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李向阳无可奈何地苦笑: “那你说, 我能怎么办?这事儿就算我现在嚎啕大哭,也不顶用啊。人是我找来的,要说急,肯定也是我最急。” 刘正明沉默了, 这种情况实在太过诡异。他从二十岁出头就进了影视圈, 各类电影也拍过不少。大制作的电影剧组动辄上千人, 小制作的电影剧组也要百来号人,算下来他也是阅人无数。可真就从未遇见过霍去病这种另类。 两人这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两相面对面干瞪眼儿, 各自陷入沉思。 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刘正明仔细琢磨了一阵, 冷静下来将自己的体会告诉身旁的老友: “老李,你信不信直觉。” “怎么?” “我琢磨来琢磨去,我感觉霍去病这小子,不像是个坏人。倒像是个……”说到这里, 刘正明的话忽然停了。 李向阳被刘正明没说完的话点醒,脑中倏地灵光一闪,似乎回忆起了什么。 【相比以前的旧帛书,他这份反而更像是士兵写的军报!】 姚进评论霍去病所书写的小篆的话语,忽然同时在他们二人的脑海里浮现。 李向阳静默几秒, 猛地一拍大腿,中气十足地说道:“倒像是个军人!!!!” “对!像是军人!很像!而且,还是将官!”刘正明异常严肃地点点头, 十分赞同李向阳的猜测。 刘正明和李向阳都是走遍名山大川,和各种人合作过的社会老人了。拍到一些大型的战争片,如果是政府支持的影片的时候,甚至也会联络当地的民兵部队请求予以协助。 现在他们仔细回忆起来,霍去病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很不同,就是因为他的肢体小动作非常少,不像很多普通人那样,在站立、行走、靠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抠抠这里、挠挠那里,动动腿、抖抖肩膀。 而在部队经过长期训练的军人,则会不同。部队纪律严谨,士兵们无论站、坐、行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和指令,甚至连吃饭,都是按照指令、掐着时间来进行的。 所以如果是长期在部队里呆惯的士兵们,所给人的形象,往往是端肃挺拔,站如松、坐如钟的。 霍去病的言行举止,正是如此。 更为不同的是,他除了以上特征之外,还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威严,那种偶尔失神间不小心泄露出的威仪,如果不是他自己注意收敛,剧组成员几乎会迫于那种无形的压力,本能地远离他。 他给人的压迫感,太强了。 李向阳是他的老板,可就算如此,有时在吩咐霍去病做事时,也会感到压抑。 李向阳听着刘正明的分析,细细体会一番,觉得很有道理。 然而他又有些事想不通,摸了摸下巴,问刘正明: “但我昨天在交代曾逸楚事情的时候,让她调取过霍去病的档案,档案中并没记载他有从军的经历啊。” 对于这点,刘正明听完也无法再继续推测下去了。 本来以为能猜透这个人的来历,可往往到了关键深入的时候,就会有新的矛盾点被发现,从而推翻他们两人的推理。 总觉得,有什么地方特别不对劲…… 猜测卡壳了,李向阳又开始不靠谱地开起了玩笑: “难道,霍去病是外国的特务?所以在我们国家,没有从军档案?” 外国的特务?许多汉字都不认得,但是会写小篆的特务是什么鬼?! 再说,要真是特务,那跑影视圈来干什么?学狗仔追明星八卦吗? 刘正明扶额叹气:“我说老李,你能不能正经点,哪个特务会跑娱乐圈来混的?” “嗨哟!我不是看现场气氛太过压抑,来点调剂品嘛。”李向阳没心没肺地哈哈笑起来。 其实,并不是李向阳不靠谱。 只是因为通过刘正明的分析,加上自己的思考,李向阳在心底摒除了霍去病是个危险分子的想法。因此他觉得安心了,才能有闲心和老朋友开玩笑。 只要那小子不是坏人,那么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 “总之,我觉得他不像是坏人,这点,我还是很有自信的。”李向阳仔细琢磨了一番,收起笑意,认真说道。 “嗯,你说的对。我也这么感觉。”刘正明见李向阳神色严肃起来,也赞同他的观点。 可聊着聊着,李向阳的眼瞳逐渐黯淡下来,似乎正在发呆,又似乎正在回忆。 “你又怎么了?”刘正明见李向阳居然当着他的面就开始眼神发直,不禁觉得后背有点凉飕飕的,生怕李向阳想到什么不好的线索。 “老李……”李向阳的声音压得很低:“我忽然想到一个不太靠谱的传说。” 刘正明知道比起理性的自己,李向阳一直都是会经常爆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人区别很大。所以,当他一听李向阳这口气,也就放下心来,由着李向阳随意胡侃。 “什么传说,反正现在没事,你可以说说,我就当听故事了。” 李向阳一改和他刚才开玩笑的表情,眼神极为认真地盯着他: “你知道吗?