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麻烦
堂屋里,传来了公爹的呵斥声。 徐甜甜心知这是做给她看的,好借此软化她。 对人情世故,她懂得不多。 可“父子连心,血浓于水”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公爹一家待她不错,可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会向着自家儿子的。 现在无论说得再好,只要不落到纸面上,又岂能真的相信? 这离婚之事,还得细细地捋一捋。 她明白,这么做是在冒险。 在生产力还很低下的年代里,家庭中的男子是农耕劳作的主力。单靠一个小女子,想在乡里生存下来是很困难的。 而接下来的日子,她得继续依托着章家或自己的娘家。 好在,她还有个孩子。 这是她在章家最大的依靠。 一想到冬娃,心里一阵柔软。 她抬眼,见冬娃正蹲在槐树下,围着一只大瓦盆,目不转睛地瞅着,便下了台阶走了过去。 “冬娃——”她轻轻唤道。 “娘——”小包子一抬头,见娘来了,就扬起笑脸,用小手指着瓦盆里的红鲤鱼,欢快地说道:“娘,快看大鲤鱼,活的!” “冬娃,娘正看着呢!”徐甜甜看着这条鱼,心里却在琢磨着这鱼该咋收拾? 公爹说下午做红烧鱼,这个难不倒她。 翠翠做菜的手艺很好,她凭着记忆也能捣鼓出来。可收拾活鱼,却是有讲究的。就凭她这笨手笨脚的样子,一上手恐怕就露陷了。 这可咋办? 徐甜甜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她悄悄背过身子,从怀里掏出了一条手帕,把右手食指裹了起来。刚一裹好,就听到凤芝在灶屋里喊道:“嫂子,馍筐子里给你留了块烧饼,你先垫垫?” “好。”徐甜甜低低地应了一声,抬脚进了灶屋。 见凤芝正扎着围裙,在案前揉面,黄澄澄的一大瓦盆。就装出一副有气无力地样子,打了声招呼:“凤芝,和面呢?” “嗯,一会儿贴一锅玉米面饼子……”凤芝脆生生地应道。 徐甜甜拿起烧饼,咬了一口。 真好吃啊! 她细细地嚼了嚼,才舍得咽下去。 刚吃了两口,又唤了冬娃进来,掰了一大块给他,这才把剩下的吃了。临到最后,还把粘在手上的芝麻粒舔了舔。 心想着,如果能天天吃就好了。 想着爹刚才的吩咐,就低声说道:“凤芝,爹说下午把鱼给做了……” 凤芝一边擦着手,一边应道:“嫂子,今儿就看你的手艺了,爹最喜欢吃红烧鱼了……” “凤芝……嫂子不小心把手给碰了,指头破了皮,还冒了血,不好见水,这鱼……”徐甜甜讪讪地说道。 “……那鱼我来收拾,等下锅时,嫂子在一旁给指点一下……”凤芝脸上笑着,心里却有些疑惑。 嫂子的手啥时候碰着了? 刚才出来时,有扎帕子吗? “喔,那就有劳凤芝了……”徐甜甜悄悄松了口气。 幸亏小姑子是个勤快的,否则还真够麻烦的。她瞅了瞅那盆玉米面,心想今儿的红烧鱼可以换个吃法,保准一家子满意。 凤芝干活很麻利。 她蹲在院子里收拾鱼,一棍子下去,鱼就被打晕了。三下两下就刮了鱼鳞,破了肚子,清理干净了。 不过,她手里干着活,心里却有点奇怪。 以往,都是嫂子在忙,她打下手。 可今儿,嫂子是咋了? 在旁边揣着手,一副闲人的模样,还骗她说手伤着了。 这才病了几天,就变懒了? 此时的凤芝哪里知道,她嫂子不是变懒了,而是根本不晓得该如何下手? 徐甜甜呢,也有点心虚。 她蹲在一旁,瞧着凤芝的动作。 想着自己得赶紧练练,否则早晚会露出马脚来。 就在这时,堂屋的门“吱扭”一声响了,章启铭沉着脸走了出来。小包子一见,就举着小手,扯着嗓子喊道:“爹——” 章启铭听到儿子的叫声,鼻子里“嗯”了一声。见妹妹和翠翠都在院子里,就走过来,大声说道:“凤芝,哥要回老城了!” “哥,你吃了饭再走?” 凤芝赶紧起身,拦着三哥。“不了,那边还有点事……晚了,怕赶不上马车了……”章启铭扫了翠翠和冬娃一眼,硬着头皮说道。 “冬娃,你爹要走了,快去拦着!” 凤芝扭过脸来,冲着冬娃说道。可徐甜甜却一把搂住冬娃,一动不动。 章启铭讪讪地笑着,弯下腰来摸了摸儿子的帽子,又在小脸上捏了一把。冬娃刚想喊爹,可一瞅娘的脸色,又把那声“爹”给咽了回去。 “翠翠,那事你再好好想想,明儿或后儿我再过来!” 章启铭压低了嗓门说道。“嗯……”徐甜甜淡淡地应了一声。 凤芝暼了嫂子一眼,见她没有一点起身的意思,只好自己去送三哥。 院门,“咣当”一声合上了。 