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骗婚记
章存林坐在桌前,继续板着脸教训着儿子。 本来,他气得不想再管他了。 可父子连心,孩子娘走得又早,到底还是不忍心。这孩子长到二十岁,除了受伤那次,从没吃过什么苦,哪能看得那么明白? 他这个当爹的,只能连哄带劝,外加几分威压让儿子就范。 “启铭,你这几天,无论如何都得夹着尾巴,小心行事……” “爹,我都听您的……” 章启铭耷拉着脑袋,低低地应了一声。 内心深处,他是惧怕父亲的。 他想,爹说得也对,等离开了家乡,这事也就过去了。 以后的日子,该咋着就咋着,乡里的习俗再也管不到他了。 院子里,凤芝拿出了针线活,坐在墙根前晒暖儿。 时不时地还瞄一眼嫂子。 见她带着冬娃围着槐树躲猫猫,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心说,嫂子还在撑着? 这两天,没见她摸过针线,怕是心里静不下来? 徐甜甜见堂屋的门还关着。 心知公爹和那人还在屋里说话,便带着冬娃回了厢房。 一会儿,大哥就要回来了。 她还没见过这位大哥呢!以后,和他打交道可不少。趁着记忆有所恢复,得把大哥那边的情况好好捋一捋。 她搂着冬娃,刚在窗台前坐下。 就听到院门“吱扭”一声响了。 透过窗棂子往外一瞧,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汉子走了进来。 他看着有二十六七岁,穿着一身蓝布夹衣,扎着一条黑色扎脚裤,显得十分利落。手里还拎着一只红纸封口的黑陶罐,像是一罐黄酒。 见凤芝跑上前来,欢快地打着招呼:“大哥,您回来了!” 心知,来人就是大哥章启宽。 她也扯着冬娃出了屋子,和大哥照了个面。 章启宽个子挺高,一双锐目,很像公爹。 一看就是个地道的庄稼汉子,质朴之外又透着一股精明。 见了弟媳妇,客气地点了点头。 还弯下腰来,摸了摸冬娃的脑袋,逗着他说:“冬娃,快叫大伯!” “大伯!”冬娃张着小嘴哼哼着,声音细细的。 “哎!”章启宽大声应道。 他呵呵笑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炒黄豆,塞进了冬娃的褂子口袋里,嘴里还说着:“冬娃,拿好咯,这是大伯给冬娃发的响!” “谢谢大伯!”冬娃立马咧开了小嘴,眼睛笑得弯成了小月牙。 徐甜甜在一旁,也道了声谢。 见大哥进了堂屋,就哄着冬娃把黄豆给小姑送过去。 果然,凤芝一见,也开心起来。 她一向疼爱冬娃,见这个孩子这么懂事真是比什么都高兴。 在院子里呆了一会儿,徐甜甜哄着冬娃又回了屋。 她在窗台前坐下,嚼着黄豆想着心事。 对启宽大哥,她印象不深。 可一见面,却想起了不少往事。 这人像公爹一样,也是个能干的。 两年前,公爹在镇子上盘下了一家铺子。那间铺子,以前是个卖杂货的,铺面虽然不大,但后面带着个小院子,还有几间屋子。 章家接手后,除了继续卖杂货之外,还倒腾起了黄酒。 这黄酒是自家酿造的,按照老方子用小米发酵而成。味道甘甜,酒香浓郁,颇受欢迎,顺带着杂货生意也好了起来。 后来,公爹把铺子交给启宽大哥来打理。 不过短短的一年,就经营得十分红火。 为了照顾生意,大哥一家都在铺子里住着。 赶到逢年过节和农忙抢收时,才回家一趟。 对此,公爹倒是一点都不介意。 他对老大一向很满意,唯一不顺心的就是他的婚事。即便老大家的,接二连三生了仨闺女和一个儿子,也难得给她个好脸色。 所以,对老大一家搬到镇上去住,反而舒了口气。 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老大家的那张脸。 这事一想起来,就觉得窝囊。 当年,一表人才的章启宽可是被人骗了婚的。 他十六岁那年的秋天,正赶上娘病重。 家里就想着,赶紧给他娶个媳妇进门。一来冲喜,二来可以帮着掌家,料理一下家中内务。于是,便急匆匆地说了媒。 媒人是崔家集的,给说的是崔家庄的闺女。 说那闺女名叫红英,十六岁,心灵手巧,模样也周正,配启宽可是绰绰有余。况且,崔家还有点家底,嫁妆也不会少了。 章家一听,自然也很欢喜。 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在下定之前,特意安排大婶子去相看一下。 那天趁着庙会,章家大婶子去了崔家集。 在约好的地点,就近瞅了瞅。 那个闺女虽然个子不高,却很水灵,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她手里还拿着一只香包,上面绣着一朵梅花,看着十分精致。 大婶子一见,也很满意。 