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福娃娃 > 第87章 无名英雄的传说

第87章 无名英雄的传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虽然叫成一头羊, 但这依然无法阻碍母鹿和小鹿之间的母子情。小鹿一头扎到它妈肚皮下,想喝点奶压压惊。    可它体型早已今非夕比,这么一扎, 尴尬了!它妈都被它拱起来了……    母鹿只好着意安抚着小鹿, 同时朝红果儿投去感激的一瞥。    红果儿一看,没她什么事了, 就闪退闪进, 回到了树洞里。    而小鹿终于平静下来后,想起去找红果儿了。    可树杈处已经空空如也。    它傻傻地绕着那棵树转了一圈,都没看到她, 有些失落地回到它妈妈身边。    它妈妈用脖子磨蹭着它的脖子, 小鹿安心地把长脖子挂在了妈妈的后背上, 目光偶尔朝那棵树斜上一斜……    ***    红果儿在心里感叹着,那只小长颈鹿可真像是个长不大的宝宝啊。    回到树洞里, 就看到早已吃饱的豹女王懒洋洋地躺在地上。    而小豹子却拱在它妈的肚皮上。    空气里传来可疑的“啧啧”声。    她顿时无语,长不大的孩子还真不止一个。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它脑袋, 低声骂了句:“你都多大了?还想喝奶?”    母豹奶水早就断了,但大约是母性萌发,微眯着眼睛, 侧躺在地上。也不拒绝小豹。    而小豹呢, 一边踩奶, 一边吮吸。吸不出来,也还是一脸陶醉地在吸。    这货估计是刚刚看到小长颈鹿,想起小时候喝奶的日子了。    鹿奶有这么好喝吗?    红果儿蹲下来看它喝。    不得不说, 萌物就是长大了,也还是萌物。哪怕它看起来杀气腾腾,可它只要做些跟自己形象完全不符的动作,那种反差萌,简直要命!    她伸手揉了它一把。    它也不理她,继续喝着那永远不可能被它吮出来的奶。    红果儿看着看着,念头就转歪了。    她还从来没摸过母豹呢。    唔,也不能说没摸过。    摸过两次……可都只是摸到了它尾巴。    高冷女王实在太高冷,而且浑身散发的气势已经不止是杀气腾腾那么简单。    它直视人时,目光几乎像是有力度的。那种力度有无形的威慑感,把人钉死在原地,让人根本不敢冒犯于它。    可现在,它正懒洋洋的侧躺着,而它儿子也正在它腹部踩啊踩啊踩奶喝。这让豹女王也难得看起来有一种母性光辉。唔,或者说是有那么一种另类的萌感。    她忍不住也趴了过去,悄眯眯挤到小豹旁边,试探着举着爪子,在豹妈身上踩了踩奶。    豹女王本来微眯着眼,一感觉到有动静,便抬起头来望着她。    那眼神,看得她还真是心虚。    她正要一点点悄眯眯撤退,母豹忽然又躺了下去,继续眯着眼休息。    咦?    这是准她踩奶了吗?    耶~~~,她也是个宝宝了~~~!    她又趴了回去,继续高兴地踩奶,再暗戳戳把脸埋到女王肚皮上,用力蹭啊蹭。    哇,猫科动物独有的肉肉的小肚子,散发着传奇大猫气味的毛毛,还有豹妈胸腔里发出的呼噜声,简直让人沉醉!    这让热爱大猫的她,怎生是好?!    豹妈被两只“豹崽”蹭得母性大发,前爪一搭,就搭到了红果儿后背上。    一种无比荣幸的感觉立刻击中了红果儿。    没想到,她的人生居然还有能撸到传奇女王的一刻……    撸完豹,红果儿这才干起正事来。    她到那六亩被围了栅栏的地那里,到处走了走,查看了一番。现在是雨季,要想种蔬菜得非常小心,绝不能种在低处。    要不然,种子可能连芽都没冒,就直接淹死了。    不过,这片草原一眼望过去,就像平原一样,根本没山不说,连小山坡都没有。    就算是低洼地,也比旁边低不了多少。高一点的,也就是一个矮得不行的小土坡。    唔,假如旁边那个只到她膝盖的土堆,能算得上坡的话……    想起自己先前那简单的想法,认为只要收拾出一亩地,把上面的秧苗拔了就可以撒蔬菜种子了,还真是天真。    不过,这个大约七、八平米的小土坡周围的秧苗,还真得清理一下。清完后,她可以把底下的泥堆到小土坡上,堆出一个小岛屿来。    