玄学里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姓名与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人们在算命时,总是被要求提供姓名与自己的生辰八字。” 刘正明听着李向阳的话,觉得他还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说的话不靠谱。 刘正明估摸着今天这谈话也就到此为止了,于是抹了把脸,用漫不经心的心态听李向阳继续瞎掰。 “我以前去丹阳周边郊区出外景的时候,曾听当地一名巫医讲过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说是如果有人在死亡的那一刻,姓名和生辰八字若正好与从前的某人相同,那么这位就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将从前那位的灵魂牵引过来,导致重生。如果他们都是出生在同一个地区,这种概率则会更大。”(注) 李向阳的瞎掰有些复杂,刘正明听得稀里糊涂的,只好问他: “所以你是想说什么?霍去病的姓名和生日又怎么了?” 李向阳眼神幽幽地望着刘大导演: “霍去病,你懂。大汉朝的战神名字,对?” “对啊,干嘛?”刘大导演白了李向阳一眼,觉得他故弄玄虚。 李向阳继续压着嗓子,略显神秘地用手在他面前一笔划: “姓名滴,相同。现在这个霍去病现年23岁,汉代那位同名名将是23岁死的。所以,我说的,你滴,明白?” 刘正明乍一听到李向阳用这么诡异又不正经的说法讲出这种荒唐笑话,第一个念头就想嘲笑他两句。 恰在这时,从敞开的窗户外头,刮起一阵夜风,凉飕飕的,在房间里转了一转,卷起窗边的纱帘轻轻飘舞飞扬。 刘正明被现场阴风阵阵的氛围影响了思路,再结合李向阳说的那个古老传说,仔细一品,身上的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所以,你说现在这个霍去病是位重生者?是……汉朝那位名动天下的冠军侯?”刘正明的语气里满满的都是质疑。 李向阳听出老友不信他,也不说话反驳。 老实说,连他自己都觉得扯得有些过分了,所以反而略感困惑地问刘正明最基本的感觉:“你觉得,他们不像?擅长骑射,将官威仪,对简体字的掌握像个小学生,但会写一手流畅的小篆。放到现代军人身上看,并不吻合,可是如果放到古代汉朝将官身上,很符合啊!” 刘正明被他这么一问,不说话了。 有些事情,就怕想,想得越仔细、想得越深入,就会觉得越恐怖,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用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细思极恐”。 两人一阵沉默,彼此对望一眼,竟然同时在对方眼中看出了答案: ——真的,有点儿像。 不等刘正明强行反驳,李向阳轻飘飘的来了一句: “至少,将现在那位,与古代那位放到一块儿联想比较,我并不觉得太违和。” 这句话一出口,瞬间就在刘大导演的心里,同时也在李大明星的心里,狠狠地补了一刀。 这他奶奶的……事情真的太玄幻了…… 难以置信,却,怎么想,怎么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 然而智商和理性都在逼迫两人,将这件事只当做一个荒诞无稽的玩笑。 在这个阴森森的夜晚,他们希望这个玩笑能够就此揭过。 虽然揭过了,可这个玩笑却在他们彼此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刘正明和李向阳心里都很清楚,目前的情况,都与这个玩笑惊人的吻合,只是他们仍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两人对望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惧怕。 如果……假如……这个玩笑是真的,那么,这件事该是多么恐怖,多么令人感到震惊?! 人往往就是如此,在初次接触到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无法承受的东西时,首先会产生的想法,就是逃避现实。 因此,刘大导演和李大明星,将这件他们这辈子头一次遇见的怪事,华丽丽的给强行忽略了。 当然,这种心理和行为,也可以有另一种冠冕堂皇的解释: ——因为手足无措,所以先按兵不动…… “敌”不动,则我不动。嗯……这很合理,也很明智。 一切,都先静观其变。 …… 一夜无话。 …… 拍摄进程已过了一个星期,顺利的连刘正明自己都觉得诧异。 以往去沙漠、高原这类很艰苦的地方出外景,要么就是会有组员水土不服,要么就是天气偶尔会不太配合,搞点小事情,导致预计的进度会有所拖延。 可这次不但没有拖延,甚至比预计拍摄的进度还快了一天。 这让所有的剧组成员们都高兴不已。 