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姑娘请自重 > 第一章

第一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广陵城外多山,山不高,尽是些大小丘陵,或近或远的连绵起伏。    这个季节刚刚入秋,风还不算凉,只是卷起落叶的时候显得有些许萧瑟。    官道上,自北向南的几匹轻骑疾驰而来,踏着地面常年累月形成的车辙,一路烟尘滚滚。    骑马的皆是一色青布劲装结束的男子,身形如松,气宇轩昂。    马是好马,却也禁不住日夜奔波地折腾,眼看快到城郊,杨晋便略略放慢了速度,因他领头,身边的几人亦随其收紧缰绳。    宝驹成阵,无数马蹄落地,凌乱中的敲击声沉沉地在四周的林间回荡。    那一点异样的动静便是在此刻出现的。    叮玲玲,叮玲玲。    金属相互叩击的声响。    旋律颇有节奏,像是铃铛摇晃。    杨晋不自觉循声望去,前方的树枝上,一抹湘妃色的衣袂在风里翻飞,海浪般滚动,仔细看时,竟是有人在其中起舞,衣袖随着手臂的舞动滑落在臂弯间,白皙的腕子上露出那支挂有银铃的镯子,正叮当作响。    没有任何乐曲相伴,那人的每一个动作却紧随铃声,与之契合得天衣无缝。    等离得近些了才瞧清是个年轻女子,黑发高高束成马尾,在风中飞卷。    荒郊野岭,又日薄西山,这样一幕情景陡然出现在视线中,换做是谁都会忍不住背脊发凉,但偏偏她身姿动作有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之美,一时竟让人来不及多想。    随着人群渐近,铃声也越来越清晰,正与马蹄的节奏相合。    树干很纤细,可她舞步依然轻盈,缀着金色绣纹的裙裾拂在腿边,隐约能看见裙下白生生的足面。    马匹从树下一晃而过,带起的烟尘与疾风让树枝轻轻摇动,女子的足尖随即一点,跃然旋转。    杨晋在驶出一段距离后忽地回过头。    夕阳的余晖刚好打在枝叶间。    但那人从始至终目不斜视。    流转的光影遮住了大半张脸。    除了那双眸子,别的没能看清。    日头还未下山,杨晋一行在城郊附近的茶摊旁勒马歇脚,裹了油布的绣春刀搁在手边,一面落座一面叫上茶。    小二甩着巾子颠颠儿的就跑来了,倒过水,擦完桌,满面笑容地问:“几位爷要吃点甚么么?这会儿城里人多,难免上菜慢,赶路还有一阵,倒不如先垫垫肚子。”    他话说得很实在,杨晋还未放下茶杯,施百川已张口要了几盘点心,头回出任务,他是最不经饿的。    店伙忙喜滋滋的应了,回头朗声冲内厨报菜名。    没穿官服的时候,三教九流的百姓待他们会亲和很多,若放在平时,光是端盘子手都抖得像癫痫抽风。    杨晋抬眼,随口向他打听:“小二,这段时间广陵城里可有甚么逸闻轶事没有?”    店伙还在给他空杯里斟茶,闻言笑道:“能有甚么新鲜事,咱们这儿又不是北京城,天大的事也不过柴米油盐,您几位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人,听了多半也觉得没意思。”    施百川丢了几粒花生米进嘴,仍旧不死心:“难道就没发生点不一样的?比方说……命案?捉奸?谁家女人小孩走丢也行。”    伙计端着茶壶还当真思索了片刻,“命案捉奸是没有。”他笑了笑,“不过这附近闹鬼倒有些日子了。”    他神色如常,语气随意,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似的。    “闹鬼?”    “对。”小二抬手一指,西北方向正是一片郁郁苍苍的榕树林,“就在那林子里,挺大一个的,白天看不到,晚上才会出来。”    杨晋奇道:“你见过?”    小二啊了声,“我们好几个人都见过,一听到人声,那鬼就走远了。”他耸耸肩,“不然怎么说是‘神出鬼没’呢。”    店小二提起茶壶转身进屋去了,杨晋手里还端茶杯,目光注视树林,若有所思的晃了两下。    微风掠过,传来几波遥远的沙沙声。    八月立秋。    广陵城的历史长到能追溯至春秋以后了,几朝更替,数南宋时最繁华,而今虽早已迁都北平,但因久不经战乱摧残,一晃眼又是锦绣成堆,海晏河清。    江南水乡盛产杨柳,一条清河从城内横贯而过,倒映出两岸碧青的草木,以及岸上彩绸高挂的雕梁画栋。    此地的勾栏瓦肆都是大江南北数一数二的,青楼妓院,歌馆乐坊,修得比大户人家还奢华雅致。    在一干秦楼楚馆中最拔高的那栋便是听雨楼,进门两边挑起的牌子,一块写“妙指徵幽契”,另一块书“繁音入杳冥”,进进出出,来往者络绎不绝。    戏台子很大,楼足有三层之高。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姓曹,留着两片小胡须,生得满脸和气,一天到晚负手在乐坊中巡视,不时嘱咐伙计添茶送水,不时让小丫头往后院跑跑腿,没事找事干。    琵琶声响,花鼓敲得欢快又轻扬,这是时新的小曲儿《明月秋霜》,出自上年的新科状元之手,在坊间很是有名。    四周一群客人推杯换盏,台上飞袂如虹,举手投足将节奏掐得分毫不差,绫纱的袖摆下间或露出的五指,蝴蝶似的翻飞。坊主眯着眼睛偏头瞧,最后忍不住一声轻叹,感慨自己老了。    就在这周遭气氛正好之时,门边迎来送往的店伙忽被人大力推开,一队身着玄青色长身罩甲的官差鱼贯而入,刹那间,肃杀之气袭面而来。    