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这届妖怪超凶的[七五] > 第76章 标题再度离家出走了

第76章 标题再度离家出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喜欢的是展昭’。这几个字直接把展昭砸晕了。    一定不是幻听,言不周亲口说的最喜欢他,但这种犯规的答案他怎么可能猜得到。    不对!    展昭把脑中刚刚冒出的懊恼声音一掌拍飞,就该是这个答案才名副其实,绝不许任何人反驳更改。    言不周发现展昭持续懵圈中,遗憾于没有相机能将此一幕拍下来,而她打定主意要画一套‘展萌萌的一百零八呆’留作独家私藏。    “昭昭,你还要傻多久?难道你不喜欢我最喜欢你?”    “怎么会,我当然喜欢你。”    展昭不假思索地回答,刚一回神就发现自己被套话了。如此直白的回答,在他头脑清晰时连猜也猜不到,何谈会说出口。    这下,展昭不由脸颊微微发烫,看着笑意不止的言不周,索性一把抱住了她。“我的周周,是一个小骗子。”    “谁是你的?好好,算我认了这一条,但谁是小骗子了?我还没嘟囔养了一只呆猫。”    言不周说归说还是纵容展昭抱了下去,直到听到陈知玄的脚步渐进,才轻轻推了推展昭。“好了,去点菜。再晚些樊楼生意忙,我们就要饿肚子等了。可别和我说,你想试试有情饮水饱,这种蠢事我可不奉陪。”    “我怎么舍得让你饿着。”    展昭有些不舍松开了手。看着言不周果断转身继续去整理东西,他也只好一人去寻陈知玄商议今夜菜单,刚要跨出门槛就听身后传来一句笑语。    “昭昭,你收着点,千万别给我点一桌甜的。”    虽然言不周是玩笑的语气,但也真有些担心展昭会把心里的甜,都撒在晚饭的菜中。    “放心。”展昭无奈地应了,难道他真会那么傻?    商丘,归德府。    言不周挥挥衣袖离开了汴京,不顾自己投下了怎样的惊天八卦就出发了,两天后找上古董铺藏心斋的东家祝明。    她本想一个人来,这回却是包拯主动发话让展昭同往。为的是照顾祝明的情绪,怕对方不敢认言不周的骤然变样。    祝明确实有些惊讶,但比起汴京城的一众人淡定很多。许是下墓时见多了尸体变成僵尸,便也不在意活人到底是男是女。    一顿家常小宴,闲聊过后提起正事。    “没想到这枕头居然变成了如此模样。”    祝明见着了那只变成僵玉的玉枕,他还记得清楚第一面见着此物时其玉质温润细腻,让人有种瞧着便要躺上去睡一觉的渴望。“也亏得我不喜玉枕,只睡普通布枕,否则恐怕难逃一劫的人就是我了。”    “此言差矣。这枕头并非沾之既死,以祝老板之能想来必会将其束之高阁。”    言不周不是无端吹捧祝明,而是此人身体力行着克己复礼。    以她所见,祝家的宅子造得古拙而颇有趣味,祝明的穿着不求华贵而求舒适,一桌待客酒菜也非精细奢靡,而是荤素得当并且顺应时令。    梦魔鼠的玉枕能刺激人无限放大内心的**,它却非一朝一夕就能杀人,但凡能克制欲求就不会落地身首异处的死地。    像是祝明这般家财丰厚却恪守律己之道的人,那是不会轻易被外人动摇了心智。    祝明笑着摆摆手,“过奖了,过奖了。凡事都有意外,人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着道。两位请随我来,吕家母子卖到当铺与钱庄的货,我都给收了过来,以免再节外生枝。”    要不怎么说祝明家财丰厚,他在两家店铺都有股份。    早在吕家母子把金银珠宝拿去变卖时,祝明就得了消息,但他眼界高看不上那些黄货,而是一眼相中了玉枕。    此来商丘之前,展昭稍稍调查过祝明。    