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女皇穿成林妹妹的那些事 > 第 53 章节

第 53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长问短的,浣纱十分之不好意思。    武曌一看,便笑了,十分亲切的说:“我素来知道贤德妃娘娘最是疼爱你,如今这丫头也是贤德妃送来的,那真是正好儿了,可见你们有缘分,不如这样儿,我做了主,将她送给你,让她充到你房里,你看怎么样?浣纱聪明伶俐,知冷知热儿,特别会疼人,你屋儿里的丫头,都被你混惯坏了,如今有这么可人儿的,你要不要?”    贾宝玉一听,当即拍手说:“要!要!自然是要的,好妹妹,你真疼人!”    武曌一笑,说:“这值什么?”    那面儿浣纱只是享受了一下被捧着的感觉,结果突然听武曌说,要把自己充给贾宝玉,顿时一惊,连忙“咕咚!”就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    这一下把众人都给弄傻了,贾宝玉、雪雁、紫鹃,还有一并的小厮婆子,都吓得往后退了一步,不知道什么情况。    独独武曌悠闲的站着,一点儿也不吃惊。    毕竟浣纱是贤德妃送来监/视武曌动向的细作,突然见武曌要把她送给贾宝玉,那浣纱还怎么监/视武曌?    浣纱“咕咚”一声就跪了下来,说:“姑娘!姑娘您……您别把奴婢送人啊,奴婢还想/做牛做马的伏侍伺候姑娘呢!姑娘……奴婢求求您了……”    这一下倒好了,方才浣纱还娇滴滴羞答答的,突然就跟要了她老命一样,贾宝玉先是吓傻了,慢慢缓过来,脸色就不好了,浣纱不爱跟着自己,还跪下来哭,这摆明了不让贾宝玉好看。    武曌则是悠闲的说:“浣纱,你这做什么?谁不知道这贾府里头,宝二爷是什么样的人物儿?最是心善面慈的主儿,从来不打骂丫头,你跟着他,是你的福气造化,你如今这么哭哭啼啼,是嫌弃宝二爷么?话说过来了,你前主/子,贵妃娘娘都最是疼爱宝二爷,如今你倒是嫌弃了,这摆明了找打!”    武曌说着,还像模像样的瞪了一下眼睛,浣纱顿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求饶不好,毕竟武曌把话头都堵死了,不求饶也不好,不求饶怎么监/视武曌?娘娘给的任务做不完,不是等死?    贾宝玉也说:“是了,你跟着我罢,用不着这么哭,你回去就跟姐妹们一处顽,我这里压根没有什么规矩。”    浣纱还想再说,武曌先抢了她的话头,说:“你们还等着什么?将她搀起来,这样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儿?”    那面婆子丫鬟赶紧把浣纱拎了起来,浣纱想要说话,却没人理她,武曌已经说:“让你去做半个主/子,又不是杀了你。”    说罢了,就与贾宝玉道别,先走了,贾宝玉则是新收了一个丫头,欢喜的什么似的,自然不缠着武曌,就把浣纱带走了。    很快府上就听说了,贤德妃的一个丫头,跟在宝二爷身边儿,别看只是一个丫头,但是那娇滴滴的姿容,可是一般太太小/姐都比不上的,虽然做宝二/奶奶是没戏了,毕竟是个丫鬟,但是做个通房丫头,或者扶成了小妾,也是未可知的事儿。    按理来说,浣纱应该混得不错,毕竟贾宝玉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呢,但是其实并不这样儿,毕竟贾宝玉那院儿里,人精多得是,一个个丫头比小/姐还精着呢,突然有人空降过来,怎么能不给点颜色看看?若不给颜色,指不定哪天就爬到自己头上去了。    这天武曌准备去北静郡王府上,看看老太妃,从碧纱橱出来,走出贾母的院落,路过贾宝玉的外书房的时候,就看到几个丫头围着浣纱。    那几个丫头不用说了,自然就是晴雯他们,那里头还有贾宝玉的大丫头袭人,袭人站在旁边儿一直没说话,但是冷眼看着,也没有阻止。    晴雯指着浣纱,话音儿十分尖酸刻薄,说:“真把自己当个主/子?别以为是宫里头来的,就怎么样了?天天不是偷鸡摸狗,就是偷懒生事儿,你以为自个儿在爷们儿面前告个状,了不起了?”    麝月在一旁说:“你们先别吵,我问你,我们宝爷平日里待你不薄,姐姐妹妹也是,知道你是宫里头来的,你好金贵,自然让着你,不让你干这个,不让你干那个,你好么,觉得我们姐姐妹妹不好,直说就完了,平白做什么背后的勾当?就算我们千不好万不好,那袭人姐姐,也是你能告/状的?”    晴雯则是冷笑说:“什么姐姐妹妹,她俨然把自己当成主/子,咱们是奴/才!