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一枕清秋 > 第136章 若逢变故

第136章 若逢变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春日微雨, 落得丝丝绵绵, 润湿了瑞京的街头巷角, 十二坊前烈焰般的木棉花残败了红妆, 在雨打风吹中零落了一地。    沈府得了消息,一早打发人到宫门前候着, 直等到午后,才看到自家三少爷抿着唇从宫里出来, 脸色不大好看, 又不好发出来的样子。跟车的长随不敢说话, 护着他上了车。    车驾从大道那头驶到府门外,几个小子见着了忙跳起身拉住马, 沈岚打着车帘子从车里出来, 一抬头看到府里白色的灯笼上书着墨色的“奠”字,心下更沉了几分。    今儿个还不是百日祭的正日,府里多半是自家人, 也有些来帮忙的亲朋戚友。过了这些时日,脸上的戚色渐淡, 亲友们与沈府的孝子孝孙宽慰几句, 便坐到外间喝茶。    沈岚换过一身素白孝衣, 在沈太傅的灵位前上了香,磕了头,慢慢跪到一旁烧些金纸元宝,透着烟雾缭绕,看了沈佑棠一眼。    沈佑棠会意, 对常跟在身旁的小厮使个眼色,那小厮机灵的眨眨眼,挨到人后,转身往二门上去了。    沈纤荨在内宅院子里陪着母亲,早听说沈岚是一个人回来的,心里便是一怔。打发了思源去二门等着,前堂有什么信儿赶早来报。    果然过不多时,思源匆匆回来,说大少爷让小厮来传话,请小姐到老爷的书房,帮着整一整老太爷的书字旧画。特意又补了一句,三少爷也是要去的。    沈纤荨心知是为着周牧白的事了,和母亲不好多说,便点点头,带着两个丫头去了漱石斋。    漱石斋的几个丫头都留在了堂下,沈纤荨吩咐书瑶和思源几句,提着裙子上了二楼阶梯。书瑶和思源知道轻重,有意无意的守在楼道扶栏前,彼此对望一眼,都有些风雨欲来的惶然。    二楼雅阁里沈琪轩正坐在黄花梨的案几旁,眉头深锁。沈纤荨叩门进来,两个哥哥都在,她随手掩好房门,望着沈岚。    “殿下被留在宫里了。”沈岚道。    “被留在宫里是什么意思?”沈佑棠问:“你们几时进的宫?”    “我与殿下巳时正进宫,想着前边定是还未散朝,就到侧殿候着。约莫到午时初刻的时候,全公公来了侧殿,说陛下宣睿亲王往御书房觐见,殿下听了便与他一同出去,却没再回来。我在侧殿又等了一个多时辰,来了个小公公,引着我到北门,我看着门前冷冷清清的,就觉着不对劲。回头问那小公公睿亲王可是出宫了?他不答话,只催着我走。我说我与殿下一同入宫的,现今自然要等着殿下一道回去。他见我站在廊下不走,又袖着手沿着宫墙走了。”沈岚虽是回着长兄的话,眼睛却不时望向沈纤荨。    沈佑棠与他父亲一般锁着眉,又道:“那你如何确知殿下被留在了宫里?”    沈岚道:“是康大学士路过皇宫北门,令我赶紧回家去,家里爷爷走了,怕我还不知道。我听着都傻了,可心里总是不安,就哭着说我要候着睿亲王一道走,他见我哭了,叹了口气,言道不必等,即刻走。说着还拉了我一把。”沈岚语音顿了一下,续道:“我看他脸色沉得黑黑的,怕是……怕是有什么祸事似的。回来一看,殿下果然没有回来,就想着大约是出事了。”    康大学士与沈琪轩是同科大比入的朝,两人性格相投,时常往来,沈佑棠的嫡妻娶的就是康家二小姐。    