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捏泥人
“在庙里住?” 我摇了摇头,心想这庙里那么多人,还怎么住?而且,我连晚饭也没吃,还是到下面的村子里去找户人家比较好。 想到这里,于是就对他们说:“算了,我还是去村里找户人家借宿!” 哪知,他们一听我这话,立即就对我说:“村里没有人了,你下去干嘛,千万不要去。” 原本我就怀疑山下的村子会不会是一个无人的荒村,因为村子里黑灯瞎火,不见一户人家亮灯,如今听到他们说山下的村子里没有人了,倒是觉得他们说的应该是真话。不过,让我奇怪的是,听他们的口气,怎么好像显得下去山下的村子里会有危险似的。 当下,我就眉头一皱,说:“山下是荒村吗?” 那些人就摇头道:“不是,我们就是下面村子里的人。” “啊?” 这一下我真的很吃惊,山下的村民,怎么不在村里呆着,全跑到这山上的庙里来了呀? 心中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赶紧问道:“你们大晚上到这庙里来是做什么?为什么不留村里?” 那些人就说:“小兄弟,说出来估计你不会信,我们这个地方闹鬼!” “啊?闹鬼!” 我直接惊掉了下巴,满脸的震惊。 他们见到我很吃惊的样子,倒是显得毫不在意,于是就说:“小兄弟,你要么就赶紧离开,要么就和我们一样在这庙里过夜,可千万不能瞎转悠了,要不然会被鬼给吃掉的。” 见到他们一脸郑重,若有其事的样子,我也知道他们不可能编这种事情来吓唬我。于是我就赶紧问他们:“你们村闹鬼,能跟我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吗?” 村民们就说:“跟你说了也没用,免得把你这小兄弟给吓着,反正你听我们的话,今晚就在这庙里哪也别去最好。” 见他们这样说,我就实话实说道:“不瞒各位,我其实是一位阴阳先生,如果真闹鬼的话,或许我能帮得上忙。” “什么?你是阴阳先生?”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都诧异了起来,一个个开始重新打量起我来了。 很多村民就说:“你是阴阳先生?太年轻了!” “是呀,你才多大呀,还能驱邪捉鬼?” 显然,大家都不太相信我能帮他们的忙。 我也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我也才二十来岁,要让他们立即相信我有手艺,确实强人所难。当下,我也就不再多说,于是就问他们:“你们一个月前,有见到过三个陌生人打这经过吗?” “一个月前,三个陌生人?” 村民们听到这话,不由一愣。随后神情一紧,便反问我:“你干嘛问这个?你认识他们?还是你跟他们是一伙的?” “你们见过?”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大的反应,但是很显然,他们应该是见到过那三个人。 “你还没回答我们,你是不是和那几个人是一伙的?” 这时,几个村民已经有点要动手的意思了,眨眼功夫就把我给围住了。 这一下,我真的有些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还是赶紧回答道:“我不是和他们一伙的。” 听到我这么说,对方这才情绪转好,不过还是质问道:“不是一伙的,那你找那三个人干嘛?” 此时说实话,我都想哭了,这他妈的怎么好像我变成犯人一样了啊?这是在审我吗? 心中苦笑,于是我便说:“如果我说我在追三个坏我们华夏风水的邪师,你们相信吗?” “你说什么?你在追他们?” 这一下,大家都是一愣。 这时,一个老者就赶紧把那几位壮汉给喝退下去,然后就对我说:“小兄弟,我是这个村的村长,你刚才说你在追三个坏我们风水的邪师?” “是的,三个倭国人。”我点点头。 老村长听到这话,就激动了起来,说:“这么说来,那三个倭国人是来坏我们风水的?” “对!”我点点头,就说:“我就是为此事而来的,避免他们坏我们的风水龙脉。” “这么说来,小兄弟真的是阴阳先生?”村长此时显得有些激动了。 我点点头。 