好个不/要/脸的下/贱/货色,成天就知道涂脂抹粉的勾引爷们儿,还会做什么?烧个水烫个手,端个茶扔了碗儿,拢个火你还能把火弄灭了,合该一个下/贱鬼!”    另一边的袭人则是淡淡的说:“好了,你们少说两句,浣纱到底是咱们宝二爷的心头宝呢。”    她这一句话,简直给大家拱火儿,恰到好处,晴雯顿时炸了,说了一句“她算什么”,劈头盖脸就开始骂,骂的浣纱直发愣。    武曌从旁边过,浣纱一看,顿时扑过去,扑倒在武曌脚边儿,哭诉说:“姑娘!姑娘!您把我要回去罢!把我要回罢!求你了姑娘!”    武曌笑眯眯的,低头看了一眼抱着自己脚腕的浣纱,说:“这……你自个儿做不好,就想挪来挪去,那可不成,若是能做的好,在谁身边儿不是一样的?再者说了,大家素日里都知道,贤德妃娘娘没进宫的时候,待宝玉是最好的,也最疼宝玉,你在宝玉身边跟着最好,贤德妃娘娘若是知道了,也定然是欢心的。”    她这么一说,旁边那些贾宝玉的丫头可算是松了口气,知道她们骂得对,这浣纱没人给撑腰了,当即底气又足了。    武曌见她们跃跃欲试的,恨不得撸胳膊挽袖子,就说:“好了,瞧你们,顽的正好儿,我也不打扰你们了,去顽罢,我这边儿还赶着去见老太妃呢。”    53.老黄瓜!    武曌今天去北静郡王府上看老太妃, 刚进府们,就看到了小六儿,小六儿跳窜窜的过来, 手里捧着一大摞的册子, 恨不得比小六儿那小包子身材还要高的一摞。    也亏得是小六儿从习武, 按照小六儿的口吻说,自己从三岁就开始练武了, 郡王说他是个练武的好料子。    小六儿从一大摞册子后面撇着头, 往前跳窜窜的跑着,就看到了刚进府们的武曌, 立刻窜过来, 说:“林姑娘!”    武曌笑了笑, 说:“你这是做什么?怎么不叫旁人帮你拿?”    小六儿说:“我拿的好!给郡王送册子去, 郡王这会子正在见客人。”    武曌一听, 正在见客人, 那就不用去给郡王请安了,免得打扰了北静郡王的公事儿,小六儿和武曌说了两句话, 就蹦窜窜的送册子去了。    武曌也可以说是熟门熟路了,往里走,很快到了太妃的院子里,太妃正院子里喝/茶, 就盼着武曌过来, 见到武曌, 恨不得见到了亲闺女一般,迎上来,拉着武曌的手,说:“咱们屋儿里坐,你这身/子骨儿太弱了些,你看看手都凉了,快来。”    太妃拉着武曌屋儿里坐了,让身边的大丫头去端来煮好的茶,跟武曌喝/茶聊天。    太妃笑着说:“前些我腿疾犯了,没法儿过去,我送你的那些生辰贺礼,你可收到了?”    武曌笑眯眯的说:“收到了,谢太妃娘娘,太妃娘娘身/子不好,本该是我们这些晚辈,来拜见太妃娘娘的,怎么好让太妃娘娘/亲自过来呢?”    太妃就喜欢她这般顺和,看着武曌千好万好的,又说:“我听说你这些日子,和忠顺亲王的永宁丫头走得近,你可小心着,那丫头虽然好,心眼儿忒多了,我真怕她欺负了你去!”    武曌一笑,其实心里想着,永宁郡主能欺负自己?这些日子,都是自己想欺负了谁,永宁郡主立刻扛刀的,也算是亲力亲为,尽职尽责,非常的“孝顺”了。    况且永宁郡主那小道道儿,还贼着自个儿的好侄/儿贾芸,因此永宁郡主现在是服服帖帖的,虽然坏心眼子是多,但是不敢跟自己面前刺棱。    武曌面上笑的柔和,说:“太妃您多虑了,郡主平日里温婉亲和,而且身为长辈,怎么会和我这样儿的小辈较劲呢?”    太妃听她这么一说,不知道该欢心好,还是该伤心好。    欢心的话,是因为永宁郡主那样的泼辣货都不会为难武曌,可见武曌性格有多好。    伤心的话,是因为武曌这么一提,太妃又想起来了,永宁郡主和北静郡王一个辈儿,武曌说永宁郡主是长辈,那自己儿子也是长辈了。    老太妃忍不住“唉”的叹口气,心想着儿子想要讨个媳妇儿也是难。    其实老太妃想过了,他儿子是郡王,虽然品级爵位都不如亲王大,但是是皇帝的亲弟/弟,而且如今正得势,京/城多少佳人想要嫁给自己儿子,自己儿子若是喜欢谁,只管去提亲就好了。    这亲事若是提到了林如海面前,林如海指不定会答应,就算不答应,北静郡王府压下来也会答应。    只是……    北静郡王之前说过,这个事情急不得,虽然林姑娘看起来羸弱纤细,是个不足为道的弱女子,可是那才是真真儿的外柔内刚,就算皇帝看上了她,她只要不愿意,不是还有千万种拒绝的方法么?    老太妃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但是还是很着急,这样好的儿/媳/妇儿,不知什么时候能嫁过来,真真正正的成了他们家的人。    老太妃和武曌说了会子话,这边就准备去院子里转转,老太妃说:“坐累了,咱们出去走走。”    