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女皇穿成林妹妹的那些事 > 第 83 章节

第 83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和主和派已经打上了,就快兵戎相见了。”    北静王一笑,说:“这事儿……还有主和派?”    茜香国是周边小国中比较强盛的国/家,如今先是挑唆其他国/家侵犯边境,又是大举进攻的,若是不给茜香国一些颜色看看,往后周边小国还不反了?    因此这一仗肯定要打,若是不打,他们大国强国的威严也就名誉扫地了。    但是朝中有很多主和派,毕竟人家茜香国早有准备,来势汹汹,他们措手不及,很多人都怕了。    卫若兰又说:“你狠啊,你称病不去上朝,醉倒在嫂/子这温柔乡里,那面儿忠顺亲王更狠!”    北静郡王笑着说:“皇叔又怎的了?”    卫若兰笑着说:“皇上显然被气着了,这一仗肯定要打,就让一直主战的忠顺亲王说说意见,你可知道,忠顺亲王是当着众臣的面子,狠狠打了皇上一巴掌啊!”    卫若兰背着手,绘声绘色的学着忠顺亲王的口气,说:“亲王说了,当时茜香国挑唆小国犯境的时候,他就说要主战,不能容人这样的挑衅,可是皇上为了小营小利,一定要接受茜香国使臣的进贡,如今被茜香国拖延了战机,他也没有办法,只好一切都听皇上的了。”    他这么一说完,不只是北静郡王,武曌也笑了笑,心想着这忠顺王爷,倒是个有成算的。    忠顺亲王当众打脸皇上,皇上一气之下,准备发兵二十万,以一倍的数量,碾压茜香国。    卫若兰又说:“皇上是下了血本儿啊,二十万大军,数量这么大,南安郡王那面儿就出来抢着应承下来,如今皇上已经下旨,让南安郡王发兵,不日就要与茜香国兵戎相见了。”    武曌和北静郡王只是一笑,都不说话,卫若兰说:“南安郡王不过是个草包,这回要是领了军功,他往后指不定怎么趾高气昂呢。”    北静郡王摇了摇头,武曌则是笑了一声,卫若兰纳罕的说:“嫂/子,我说错了什么,你怎么笑成这样儿?”    武曌悠闲的呷了一口茶,说:“我笑皇上这次恐怕要打败仗。”    卫若兰一听,更是惊奇,似乎不信,那面儿北静王则是多看了武曌一眼,似乎想要听听武曌是怎么想的。    卫若兰说:“嫂/子,这话儿怎么说?”    武曌笑着说:“这不是明摆着事儿么?茜香国使团离开京/城,不过一个多月的光景,他们为何要用那么多贡品,拖延这么点子光景?当然是因为有备而来,而且当时这个‘备’还差一点点准备妥当,因此才会采用公主/使团来京,又是钱财,又是美/人儿的贿/赂。”    卫若兰一听,当即觉得有些门道了,武曌又说:“那为什么茜香国又会选在这个时候?当然是因为粮草问题,如今是隆冬天气,马儿困顿,没有新鲜的草料吃,根本长不上肥膘,国内的粮草囤积定然也不充足,而茜香国呢,这个时候大举进攻,必然是囤积了足够的备战粮草。”    武曌笑了笑,隔了一会子又说:“只是人头上跟得上,马匹粮草跟不上,不是照样要吃败仗?”    她这么一分析,卫若兰恨不得鼓掌,说:“嫂/子,你这分析的,可比男人还要远见了。”    北静郡王听罢了,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武曌,心里暗暗称奇,他以前就觉得林姑娘不同寻常了,如今听了林姑娘的话,更是觉得不同寻常,没想到自己夫人在军政上竟然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卫若兰拍手说:“敢情南安郡王不是上赶着领军功去的,反而是上赶着送人头去的?”    武曌一笑,说:“谁说不是呢?”    南安郡王带兵二十万,很快浩浩荡荡就出发了,皇上亲自送行,祝他们旗开得胜,让周边的蛮夷看看我/朝风范。    南安郡王领兵出征之后,大年很快就到了,这一年不用在贾家过节,老太妃图热闹,还请了林如海一同过来过节,免得武曌心里担心着她父亲。    年夜饭的时候,众人全都坐在一起,十分热闹喜庆是的,皇后娘娘还送来了加菜。    众人正热闹着,那面子突然有小厮冲过来,说:“王爷、太妃、王妃、林大人!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老太妃吓了一跳,说:“呸呸,大过年的,说什么不吉利的话儿?”    那小厮连忙说:“是前线传来了消息,南那郡王领兵二十万,与茜香国交锋,结果……结果二十万大军被茜香国惨败!南安郡王……南安郡王好像还被生擒俘虏了,皇上这会子正在急招郡王/进宫朝议呢!”    86.上战场    二十万大军, 输的惨淡不说,令朝/廷上下震/惊的是, 南安郡王走的时候信誓旦旦,结果现在竟然被敌方生擒了!    