这时,村长就说:“小先生,实在不好意思,刚才是我们太着急了,以为你跟那三个人是一起的。” 我笑了笑说没关系,然后赶紧问他:“这么说来,你们真的见到过他们?” 老村长点头说:“是啊,我们这闹鬼,就是被那三个倭国人给害的。” “啊?” 这一下,我倒真是有些吃惊。心想,怪不得他们刚才会突然变成想打我的架势,原来那三个九星宫的人也对他们这个村子动了手。 想到这里,当下我就赶紧问道:“村长,你能跟我说一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村长点点头,然后就对我讲了起来…… 原来,我们这个村子叫小河村,这个名字自然是因为这个村子有一条小河而得名。 小河村依山傍水的景色很是美丽,村前的大路沿河而开,每天在此过往的人们都喜欢在河边一块巨石上歇脚。 这天由打外地来了三个人,估计也是走累了,所以也坐在了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歇脚。 当时村里也有一些人在河边玩耍,见到突然来了三个陌生人,就问他们是做什么的? 但是那三个人说的话却是倭国话,所以大家也听不懂。 不过,这种山村里来了三个倭国人,大家都觉得十分稀奇,所以就一直盯着他们看。 话说,那三个倭国人在河边坐在那儿聊着天,其中一个人还在河边闲着无聊,就在河边抓了一把湿泥,捏起了泥人。 还别说,那泥人捏的还很好很逼真,就着河水三两下就捏出个娃娃的模样来。在经过他用小泥刀这么一修饰,一个栩栩如生面目清秀的娃娃就捏好了。 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就都围上去看。 只见那个人将泥人捏好后,却突然用泥刀将自己的中指割了一个口子,然后将这流出的血就全都抹到了娃娃的嘴里。 当时大家都不解他为什么要割破自己的手指,还故意将血滴到那个泥人娃娃的嘴里,大家还笑着说这个人是不是有神经病? Ps:稍晚还有。另外,推荐一本朋友的新书“恶魔交易所”,大家可以去看看是不是你们喜欢的类型。 第359 泥人娃娃 只见那个人,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将泥人的嘴里滴完血之后,就将泥人娃娃放在了地上,然后他们三个人就直接离开了。 这三个人一走,大家也都围了上去,寻思着这三个倭国人这是来干嘛的。同时,也来看看他们捏的泥人娃娃是什么样的。 话说,那三个人走后,大家就看见那个泥人娃娃被扔进了河边的一个洞里边了。 不过,那个泥人倒真是捏得活灵活现,只不过大家也只是看一眼,谁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泥人钻进洞里去。 就这样,大家也没多想,到了太阳落山,大家也就各自回了家。 村民们回到村里后,就把这事在村里讲了一下,结果很多老人听完之后,就觉得这事不对劲,说挺邪门的。哪里有人会傻到割破自己手指,特意去给泥人喂血的呀?这肯定是害人的东西。 大家听老人们这么一说,也都吓到了。细细一想,还真是越想越觉得不正常,就算是神经病,也不会傻到自残? 村里的老人们就说,这像是血祭,那个泥人娃娃最好得毁掉才好。 于是,大家伙就赶紧跑回到河边,找到河边的那个小土洞,准备去将泥人娃娃取出来。 可是,大家到了地方,朝小土洞里一看,哪里还有什么泥人娃娃呀,洞里空空如也,那个泥人竟然不见了。 是的,之前大家明明看见泥人娃娃就被扔在洞里的,此时竟然没了。 这一下大家可真的惊呆了,这泥人娃娃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被人拿走了? 当下,他们就问村里的人,到底谁把洞里的泥人娃娃拿走了? 不过,问遍了村里的人,包括村里的小孩,没有一个人承认去拿过洞里的泥人娃娃。 既然没有人去拿泥人娃娃,那它会去哪了?难不成它成精自己走掉了? 这时,大家都感到有一些慌了。毕竟这事越来越邪门了。 之前,那个人捏泥人,用血祭,就已经让大家心里边有阴影了,如今倒好,泥人娃娃竟然神秘消失了,这就更古怪了。 不过,泥人娃娃不见了,虽说奇怪,但是大家也没有太着急,心想不见了也好,或许也就没事了。 