小岛屿高度虽然不算高,但这种高度也足够让蔬菜离地面有一些“海拔”了。    这下应该不会淹死才对。    她伸手碰触秧苗,将秧苗连苗带泥一起带回现实世界,然后插在她们一队的田里。    现在正是7月底,田里已经插上了晚稻的秧苗。    虽说旱灾肆虐,但农民们该干的农活儿还是照干不误的。只是夏收的失利,让大家多少都挺失落的,田里的秧苗插得,明显没有4月底插的那次早稻的秧苗插得齐整。叶子也萎黄萎黄的。    说是稻田,田里的水,就只剩泥上极浅的一层覆着。    她把秧插到了田里,再闪进到核桃世界里,用双手碰触到两株秧苗,回到一队的田里继续插。    因为少了拔苗那一步,力气倒是没花多少。就是时间长了,腰酸得有点儿直不起来。    她也不强求一晚上能移栽多少秧苗过来,反正累了就回树洞歇口气,顺便撸撸豹。歇好了,再继续移栽。    不过,亏得移栽的是秧苗。要是换了别的植物,新栽和旧栽,光凭泥土的松软度和外观,就能判断出来。而秧苗嘛,种在水里,插在泥里,谁看得出来啊?    忙活了大半天,红果儿估摸着现实世界大约快到凌晨四点了,赶紧回家用毛巾蘸湿凉水,擦了身子。    又把衣服换下来,用家里之前熬好的皂角水,把衣服洗干净,晾在院子里了,这才偷眯眯摸回奶奶屋子,躺下睡觉。    第二天嘛,自然又是睡了一整天……    ***    东方红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小队,在李向阳主持工作的那段时期,曾多次获得公社先进小队、先进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他们最得意的事,就是59年秋天的时候,曾创下春秋两季作物亩产八百斤的好成绩。    然而那光辉灿烂的过去,随着旱灾的到来,一去不复返了。    旱灾初起时,大家生怕田地里的庄稼枯死,还喊着口号,人人挑着木桶,天天不歇气地,从几百米远的河里挑水浇地呢。    可时间长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现在这都多少个月了?人的热情哪儿禁得住时间这么一耗再耗啊?    慢慢地,大家生产和抗灾方面的积极性就下来了。    到后来,大家也没心思管产量高不高了。    反正,只要没死就成。    这不,夏收的时候,亩产最高的一亩田才一百来斤产量。最低的嘛,全部死光……    那亩一百多斤的,还是副队长想的主意。他说,反正大家的精力都有限,那就集中搞个十来二十亩地。把这些地保住就成了。    也是他定的这个路线起了作用。最后,还就真是那些田有收获,别的地基本都旱死了。    现在嘛,由于是灾荒年,国家已经宣布减免农业税了。而本县受灾严重,自然是完全免税的。也就是说,今年本县农民可以不必交公粮、卖余粮了。    再加上小球藻和水藻(蚤)福(浮)草的土法繁殖早已实验成功,他们忙着种藻都还来不及,还有心思种田?    要不是副队长一直给他们做思想动员工作,大家连地头都懒得来一趟。现在嘛,也就象征性干点儿活,稍微累点儿,队员们就往田梗上一坐,开始摆龙门阵起来。    反正到最后也就只能活十几、二十亩地的庄稼,弄得自己那么累干嘛?    可今天,他们一上工,立刻就发现不太对了。    哪儿不对了呢?    有一亩地里面原本发黄的秧子,竟然变得绿油油起来。叶子又肥又饱满,看着就生机盎然,和旁边田里的秧苗完全不一样。    而且田里的水也变多了。    感觉像是有人辛辛苦苦挑了水过来的。    队员们你望我,我望你,都在互相问:“是你吗?”    谁都说不是。    那是谁当了无名英雄,做了好事咧?    副队长李爱国这会儿也到了,他看到大伙全围堵在一亩田的田埂上,不由大声喊道:“干嘛呢干嘛?上工了,今天的活儿,还是到河边挑水!都别站着了。”    大家都回过头来望他。联想到这段时间,李爱国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劝大家搞生产搞革.命,大家眼里都布满了钦佩。    可被那么充满善意的热烈目光瞅着,李爱国总觉得有点惊心动魄,他今天哪儿不对劲儿吗?大家的眼神儿怎么这么怪?    