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农门青云路 > 第77章 灾荒

第77章 灾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一年多,瑾瑜还担任了庶吉士的小教习,辅助学士教习庶吉士。    不可否认,在翰林为官,哪怕是个末品官也学到不少东西,能够直面国家政务。    翰林院内近期有升迁变故,掌院学士许韬因资历与政绩足够,由正五品升迁为正四品,入文渊阁为阁臣。    上头有人升迁,就会空出一个位置,以致下面的侍讲学士与侍读学士虎视眈眈盯着这掌院学士的位置。    这个升迁产生连锁反应,上一级的空出位置,低一级就会有机会随着升迁。    瑾瑜自然也想顺势往上走,但翰林院设有两个分部,为待诏厅与典簿厅,不止他一人是从六品官职,想要升官的人一大把,位置却只腾出一个。    而且不少人资历比他高,不是说做出了什么政绩或是得皇帝多少信任,而是当官的时间比他长。    可惜,若是按政绩和皇帝的眼缘来看,他绝对处在上风。    对此,瑾瑜无可奈何,该做的他都做了,眼下只能静待其变。    冬青则忙着带小圆拓展生意,有了本钱就什么都不算事,能赚钱的生意冬青都纳了一份。    主要是能信任的人手不多,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若是有足够的亲信,就能把这些生意分给亲信管事,她只需要收着房契地契,每月核对账目收钱。    除了小圆以外,冬青手底下就只有几个算得上朋友的举人。    举人不可能会愿意成为冬青做生意的管事,他们都是要走上仕途做官的。    瑾瑜看冬青犯愁,就给她出了个主意,“你觉得李林如何?”    冬青从纸墨中抬头,“李林很不错,虽然二十老几依然如孩童那般很皮,但做事还是挺认真的。”    瑾瑜道:“前些日子不是收到李林的书信,说这两年挑花刺绣像瘟疫一般的蔓延,已经赚不到什么钱了,我们让他把生意处理好,来晋安找我们。”    冬青思索片刻,道:“如此倒是可行,若有李林加持,分管了一些生意,就不会如现在这般忙碌。”    “至于报酬,待他上来再当面商量,不会亏待他就是。”    “既然如此,那就即刻送信过去,让他速战速决。”    瑾瑜当下给李林写了信,让他来晋安搭手。    翰林院的连锁升迁有了消息,掌院学士只需一人,最终尘埃落定,由侍讲学士文陈丰担任。    下面的升迁却多一些,一些熬了数年的侍讲和侍读,此次升为从五品学士。    不负所望,瑾瑜努力一年多,也迎来第一次升迁机会。    虽然这个升迁于瑾瑜而言可有可无,只是从从六品修撰,升迁为正六品侍讲。    年俸由每年林总六百两变成七百两,职责大同小异,有机会为皇帝或是太子皇子讲学。    对于俸禄,瑾瑜已经不在意多少,毕竟他家娘子每个月能赚数万两,要是当官拿俸禄,得当几辈子才能拿到冬青一个月挣的数。    冬青的机智在于,所有的酒楼商铺妓院明面上都是小圆的,没人知道这些生意与瑾瑜有关系。    实则所有生意的契约冬青都拿在手里,每个月的进项存入钱庄变成了银票收着,或是拿去买了田地。    冬青并未亏待小圆,每个月几百两的零头都给了小圆,让她自己存着,为以后的日子打算。    小圆没有推脱,虽然她名义上是冬青的婢女,但冬青待她犹如家人,都知道各自什么脾性,用不上那些虚的。    瑾瑜和冬青带着小圆,还住在这座不大的院子里,屋内的摆件陈设都很朴素,平日穿着也不高调,完全在瑾瑜俸禄承担范围内。    有人会对瑾瑜送的礼物价值生疑,因为瑾瑜送的礼物都不算轻,任何一件都抵得上瑾瑜一年的俸禄。    不过很快就想通了,既然他们有人送礼,瑾瑜自然也能收到礼物,而且家里多多少少有些产业,两厢抵消。    也难怪瑾瑜过得十分清贫,家里甚至没有一个丫鬟。    旁人也不在意,既然瑾瑜愿意过得清贫而做官场人情,他们承了这个情就是。    瑾瑜不知道旁人对他家里没有丫鬟的事这般猜想,他和冬青没有丫鬟,是因为暂时不需要。    洗漱穿衣完全可以自己动手,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带上小圆去自家酒楼吃一顿。    平日里冬青很忙碌,家里的家务都是瑾瑜在做,权当健身,免得他整日坐在翰林院做文职浑身僵硬。    这几日,朝中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奏章,称灾荒严重,希望朝廷设法解决,以免流民四散。    黎国占地颇广,每年都有灾情,或是水灾或是旱灾,但都不严重,拨些赈灾银粮,安抚过了一年,第二年就缓过来。    