就这样,大家也就又回了家。 当天晚上,大概也就是刚到半夜子时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突然听到屋外有一阵叽叽喳喳的小孩的声音。是的,都被叽叽喳喳的小孩声音吵醒了。 他们心想,这冬天大半夜的谁家小孩子怎么不回家,该不是迷路了,但这周围方圆几公里都没人住,怎么会有小孩呢? 大家都觉得有些邪乎,于是好多人都从床上爬了起来,出了屋,来到了外面。 出到屋外,那叽叽喳喳的小孩声音就更加清晰了。听声音,竟然好像是从河边传来的。 这大半夜的,小孩子在河边?这可真把大家吓坏了,赶紧挨家挨户去敲门,是谁家的孩子没回家。 结果,全村人都说自己家的小孩在家睡觉。 这一下就更加奇怪了,这时有人就说,会不会是那个泥人娃娃在河边闹?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当时有人提议过去看看,不过谁敢过去看呀?万一真是泥人娃娃在说话,可不是能把人给活活吓死不成? 所以,当得知村里的小孩没有失踪后,很多人都不愿意过去看。 不过,那河边的声音一晚上却都没有消停,一直在闹腾。 有些人听到小孩在河边哭,有些人听到小孩在咯咯的笑,有些人听到小孩在喊村里小孩的名字。 总之,不同的人,听到的声音都不太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河边一定有一个小孩。 这一闹,就没个停歇,最后,村里有几个胆大的,就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抄着火铳就过去了。 是的,当时一共有三个村民跑到河边去了。 当时差不多已经到了半夜三点钟的样子了,他们三位村民,来到河边,眼前的一幕把他们都惊呆了! 只见月光下,在河边干涸的河床上有一个小人,那些小人只有板凳那么高,穿着红肚兜,看不清面目,正在河边蹦蹦跳跳。 当时那三个村民忍不住吓得尖叫一声,因为谁都知道,这么小的小人,肯定不是人。 试问,你见过板凳那么高的小孩吗?才不到三十厘米高的小孩? 而且,三十厘米高的小孩,它还能要河边跑来跑去,这特么还是人么? 所以,当下村民就对着那小人,开了一铳。 结果,这一铳打出去,那个小人吓得一下子遁到地里不见了。 而这时,那三个村民也不敢去找了,赶紧就跑回了村。 回到村里,把他们亲眼所见的一幕讲了出来,也把村里人给吓了一大跳,全都说他们见到的是鬼,那个小孩估计就是白天那个人捏出来的泥人娃娃变的。 村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家自然是睡不着觉了。 大家熬到天亮,于是就纷纷跑到了河边去查看。 到了河边一看,果然,只见河边河床岸上,到处都是一排排小小的脚印…… 大家知道,这真是闹鬼了。于是,就去镇上请来了一位阴阳先生。 那位阴阳先生过来一看,就说那个泥人吸了血,就成了精了,只要夜里有单个的人打此路过的人,它就会跳出来截住,然后就把人吃了。 村民们听到这话,都吓坏了,赶紧请那位先生捉鬼。 那位阴阳先生也答应了,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位阴阳先生那天晚上去到河边捉鬼,结果却把自己的小命给弄没了。 次日,大家在河边见到了那位先生的尸体,身上的血都被吸干了。 这事一发生,村子里都炸锅了,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的,一到晚上人们都不敢出门。 可是,你不出门,可是人家会找上门来。 接连几天,村里就有好几个人被那小鬼给咬死了。 村里人没办法,又去请了不少的法师,大仙什么的去捉他也都没回来,全让它给吃了。 后来,有一位先生路过,就说这小鬼他收不住,叫大家晚上最好躲到山上的孔明庙里去,这样小鬼就不敢来害大家了。 于是,大家就听那位先生的话,一到晚上,就跑到庙里来,果然那个小鬼不敢靠近。于是,这就有了眼前的这一幕。 听到这里,我眉头也皱了起来,心想这事果然挺邪门的。看来,那泥娃娃不简单啊! 