沈琪轩道:“康大人大约不是路过北门,而是特意去点醒你回来。睿亲王殿下……怕是触逆龙鳞了。”    自年前沈太傅与世长辞,沈琪轩和沈琪轲在家丁忧守制,慎终追远,朝中的消息便滞后了许多。睿亲王是因着什么缘故留在了宫里,是为着之前的擅往西陲私自接管边郡大军,还是今日在御书房中又出了新的变故,沈家都不得而知。    沈纤荨自进入书房以来一直沉默不语,只秀眉微蹙,似在思量。    桌案上几盏热茶已凉透,窗外春雨方歇,引来一只鸟雀,停在窗台,见屋中人人静默,鸟雀叽叫两声,扑棱着翅膀飞远。    沈岚与窗子离得近,往外瞧了一眼,虽知廊下无人,到底放下窗屉子,转过头来,便听沈纤荨开口道:“明日爷爷百日祭,定会有许多朝中之人来祭奠,求父亲大人与两位哥哥留意则个,总要探听好消息才好想着应对的法子。”    沈琪轩点头道:“正是如此。”    又过了片刻,沈琪轩见几人默默的,都似无话可说,便让沈佑棠照顾他兄弟去休息。沈纤荨等他们兄弟俩出去,才走到她父亲面前,跪下来磕头。    沈琪轩吓了一跳,忙伸手扶她:“这……这是何意!”要知国礼大于家礼,沈纤荨这一拜,是睿王妃下跪了。    沈纤荨跪在地上扶着她父亲的手臂,却不起来,只仰着头道:“女儿许是要做一件事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女儿不孝,求爹爹原谅。”她的目光柔软而坚定,竟如多年前她在沈家堂前与沈太傅说着“我愿嫁予三皇子为妻。请爷爷,允婚。”那时的神情一模一样。    沈琪轩怔住了。    沈纤荨又磕了个头,方站起身,婉婉道:“我去屋里陪陪母亲。”    翌日清晨,天色才朦朦亮,丫头们进来伺候睿王妃梳洗,思源和书瑶都陪伴王妃多年,看她眼下青黑一片,便知这一夜辗转反侧,怕是都没能合眼。    小丫鬟捧着食盒送来素菜粥点,沈纤荨接过粟米粥慢慢搅着汤匙,叫过思金念玉吩咐将院子的侧屋收拾出来,备着要用。思金和念玉躬身领命,带着丫头们去了。    出得门口,念玉悄声问:“是要接了小少爷和小小姐过来么?”    思金道:“多半是。”    念玉还想问句什么,迎面又走来两个丫鬟,因着她们是睿王妃带来的,自然比府里的丫头尊重些,都齐齐向她们行礼。念玉咬咬唇,也不便再说,与思金到侧屋去了。    这一日从辰时正一直忙到戌时初,前来吊唁的宾客才陆续散去。沈家大门隆隆关上,灵堂里只余着沈琪轩、沈佑棠和沈岚。    白灿灿的灯烛点了七七四十九支,房门洞开着,烛火在夜风中摇摇晃晃,白色的蔓帘映出黑色的暗影,越发虚无缥缈。    不一会沈纤荨从后堂转出来,将丫头们都四散在堂外,她上前给沈太傅上了一炷香,才跪到沈佑棠身旁。    沈琪轩面色郑重,将声音压得低低的:“有人暗中参了睿亲王一本,说她在西陲收买人心,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于朝廷。”    沈岚咬牙道:“伯父可知是谁放此诛心之言。”    沈琪轩摇头,“是谁上的本子现在已经顾不上,惟看陛下信与不信罢了。”    沈佑棠低垂着眉,缓缓的道:“恐怕上本子的不止一个人。”    沈琪轩和沈岚都愣了下,沈佑棠声线愈低:“陛下本就多疑,此时三人成虎,更叫圣裁难断。”    沈琪轩皱着眉道:“既如此,明日一早我便进宫面圣。”    