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59章

第5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叶抒文和章大叔坐在堂屋里, 摇着扇子说着话。    心里却想着那封信。    那是他回到家后,花了一天功夫写成的。    这事,爹和娘还不知道。    他想先听听她的意思,才好进行下一步。可她呢, 会不会有所顾虑?自己的这    一举动, 会不会太过突然?    可这事已考虑了那么久, 怎么也得有所进展?    叶抒文的心里七上八下, 不免有些跑神。    章存林还以为他酒醒后头脑发沉, 也未太在意。    俩人续了续旧, 又谈起了启安。    接着, 又说了说酒厂的事情,还提到了那次省城之行。章存林说:“叶先生,    咱这酒坊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还多亏了您啊……”    “呵呵, 章大叔太客气了,我不过是向家父提了句, 说到底还是咱家的酒好,    看看这后劲多足啊……”    叶抒文微微笑着。    当初, 他伸出援手, 一个是与章大叔的交情,但更多的是想帮她。能帮到她,    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见她日子过得好了, 自个儿心里也舒坦。    今天还见到了徐大叔。    那一看就是个豁达的,她的性格倒很像她爹。    他与她之间的默契, 也源于此?    黄昏时分,腊梅婶子和凤芝结伴回到家里。    见叶先生来了,自然是欣喜万分。婶子听说他去了军区报社,就笑着说道:    “叶先生啊,以后是不是要称呼你为叶同志了?”    “婶子,这个随意,叫啥都行,咋样顺口就咋样来……”叶抒文笑道。    章存林一听,也呵呵笑着说道:“哎,我觉得还是叫叶先生更顺口一些……”    徐甜甜在一旁听着,抿着嘴直笑。    那人当初来村里教书,给爹的印象过于深刻。在爹心里,他一直是那个教书先    生,称呼他为叶先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现在人家可是革命同志了。再过个几年,“先生”这个称呼也渐渐消失了,到    时候不是还得叫人家叶同志吗?    一家人说说笑笑间,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徐甜甜事先熬了一锅白米稀粥,闻着香喷喷的。    婶子就着平底锅,麻利地塌了几个白面饼子。凤芝拌了一个豆腐皮、调了一盘    芹菜,又盛了一碟花生米,还捞了一碟酸萝卜疙瘩。    晚饭,是在后院里吃的。    院里凉快,一家人都在外面坐着。    章存林陪着叶先生,就着小方桌面对面坐在小板凳上,慢条斯理地吃着,行得    是待客之道。启康和冬娃他们都围着大矮桌,大大小小挤在一起,吃起来还像往日    那般热闹。    徐甜甜过来收拾碗筷时,那人看了她一眼。    她装着没看见。    心说,那信还没顾得上看呢。    吃罢晚饭,章存林陪着叶先生去街上散步。    听叶先生说,想回村看看?    就一路走着,出了镇子。    一进村,就看到村头的老槐树下聚着一群村民,或蹲或坐,正热热闹闹地摆着    龙门阵。见了叶先生,都争先恐后地站起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叶先生,您回来了……”    “哎,我回来看看……”    叶抒文笑着应着。    那些说话的,有些是上过识字班的,他还记得他们的名字。有些是家里人上过    识字班,即便叫不出名字,可看着却很眼熟。    村民们听到叶先生能叫出自己的名字,都呵呵地笑着。    叶先生的记性可真好,也真是有心了。    进了村子,街道两旁都是出来乘凉或遛弯的。    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二人打了一路招呼。    章存林带着叶先生,先去章家祠堂里看了看。    那里已改成了村办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两个班。娃娃们一大,就去镇子上接着    读三年级。即便是这样,也比以前强多了。    晚上,这间教室就当夜校使。    这会儿,里面坐满了人,正在听先生讲课呢。    俩人来回转了转,接着又去了老宅。    章存山夫妇听到叩门声,就迎了出来。    见二弟和叶先生来了,赶紧往里面让。    叶抒文抬脚进了院子。    他在前院看了看,又去后院的菜园子里转了转。    看着那熟悉的一切,不禁又想起了三年前。    往事纷纷,其间经历了种种。    而他也从那个青涩的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位职业军人。    回来的路上,叶抒文跟章大叔说部队里假期短,打算呆两天就回去。听说曹组    长在镇子里当书记,就打算明天去找他说说话。    到家时,腊梅婶子已经收拾好了床铺。    让叶先生住在前院,单独住一间。启康和他爹睡在院里,说是凉快。她住在后    院里,睡启宽那一间。    