有人直接问他:“李副队,是你吗?”    “我啥?”他更莫名奇妙了。    “这田呐!是你给这亩田灌了水?”    “好家伙!不声不响就灌了这么多水,这得往返挑多少桶水才够啊!”    “是不是咱们回家吃饭的时候,你挑的啊?”说话的是个偷懒特别厉害的小伙子。    他话一说,旁边就有个大嫂子笑话他:“也有可能是你躲苞谷地里睡觉的时候,人家挑的!”    一群人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这倒是实在话。看着老天爷不肯赏饭吃,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往往是副队长李爱国在的时候,就努力干活儿。他一有事儿走了,所有人一拍屁股跑得干干净净。    大家七嘴八舌地,李爱国总算听明白话了,快步走上前,把人挤开一看,嘿,可不是嘛!    这亩田里的水起码也有2寸半那么深呐!    这要是哪一个队员独自去挑的水,那得挑多少桶呐……    他都不敢算!    他喃喃地望着面前的奇迹道:“不……不是我啊……”    有个年龄大的队员,怔怔地看着绿油油的秧苗。看着看着,就坐到了田埂上,叹道:“这旱灾也并不见得就要命呐……我看,还是我们太早就认命了,任着庄稼就这么枯死。”    李爱国一听,回过神来,大声宣扬道:“对啊,乡亲们!你们看,这水一灌足了,这么短的功夫,秧苗就又绿了!咱们缺的不是水,是干劲儿啊!”    “可……现在不是有小球藻了吗?连水藻福草都有了,这些都能吃饱的啊……”    李爱国急道:“这两样东西吃了只是不饿。但肚子里没货,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清口水长流。你难道这段时间睡得很舒服啊?再说了,今年上面又不征公粮了,这种出来的粮食,全部都是咱们的啊!”    他最后的那句话点到点子上了,大家的耳朵忽啦啦全部竖起来了。    他赶紧嚷了句:“这亩田的水是谁挑来灌的,站出来我瞅瞅,我给他加45工分!”    哟,那可是壮年汉4天半的工分了!    大伙儿都有些眼热起来,眼睛在人群里搜来搜去。    可谁也没站出来。    李爱国顿时尴尬起来,咳了两声,又改走表彰路线:“看来咱们队的队员,政治上、思想上都相当过关。干了好事,不愿意留名。那好,这既然是人家的个人意愿,咱们就别勉强他了。”    “但咱们不能浪费人家的心血!咱们要把干劲儿鼓起来!你们说,对不对?”    “这说法在理儿,我赞成!”刚刚那位大嫂子响应道。    “对,对,咱们庄稼人自古以来都是在地里刨食的。一天到晚只喝点绿水水,怎么受得住?”那位坐田埂边的大爷也说道。    “诶,你们干,我就干!我大懒儿名字虽然不好听,但绝不会干拖大家后腿儿的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一下子火热起来。    ***    当兼任一队队长的李向阳,知道自己队的队员居然又开始卖劲儿干活儿时,他还挺吃惊的。    他因为负责小球藻救灾项目,每天累死累活、斗智斗勇。虽然他一直都知道大家种庄稼的积极性不高,但实在是顾不过来去管这个方面。    现在一队竟率先起了模范带头作用,这可真是让他格外惊喜。    而且,一队的队员们私底下一直相互打听,看那天给稻田灌水的到底是谁。可问来问去,没一个人承认。    这事儿成了千古谜案之余,也让李向阳深深感叹一队队员素质之好。    于是,他每逢开会,一定要把一队的这个无名英雄拿出来夸一夸:“我们一队啊,真不愧是先进团支部,什么都走在前面。这不,队里最近才发生了一件事,我们队有个队员,为了拯救快被旱死的庄稼,背着大家,挑了不知道多少桶水,生生把一亩田里的秧苗给救回来了!”    “而且,他救了他还不吱声儿。队员们互相都在打听,是谁这么卖力干活儿呢。谁都不承认。”    这不是往其它三队心口上扎刀子吗?    他还不止一次地说。    天天开会天天说。    其它三队的队长、副队长都被他说得特别郁闷。但李向阳是谁啊?他可救了整个公社社员的命呐!    谁好意思出口怼他?    李向阳看到大家一脸郁闷的表情,甚是开心:“你们是不是觉得难堪啊?