武曌倒是不着急, 觉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北静郡王也很淡然, 看了一眼那小厮,就说:“你就回话说,本王病了, 这会子抱恙在床,无法进宫。”    小厮看了一眼一边说话儿, 一壁里还给武曌夹菜的郡王, 只好应声下来,然后出去回话了。    大年夜里, 群臣都跑去朝议“过年”了,北静郡王则是在家里舒舒服服的陪着夫人,孝敬太妃和老丈人。    因着大年夜要守夜,武曌睡下的很晚,所以第二天自然起的夜晚,天亮之后就有人来拍门,武曌这会子还没睡醒, 迷迷糊糊的,听到拍门声儿, 委屈的呜咽了一声, 把头扎在北静郡王怀里, 还伸手搂着他的腰,似乎把北静郡王当成了被子。    北静郡王也没办法下榻,就说:“什么事儿?”    外面丫头说:“郡王,宫里又来人了,说是请郡王去朝议。”    敢情昨天晚上大年的朝议,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早上,还没有散呢。    北静郡王本想第三次拒绝的,不过这会子武曌被吵醒了,在北静郡王怀里蹭了两下,险些把郡王蹭的都不好了。    武曌蹭了之后,翻身说:“郡王/还是进宫去罢,如今已经驳了两次皇上的面子,不好驳第三次。”    北静郡王听武曌这么说了,心里觉得也是这样,就怕皇上狗急跳墙,把野火儿撒在自己身上。    便探身亲了亲武曌的额头,笑着说:“听夫人的。”    北静郡王很快起身更/衣,穿戴整齐之后/进宫去了。    武曌被打扰醒了,就没有再说,起来也洗漱了,然后让焦大去打听朝议的事情。    焦大很快就回来了,如今朝议的事情满天飞,自然打听的很轻/松。    昨天晚上到现在,朝议就没有停下来,朝臣们都是在宫里过的大年,而且纷纷乱乱的,争吵一片,好不热闹。    昨天北静郡王不在,皇上很生气,皇上估摸/着心想,没了北静王,他朝/廷还垮了不成?于是就没有再请北静郡王过去。    忠顺亲王很给面子倒是去了朝议,但是皇上让忠顺亲王领兵,忠顺亲王说自己老了,身/子骨也不行,因此不能上战场为皇上分忧。    忠顺亲王年纪根本不大,正是壮年,其实就是找了个借口,毕竟亲王非常记仇,当时皇上不听他的打击茜香国,如今忠顺亲王自然不想上战场。    皇上没有办法,今儿早上才拉下脸子,再请的北静郡王。    焦大说:“王妃,皇上想让郡王去战场,这估计是没跑儿的事儿了。”    武曌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    焦大刚走,老太妃也听说了北静郡王/进宫的事儿,就来请武曌,让她过去说说话儿。    老太妃似乎有些着急,说:“他一大早就被叫进宫里去了,也不知是什么事儿。”    武曌安抚着老太妃,说:“太妃别急,也不是什么事儿,皇上无非是想让郡王去补南安郡王的那个缺口罢了。”    老太妃一听,更是着急了,说:“补缺口?那不就是上战场么?”    武曌见老太妃更是着急了,便说:“郡王若能打这一仗,是有功劳的。”    老太妃说:“虽是有功劳,但二十万大军都打败了,我这心里头着急啊。”    武曌笑了笑,说:“太妃,那二十万大军人虽然大,但是领在南安郡王手里头,不得要领,也是白搭,如今若是换了郡王,指不定是什么样子呢。”    武曌安抚了老太妃,宫里头就来人了,说是皇后娘娘请武曌过去说话,武曌一瞬间倒成了大忙人儿。    武曌很快换了衣裳,就坐车进了宫,到了皇后娘娘的寝宫。    皇后似乎有些忧愁,也没有睡好的样子,脸色不怎么好看,武曌走过去,先给皇后问好,又给皇后拜年。    皇后娘娘摆了摆手,说:“罢了罢了,还什么拜年,这年不年,节不节的,过的成什么样子?想必你也知了,南那郡王打了一场大败仗,真真儿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武曌说:“只是少有耳闻,具体也不知什么事情。”    皇后十分烦心的说:“这些个咱们就不说了,倒是郡王,你的夫君,本宫看着,十有八/九,皇上要派他去打仗,堵了南安郡王这个窟窿眼儿,而你呢?你身/子骨儿太弱了,这打仗的事儿,也不是戍边,你这模样儿,是决计不能跟着郡王去的。”    皇后说着,十分烦心,叹了口气,说:“本宫不防跟你说些儿心里话儿。”    她说着,挥了挥手,让宫女全都退出去,屋儿里只剩下她们两个人,皇后拉着武曌坐下来,十分体己的样子,这才说:“你也知道的,皇上对你是什么意思?