这边武曌扶着老太妃去赏花,那面赶巧儿了,北静郡王和贵客谈完了事儿,正准备送贵客出门,一行人从旁边路过,虽然隔着院子,但是院墙是镂空的,因此看的十分清晰。    那贵客竟然不是旁人,而是忠顺亲王了!    前不久,就在武曌的生辰宴上,永宁郡主还来“告密”,说是元春想要撺掇忠顺亲王纳武曌为妾,这样一来,便离间了北静郡王府,和忠顺亲王府,宁国府和荣国府就能从中捞取利益。    忠顺亲王看起来是个拎得清的人,所以并没有看上武曌,而是把这事儿,让女儿告诉武曌,送了武曌一个顺水人情。    但是不知是谁透露的消息,或许也就是那贤德妃元春透露的,好些人都听说忠顺亲王对武曌有/意思,传的风言风语的。    好些人说忠顺亲王老不休,毕竟按照辈分来说,这不成了武曌爷爷辈儿的人么?不过也有好些人说,忠顺亲王才不到四十岁,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纪,讨个妾也没什么的。    那忠顺亲王并着北静郡王从里面走出来,两个人身量差不多,几乎是一般高矮,北静郡王一身白色官袍,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十分温柔和煦,而那忠顺亲王则是给人感觉冷漠干练,走在北静王身边,一个仿佛三月暖阳,一个仿佛料峭寒风。    忠顺亲王身材高大,一身亲王官袍,不苟言笑,与北静郡王因为有血缘,而且还是叔叔和侄/儿的关系,长得有三分相似,也是俊/逸出尘的模样。    两个人正说话,就看到了这边的武曌,老太妃一见是忠顺亲王,还想带着武曌赶紧走,没成想就被看到了。    忠顺亲王看到武曌,没有避开,反而抬步走了上去,武曌则是垂着头,装作很本分,说:“拜见忠顺王。”    忠顺亲王低头看了看武曌,这才说:“起罢。”    武曌又拜见了北静郡王,那面忠顺亲王说:“我常听小女提起林姑娘,小女少有对人这般赞许,料得林姑娘定然不是一般女子可以跟得上的。你是皇后的义女,算起来咱们也算是勉强沾亲带故,往后若是得了空,还请林姑娘多多到府上走动,免得我那不成样儿的女儿天天跑出去疯闹。”    武曌笑了笑,说:“亲王言重了,郡主天真烂漫,倒是好事儿,旁人还羡慕不来呢。”    忠顺亲王难得笑了一声,说:“好,你倒是有趣的紧。”    他撂下这么一句,便准备离开了,转身和北静王作别,说:“不必送了,我这会子该进宫去了。”    北静郡王拱起手来,说:“王叔,请。”    忠顺亲王很快就转身离开,出了府门,蹬上马去,催马快走,准备进宫去了。    那边忠顺亲王离开,北静郡王去送行,武曌又扶着老太妃转一转。    北静郡王送了忠顺亲王,转身要回府,就被斜地里杀出的人给拦住了,定眼一看,是卫若兰。    卫若兰小跑着过来,其实方才忠顺亲王蹬马的时候,他已经在了,只不过蹲在一边儿,躲在府门口的石狮子后面儿,没敢露头儿,就跟做贼的一样。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忠顺亲王作风太是雷厉风行,卫若兰家里面儿和忠顺亲王也是沾亲带故,这要是碰了面,少不得礼让机会,平日里王若兰又怕极了忠顺亲王冷硬的作风,不敢和忠顺亲王多说话,因此藏起来了。    王若兰从石狮子后面冲出来,手上还提着一只鸟笼子!    北静郡王一看,无奈的摇头,卫若兰这溜鸟儿呢,怪不得不敢见忠顺亲王。    卫若兰赶紧迎上来,说:“怎么回事儿?我听说今儿林妹妹过来,忠顺亲王怎么跟这儿?若是见着了林妹妹怎么好?”    北静郡王听他一口一个“妹妹妹妹”的,便说:“谁是你妹妹?”    卫若兰一笑,说:“哎呦,八字没一撇儿,你倒是吃上飞/天的味儿了?你别跟我刺棱啊,你有本事儿跟你王叔刺棱去?我可听说了,京/城里好些人都说,忠顺亲王是看上了你林妹妹!你要加把劲儿啊!”    北静郡王不以为意,淡淡的说:“王叔和林姑娘差着辈分,不可能的事儿。”    卫若兰一听笑了,说:“差着辈分?敢情你和林妹妹不差这辈分儿?侄/女儿和叔叔,你不同样儿的老黄瓜!”    他刚说完,就感受到了北静郡王幽幽的目光,只觉得后背发冷,浑身打飐儿,连忙一咳嗽,说:“哎,这个事儿嘛,还是要我出马,你看,我这不是给你带好东西来了么?”    卫若兰把鸟笼子一提,送到北静郡王面前,说:“这个,我新/教出来的鸟儿,会背诗,会说情话儿,嘴巴贼甜,你前些个不是送给林姑娘一只八哥儿么?湘云那天还跟我抱怨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