比不过一队,很难受?难受就回去好好做思想工作啊!让大家好好干活儿去啊!”    他轻轻拍桌子:“跟大家把一队的例子摆出来啊,特别是那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把这个例子讲一讲啊!人都有比较心理嘛。你们老拿他们跟先进分子比较,他们不就不服气了?不服气,不就肯好好干了?”    这些会开得好,每天开得他神清气爽的。    最初大家还一点都不敢怼他。多得几天,就有回去干了实事的队干,跟他顶撞了。    二队的队长一听他夸那个无名英雄,就嘀咕道:“还真是奇怪了……做好事还背着大家做,生怕别人知道似的……该不是肚子里有什么坏水等着出来……”    李向阳眉毛一皱:“你什么意思?这年头做好事,还得敲锣打鼓才成了?”    二队的副队赶紧打圆场:“李社,他不是那个意思。咱们队这几天也在努力担水灌溉庄稼,可有五来亩田,明明灌得不错,秧苗也没蔫哒哒的了,但就是没变绿!”    “你不是说,一队的田灌溉一跟上,叶子一天就变绿了吗?这中间是不是有啥技术,一队藏着掖着没说啊?”    李向阳一愣,原来人家干了事儿的啊。    二队队长又嘀咕了:“又要马儿跑,有啥好技术又不肯拿出来讲……我们队的队员,就是腿累断了,也干不出来成绩!”    嘿,这二队的正、副队长还真唱了一段好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的。    李向阳又好气,又好笑。    这时,别的队队干也开口了:    “就是啊,李社。不是我们大伙儿不肯干,是没有技术,瞎忙活,大家提不起劲儿。”    “你这段时间忙,没怎么管一队的事,这个咱们都知道。这个技术肯定不是你想瞒咱们的。但你可是兼了一队队长职务的,你要出面,他们肯定会把技术告诉咱们的!”    “就是!你不止是一队的队长,还是咱们公社的副社长。你也得替我们考虑考虑啊!”    好,激励一下士气,把新的问题激发出来了。    难不成一队还真有啥技术?    李向阳琢磨了一下,觉得李爱国那人又不像他,喜欢往县农业局跑,向那些农业专家们请教问题。那一队是哪里出来的技术呢?    琢磨归琢磨,但嘴巴上还得说:“你们放心。一队还真有什么好技术,我一定帮你们问出来,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搞生产!不过,也有可能人家就没啥技术……”    “怎么可能?!要没技术,那为啥他们的秧苗一下子就变绿了,咱们的就没变呢?”    “就是就是!”    “他们要说没技术,那肯定是骗人的。李社,你千万别上当啊!”    李社:……    这些人几句话,就把他的话给堵死了……    散了会后,李向阳立马就找了李爱国来问话。    但他能问出啥来啊?    当然啥都问不出来啊!    李爱国还私底下找过那个无名英雄的咧。还不是没找出来!    事实上,除了无名英雄灌溉的那亩田外,后来,他们再怎么卖力挑水灌溉,其余的田里,秧苗也一样要养好几天,才开始有转绿的迹象。    而且,就是转绿,看上去也远没之前那亩田里的秧苗长得好。    队里人又多,嘴又杂的,秧苗一夜变绿的传说,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公社。    好多人纷纷跑到那亩稻田里来看稀奇。    绿油油的秧苗就摆在那里的,多有说服力啊。    一队有啥特别技术的传言,也就此传开了。    李爱国一开始还努力跟人家解释:“啥技术?没有技术!要真有技术,还能只有那一亩田是绿的?”    但人家的回答,显然也很有“智慧”。人家就说了:“只有你们队才有的技术,肯定是新技术啊。既然是新技术,那肯定不能全面推广嘛。你们只搞了一亩实验田,那也很正常嘛。不过,现在明摆着,实验已经成功了,你还不肯分享技术,这是不是有点那啥啊?”    那啥?    哪啥啊?!    李爱国也开始努力打听起“无名英雄”来。是谁?到底是谁?手里竟握有这么棒的技术!    红果儿听到大家都在找“无名英雄”时,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