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39章

第3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转眼过了元旦。    章家的杂货铺子终于开张了。店铺的名号和招牌, 与启宽那边一模一样,都叫    章记杂货店。    这是徐甜甜的主意。    这么一来,颇有点“连锁经营”的意思。    两家铺子统一进货不说,相互间还能增加一点人气。    铺子前面的烧饼摊子, 也随之扎了起来。    这一下, 把一家人都给忙坏了。    最高兴的要数冬娃了。    每天一大早, 奶奶都给他留了一个热烧饼, 说先紧着小娃娃吃。    徐甜甜见了, 也很欢喜。    冬娃吃点好的, 以后才能长高高。    对婶子的这份情, 自然也记着。    铺子里存了货,晚上就得看着点。    这么一来,章存林和崔腊梅也顾不上回去了。    就把老宅交给了大哥, 想请他帮着照应一下。    “哥, 这事儿就麻烦您了!”章存林亲热地说道。    “存林,你就放心!哥那边啥都缺, 就是不缺人手……” 章存山乐呵呵地答应    下来。    他是长子, 老爷子和老娘都跟着他过。    三个儿子成家后也未分出去, 都挤在一处住着。还有两个闺女尚未出阁, 这老    老少少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口子,院里走着都直碰头。    这四世同堂热闹是热闹, 就是挤了点。    一听要帮着看家, 真是求之不得。    可安排哪房过去?    都怕失了公平。    再说,那院里家什多, 也怕孩子们起了心思。于是,和老爷子商量了之后,就    和孩子娘亲自搬了过去。    他俩住在启安的那间屋里。    没过几天,就把院里的压水井给修整了一下,出水可是利落多了。后院里的家    禽和菜园子也给照看着。    章存林放了心。    对大哥一家也心存感激。    当年分家时,老爷子偏心眼儿,把大部分家产都给了大哥。说日后,就指望着    老大给他养老送终呢。    而他这边,靠自己挣下了一份家业。    这日子过得并不比大哥差。    昔日的那一点芥蒂,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尤其是和大哥商量着,瞒着老爷子截留启铭的来信之后,心贴得就更近了。    如今见大哥肯帮忙,自己也不能小气了。就和启宽说了一声,把酒坊里出的酒    糟分出来一半,让大哥家拉回去喂猪。    结果,两家院里圈养的那两头猪,上膘很快。    到了年关就可以宰杀了。    把老爷子乐得颠颠的。    天天围着猪圈晃悠两圈,就等着吃肉呢。    见章家日子过得红火,村里人这才醒过神来。    章老二这是去街上捡便宜去了?    有能力的,也想去镇上寻间铺子。    可惜,这时候的价格已经起来了不少。    毕竟,虎头镇是个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做个小买卖还是不错的。    当然,铺子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无论做啥?    没两把刷子也难成气候。    和章存林存着同样想法的,还有章存贵。    他家地少,这些年来主要靠他在外面忙乎着。    可新社会了,打官司的少了。外加“土改”后,地主没了,给人家管账收租子的    营生也没了。    这么一来,一家子靠啥吃饭?    对农活,他不在行。    也不指望那地里能有啥出息。    可俩儿子还在读书,仨闺女还未出门子,日后的花销可是不少。    今后的日子该咋办?    他瞅着存林哥在找宅子,心里一动。    也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在学校附近寻了个小小的铺面。    还特地去探了探存林哥的口气。    存林跟他说,这铺子得自己使,万不可出租,也不可雇人。听了这话,他立马    联想到“土改”运动中,多次提到的剥削阶级,心里也就明白了。    只要是自家使,就不存在不劳而获,剥削他人。    也就没啥风险了。    可他能做点啥?    只能经营点书刊、文化用品之类的,外加上帮人写写家书、瞧瞧风水。    这些都是他拿手的。    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像存林哥那样搞个酒坊子,自产自销?    还有就是村里的夜校。    工作组找到他时,他满口答应下来。    这是个表现的机会,得好好抓住了。    要知道,他在街上管账收租子,可没落啥好名声。    亏得他家地少人多,否则富农的帽子妥妥的。    这时候,他算是明白了。    当初存林哥为啥要主动分家?    这十有八.九是想借着分家的名号,躲过那一劫。    结果呢,还真躲过去了。    看来这预知能力,比他还强?    自从见了那封“天书”,他心里就存着疑问。    这一下,更相信有“神人”存在。    具体是谁?    还无从探究。    可日后只要跟着存林哥的步子,准没错。    老百姓过着太平日子。    而部队里却是一派紧张。    在某军区的训练基地。    经过一番紧张集训,整个战地记者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到了一月中旬,叶抒文就随着队伍奔赴了前线。而在境外的第一批战地记者,    也被替换回国,进行休整。    来到冰天雪地的北方,除了寒冷之外,还要面临着种种考验。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虽然只是在后方呆着,可遭遇空袭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几    天,他就适应了这种跑警报、钻防空洞的战地生活。    