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谋士当自强 >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君逸奋力地迈动双腿,脚步虚浮,跌跌撞撞地跑向自己家中。    门口站着三四个起义军,都是在奔逃时走散的,他们当时在前排,也认识徐君逸,双方一碰面,起义军立马红了眼,拎着砍刀冲向徐君逸:“如果不是你,我们也不会死这么多兄弟!”笃定了秦策他们的到来是徐君逸事先预谋。    徐君逸顾不得仪态,狼狈躲避,可即使起义军被边关士兵打得竭力,到底还是干多了体力活的农家汉,只见刀光绰绰,躲闪不及的徐君逸哀叫一声,腹部被划破了一个半指深的口子。    死命捂着肚子,剧痛与恐惧交错下,徐君逸竟没有立刻倒地,照他的性情,他本该哭得昏天黑地,痛得滚地求饶,然而他都没有,他只是蹒跚着,眼眶微湿,一步一步,朝家门口艰难走去。    远处传来士兵的喊声,本想再补一刀的起义军只得作罢,只道留了这么多血,徐君逸也活不下来,恨恨地看了那直不起身的青年郎最后一眼,迅速地逃了。    大门虚掩着,徐君逸开始庆幸自己临走之前忘了关门,听到动静的奴仆将正屋的门打开,因心里不祥预感而不断躁动的徐真转了眼,碰巧看见徐君逸,他的长子。    四目相对时,徐君逸瞳孔涣散,终是倒了下去。    “逸儿!”    很难想象徐真是如何将壮他四分的奴仆给强势挤开,看到士兵涌进来的奴仆也惊讶不已,忘记了去阻拦。    “逸儿,逸儿,你怎么样逸儿……”    徐真的手慌忙触在徐君逸的腹部,满手湿热,他渐渐抬起手,整个视野都是刺目的红。    徐君逸伸出手,无力抓挠着徐真的衣裳,留下断断续续的痕迹,他仰着脸,嘴角竟有些隐约的弧度。    “我娘…..还有二弟…..姨娘…..她们安全…..”    “对...对不起…..”    “别说了……别说了!”一切的儒雅礼仪都成了浮云,徐真焦急看向四周,“大夫,有没有大夫,大夫在哪!?”吼声嘶哑,用尽了全力。    一直渴望着徐真能重视他,能将他放在心上,可惜此时徐君逸终是无法听见,也无法看清,他垂下眸子,最后的呓语散在了空气里。    “那副…..亲子….晨习图…是…..我画….最好….的….”    “你道我…..丢人….现眼…..给…..扔了…..”    “…..夸….夸….我….一次…..不行…..吗…..”    ——爹爹,你看我作的亲子晨习图,这是你,这是我,我们…..    ——你看自己都画的什么东西?就不能学学你的二弟,他小你三岁,作的画连丹青大家都要称道,再看看你……简直是丢人现眼!    怀里的徐君逸已经没了声息,徐真轻颤着,将头垂下,微张口,溢出宛若撕心裂肺般哀鸣。    击退起义军花了半天时间,清理残骸又花了足一天,忙前忙后,待再见到徐真的时候,连秦策也忍不住愣了一下。    徐真捂着嘴,咳嗽不断,双眼浑浊,颧骨突出,仿佛一夜之间便到了垂暮之年,看到秦策之后,虚行了一礼,嗓音沙哑得不成样子:“见过殿下,多谢殿下此次的援助。”    秦策忙着将他扶住:“徐大人不必客气,快快请坐。”    徐真低低应是,坐下来的一瞬间却是身形摇晃,似乎连‘坐’这个动作,都带着他无法承受的阻力。    秦策顿了顿,从怀里拿出了兵符,递与徐真:“这是士兵们在街上捡到的,现在物归原主。”    看到兵符,徐真的眼睛颤动了一下,他伸手接过,连道一声谢都忘了,只是全身僵直地看着兵符,发呆,发愣。    “报——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边关城传来消息,有大量胡虏兵马进军,就快到达城门口了!”    “什么?”秦策赫然起身,顾不上徐真,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少了其他人,屋子里再次陷入了沉寂。    徐真没有动弹。    好半天后,才因一个清冷的声音而抬了头。    楚淮青垂下眼,没有去看徐真被这段日子折磨成了什么模样,只是欠身行礼,问道:“徐大人在向边关城借粮时曾提到,若日后边关城有难,当倾力相帮,不知现在还作不作数?”    徐真喃喃:“…..你是大夫,三皇子身边的那位大夫,要是你早早出现,该有多好。”    “徐大人?”    徐真闭了眼,像是根系已被蚕食的古树,彻底颓败了下去:“可是为兵符而来?”    “是。”楚淮青道,“现在边关士兵因对抗起义军已然竭力,还要疾行速赶回去边关城,消耗何巨?所以想向徐大人借用一下兵符,待到击退胡虏,自会奉还。”    “借兵符,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三皇子殿下让你来的?”    楚淮青看着徐真,睁大了眼,突然低笑道:“边关是盛乾要口,殿下不顾各将士阻拦,执意救援青州,本就犯了大忌,若因此边关失陷,皇上告责起来,殿下要承担的可是灭顶之灾,试想殿下如何会为这小小兵符承担如此风险?楚某万万没想到徐大人清正一生,竟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次相求权当没发生过,楚某更没来过,告辞!”    说着便转了身,朝门外走去,徐真一时没有反应,直到楚淮青要踏出门,才突然出声,将他叫住。    “殿下要对这兵符有别有心思,早将他据为已有,而不是归还于我,是我多心了。”徐真将兵符递出,“于我也没了用处,拿去罢。”    楚淮青静立着,没有立即接过,直到徐真又忍不住咳嗽几声,佝偻的身子快要坐不住后,方才抬步上前。    