叶抒文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可心里有事,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坐起来,看着窗外。    院子里黑漆漆,格外安静,隐隐传来了启康的磨牙声。    他想,她也该睡下了?    徐甜甜收拾好了家务,才得了空闲。    见冬娃熟睡之后,就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封信。    见三页信纸上,写得满满的,心说他还挺能写的。    她就着灯盏,细细读了一遍。    在信里,那人把自己从小到大发生过的事情,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包括那次订    婚在内,都细细说了一通。    还说,这就是他。    希望她以后能喊他抒文。    徐甜甜看着信,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见那人提到,想照顾她和冬娃一辈子,很是感动。    只是,这感情是一回事,现实却是另一回事。    先不说别的,就那人的家里能同意吗?    像她这样的条件,可不敢心存幻想。    现在,这事只有他俩知道,再多一个人怕是要惊掉下巴。    徐甜甜读了一遍,又一遍。    她一会儿欢喜,一会儿难过。    欢喜的是有人真心待她,难过的是今生今世怕是要错过这段姻缘。    因为心里有事,搅得一晚上都没睡好。    想着那人的种种,不由得叹了口气。    第二天清晨,徐甜甜老早地就爬了起来。    感觉头有些昏沉。    她在井台前洗漱时,见那人也起来了。    他站在院墙下,正凝神看着那几株花树。    “叶先生,早啊!”她笑着打了声招呼。    “早……”他抬头看着她,笑着应道。还随手指着那丛花树,问道:“春天里,这    几株开花了?”    “嗯,开得是紫花,一簇一簇的,好看得很嗳……”    “呃,那品种倒是没变,在那边开得也是紫花,紫粉色的,放眼望去,山坡上    一片一片的,格外灿烂……这几株,今年开花了,以后年年都会开花了……”    “那好啊,以后就有花看了……”徐甜甜看着那人,笑道。    “那个……”叶抒文鼓起勇气,想问问结果。就听到东屋门一响,腊梅婶子也起来    了。他把话又咽了回去,笑着跟婶子打了声招呼。    徐甜甜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进了灶屋。    她一边搅着玉米面糊糊,一边想着心思。    刚才,见那人挂着两道黑眼圈,估计也没睡好。而她呢,昨晚躺在凉席上辗转    反侧,直到凌晨时分方合上眼。    唉,这感情方面的事儿,可真是磨人啊。    吃了早饭,叶抒文随着章大叔去了镇政府。    腊梅婶子和凤芝也去酒坊那边上班。    徐甜甜像往日那样开门营业。    她坐在竹椅上,望着大门,神思不属。    冬娃端坐在椅子前面写字。    待写完一篇时,见娘正托着两腮发呆。    就踮着脚走过去,伸出两根手指头,在娘眼前晃了晃,咯咯笑着问道:“娘,    你咋了?咋两眼发直啊?”    “冬娃,娘在想事情呢……”徐甜甜回过神来,故作镇静地应道。    “哦,娘在想啥呢?”    “……娘在想,以后冬娃得长多高啊?上秤一秤,该有多重啊?”徐甜甜捋了捋冬    娃的额发,笑着说道。    她想,无论如何也不能委屈了冬娃。    到了半晌午,启康进了铺子。    见店里不忙,就领着冬娃去后院玩耍去了。    过了一会儿,叶抒文自个儿回来了。    一进门,见店里无外人,就笑着说道:“翠翠,我回来了!今儿见了曹书记,    说了好一会儿话……”    叶抒文鼓起勇气叫出了那人的名字。    见她看着他,就呲着牙傻笑。    徐甜甜一听,也抿着嘴笑了笑。随口问道:“我爹呢?”叶抒文笑着说道:    “呃,你爹去酒坊那边了……”    徐甜甜倒了杯茶,递给了他,轻声说道:“渴了?坐下来喝杯茶?”    “好……翠翠……”叶抒文走到桌前,坐了下来。徐甜甜站起来,关上了后门。见店    里再也外人,就想和他说说话儿。    “翠翠……”    “嗯……”    “那信,看了?”    “看了……”    “你咋想?”    “咋想?还能咋想呢?”    “那……那你以后就叫我抒文?”    “……”    徐甜甜沉默了片刻,方开了口。    “抒文,我可是成过亲的,离婚不说,还带着个孩子……”    “这些我都知道……再说,我也喜欢冬娃……”    “那你家里不嫌弃?”    “我爹我娘都听我的,只要我愿意,他们就没话说……”    “是嘛?到时候就不怕你爹把你赶出去?”    “怕啥,反正我在部队上,家里也拿我没办法……”    “……”    徐甜甜本想拿这个试探一下,可没想到这人这么豁达?    她想,自己是不是也冒一次险?    否则,这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还真是心有不甘啊。    她今年不过二十三岁,正处于人生中的大好年华,能遇到一个喜欢的本就不    易,为啥要这么一味地逃避下去?    她不是一向好运吗?    为啥不大着胆子试一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