第360 孔明庙 老村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完之后,便对我说:“小先生,事情就是这样子的,你找的那三个倭国人,肯定就是捏泥娃娃的那三个人。” 我点了点头,我也相信那就是我要找的人,于是就对老村长说:“村长,其实那三个人,也把上一个叫牛山村的村子给害得不轻。” “啊?他们还害了牛山村?” 大家都是一惊,然后就说:“幸亏我们村有这个孔明庙,要不然估计我们也早被那害死了。” 我点点头,打量了一眼这座庙。 只见庙里头有一尊神像,羽扇纶巾,手捋长须,一看就是诸葛亮。 听他们说,小鬼不敢来这座庙,想必是这座庙显灵了。 据说,孔明和刘伯温是同一个人,所以同是神机妙算,但这世上只有孔明庙,不见刘伯温的庙。 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关于刘伯温的故事。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本是穷苦出身,没有读过书,做和尚时就着佛经认了几个字。早年在沙场上征战,这点微末文化的作用也只是传传军令,后来做了皇帝闲暇无聊时竟喜欢上了吟诗作对,以他的水平也只能自娱自乐,但他贵为天子,少不了文人墨客的恭维奉承,久而久之,朱元璋竟得意忘形,认为自己真的才高八斗,常常作些诗词让大臣们传阅,但当年和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却不卖他的账,当众说他的诗是饿犬乱吠,朱元璋虽然表面上一幅宽容大度的样子,但内心却老大不乐意。 有一年春天,朱元璋带群臣到应天府外的长江边游玩。 盛春时节,百花吐艳,群鸟争鸣,远处苍茫钟山似猛虎威威端坐,眼前长江如巨龙滔滔东下,江岸边的燕子矶若钢铸铜浇一般屹立,任风吹浪打岿然不动。 朱元璋诗兴大发,脱口吟出一句:“燕子矶兮一秤砣。” 但就这么一句,下面想不起了,若在宫中,身边的宫女太监们早就逢迎成堆,可是今天身边的人全是沙场名将,大家轰然一阵嘲笑声,徐达直截了当地说:“狗屁不通,狗屁不通!” 朱元璋甚是尴尬,有心吟出好的句子来显显自己的文采,但一句也想不出,红着脸对着燕子矶发楞。 刘伯温走上前说:“把燕子矶比作秤砣,其实这是挺好的一句诗,听我续下去。”他清清嗓子大声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做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吟罢,大家连声称赞说:“好诗,好的气势,燕子矶做秤砣。长虹做杆,弯月为钩,来称我江山,气度不凡,刘伯温真是能点石成金,把一句烂诗吟成一首好的绝句。” 谈笑之余,谁也没有注意到朱元璋眼睛里闪过一丝杀机。 后来朱元璋设巧计,谎称修盖庆功楼为大臣们庆功,暗中埋下炸药,所有功臣们在轰然一声巨响中灰飞烟灭,他这个狠毒的决心就是在刘伯温吟诗的一刹那下的。诸臣的嘲笑尚在其次,关键是刘伯温那一句“称我江山有几多”把江山称作自己的,让他感到威胁。 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刘伯温并没有葬身在他的巧计中,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这位向来料事如神的军师,在他吟出诗的一刹那就后悔了,朱元璋的庆功楼一动土,他就料到这是个鸟尽弓藏的圈套,那日庆功宴上,他进去打个招呼就悄然退出。回到府中,脱去官服,换上道袍,迅速离开了奉天府。等朱元璋知道事实,他早已无了影踪。 刘伯温的逃脱让朱元璋连续失眠了好几个晚上,他害怕刘伯温用他那神机妙算的办法来报复。为此,他多次微服私访,目的就是要查出刘伯温的下落。 有一次,朱元璋到山东微服私访,在山道上遇雨,匆忙躲到一颗树下,正苦于久下不停,对面过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中还撑着一把伞,边走边望四下里看,似乎在寻找谁,见到朱元璋后特别高兴,跑到他面前,把伞给他说:“老先生请了。” 