回来后,把红英姑娘好好地夸了一通。 说她真像媒人说得那样,是个巧姑娘。 章家人可放了心。 就派人去崔家,痛痛快快地下了定礼,选好了日子准备迎亲。 待一切收拾停当后,这娶亲的日子也到了。 因为启宽是家中长子,这成婚礼一样都不少。 新娘子是用八抬大轿,吹吹打打迎进家门的。拜了天地、进了洞房之后,新郎官一揭开红盖头,才发现新媳妇变了模样。 这个也叫红英。 可长得却是又黑又糙,还带着半脸麻点子。 与之前相看的那个红英,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章启宽一瞅,差点晕了过去。 他还以为自己看花眼了? 再细瞅瞅,还是如此。 他丢下盖头,勃然大怒。 喝问道:“你是谁?” 新娘子是有人交代过的,自然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婚书上写的那个崔红英。父母兄弟、生辰八字,也样样契合 唯一不契合的,就是这张脸和这副身架。 章启宽当时还很年少,一气之下就冲出了洞房。爹等一众族人见了,心知不对。抓住儿子一问,原来是被人骗了婚。 娘一听,不顾病体,把新娘子叫到床前看了一眼。 一下就给气得晕了过去。 这是冲喜? 还是招灾? 可儿媳妇已经娶了。 又有婚书在手,无论怎么都说不清楚了。 而那个媒人也吓得躲了起来,再也不敢露面。 她倒不是想骗章家来着,可没想到崔家玩了这么一手?拿着个堂妹来冒充,先混过来了她这一关,接着又骗了章大婶子。 这么一来,章家吃了个哑巴亏。 这事即便去打官司也没辙。 除非是纠集一批人马打过去,把崔家砸个稀巴烂,强硬着要求退婚。 可按照习俗,若男方家里提出退婚,下定的彩礼就归了女方家。 而女方带来的嫁妆,也可以抬回去。 对庄户人家来说,娶个媳妇可不容易。 如果真要退婚,这大笔的花费,就这么白白扔水里了? 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说来说去,还是心疼钱哪。 娘醒来后,躺在病床上,咬着牙说道:“宽儿,就这么着?灯一吹,啥也看不见,就凑合着过日子……” “娘……”章启宽死活都不肯答应。婚礼之后,两个多月未踏入新房一步。 崔家那边自然是理亏。 见女儿女婿未回门,也不敢吭声。后来,还送了东西过来赔礼道歉,求章家揭过这一茬。 章家即便再不满意,也是无可奈何。 而娘这一气,身体愈加不好,眼瞅着熬不过来年春天了。 赶到年节之前,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宽儿,就认了?你赶紧给娘生个孙子,让娘也走得力量一点……” 章启宽这才和麻脸媳妇圆了房。 年底,生下了一个闺女。 而娘还未抱上孙女,就咽了气。 爹对这个儿媳妇自然不满意。 好在人还算本分,干活也肯出力。 就是笨手笨脚的,既不会绣花也不会缝衣服,家务活也做不好,弄得老大一家要多寒碜有多寒碜。 这样的“笨媳妇”别说掌家,能顾得住她自己就不错了。 迫不得已,爹去了大哥那边,把自己的老娘请了过来,帮着料理一下家务。 当时,启铭十一岁,凤芝六岁,启康才三岁,全靠爷爷奶奶和大娘招呼着。启铭干脆住到了爷爷那边,和爷爷的感情也特别好。 老二章启安,脑子是个活泛的。 见大哥的婚事闹的,死活不让家里给他说亲,一心二心只想跟着队伍走。 家里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后来,在部队上结识了一名女卫生员,直到解放后才按照新礼成了亲。 这个家,就这么凑合了几年。 直到翠翠进了门,才算变了个样子。 阖家上下,对翠翠自然很满意。 公爹也格外看重她。 如果那个章老三争气一点,这日子该有多好啊? 想到此,徐甜甜不禁咧了咧嘴。 解放前,乡里都是“盲婚”,闹出的事儿可不少。 像启宽大哥这样的,就是“骗婚”的结果。 这可真是害人不浅啊。 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响动。 徐甜甜朝窗外瞅了一眼,见启宽大哥准备赶回镇子上去。凤芝要留大哥一起吃饭,可大哥说铺子那边离不开人,就匆匆地走了。 接着,又看到章启铭也从堂屋里出来了。他对凤芝说去大伯家瞧瞧爷爷奶奶,今儿不回县城了,晚上住在家里。 凤芝自然很开心,让三哥一会儿回来吃饭。 她和三哥相处的日子很少,哥能在村子里多呆一会儿,实属难得。 徐甜甜却没有露面。 她见那人瞅着西厢房,一副要进不进的样子,也不想搭理他。 等到明天,和这人就再也没有关系了。 以后,就权当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