在纷飞的战火中,叶抒文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    他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扫视着这个世界。    心中更是充满了爱国之情。    昔日的那一点点小算盘,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也更加忘我地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这天,他冒着严寒来到了某团驻地。    在防空洞里,采访了刚从一线下来的英雄团长章启安和几名战士。采访之余,    还与章团长聊起了家常。    这才知道俩人是老乡。    章团长是平城地区的,与叶城相邻。    再一细问,竟是章大叔的儿子?    这个世界可真小啊。    俩人握着手,一阵激动。    于是,聊了更多。    他讲了“土改”前夕去虎头村的情景,而章团长也讲了家乡的一些过往。俩人越    聊越投机,不禁开怀大笑。    也愈发亲近了几分。    回到记者站,叶抒文心有所感。    就提笔写下了第一篇战地报道——《远方的牵挂》。    还写了一篇随笔《英雄儿女》。    第二天,就把稿件发到了记者站。他希望远在后方的亲人能看到这篇报道,更    希望前方的战士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和后方的鼎力支持。    算算时间,马上就要过年了。    他将在异国他乡,与战士们一起过一个“战斗化”的春节。此时,心里唯一牵挂    的就是爹和娘,还有爷爷和奶奶。    去年过年,几个哥哥远在海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    可今年呢,就连他都在外面。    家里该多冷清啊?    想到此,又提笔给爹写了封信,报个平安。    徐甜甜住到了镇上。    这文化生活也有了不同。    首先是能看报了。    去邮电所的报刊亭就能读报。至于订报纸,家里可没那个闲钱,于是她养成了    一个习惯,每天下午扯着冬娃,去邮电所门口看报纸。    她看得很快,前后不超过半个小时。    生怕耽误了家里的事。    章存林见了,暗暗称奇。    不过,也未加阻拦。    只是让冬娃娘把报上的事儿,给家里人都讲讲。    也好长点见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天气也越来越冷。    铺子里的生意,不好也不坏。    可马上就到年关了,多少也能赚上一笔。    章存林算过一笔账,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只是怕货积压,也没敢进太多。    没过几天,学校里放了寒假。    徐永泰一得空,就乐呵呵地跑来瞧了瞧。    这铺子的事,他早就听说了。    见闺女也站了柜台,冬娃天天有烧饼吃,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心说,章老二还    算大方,干啥都没少了闺女的那一份。    徐甜甜见了爹,也高兴得不行。    听爹说,在县里也寻了一处小宅子。    过户手续也办好了。    不过,还没敢搬进去,想等等再说。    章存林和徐永泰一向投缘。    俩人好一段日子没见面了,自然是亲热得很。    于是,坐在一起,弄了俩菜,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场。    徐永泰发现章老二自从结了婚,就性情大变。    看来,这日子过得很顺畅啊。    临走前,还给他包了一包调味品和两罐黄酒,说给家里带回去,算是点年货。    小年前后,生意果然红火了起来。    所有的存货一下子都卖光了。    最后,全靠几大坛子黄酒撑着门面。    章存林有些犯愁。    想再组织货源,可已经来不及了。    只能先这么凑合着,等过了正月再说。    马上就要过年了。    家里的两头猪和两只羊都已经卖了。    只留下了一副猪头、两副内脏,外加一大块猪肋条。    这些足够自家吃的。    另外,还备了一点年货。    就等着除夕关张歇业,过大年了。    转眼到了除夕。    四下里,传来了零零星星地鞭炮声。    空气中,也充满了年味儿。    徐甜甜和凤芝,带着冬娃和启康先回了老宅。    一连三天,都在灶屋里忙着蒸馒头,卤杂碎,炸鸡块,包饺子,累得胳膊都快    抬不起来了。    铺子里,只剩下章存林和崔腊梅一起看着。    准备中午十二点放了关门炮,就合上门板歇业。    就在这时,镇上的邮递员急匆匆地赶来了。    他送来了一封挂号信。    章存林一看那牛皮纸信封,就知道是启安写来的。    信里说,一切都好,现在换防了,在后方呆着,请家里不要挂念。    同时,还提到了一个人。    他就是叶抒文。    原来,叶先生也上战场了?    章存林一阵激动。    这是他最看重的人。    可这么一介书生,就这么不吭不哈地上了战场?    像启安这样的,去带兵打仗又算得了啥?    他顿时豪情勃发。    浑身上下都热乎乎的,也不觉得冷了。    和腊梅一起乐呵呵地关了铺子,就回了虎头村。    而徐甜甜听说后,却吃了一惊。    她不明白叶先生为何会做出这种选择?    可随后,就想到了自己所留下的那封信。    叶先生,这是为他和他的家人搏一个未来?    钦佩之余,也不禁担心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