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好, 杨太后来这么一趟, 的确是为了探探两姐妹的反应。如果两姐妹对于皇太极之死抱有疑问、并且追问皇太极是怎么死的的话,说不得杨太后就会丢下所剩无几的那一点点良心,直接让两姐妹‘病逝’, 毕竟在杨太后的眼里,除了她认定的亲人以及大明江山外,根本没其他…… 好在马喀塔两姐妹遭劫时年幼,又加之与皇太极接触不多,对于皇太极这个父亲有的更多的则是敬重…… 年幼深陷 ‘敌营’,惨遭敬重的父汗抛弃,年长的马喀塔所思所想不过是带着妹妹好好的活下去而已。国仇家恨什么的是目前的她所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的…… 而且游牧民族还是奴隶制度,□□哈赤年轻时奔驰草原、整合满洲八旗时, 不也是将战败的一方、剩余之人皆充为仆从吗, 战败的一方不也是起不了反抗之心吗,所以深受此影响教导的马喀塔根本就没有仇恨的心思, 她只是茫然和哀伤,但恰恰就是这点,让越来越狡诈、越来越似成了精的狐狸的杨太后很满意。 杨太后出了储秀宫, 便直接回了乾清宫。此时, 朱慈燐还稳坐在案桌前, 研究怎么收私营性质的青楼楚馆的商业税,见了杨太后回来,朱慈燐勾起唇瓣,冲杨太后灿烂的笑了笑。 “母后, 那两鞑子公主是愤怒呢还是忧伤……” 杨太后顿了顿身子,隐晦的瞄了一眼似乎很高兴的朱慈燐后,这才提着下身系着的天蓝色凤尾裙,优雅的在旁落了座。 “你在幸灾乐祸?”杨太后抿抿嘴瓣,语调淡淡的说道:“就这么不想马喀塔和丽塔待在宫里?” 朱慈燐不自在的挪挪身体,小小脸蛋上浮现出一本正经的表情。“儿臣没有这么想!” 杨太后挑了挑眉,含笑的看了朱慈燐一眼:“没有最好。不过是两个离乡千里的小姑娘而已,你至于这么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吗,咱们又不是缺两口吃的钱!” “怎么就不缺两口吃的,婕妤是什么,那是四妃九嫔之下的第一人,每年的俸禄可足足有两百两银子……” “你别给哀家算这些蝇头小利的帐。”杨太后简单直接的打断了朱慈燐一提到钱、就变得喋喋不休的性子,没什好气的哼道。 “这些是你身为一国之君该计算的嘛!且不说其他,单你的两个姐姐每月可支取的银子就有几百两,更别提哀家了……” “母后你和姐姐们不一样,养你们儿臣心甘情愿,但他们……” “皇帝…”杨太后再次打断了朱慈燐的话,显得语重心长的说道。“哀家和你两个姐姐是你的责任,等你大婚后,这全天下之人也是你的责任,你身为一国之君,有义务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至于马喀塔和丽塔两姐妹,哀家承认,她们模样只是清秀、算不上美人。但从她们住进这紫禁城的那一天起,她们的命运就决定了。 哀家也不求你真心喜欢二人,只面子上过得去就成。同样,那来自朝鲜宗室的 李珍熙、李恩熙两姐妹,哀家也不求你真心喜欢,也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成。”说着,杨太后见朱慈燐似懂非懂的望着自己,显然没能很好的理解自己所说的话,不免莞尔一笑。 “现在不明白不要紧,以后等你大了,你就会明白。对了,嗣昌呢,怎么好几日都没见他的人了。” “母后忘了,嗣昌回蓬莱了,大概还要半月有余才能归京。” “瞧哀家这记性。” 杨太后拍了拍脑门,正要继续跟朱慈燐闲聊时,王体乾突然进殿来说:“娘娘,陛下,施大人求见。” “宣!” 施首辅是带着厚厚的一堆折子进入殿里的。不管是杨太后也好,还是朱慈燐小皇帝也罢,一瞧施首辅这样,便心中有些明了。 “可是陕西、山西两地的灾情又出现了变化!”杨太后一脸凝重的问。 “启禀娘娘、陛下,陕西、山西两地的灾情的的确确出现了变化!”施首辅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显得有些战战兢兢的说道。 杨太后不动声色的接过折子,翻阅起来,这越看脸色就越难看,看到最后,杨太后干脆利落的将折子传递给了朱慈燐,语气不怎么好的问。 “怎么会突然出现瘟疫,而且规模如此大,且有像周边县城蔓延的趋势?” “回禀娘娘,据两地巡抚相继来报,前几日突降暴雨,官府因为人手不够,只能兼顾各村落设的粥棚,所以未能及时发现患有瘟疫的病民,导致灾民相继感染、蔓延,以至于到了如今这步田地!” “怕不止是这样!” 杨太后本就聪慧,有着后世的见识,又执掌朝政这么多年,哪里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说人数不够估计是真,但疏于防范也是真…… 杨太后相信有厂卫明里暗里的监视,山西、陕西两地巡抚在赈济灾民方面是不敢弄虚作假的,但其他方面,比如说熬煮汤药给灾民、防愈疾病,清洁卫生之类的工作,怕就很少做或根本没有做。 这也算她的错,只是少吩咐了几句,手下那群酒囊饭袋就懒得冻脑子多想!杨太后嘲弄一笑,有鄙夷、更多的却是无力…… 这就是大明的官僚体系,听话是听话,但问题是,思维方面真的太僵化了! “哀家不想再追究其他,现在哀家只想知道后续是怎么处理的,别告诉哀家,陕西、山西两地巡抚上了折子后,就干巴巴的杵在那、等待着中枢朝廷下发旨意!” 杨太后说的是真话,她懒得去阴谋论、去懒得猜测这次爆发的瘟疫是疏忽导致、还是某些人为了更大的功劳、故意放纵的结果。对于杨太后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过程。 她只想知道陕西、山西两地巡抚是怎么处理瘟疫的,到底是对得起身上的朝服、主动出手,还是眼巴巴的等着中枢朝廷来想法子。 前一种,杨太后会很欣慰,但是后一种嘛,杨太后会很愤怒,说不定会让陕西、山西两地巡抚去菜市口走一遭,会让他们阖家不分老幼、集体搬迁到教坊司住。 好在,陕西、山西两地巡抚还是有点良知的,平时虽说也因为官场潜规则收了不少贿赂,稍微玩忽职守了一点,但瘟疫大面积爆发后,两地巡抚一边上书禀告此事,一边果断的搜罗两地的大夫,让大夫救治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并开预防、瘟疫的药方、让差役熬煮汤药、令尚未感染瘟疫者服用! 杨太后听了施首辅所说之事,欣慰之余,不免也就将先前所想的阴谋论抛开。能主动做事就好,就算贪了一点,只要不贪税收、而是收取商绅的孝敬银子、杨太后也认了。 “既然两地巡抚已经展开治疗、防治瘟疫的工作,哀家也就放心了。”杨太后看下朱慈燐小皇帝,朱慈燐小皇帝会意,忙接口说道。 “母后说的就是朕想说的,不过朕多几句嘴,光是治疗怕是不够,还要注意卫生才是。” 朱慈燐负手侃侃而谈道:“犯瘟疫而死者就地焚烧、掩埋,然后烈酒消毒、沸水熬煮衣物、用品,不可饮用生水……施爱卿你将这些用心记下来,尽快传告陕西、山西两地巡抚。朕相信治疗、卫生两者双管齐下后,瘟疫定能很快得到控制,进而消失。” 施首辅张了张嘴,却是看向了杨太后。杨太后眯眼一笑,并无反对之意。心中明了杨太后态度的施首辅果断拱手,冲着朱慈燐道。 “陛下,臣知道了。” “嗯,即使知道了,那你就退安!” 朱慈燐轻轻巧巧的打发了施首辅。施凤退安后,杨太后看着朱慈燐,目光是那么认真的说道。 “皇帝真的长大了,今日所说之话,哀家甚敢欣慰!” 朱慈燐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一脸羞涩的笑道。“这是徐卿告诉朕的。” 杨太后听朱慈燐提起徐光启,倒是想起了一件事,不免开口道。“徐卿病了,已经多日未上朝了,要是皇帝得空的话,就出宫去徐府亲自看望一下徐卿,毕竟徐卿除了身为重臣,也是帝师之一。” “儿臣知道,儿臣这就出宫看望徐卿。”因为要出宫的关系,朱慈燐倒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对帝师之一的徐光启身体抱恙的担忧,反而略有些兴奋,心情很好的道。“倒要麻烦母后辛苦一二,独自批阅这一大堆奏折了。” “别说这些讨巧卖乖的话了。”杨太后笑骂朱慈燐一句,转而嘱咐道。“记得早去早回!”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下午还有一更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