瑾瑜看今年的情形,应该是大的灾荒,滇州大面积闹旱灾,种下去的庄稼,半年时间,尽数晒死,今年可能颗粒无收。    而廊州,竟然又闹起了蝗灾,按奏章里所描述的,廊州大部分县镇遭到蝗虫席卷。    蝗虫成云,遮天蔽日,翅膀煽动之声震耳欲聋,所到之处连草叶都不剩下。    瑾瑜对这份奏章的真实程度抱有怀疑。    如果真的大面积闹蝗灾,这个描述不算夸大。但因有前车之鉴,瑾瑜想一探究竟。    上次湘王给他送了不轻的礼,这一年没有要求他做任何过份的事,至多让把奏章尽快呈交给华元帝,不要耽搁廊州相关事宜。    这些事本就是要做的,只是时间快慢问题。    再有就是让他将皇帝正在琢磨或是准备施行的事,以书信的方式告知湘王。    瑾瑜一一照办,却没能抓住湘王的把柄,因为无论是谁处在湘王这种尴尬的境地,都会与湘王一个做派。    实时了解朝中动向,提前做好应对政策的措施,以防像上次南阳王事件之前,皇帝准备将他们的爵位回收。    对付灾荒,朝廷一贯的做法就是开仓放粮,拨款赈灾。    这次也不例外,阁臣与华元帝计算商议后,决定给滇州拨十万两白银,向周边风调雨顺的州界购买粮食,度过今年秋天到明年秋天这一段没有口粮的时期。    廊州因地界较大,人口较多,拨了十二万两,即日就派钦差押送,监督整个赈灾流程。    旁的差事有人抢着做钦差,赈灾放粮这事却无人愿去。    因为这个差事很是艰苦,而且近两年为了防止赈灾银被贪,出台了不少严格规定,监管赈灾银这事,捞不到好处就罢了,还容易出力不讨好。    监管的是粮银,下面的官员总想从中捞些好处,若监管太严铁面无私,这些人办事便不尽力,赈灾粮发放会延迟。    这一延迟,不是小事,延迟一个月就有许多灾民受难,而且监管人员会被扣俸禄,于上于下都讨不了好。    若是让这些官员捞好处,一层层下去,到灾民身上就没几个钱,还需要遮掩,一朝事发,头一个倒霉的就是监管官。    总言之,这个钦差就是上面以为你办事不尽力,下面的人很嫌弃,里外不是人,想要做好不容易。    瑾瑜却主动请缨,愿意充当廊州赈灾的监管官,押送赈灾银前去湘廊,直到最后赈灾完成。    一般六品官够不上成为钦差,虽然相同的品级内城官比地方官地位高一些,但官品在那摆着。    一州知府是从四品,比瑾瑜侍讲的品级高了一阶一级,哪怕瑾瑜是翰林官,也不可能让知府信服,更别提廊州还有一个湘王坐镇。    若让瑾瑜作为此次监管钦差,只怕去了连渣都不剩下。    听闻瑾瑜递了请缨书,徐千章专门找瑾瑜谈话。    “不知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但你身在翰林,大可不必做这等冒险之事,安心在翰林学习,以你的才能,不到四十便可入内阁为官。”    徐千章惜才,看瑾瑜还算顺眼,不想看瑾瑜自掘坟墓,才会自降身份劝说瑾瑜。    瑾瑜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道:“多谢阁老器重,只是廊州乃后生的家乡,当初许诺若是高中定不忘乡情,如今正是机会。”    徐千章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如今的事自有旁人去办,待日后身居高位,岂不更好照应?罢了……我言尽于此,你可有把握将此事做好?”    看瑾瑜的模样,只怕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徐千章索性让他去,若是此事能做好,当称全才。    若是做不好,遭了罪过那便是活该。    瑾瑜一拱手,“若圣上给下官这个机会,晚辈定当竭尽全力,力求最好。”    徐千章睇了瑾瑜片刻,摆手让他离开,而后出门一趟。    瑾瑜从徐千章府上离开,回家与冬青说了这事。    看徐千章的神情,他去廊州做监管官这事没跑了。    冬青蹙眉,“瑾郎,我知道你很有主见,但这次是否应该听徐阁老一次?他确实是为了你好。”    瑾瑜扬眉一笑,恣意风发,“廊州闹的是蝗灾,我有个法子,能将银钱尽数用在百姓身上,又能从根本治住蝗灾。”    “什么法子?”冬青不解,蝗虫繁衍能力让人生畏,如何能止住?    “你附耳过来。”    冬青凑过去,瑾瑜将他的法子说给冬青。    冬青一脸错愕,而后满是嫌弃,“这……能行吗?”    瑾瑜一笑,“就我的经验而言,能行。”    冬青想了半晌,道:“既然如此,我跟你去,近几日李林也该到了,这里的生意交给李林与小圆看着,我也有法子从中捞上一笔,但并非贪污赈灾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