虽然你已经嫁给了水溶,只是……”    皇后看着武曌,欲言又止的,武曌笑了一笑,并没有接话,皇后就说:“咱们也不是外人了,本宫就和你直说了,水溶若是一出去,留你在京/城里,皇上肯定要想着法子的去找你,等那会子,水溶还在外面打仗,指不定怎么心寒呢,本宫也是看不下去的。”    皇后把自己说的十分不落忍,但是明白着是有私心的,肯定是不想让武曌进宫,以免动/摇了自己的地位。    皇后又说:“这样子,本宫就想着了,不若请你和老太妃,去外面儿住些日子,本宫在江南有个别院,正好老太妃是江南人,如今正好去哪里养一养,也能避避风头,你们随便顽,用的吃的穿的,全都从本宫这里支取,也就是了。”    皇后这次也是下了血本儿了,就怕皇上趁着郡王出去打仗,霸占了人家王妃,一来是自己的地位不稳,二来也是怕传出去让人笑话,不成体统,皇后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武曌则是又笑了一声,说:“皇后娘娘多虑了。”    皇后听她不信,还以为武曌太年轻,不知道这其中的小道道儿,宫里头这种事儿多着呢,皇上看上了某个大臣的妻子,要么上赶着上贡,还能高升,要么不愿意的,早晚要被贬,最后还不是那样儿了?    皇后就说:“本宫与你说的,可不是开玩笑。”    以往都是大臣的内人,如今皇上把注意打到北静郡王的王妃身上,皇后还真怕出了乱子,到时候没办法收拾。    武曌笑着说:“皇后娘娘,我说的多虑,并不是这个意思,多谢皇后娘娘的好心,只是……郡王要去边关打仗,我怎么好一个人在京/城里享清福?这一去还不知道多少年月,再者恐怕又要戍边,更是常年累月的定居在那面儿,我一个做内人的,怎么能不跟着郡王呢?”    她这么一说,皇后吓了一跳,惊讶的看着武曌,说:“你……你说什么?你要跟着去戍边?”    武曌并没有半点儿惊讶,笑了笑,说:“正是呢。”    皇后更是纳罕,打谅了好几眼武曌,好似看疯/子一样,说:“本宫叫你去江南养身/子你不去,竟然要跟着水溶去戍边?你可知道,戍边是怎么回事儿?那可不是顽的,就你这身/子骨儿,去得么?”    武曌还是笑了笑,一片温柔低顺的模样,说:“皇后娘娘又多虑了,我身/子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入了郡王府这些日子,多蒙老太妃和郡王照顾,已经大好了不少,况老太妃和郡王如此照顾,郡王如今有了些个事儿,我不跟着去戍边,还能去哪里呢?”    皇后一听,心里又是惊奇,又是纳罕,再三打谅了武曌好几眼,似乎不太相信,过了一会子,又叹了口气,说:“既然你决定了,这样儿……也是好的,一会子本宫让人给你送些御寒的衣裳。”    武曌谢过皇后,也没再说什么,很快就离开了,皇后坐在宫里头,看着武曌离开的背影儿,叹气说:“也不知是太傻了,还是太精明了……”    武曌回去的时候,北静郡王正好也回来了,他在门前翻身下马,正好看到了武曌的车子,赶紧迎上来。    那面儿丫头拿出脚踏子,刚要摆上,北静郡王已经抬手,不让丫头过去,自己走过去,武曌打起车帘子,低头一看,脚踏子没有,反倒是多了一个郡王。    北静郡王站在马车下面,看着武曌,伸手过去,将武曌从马车上抱下来,笑着说:“夫人才回来?”    武曌说:“才从皇后那儿回来。”    北静郡王抱她下来,扶着她往里走,说:“夫人辛苦了,正好我有一件事儿,想要和夫人谈谈。”    两个人进了屋儿,遣开丫头,北静郡王给武曌倒了一杯茶,这才说:“皇上已经下旨了,让我带兵,去支援前线,顺便谈判,将南安郡王救下来。”    武曌倒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说:“这是好事儿,郡王当是建功立业的年纪。”这的确是个好机会,皇上派北静郡王去打仗,这不是巴巴的把兵权给送来了。    北静郡王笑了笑,说:“也算是,我这离开京/城,不知要多少个光景,就思忖着,你身/子骨弱,京/城里秋天干,冬天冷,夏天天燥了,独独春天还好,但是去的太快,不如……你陪着太妃,回扬州去看看,玩耍个一年半载,我也就回来了。”    武曌能不知道北静郡王什么意思?    北静郡王是看穿了皇上,皇上一面子想要他去打仗,顶着个黑锅,一面子还想强占他的夫人。若北静郡王/还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也就信了,可偏偏北静郡王如今是重活了一辈子的人,自然看得透透彻彻,清清楚楚的。    武曌也听明白了,便笑着说:“郡王倒是和皇后娘娘想到一处去了。”    北静郡王说:“那夫人怎么说的?”    武曌笑着说:“我说……想和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