朱元璋以为自己身份败露,问:“你认识我?”青年说:“不认识,但我知道有人在这里遇雨,特来送伞。” 朱元璋更加奇怪,问:“你怎么知道?” 青年笑着不答,说:“在下姓彭名有信,寒舍就在附近,到家里换件衣服。” 朱元璋见他不肯说,也不便再问。跟他一路走去,果然行不多远,就见一处茅屋,虽然简陋,但不失为一避风挡雨的所在,在雨中站久了的朱元璋,一进去便大感温馨。 彭有信拿出一套给他换上,竟出奇的合身,仿佛专门为他定做的一样。彭有信脸上也略显好奇,但并不言语,随之又是劈柴做饭。朱元璋吃饱穿暖后,一天的劳累使他困意顿生,倒头便睡。 次日清晨,天空放晴。朱元璋醒来就看见一道彩虹横跨天际,不由随口吟出两句诗:“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他经过几年的学习诗作大有进展,然而依旧才力不足,吟出这两句,下面不知如何了。 彭有信在一旁道:“我想起两句,不知可不可以?” 朱元璋道:“只管说。” 彭有信道:“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只因玉皇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 朱元璋大吃一惊,因为这两句诗不但接的好,而且暗示出他朱元璋是皇帝,问:“你怎么知道?” 彭有信却一脸茫然问:“知道什么呀?” 朱元璋心中稍安,认为彭有信不过就诗论诗没有别的意思。当着两就诗使朱元璋对彭有信更有好感。回到宫中,他立即派人找到彭有信,单独召见,彭有信对这位当初的淋雨先生既是当今天子大感意外,慌慌张张说出一件事。 原来这彭有信也是个读书人,但脑筋太死,不会做八股文,考了几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但为人心地善良,一日村里来个老道,这个道士既不画符也不捉妖,只说有个官位相送,谁能管他半年饭,即把此功名相送,乡民皆以为他是个疯子,半顿饭也不给。 彭有信看他可怜就答应管他半年饭,但于送功名之事半点也没放在心上。不料半年之后,道士临走前给他一个一大一小两个锦囊和一套衣服,嘱咐他到某年月日打开大的锦囊,里面有他如何得官得办法,那套衣服将来是来换官服的,也要务必保存好。至于小的锦囊妥善保存,将来一定有用。 彭有信将信将疑保存下来,到时打开一看,上面告诉他准备蓑衣斗笠雨伞去找一个人……后面的事就是朱元璋所遇到得了,朱元璋把锦囊拿过来看看,方才知道包括那句诗也是锦囊所述,他知这个道士必是刘伯温,心中不由一阵害怕,原来自己每一步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转念一想,他定无害己之心,否则早下手了。 心念至此,不由如释重负,愉快的封彭有信为山东布政使,忽然记起那个小锦囊,令彭有信交上来,打开一看,只见写道:“谢万岁封彭有信为山东布政使,臣云游四海为陛下择栋梁才。”朱元璋看后一笑,从此再也没有过微服私访。 洪武末年,朱元璋年岁已高,常常记起当年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反思自己所作所为,心中常常生愧。他把彭有信找来,问他有没有见过那个道士。彭有信说有人在四川见过他,他正往一个破败的孔明庙上垒砖,别人问他干什么,他说给自己修家。 朱元璋立即下令重修孔明庙,并在旁边为刘伯温建庙。在修孔明的过程中,一个官员见庙前石碑从蜀汉至今历经风雨,字迹已模糊难辩,欲挪走重换,一搬之下,意外发现石碑中空,内藏羊皮画卷,画上人羽扇纶巾,俨然正是当年的诸葛亮。 呈到已经病倒床上的朱元璋面前,他竟惊坐而起,因为画上的人,虽是蜀汉服饰,但音容笑貌却同刘伯温无二。 至此他才明白为什么刘伯温把修孔明称作给自己盖家,原来这两位旷世奇才竟是同一人。于是下令停修刘伯温庙,单修孔明庙即可。 所以到现在孔明庙并不罕见,而刘伯温庙却从来没有。 想到这孔明庙这么灵验,连小鬼都不敢近前,于是我就对村长说:“你们就在这庙里呆着,千万不要出去,我下去村里会一会那个小鬼。”