人很快将整个乐楼团团包围,不甚客气地开始呵斥赶客。    场面登时一片混乱,曹坊主立在原地惊疑不定,待看清这帮人的装束,心里一个咯噔,当即暗道不妙,忙冲着面前的锦衣卫呵腰:    “几位大人、几位大人……这是所为何事啊?”    他辨不出这几尊佛的官阶大小,但见中间那位眉目疏朗,星眸深沉幽暗,气韵不凡,便下意识朝对方作揖。    戏台的歌声已止,可跳舞之人并没停,素手抬腕,能听到清脆的银铃响。    杨晋不经意看了一眼,很快又收回视线望向曹坊主。    “锦衣卫办案,无关人等不得停留!”    曹坊主听完就是一头雾水,还得斟酌着赔笑:“大人,咱们这地方太太平平的,没出甚么案子呀?况且,即便有点鸡零狗碎之事,那不是还有衙门么,怎么好劳您大驾呢……”    众所周知,寻常百姓犯事锦衣卫是不会插手的,除非,这里头涉及的是朝廷命官。    果不其然,他话音才落,旁边那个稍显年轻的男子已踏前一步,伸手指道:“查的就是你这听雨楼!”    “数日前,锦衣卫王总旗曾来此处饮酒,结果彻夜未归,昨天却被人发现死在了城郊,死状蹊跷,惨不忍睹。你们这乐坊里的人……”说话间,他目光往旁侧上上下下一扫,冷声道,“都脱不了干系。”    死谁不好,偏偏死的还是锦衣卫,知道此事是轻易揭不过去了,坊主抬袖擦汗,“大人,我们都是良民,而且手无缚鸡之力,哪有那个胆子敢对您的人下手。”    “是与不是,查过才知道。”杨晋偏头示意左右,“挨个问。”    众人领命行动。    说完,又转目看向他,一字一顿,“就劳烦曹老板,多多配合了。”    此话很有分量。    坊主只好自认倒霉,连连称是,无奈地转过身去对一帮不明真相的乐师舞姬示意:“大家伙儿,可有谁当天见过这位王总旗的?说过甚么话,吃过甚么东西,喝过甚么水酒,事无巨细,赶紧上来告诉大人。”    乐楼里的少女们莫名其妙地面面相觑。    每日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脸熟的,常光顾的倒还罢了,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个王总旗,谁知道他几个鼻子几只眼?何况姓王的人满街跑,不见得逛乐坊还要穿官袍,万一人家是便服又不肯暴露身份,岂不是更难找?    四下里窃窃私语。    “锦衣卫是见过不少,有姓王的吗?”    “有……”    一旁的少女推了跟前的粉衣女孩一下,“上回不是有个王大人送你金簪子吗?人长得白嫩嫩的那个。”    “甚么呀。”粉衣少女嗔怪道,“人家明明姓刘……”    饶是官差在前,少女们也没见有多少慌乱之色,和满头冷汗的曹坊主相比,心态可见一斑。    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尽管轻声细语,连成片也是海浪滔天。    锦衣卫虽行事专横,但毕竟全是大老爷们,面对这些穿红戴绿的美貌姑娘一时也颇为头疼,勉强扯着嗓子喊了几句“闭嘴”,总算开始例行盘问。    几问几答,间或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抱怨,场面居然比先前还热闹几分。    方才在戏台上跳舞的女子已下来了,正靠在雕花栏杆旁专心致志地把玩自己涂了蔻丹的指甲,十指纤纤,被娇艳的胭脂红衬得分外细嫩。    锦衣卫里有个年纪尚小的,瞧着还不到二十,迟疑了一会儿,握住刀压着嗓音走上去。    “你,说你呢……叫甚么名字?”    女子终于抬起头来,妆容精致的眉眼,顾盼生辉,自成风流,“我么?”    她把指间的秀发丢开,甜甜一笑。    “我叫闻芊。”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开坑啦,好久好久不见,我想死你们啦!    难得最近的锦衣卫影视题材扎堆,终于能赶一上回热潮的我此刻心情澎湃!(虽然文案是一年以前的【不提我们还是好盆友】)    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开坑呢……    因为实在是被开头磨得不行【。    介于以前废话太多,这次我决定精简一下,请直接看以下内容——    【本文架空,资料有限,若有智障之处欢迎指出】    【虽然女主撩人成性,但全文大概很清水(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剧情偏多,有悬疑,不过基本不破案】    【感情线非常慢热,建议养肥】    【依旧没有女二(天国的女二……)】    并且,全程不虐男女主!【是不是超开心!——仅限于感情←_←所以身体就……嗯,你懂的】    必须要老实交代的是,作者上班狗业余码字,前期存稿丰厚,后期后继无力,因此存稿用完会出现更新不稳定的情况,入坑请慎重。    不过我可以用一年份的头发保证,男女主这对真的非常甜!    大家放心吃!!!    开坑第一天留言送红包!    新题材新尝试,文比较冷门,还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多多浇水撒花,么么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