那人终于走了。 老城里,那母子俩还在等着他? 想着这个渣爹对翠翠和小包子的伤害,徐甜甜心里一阵抽抽。这男人若是变了心,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现在,只能想着法子止损。 而章存林站在窗前,看着儿子饭都没吃,就急匆匆地走了。 心里也不好受。 他在屋里叨叨了半天,大小道理都讲了,可儿子就是听不进去。 现在那边,拿去海外吊着他,怕是难以回头了。 还有老三家的,看着当家的要走,也不知道送送? 怕也是伤透了心了。 对此,他颇感无奈。 这事,村里已经传开了。 他忖着,徐家湾那边恐怕还没听到风声。 否则,就徐永泰那性子,早就上门了。 可纸里包不住火,亲家那边早晚会知道? 想着后续那一连串的麻烦事,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天下午,徐甜甜指挥着凤芝做了一大锅锅贴鱼。 先煎后烧。 一条热气腾腾的红烧鲤鱼,连汤带水的,在大铁锅里咕噜着,冒着热气。锅周边贴了一圈黄澄澄的玉米面饼子,慢慢吸收着鱼肉的鲜味。 还未起锅,院子里就飘散着一股浓郁的香气。 惹得冬娃使劲儿吸着鼻子,在灶屋里打转转,嚷嚷着要吃鱼。 等到老五背着书包进院子时,饭已经做好了。 这孩子放下书房,也一头扎进了灶屋里。 “三嫂,姐,我回来了!”章启康主动打着招呼,带着少年特有的腼腆笑容。“哎呦,是启康回来了!快去洗洗手,这就开饭了!”凤芝冲着弟弟笑道…… 徐甜甜也抿着嘴,点了点头。 对这个弟弟有点印象,今年十二岁了,在镇子上读书。 平时日不爱说话,却和翠翠亲近得很,整天嫂子长嫂子短的。人也特别勤快,一放学就下地割草,还帮她去后院喂鸡、喂鸭、喂猪、喂羊。 而翠翠,对这个兄弟也不错。 缝缝补补,洗洗刷刷,照顾得很周到。 家里人都齐了,那就开饭。 今儿吃饭,也从堂屋挪到了灶屋里。 徐甜甜说:“为了保持鱼汤的鲜味,得就着大锅吃!” 起锅前,她先找了一只瓦盆放在矮桌上,往里面加了热水,然后和凤芝一起,用布垫着锅耳朵,把铁锅直接坐在了瓦盆上面。 一家人围着矮桌,吃了起来。 汤鲜味美,鱼肉滑嫩。 就连玉米面饼子也格外香甜。章启康正是能吃的时候,一口气吃了四个饼子。章存林吃得十分满意,心绪也稍稍好了一点。 今儿这一锅,不是红烧鱼的做法,可味道却比红烧鱼要好。一条鱼,五口人根本不够吃,可这么个吃法,却显得宽裕多了。 还有这鱼汤,十分鲜美,一丁点的腥味都没有。 用饼子沾着,甭提有多好吃了。 徐甜甜一边给冬娃剥鱼剔刺,一边说道:“爹,我的手碰着了,今儿的饭是凤芝做的……” 章存林一听,乐呵呵地夸道:“哎呦,闺女的手艺见长啊!” 凤芝听到爹夸她,才舒坦了一点。 一下午,被三嫂指挥得团团转,直憋着一肚子火呢! 好在嫂子没和她抢功,否则真要被她给气炸了。 家里人吃好了,灶屋也收拾利落了。 徐甜甜这才回了西厢房。 她一头扎到床上,眯起了眼睛。 心想着,幸亏是初春时节,猪栏里空空的,猪崽还没抱回来,这才有点闲工夫。 等过了春荒,就要开始养猪了。 听公爹说,今年还要孵小鸡、孵小鸭,还要牵几只小羊羔。 到了那时,够她忙的。 可这些活计,她做得下来吗? 现在的她,除了拥有翠翠的记忆,什么家务都没做过。 手生不说,还特别笨。 只能一步一步地学习了。 听说,乡里养鸡,都是小鸡自己出去觅食,晚上飞到树上去。刚才,还特地跑到后院里瞅了瞅,见那两只母鸡在鸡窝里,两只鸭子也在鸭舍里,树上啥也没有。 正想着这些家务事,就听到门响了。 接着,见冬娃抱着自己的小花枕头,蹬蹬蹬地跑了进来。他撅着小屁股,趴在床沿上,哼哼着:“娘,我要和娘一起睡!” “好!今晚冬娃和娘一起睡!”徐甜甜点头应道。她翻身下来,找了把鬃刷,给冬娃刷了刷身上的土,才把他抱到床上来。 她搂着冬娃,心想着这几天她生病了,冬娃被小姑子哄到自己屋里,替她招呼着。现在她病好了,冬娃自然要回屋来,和她一起睡。 可她哪有带孩子的经验? 两岁多的小娃娃,晚上起夜不? 她使劲回想了一下。 印象中,冬娃好像很皮实,临睡前解了手,一晚上都很踏实。只是他喜欢钻娘的被窝,哼哼唧唧地让娘搂着睡。 而她呢,睡觉很不老实,不会压着娃娃? 不如给冬娃单独搞一个小被窝? 可现在夜里冷,万一冻着了咋办? 想来想去,还是俩人滚一个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