恶小宋探花,又怎会将八字透露给他? 她女儿是个好的,都是那姓宋的使坏!一定是这样。 杨氏也不想跟林樾蓉纠缠下去,她深吸一口气,说道:“宋夫人,咱们今天就把话说开。这庚帖怎么来的,你我心中都有数。小女虽顽劣,却幼承庭训,还不至于做出这等与人私定终身的事情来!” “不是……”林樾蓉想反驳,私定终身也不是什么坏事。 杨氏已然续道:“我们周家已经明确表态过了,咱们两家不合适。小女年幼不懂事,实在配不上贵府的公子。而且,我们打算将她许配给旁家,注定与贵府无缘了……” “你说什么,你把周暄许给了别人?”林樾蓉大吃一惊,“许给了谁?” 笑话,周暄怎么可能许配给别人?周暄的父母不是疼她么?许给别人,她怎么也不哭闹?就这样认命了?那她还把八字给宋愈做什么? ——杨氏说周暄已经许给他人,也是气急了。那宋愈三番两次提亲,一次不成,再来一回,而且还不知怎么得到了周暄的八字,自行合八字。 她想,恐怕也只有说周暄订亲,是人家未过门的妻子,才能让宋愈死心。小宋探花,总不至于公然抢夺他人.妻子? ——时至今日,杨氏对宋愈真是一丝好感也无。无论是他三番两次的求亲,还是他这回托了林樾蓉前来,都让她觉得气闷。 林樾蓉问她,周暄许给了谁,杨氏几乎是脱口而出:“是个亲戚家的后生,亲上作亲,好得很。” 林樾蓉犹不相信,追问:“到底是谁?” 她还是不信。周暄是宋愈的,她很清楚。 杨氏咬牙,没好气道:“是太子少保,路征。” 她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越发觉得路征比那宋愈好千倍万倍。同样是求亲被拒,一个是死缠烂打,甚至用不知名下作手段。而另一个,却胸怀坦荡,尽心尽力解决难题。——她也知道路征忙着移风易俗的事情,看得出来,他是把亲事、把周暄放在心上的。 若换亲一说不复存在,她愿意女儿嫁与路征为妻。 “谁?路征?”林樾蓉呆了片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路征?” 她第一反应是杨氏在撒谎。路征和周家走得近,她是知道的。可那不是因为路征的姐姐是周暄的嫂子么?他们有了这样的关系,又怎么能订亲? 这不成了换亲么。 林樾蓉这般想着,话语也说了出来。而且她记得清楚,前世直到她死,路征都没有娶妻,那他又怎会与周暄订亲? 忽然,她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周暄跟她一样,也是重生者? 因为周暄经历过一世,所以知道和宋愈在一起会困难重重,所以才迟迟不愿答应宋家的提亲。因为知道路征将来地位尊崇,所以甘愿冒着换亲的名头,也要与路征的订亲。——这不是跟她重新回来后,不顾名声也要嫁宋三爷是一样的吗? 她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不由地冷汗涔涔。 林樾蓉又想起之前的件件小事,似乎有很多可疑之处,都能验证她的猜测。 比如那次在忠勇侯府,她想撮合周暄和宋愈,却被周暄躲开,比如周暄对她一直亲近不足。这难道不是因为周暄对她有防备吗? 林樾蓉暗暗摇头,真是太大意了。 在她看来,这猜测大概八.九不离十。 她一时心灰意冷。若周暄真也是重生的,那可该怎么办? 脑海里另一个声音却说:“别多想,不会的……” 林樾蓉也无心在滞留下去,颓然离去。一路上,她都在思考周暄是否是重生的。 毕竟,这辈子和前世不一样了。 林樾蓉回去后,很遗憾地告诉宋愈,周家不同意,多的也没再提。她想,周家对宋愈有偏见是显而易见的了。 这偏见定是来自周暄了。 林樾蓉暗笑周暄拎不清。明明上辈子作弄他们夫妇的是她林樾蓉,周暄怪宋愈做什么? 到了这个地步,还是被拒绝吗?宋愈捏着庚帖,也不说话,微微笑了一笑。 他也没办法的。 第二日,他便又去找了王媒婆。 …… 三天后,周恕被父亲叫到了忠勇侯府的书房。 忠勇侯劈头就说:“近两日,有些传言不大好听。都到这一步了,就赶紧把俩孩子的事情定下……” 周恕摸不着头脑:“什么?” 忠勇侯这才说起,他听说周暄与宋愈已两情相悦。现在外面传的还好听些,无非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之类的。 他听着觉得还好,早些定了亲,就好了。 周恕闻言,心中怒火蹭蹭直冒。那日他听妻子说起来过,说那宋三爷新娶的夫人拿着不知何时合的八字,又提婚事,被她以路征为借口给拒了。 他虽然也觉得妻子此举可能不大妥帖,但这都改变不了他对宋愈的坏印象。 大丈夫何患无妻,像宋愈这般,就有些下作了。 周恕连忙辩解,说并无此事,只是谣传。宋家的确曾经求亲,却被拒了。 这流言也不知怎么传出来的。 忠勇侯拧了拧眉,不明白儿子儿媳为什么看不上宋愈,多好的一后生。 周恕便说起八字一事。 忠勇侯道:“怎么知道不是暄儿授意的?”他瞧着,这俩人甚好。话一出口,他又有些悔意。暄儿不是这样的人? 暄儿向来乖巧柔顺,又守规矩。如此梦浪的事情,不像是她能做出来的。 可是宋愈也是个好后生啊。书读的多,会画画,对他这个老人也很尊敬。 忠勇侯又道:“既然都有了这样的传言,那就借此机会定下来。不定下来也不行,而且对姑娘家名声不好。” 理是这个理,可是周恕并不愿意这样做。不能因为一点风言风语就草率定下女儿的亲事。还是要给女儿好好挑一个。 只是速度要快。 父子俩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周恕回家后,与妻子提起此事,要妻子多费心,最好早些定下女儿的亲事。 他则让人查查这传言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不过是求亲不成,怎么就传成已互许终身了呢? 杨氏这才正式提亲路征求亲一事,又说起路征请求先不要给周暄许人。 周恕诧异:“你说真的?” 路征和周暄,之前舅舅也提过。他想都没想就否了,只当是舅舅一时兴起。 难道说路征自己也有这念头? 杨氏道:“不是说他在倡导移风易俗么?” “你是说——因此事而起?”周恕更诧异了。路征最近的动作,他自然知道的,却不知是因此而起。 杨氏道:“可不是,也不知能不能成。” “这话说的,若成了,你真把女儿嫁给他?”周恕问道。 杨氏反问:“有何不可?要不是怕人说换亲,我觉得他俩就挺好的。看得出来,阿征是认真的。而且,他肯定不会欺负暄儿。” ——原本除去换亲的担忧之外,她对路征能否做女婿,也不是百分百肯定。有了宋愈做对此后,她对路征的好感骤然到达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