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这届妖怪超凶的[七五] > 第82章 墓:意不意外?

第82章 墓:意不意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树会哀嚎吗?树精也许可以。    粗壮的古梧桐树表皮斑斑驳驳,正似老年人皱纹横生的脸。    它仿佛目睹了一场让树极度愤怒之事,竭尽全力想要阻止却无能为力,最终只能徒作哀嚎。    “咕咕——”    言不周有关梧桐树的回想被鸡叫声打断了,这会祝明用绳子绑着公鸡放下盗洞。    从山鸡发出的响亮叫声,估测下方的墓穴看来暂且没有危险。    照例祝明放下绳索,走在最前面探路。展昭带着言不周紧随其后以轻功下跃。    大约穿过了深约两三丈深的盗洞,三人发现这个墓穴却无需更多的火把照明。    只见盗洞直通的甬道两侧石壁点着一排长明灯。    这些烛火细看有一抹深蓝火芯微微闪动。在这个丝毫不觉潮湿阴冷的墓道,细闻甚至能感到灯光里传来一股大海的咸湿味。    “是人鱼膏烛。”言不周非常确定没有闻错。皎瀛曾给过她一模一样的长明蜡烛,这在雕题国等人鱼聚集地是常见之物。    正如鲛人纱是鲛人蜕皮可做水火不入的衣物,鲛人分泌的油脂则可做长明蜡烛。    并非像人们认为要杀鸡取卵似的开膛破肚才可得,鲛人在修炼之际日常就会分泌油脂。    这与人脱发相似,区别在于代谢油脂能保持人鱼的匀称身材,所以少见胖鲛人。    其中,鲛人膏蜡烛的海水味越重者,其长明的时间越长。    鲛人膏的成因或是不重要,但在人间确实难得一见。    相传始皇陵全以鲛人膏蜡烛灯照明,而这间墓穴大量使用此物,此地的非比寻常处已经显露三分。    三人一路向前,甬道石壁上满布有甲骨文。    每一组构成独特的阵法,此地终于能勉强其上有如火炙热的气息。    言不周没有冒然去摸,而她已经明白为何无法在地上察觉火气。    只见纠缠交错的干枯树枝根茎扎根于石壁上,这些正是梧桐树的根茎。    古梧桐并非扎根于土地吸取养分,供养其生长的是墓中从火热之气而转化的灵气。    什么能持续两三千年,持续不断地释放火气,以供灵气转化?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几有可能就是被镇压的肥遗蛇怪。    建筑此墓者设计十分巧妙,一方面以蛫壳之水气来克制火气。    又担心火气外泄,再刻以甲骨文阵法图转化火气,以求变作使得梧桐生长的灵气。    凤栖梧桐,以梧桐引来凤凰这种殷商崇拜的玄鸟,此乃大吉兆可化久旱之灾。    这些猜测是否准确,主墓室都会给出答案。    三人继续穿行,这一路竟是没有遭遇任何机关,甚至都没有曾经触发陷阱的箭支、毒物痕迹。    祝明也觉得奇了,这个墓室不是没能力布置机关,为何前一批盗墓者,还有后来的他们都能出入毫无障碍。    要说上一批盗墓者的轻松出入,这从甬道中的足迹与重物拖拽痕迹就可见一斑。    “怪了,为什么不多加些机关阵?难道设计者认为这里绝不会有盗墓人吗?”    祝明的话音刚刚落入下,他的脚步就停住了。    不算冗长的甬道尽头是一间巨大的墓室。    墓室四壁与屋顶上都是枯干的树根,它的地面却非石制,而是青铜板铺陈。    地面上更是密密麻麻铸有甲骨文。    三人看不懂地上甲骨文的意思,但他们可以清楚数出地面共有八十一块青铜板。    每每相隔之间似渠相连,这些又够成有九条宽沟,宽沟交汇处是正中央那一口被打开的青铜棺。    展昭先一步试探着踏上青铜地板,警惕着稍有不对就快速应对,但和甬道中的风平浪静一样,此处也无需特定的走位。    “棺内已经空了,没有留下任何随葬品。”    展昭不多时就靠近了棺椁,没有随葬品在意料之中,却不料竟是不见原先盖躺在其中的尸体!    为何推测棺内原先该有尸体?或是类似尸体之物?    这就要说地面九条宽沟的另一头延伸至墙壁,在那个方向赫然跪着九具高大的人形泥塑,它们大约有寻常人的三四倍体型。    言不周与祝明看得清清楚楚,所有的泥塑表情虔诚而庄重,以不同的九个姿势向正中处叩首。    异常古怪的是泥塑身体未塑造衣物,而是从头至脚刻着甲骨文。    泥塑上这些文字的排列与地面、蛫壳上的有所不同,往往是三字或两就有略微间隙。    “怪了,我瞧不懂它的意思,但是每一列文字里有反复出现一个相同的刻文,而每几列过后又变作另一个相同的刻文。”    祝明不住低声念叨着,“这种文字排列分布方式总似在哪见过,不是在墓穴里,会是哪里呢?”    言不周走进泥塑,她也觉得在哪里见过如此的文字排列,非常眼熟又一时不得法。    