第一个星期过去后,在第二、第三、第四周没有拍摄任务的演员们都先行离去,而接下来,在后几周有戏份的演员,会陆续抵达腾格里沙漠参与分批拍摄任务。 李向阳因为是主角之一,在沙漠里,前三周都是有他需要拍摄的场景的,因此霍去病也得跟着他,一直到拍完他所有的戏份为止,才能回去。 霍去病自从重生以来,与许涵可以说是日夜不离。 可这次出外景对于他来说,是第一次与许涵两地分离。 分开了一周之久,对于正处于热恋期的情侣们来说,那种相思可谓刻骨。 到了第二周某日的午饭时间,已经逐渐从往日回忆的阴影中走出来的骠骑将军,盯着面前的一盘土豆丝,重重叹了口气。 刚坐到他身旁的好友郭朗,听霍去病竟然会叹气,感到十分意外,连正要夹土豆丝的筷子都放下了,担心地问他: “嘿!你怎么了?瞧着不太有精神啊,身体不舒服?还是眼前的饭菜不合口味?” 可这饭菜也是平常吃惯了的呀?之前郭朗总和霍去病坐在一起吃饭,也没见他有挑食的情况啊? 坐在霍去病隔开两个座位的柯丽彤也非常关心他,连忙出声问他: “霍教练,不喜欢吃这些菜吗?我可以去厨房亲自帮你烧的,你想吃什么?” 霍去病盯着面前的土豆丝,眼神直勾勾地说道:“想吃土豆。” “……”郭朗和柯丽彤顿时一阵无语,望了望霍去病面前那盘满的快要扑出碗边的土豆丝,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某人的心思,真是难猜…… 霍去病并没理会郭朗和柯丽彤盯着自己看的怪异眼神。他抿起薄唇,眸光一闪,迅速拿出手机发了一条短信。 一秒后,这份刻骨的相思,成功传递到远隔千里的小胖子的手机上。 手机提示音响起,许涵打开短信一看: 【想吃土豆】 许涵原本就想自家的将军想地快脑穿孔了,但是一想到霍去病是和对他紧追不舍的柯丽彤一起出差,小胖子又觉得心中有无法诉说的酸涩和嫉妒。 这份复杂难言的情绪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发酵,慢慢转变成一股小脾气,逼得许涵恨不得每天都要挠墙发泄。 热恋期的情侣之间,都是很有默契的。 之前的一个多星期,为了不打扰在外辛苦工作的将军,小胖胖强行忍住这份相思,不和霍去病说一个“想”字。 而霍去病那边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自从出差以后,就没和许涵说过一次“想念”。 他们彼此都清楚,知道“想念”这个词一旦被任何一方说出口,那这份思念一定会像破闸的洪水一样将对方吞噬。 这回看到将军发来的消息,许涵成功被撩了。 小样儿的,居然对我撒娇! 许涵忍不住心头泛起浓浓的甜蜜,却又因为柯丽彤的事迁怒于自家的将军。 因此,在看到这条主动投降说“想念”的短消息时,许涵几乎想也没想,直接拿着钱包,毫无自觉地咧着嘴角飞奔出门采购去了。 买了什么? 当然是沙漠旅游用品,以及……二十斤土豆了! 贤惠的土豆先生,也是会被极度的思念刺激地作妖的。 “撑不死你丫的!”小胖子一边甜蜜蜜地嗔怪自家的将军这么久才来和自己说想念,一边忍不住乱吃飞醋。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旋风一样收拾行李的速度。 隔天一大早,满载相思的小胖子用他这辈子最快的速度,赶到B市飞往银川的机场。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关于本章中李向阳所提及的丹阳巫医的传说,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么写是为了解释本文中第19章所埋下的“同名、同岁、同出生地”的伏笔。将军“重生”的原因,是由作者菌杜撰出来滴。如此设定将军重生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你告别巫术了吗?》的“万物有灵”概念。 自古以来,灵魂这一说法的起源都与“巫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设定丹阳巫医这个传说的灵感,是源自《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所述“出生于楚国丹阳的屈原所作的《九歌》,学者们认为是屈原把原来的巫词改编而成,而巫术之风盛行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由此而来。 ———— 下章小胖子要上场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胖子哟~嘿嘿嘿 ———— 刘正明和李向阳猜到将军重生的真相后,就这么默默假装不知道么?并不会~因为他们知道了,所以才会有接下来的“搞事情”,才能有将军耍帅的机会啊!【捂嘴笑】 ———— 下章更新是在后天的星期二上午啦~ 感谢小天使“你们的宝宝行板如歌”的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