周牧白是沈府的女婿,牵一发而动全身,她若背上谋反的罪名,沈家必定被牵连全族。单看敏王妃一家的下场就够让人心悸胆寒了。    “爹爹此时丁忧在家,贸然面圣,恐怕适得其反。”沈纤荨曼声道:“且陛下若当真执意信了那些传言,爹爹去面圣,也不过火上浇油罢了。”    “那……”    “明日我回睿王府,将政儿和婳儿接回来,劳爹爹娘亲照看几日。”沈纤荨语气清冷而坚毅:“我要进宫。”    周牧宸是在御书房里批折子的时候听到全敬安回话,说睿王妃递了牌子进了宫。后宫女子若无传召,是不得进前朝来的,周牧宸当然知道她因何而来,也不召见,只做不知。    春雨总是绵绵逶迤,御书房的窗屉子半合着,既隔绝了雨水,又纳着一缕凉风。    周牧宸批了一叠子奏章,要拿茶水时碰着一本折子,“啪”的一下掉在大水磨的青石板上,全公公听到声响,忙扑过来要捡,周牧宸冷冷的眄他一眼,他低头缩回手,瞥眼间看到上边依稀写着“睿亲王”,又有“恐靖难之役”几个字。    周牧宸拾起折子,却也不看,只扔到了“留中”的匣子里。    “睿王妃还跪着么?”他声音平平的,听不出情绪。    全敬安拢着手回道:“听闻还在来仪门里跪着。”见皇帝不答话,又补了一句:“总有三四个时辰了。”    三四个时辰,对于后宫的女子而言,也不算太久,只这细雨如织,一整日绵绵不绝,跪在青石面板的宫道里是什么滋味,想必总不会好受。    周牧宸走了出去。    前殿通往后宫的来仪门里,沈纤荨一身素衣,滚边的袖口和裙角绣了蔚蓝色的祥云暗纹,以示并非孝服。衣裙外一领浅白遍地金的薄披风早已被雨水湿透,沉沉的坠在肩头,映着她苍白的脸色。    书瑶在两步开外,陪她一道跪着,见她身形晃了一晃,忙扶住了她,“主子。”    沈纤荨微微喘口气,摇了摇头。    书瑶收回手,听到脚步踏进雨水里的声音。她抹了下脸上的水珠,看着皇帝走到了睿王妃面前。    周牧宸身后只跟了一个全敬安,正使劲儿举着明黄色的绣金油纸伞,可皇帝的龙袍还是被雨水沾湿了。    沈纤荨一夜未曾合眼,如今又跪了大半日,已是眩晕一片,她咬着泛白的唇,朝皇帝磕了个头。“妾身沈纤荨,给陛下请安,陛下万福金安。”她顿了一顿,续道:“妾身斗胆,求陛下一事。”    周牧宸居高临下的瞰着,面上几乎没有表情。    沈纤荨道:“睿王府里远政和婳晚已经失了一次爹娘,他们还年幼,看不懂人世沧桑,他日若家中再逢变故,妾身和外子不得不离他们而去,还求殿下望在他们到底是皇家血脉,许他们一世平安。”    全敬安听得长大了嘴,这睿王妃胆子也忒大了。睿亲王被关了两天,虽未定下是什么个罪名,总逃不过朝中大臣私谈的事儿。    周牧宸微微一怔,还是不言不语,待看她还要说些什么。    沈纤荨却又拜了一拜,撑着书瑶的手腕勉力起身,冰凉的雨丝从她额发上落下来,点点滴滴都是春暮的眼泪。    她在细雨中站了一会,也不理皇帝的脸色,扶在书瑶的手上,略有些踉跄的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更上来了。现在能算周五么。好困好困,我去睡了。大家晚安。    ?(ˊ?ˋ*)?卷卷子砸来地雷一枚;    一支半节砸来地雷一枚。    谢谢。收到了。这样逆水行舟的打赏。哈哈。O(∩_∩)O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