更为奇特的是,可能因为是镇压火气十足的肥遗之地,整座墓穴不见多少阴气,但这九座泥塑上却四散着一些。    祝明反复打量着九具泥塑,他还有重要一问,“《墨子?节葬》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先秦那会一般都是活人殉葬,言先生不是说祭祀要付出相应代价,这里居然连一个陪葬者都没瞧见。”    不对!    谁说没有陪葬者!    言不周猛然反应过来,人形泥塑身上的刻字是什么。这不正似修桥修路时最后矗立的石碑,有一面会刻着出钱出资者的姓名,以示他们的功德。    “泥塑身上一列列的刻字,应该正是殉葬者的姓名。那些相同的图文,可不正是按照氏或姓排列。”    此话一出,三人面面相觑。    谁都不会天真地认为祭祀主持者以泥塑代替了活人。那么九具巨大泥塑上,所刻姓氏的这些人尸骨在哪里?    “从前我遇到过一种情况。”    展昭三言两语说出了江湖上残忍的一起行凶手段,以活人为内芯模子,用陶土从外将其封上。    “以此活活闷死一个人,制成一具泥塑。而我们面前的九具泥塑,哪怕它们体型巨大,至多封存三四个人,绝无可能装下所刻名字的那么多人。”    如果装不下具尸骨,那么就换一个能装得下的办法。    言不周来自一个火葬盛行的年代,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某种可能。    “九具泥塑,每一具少说刻着上千个姓氏。如果把所有人烧成骨灰,以骨灰混着泥土来制偶呢?”    那也就解释了为何泥塑上有阴气,这都是来自死者骨灰。    “这,这也太凶残了!”    祝明并非不信如此推测,正因瞬间接受了这一推断,才觉得这个不似其他古墓阴森之地,反而透出一股惨绝人寰之感。    蛇怪出世,刚刚立国不久的商朝持续五年大旱,眼见殷商王朝即将崩溃。    寻常情况可杀百人为天子殉葬,危机时刻以万人来灭怪求雨,并不是一个离谱至极的猜测。    墓室内,一时安静。    鲛人膏灯也好,人骨灰泥塑也好,干枯的梧桐树根也好,这些表明墓穴极不寻常。    所以说,正中处棺椁里九成存在过的尸体呢?    这个棺椁的长宽高都与寻常棺木相近,也就是说里面躺的不是人尸的可能性很低。否则完全可以塑造成另外的大小形状。    史册里说商汤王有心以己身***祭天求雨,他是没有死成。    倘若要以人代之,恐怕以九具巨大泥塑的万人还不够,他们还缺一个自甘献身的领头人。其本该躺在正中棺椁里。    “你们来仔细看看青铜棺内壁。此前发现的蛫壳大小正好能卡在棺椁里。蛫壳很硬,在青铜内壁上留下了卡住的印子。这痕迹与蛫壳边缘处的小磨损对上了。”    展昭将点燃地火把靠近棺内,他的话打破了墓内的沉默,这待言不周与祝明也探身细观棺椁,都看到壳留下卡痕的位置刚好在棺高一半偏上。    如此高度,蛫壳该是刚刚好盖住一具平躺尸首的胸腔部位。    不过,眼下蛫壳的卡痕已经不再重要。三人的视线都集中棺椁内壁下侧的一处浅白色凝固斑迹。    言不周顿时明白了,为何以祝明捡来的丝帕,能如此精确地定位古墓所在。    青铜棺椁内的白色斑迹,正与丝帕上的气息如出一辙,有人曾在棺椁内行房/事。    “丝帕上的阴气……”言不周迟疑着想到一种可能,精//液里为何夹杂阴气?    答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祭祀者是男性,尸身不止两千多年不腐,更是犹如活着有着普通活人的一切机能。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进入墓地的活人与棺内尸体行了房/事。    这两个选项哪一个的可能更大?    三人想到古梧桐似是哀嚎的面容。    老树有灵在遭雷劈后濒临死亡,是不是亲眼目睹了盗墓贼入内后发生的一切却无能为力。    祝明面色一黑,所谓盗亦有道,也许在外人看来盗墓者都是一丘之貉,但实则真有一套规则。    毁坏侮辱尸体绝对触及了底线,但盗墓行确实存在一小撮人专门对尸体下手,或满足私欲或高价贩售。    “过去听闻,在东晋十六国末年,后燕末帝慕容熙荒淫无道,离谱地对死去的皇后苻氏腐尸下手奸/尸。这是最广为人知的辱尸之事,真是没有想到,这辈子我还会撞着真事……”    祝明的语气不无愤怒,他的话尚未说完,展昭就神色一变。    青铜地砖下,有细微的异响声起!    酉时两刻,芒山县衙牢房。    放饭的班头提着饭篮,腰间的一串钥匙哐当作响。    下一刻,他手中的饭菜散落了一地,惊叫出声,“出事啦!纪家两父子被雷劈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