祝家本也就是种田的,祝明的父亲与大哥十几年前靠做买卖冥器发家,却在走货时死于山体崩塌。    十来岁的祝明没有选择远远避开这一行,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年被他走南闯北攒下了一份家业。娶妻生子安家在金陵,但也会三不五时北上来商丘小住,这里算是藏心斋在北方的据点。    吕家母子卖的那些随葬品,祝明完全有财力资格丝毫不放在眼里,他将其随意作堆地放在杂物库房里。    这会言不周仔细地一件一件查过去,确定眼前的这些金银宝物都没有问题。也见着了那些被敲碎了买的棺材玉块,棺材用玉与玉枕用玉显然完全不一样。    棺材玉稍稍沾上些阴气,与梦魔鼠无关,该是在河床上待久了,沾上的河底尸气。    “金银珠宝没有问题,我也给这些玉消了阴气,但最好还是别再用了。或作花园石板铺路,暴晒在阳光下倒还成。”    言不周学不来皎瀛那种净化气息的方式,她只能以虚镜之力除去阴气。到底是沾过尸体的玉棺材,用它来复刻出玉牌首饰等物去卖,戴首饰的人要是知道其来源可不得瘆得慌。    “好,就听言先生的。”祝明也是干脆,听了建议就决定这么做。“用上等玉石铺路,也算奢侈一把了。”    展昭从旁默数着金银珠宝的数量,并且估算起玉棺材的大小。根据春香的口供,当时棺材里堆满随葬物,仅仅空出一块是一个人的身量空间。    “祝老板,以你的经验来看,这里的随葬物该填不满一口棺材?我觉得可能还少了一百金银的数量。”    “展大人说得不错,但两家铺子只收了这些。我觉着以吕氏的小心可能留了部分以备后用。”    祝明经常接触棺椁,岂会不知里头能放多少随葬品。“四天前,我已经得到了确定的消息,之前载着吕家母子来商丘的两位船夫,二十多天后会再来商丘。我想不妨找他们问问,是否清楚玉棺材里到底有多少随葬物。”    当时水流尸攻击吕大娘,春香虽然也见着玉棺,但她毕竟年少,又是被吕崧推下水去救人。有惊无险回船后,春香难免心绪不稳,记不清楚棺材里的情况。    展昭与言不周对视一眼,祝明想得还真够周全。    开封府也想找当时的三位船夫,可惜一直为未有音讯,看来虾有虾路地头蛇的本事果然好使。    “有劳祝老板费心了,多谢你为此奔走。”    展昭也希望祝明的人脉能更广一些,那么说不定还真能查到远在蜀中的大墓情况。他却也没冒然提起此事,还待多了解一些祝明再议。    不过,展昭看祝明的样子并没有送客的意思。三人把这批随葬品处置妥当了,祝明却请他们去欣赏一番收藏品。    那些全是价值不菲的古物,被存放在专门修建的藏宝阁里。    一排排错落有致、分门别类地放置妥当,看着外头的防盗机关就知鲜少有外人得以一观。    祝明说的是请言不周掌掌眼,看看藏品里有无什么沾有晦气。    言不周瞧着藏宝阁的布置,她不精通五行布位,却感觉得出此处有吉气自来。踏入其中就神清气爽,不曾有一丝阴晦气息。    既然应下了帮忙看看,那也就负责地转了一圈,这才肯定开口这些藏品都没有问题。    “那就好,那就好。”祝明舒了一口气,似是随意一问,“你看那西汉的执灯跽坐宫女青铜灯,还有那三国时代的漆木屐,或是那殷商时期的玉戈。言先生,觉得这些古物如何?”    展昭微微凝眸,言不周转了一圈,她的目光停留在那三样器物上的时间最久。祝明此人真是观察仔细,这会特意点出,难不成是要送礼?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看着它们,我也难免心有妄念。”    言不周倒是没往其他地方想,她多看了几眼祝明提的器物,只因三件与后世出土的国之重宝相近。    后世不知失传了多少文物,多是因战乱留不住这些美好。再想想都宋朝的结局,虽然尚且遥远有两百多年,可也难免为后人唏嘘。    