兵符落在手中的一瞬,楚淮青的手臂不受控制地向下一沉,似乎这小小的物件也含着别样沉重,他不动声色地吸了一口气,轻敛眼中的某些东西,面露感激道:“多谢徐大人。”    快速地过来打跑了起义军,又快速地回去驱逐了‘胡虏兵马’,装作善后地在边关城磨蹭了不足两天,青州如楚淮青所料的寄来了一些东西。    一封信,和青州州牧的官印。    信中大多在陈述青州的现状,衙内部署,州县大户…..一一提点得具体详细,似是怕秦策无法快速上手青州事务,还特地点明如遇不解的地方,可以去找他的学生范起,从这点看,徐真确实是一个好的县令——也仅限于是一个好的县令。    关于自己的次子及家眷,徐真只是一笔带过,让秦策不必费心,他提到自己深知次子性情,与他一样只是个死读书的料,假以时日,或许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文人墨客,但注定当不了州牧,也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至于徐真为何不经乾宁帝指示就私自授印,为何要将青州交给秦策,信上只有寥寥几笔提到秦策是大义之人,必能保青州平安,更多的更多,却是与断尾处一大滩墨色污迹混在了一起,不甚清晰。    次日,青州传来消息,徐真因痛失长子而大病了一场,不愈,于辰时三刻逝世。    据说在他走的时候,手里攥着一副年久的图画,画法稚嫩,大致能看清是一个父亲正在教授小孩习字,双方脸上都用墨笔勾出了浅浅的笑意。    时至秦策任昌州牧第一年,夏至已至。    谢富看着地图:“平州之乱过后,襄阳王就坐不住了,凡是有点心眼的都能看出他的不轨之心,也不知道等曾梁逃到了他的地界,会遇上什么好玩的事。”    “一条路是死,一条路是被活捉,我倾向于前一条,这样襄阳王就有借口罔顾先帝旨意,以护卫乾宁帝安危为借口,领兵回京,控制京都。”楚淮青道。    “谁让乾宁帝脑子不清醒,就这么大大方方将兵力分派给其他人。”谢富笑道,“自己就留个一万余众杂兵,能挡得住谁?罢了,反正与我们无关。”    “以后或许有点关系,毕竟殿下总要做个救驾的样子,是不是真的要救另当别论。”楚淮青神色自若地道:“乾宁帝被控制之后,其他人大抵不会再藏着掖着,等他们有了些大动作,我们再着手改善青州与边关城。”    秦策道:“那便先商议到这里,有劳先生。”    谢富望天。    秦策若无其事地又接了一句:“也有劳谢先生。”    谢富这才嗯哼一声,施施然走了。    “谢富此番帮我谋算时机废了大力,殿下何必气他。”楚淮青啼笑皆非:“可是因前几日那事生气了?”    秦策淡淡道:“边关大旱,好不容易寻来几坛酒又叫他转手送人,许他闹性子,不许我气上一气?”    如此青年心性的秦策叫楚淮青百般也看不厌,摇了摇头不置可否,顿了一下,又道:“殿下的生辰快到了罢?”    秦策眸色一闪,假装不甚在意地点头:“先生可是为策准备了生辰礼?”    “此次过后,殿下便要行冠礼了,属下身为殿下先生,自然有所准备。”    秦策眉头一颤,满意中透着期许,又似是想到了什么,沉着脸道:“不能是人!”    楚淮青扯扯嘴角,应下:“是,是。”    青州还有大量要事等着自己去接手,虽然不舍,秦策也只能起身告辞,走了几步,突然想起自己的佩剑没拿,便又折返了回去。    然后秦策便见到了他此生永远无法忘却的一幕。    楚淮青跪坐着,方才面对他们时的淡然笑容消散得一干二净,腰背看上去也不再似以往挺直,直直地盯着摊在面前的双手,竟是有些发怔,那双手的手指微曲,颤抖不停,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楚淮青用双手捂面,不住喘息,小声地道了一句,对不起。    看到这里,秦策快速将手腕抬起,再狠力咬住,以疼痛将自己的理智唤回神,以免自己喊出那一声先生。    半响过后,楚淮青放下双手,那双眼再不见刚才的愧疚、茫然与伤痛,只剩下了清明和决绝,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算无遗策的楚淮青,那个在秦策心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可以泰然处之,进退有据的先生。    谋取青州用的计策是不是不光彩,秦策并没有过多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徐真确实没有守住青州的能力,即使他不出手,青州被夺也是迟早的事,与其便宜他人,倒不如便宜自己。    可是他从未想过楚淮青在这件事中为他承受了多少阴暗。    从小到大,长年累月,这样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先生到底为他付出了多少?    为什么他没有去仔细想过?    明明发誓要变得强大,强大到足以护住先生…...明明他发过这样的誓言!    但他不旦没有做到,还对先生一直含有那些不敬的想法。    楚淮青起身时发出的声响将秦策引回神,生平第一次恐惧去面对楚淮青的秦策扭过了头,逃也似的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徐真知道时局已乱,痛失长子让他打破固有观念,做了此生最正确的一件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