她只希望此地不与正史同,能有不一样的结局。“有时也会想,倘若真能千秋万代盛世永存,那该多好。百姓好好地生活,这些器物也能好好的,免于战乱毁灭之苦。”    祝明没料到言不周会说这些,诧异后不由笑了出声。    没想到还真有人见着宝物后,妄求的却是盛世永存,那可能才是真的爱护这些宝物,倒是他落了下乘。    ‘这人怎么了?’言不周不明就理以眼神询问展昭,祝明为什么莫名其妙笑?她有说错什么吗?这和上辈子参观了博物馆之后的想法差不多,有什么值得笑的地方?    展昭摇摇头示意言不周没有什么情况,这就是祝明想得复杂了。多半是祝明有事情相求,想看看言不周喜欢什么古董,以此为礼请她办事。    当即,展昭就直言不讳地对祝明说到,“祝老板有事不妨直说。你为我们省下了不少查案的功夫,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力所能及之事,我愿意帮忙出出主意。阿言应该也不会拒绝。”    “不错,有事就直说。”言不周一听展昭的话就明白了。    要不怎么说祝明此人够谨慎,他绝不会像土财主直接拿钱砸找人摆事,必然是要投其所好。    言不周却对收藏古物没兴趣,如果是急她所急,目前她最缺的是一支妖怪施工队返修荒府,这个难题一般人真解决不了。    “是不是有什么诡怪的棘手事发生了?只要地方不远,明天上午我就能启程去瞧一瞧。祝老板也别太客气了,我不好古物,就按市面上找道士和尚安魂超度的价格算就好。”    祝明苦笑着连连称是,反正礼多人不怪,也不后悔请两人入藏宝楼一观。如今,他能确定两人在晚饭时有意无意提起大墓古董之事,不是两人有这方面的喜好,那么就该是另有他意了。    远的事情就不瞎猜了,祝明索性也直接把相求之事说个明白。    “这可能我多管闲事了。内子的一房亲戚老家出了点事,地方不算很远,赶路疾行两天能到,就在砀山附近的泽水村。”    泽水村,听这名字就知道该是雨水充沛的地方。可是就祝明所知,从今年清明起那里就开始有了干旱的迹象。    “六月到九月,本该是雨水充沛的夏季,三个月却知下了十场小雨。泽水村附近的河流都干涸了,今年村里的收成怕是不好了。”    “砀山?”展昭没见过豫皖苏鲁四地交界处有上报旱灾公文。“祝老板,你确定吗?近些年听过几起黄河泛滥倒灌,却是没听过旱灾的情况。总得来说,还算是风调雨顺。”    祝明十分确定,“这事情怪就怪在其它地方全都风调雨顺,其它村子都还是照常迎来雨水,唯独泽水村像是被孤立了。它是个小村子,靠近山脚,里面不超过一百口人家。    本是有三条小河流过,这还就是河床都干了,几百里之外的上流与下流却不受影响。”    “你的意思是河流自发改道了?”    言不周看到祝明点头,她也觉得此事有些古怪,“有请什么人看过吗?”    祝明拿出了一封信,是那位远方亲戚周华寄来的。“两位不妨看看。五天前,我收到的。周华说村长请了一位道士,道士屈指一算,说有旱魃作祟,要挖坟掘墓打旱魃。”    旱魃出世,赤地千里。为免其祸,唯有打旱骨桩。    言不周听说过这种民俗,既是开棺鞭尸焚烧就能迎来大雨。不过,她从来没亲眼见过这种情况,毁人尸体不论什么时候都算一等大事,寻常情况谁会那么做。    这会她展开信纸,其上是周华找祝明求助。因为被认定的尸变旱魃就藏在周华家的祖坟,既是要挖出周家先祖,鞭打且焚烧其尸骨。    “如果真是尸变,变成了旱魃闹事。为了全村的百姓着想,打也就只能打了。”    祝明也没想偏帮周华,但其中的因由该查清楚。“可如果是有谁借机公报私仇,我却不能任由他们欺负。我想请两位去一辩真伪,是否真的有旱魃出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